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促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促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促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四 促织优秀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四 促织优秀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敛(liǎn) 翕辟(xī) 邑庠(yàng) 荫庇(yīn)
    B.惭怍(zuò) 跬步(kuǐ) 迂讷(nè) 藁葬(gǎ)
    C.审谛(dì) 啜(chuò) 蹄躈(jià) 裨益(bì)
    D.猾黠(xiá) 竦立(sǒng) 不啻(chì) 觇视(zh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洒脱 愁怨 眺望 全神惯注B.汇集 沮丧 干燥 别出心裁
    C.斗篷 和蔼 慷慨 忘乎所以D.贡献 谱写 伶俐 威风凛凛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 趁:追逐。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问者爇香于鼎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掭以尖草D.既而得其尸于井
    5.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A.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B.昂其直,居为奇货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D.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细疏其能B.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C.裘马扬扬D.成以其小,劣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得一组就是( )
    A.①操童子业,久不售 ②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B.①成顾蟋蟀笼虚 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C.①宰严限追比 ②纳比笼中
    D.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归 ②不终岁,薄产累尽
    8.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物故非西产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④掭以尖草
    ⑤问者爇香于鼎 ⑥既而得其尸于井
    ⑦令以责之里正 ⑧折藏之,归以示成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
    9.下列有关《聊斋志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以谈狐说鬼的手法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B.《聊斋志异》中的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很多故事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巧妙。
    C.《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表明作者的理想志趣与众不同。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聊斋志异》。
    10.对课文《促织》最后一段“异史氏曰”的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揭示了黎民百姓悲剧命运的根源,寄讽谏之旨。
    B.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C.作者借古讽今,揭露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D.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①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②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
    D.恩荫,又可称为门荫、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这里指恩惠。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名献促织,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并且能应节而舞,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②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一文“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一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_____。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_____,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 ),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 _____;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 _____,结构完整。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览无余 匪夷所思 沁人心脾 前呼后拥
    B.—目了然 匪夷所思 扣人心弦 前呼后应
    C.一目了然 想入非非 扣人心弦 前呼后拥
    D.—览无余 想入非非 沁人心脾 前呼后应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促织”的奇异功能被极力突显出来,以它的其貌不扬反衬出它的轻捷善斗
    B.“小促织”的其貌不扬被刻画了出来,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C.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
    D.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突出其奇异功能,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后以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B.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C.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
    D.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邑庠”的“庠”应读作xiáng,“荫庇”的“荫”应读作yìn。
    C.“蹄躈”的“躈”应读作qià。
    D.“觇视”的“觇”应读作chān。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全神惯注”的“惯”应写作“贯”。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买”错误,“售”,指科举及第。句意:正在读书,长期没有考中秀才。
    B.正确。句意: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了有丝毫差失。
    C.正确。句意:成名更加惊愕,急忙去追赶它。
    D.正确。句意:抚军也重重地赏赐了成名。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问者于鼎爇香。句意:求问的人在香炉里点燃香。
    B.被动句。“为”表示被动。句意: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尖草掭。句意:用尖细的草去撩拨(蟋蟀)。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而于井得其尸。句意:不久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裁”,同“才”,刚刚。句意:手刚举起,它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B.“直”,同“值”,价钱。句意: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
    C.“翼”,同“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句意: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县官,县官看到这只蟋蟀很小。
    D.没有通假现象。句意:突然来了一只鸡,径直向小蟋蟀啄去。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疏”,名词用作动词,陈述。句意: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
    B.“杖”,名词用作动词,被杖责。句意:县令严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十几天中,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
    C.“裘马”,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骏马。句意:穿着皮衣,骑着骏马,得意扬扬。
    D.“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不好。句意: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售”,指科举及第;/买。句意:正在读书,很长时间没有考取秀才。/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
    B.“顾”,回头看;/但。句意: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
    C.“比”,追征;/比试。句意:县官严定限期,催促追逼。/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
    D.“岁”,意思均为一年。句意: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故选D。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为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句意:这个物品原本不是陕西出产的。
    ②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于是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③为定语后置句,“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尖草掭”。句意:用尖细的草撩拨它。
    ⑤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问者于鼎爇香”。句意:问卜的人就在香炉上烧香。
    ⑥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而于井得其尸”。句意:后来在井中找到了他的尸体。
    ⑦为省略句,“令以(之)责之里正”。句意:县令就把这件事责成里正去办理。
    ⑧为省略句,“折藏之,归以(之)示成”。句意:折叠了收藏起来,回家以后把它拿给成名看。
    故选C。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表明作者的理想志趣与众不同”错误。“志异”意思是记录奇异的故事。
    故选C。
    1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错误。此段内容有讽谏之意,有“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有抒发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但体现不出C这一内容,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C。
    11.A 12.C 13.A 14. 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 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成名因献促织而获厚赏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体系的荒诞与腐败。文章通过成名的经历,反映了小人物在权力体系中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讽刺了官员们的贪婪与不公。成名因促织而富,抚臣、令尹因促织而受恩荫,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畸形分配,揭示了百姓在这种体制下的苦难与无助。文章语言简洁,情节曲折,富有讽刺意味。
    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成役”是成名的差役,做“免”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促织”是“化”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错误。“跬”是跨出一脚,“步”是跨出两脚。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错误。原文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并非真的蝴蝶、螳螂,而是蟋蟀的名字,是和不同品种的蟋蟀试斗。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述”,讲述;“其”,代指蟋蟀;“靡”,倒下,此处指被打败。
    ②“其”,代指成名;“岂”,哪里,怎么;“意”,想到;“至此”,到这种境遇。
    参考译文: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15.B 16.C 17.D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览无余”,形容事物简单,一下子全可以看清。也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目了然”,指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里表达的是经过对情节的概括和梳理,全文的情节特征能看清楚,故应选“一目了然”。
    第二空:“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语境里形容情节发展超出常理,应用“匪夷所思”。
    第三空:“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语境里形容文章内容有感染力,应用“扣人心弦”。
    第四空:“前呼后拥”,形容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多,排场大;/“前呼后应”,形容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语境中用来形容文章呼应,故应选“前呼后应”。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根据后面的“写得引人入胜”可知,此处的主语应是“小说”,排除AB;从括号后面的内容来看,突出的应是“小促织”的奇异功能,D说反了,排除D。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修改语病的能力。
    ①结构混乱,主语不一致。以“大团圆结局”为主语还没有阐述完,后面的陈述对象就换成了“人们”,可在“大团圆结局”前加“对于”。
    ②语序不当,“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错误。长舒一口气后,应是先淡然一笑再掩卷三思,即“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只有D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四 促织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测试卷原卷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第五单元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第五单元巩固练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解读,词语辨析,狭义消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写作对象,常见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