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1.通过多种渠道,如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收集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相关史料,分析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理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对科技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科技文化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认识到科技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家国情怀)
作者: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完成名著概况。
传入朝鲜和日本,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曾记否: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阅读课本P122的“相关史事”
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界的工艺百科全书”。
【任务一】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在元大都基础上,明朝从 1406 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 年基本建成。清军入关后,对北京城进行持续改建。
【任务二】北京城的构成和布局上有什么特色?
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室生活区皇城——中央各政府机构办公区内城——市中心,多为官员生活区外城——平民百姓生活区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的中轴线纵贯,从宫城到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布局均衡、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王阳明《别黄宗贤归天台序·壬申》
【任务三】王阳明认为理是什么?如何求理?
③方法论:“知行合一”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朴素唯物主义批判君主专制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未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
【合作探究】这一时期出现反对专制倾向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明王朝自其中期以后,政治统治日趋腐败,国家财政拮据,社会问题严重。在这种情形下,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精英”阶层不断地尝试各种意义上的变革努力。——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农业和私营手工业等诸领域都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和单纯满足官府消费的理念,要求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地方权力的扩张,人们愈发重视被“天理”抑制的“私欲”。——据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整理 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四书大全》皆分类汇编宋元理学家著作、言论而成,用于科举取士。一时间“家孔孟而户程朱”,理学在知识界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当时理学家的思想以单纯述朱为主,创新很少,学术空气沉闷。——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①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社会急剧动荡。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③思想:程朱理学僵化,文化专制加强。
【任务四】以下故事分别出自哪几部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历史小说: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作,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
历史著作: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任务五】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西游记》 吴承恩 古典小说的高峰《三国演义》 曹雪芹 神话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 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红楼梦》 罗贯中 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1)产生: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因循守旧、逃避现实、歌颂功德
清朝的文字狱和思想专制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的契机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③京剧的发展特点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1790年)。
①四大行当:生、旦、净、丑②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讲述了李时珍一生战胜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的困顿,最终历经近三十年修撰巨著的动人故事。这部巨著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三国演义》 D. 《九章算术》 2.该典籍曾在西方流传,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该典籍的资料,并称之为 “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称赞它的作者为 “药物学界中之王子”。该典籍和作者是 ( ) A. 《天工开物》宋应星 B. 《农政全书》徐光启 C. 《本草纲目》李时珍 D. 《红楼梦》曹雪芹
3.日本学者薮内清指出:“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 17 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 材料评述的是 (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4.“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北京故宫 D. 明长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x、京剧《秦香莲》选段mp4、故宫mp4、昆曲文化mp4、李时珍与《本草纲目》mp4、红楼梦群像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背景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