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类野生动物的是( )
A. 藏羚羊B. 扬子鳄C. 娃娃鱼D. 金丝猴
【答案】B
【分析】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动物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A.藏羚羊属于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一级保护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
C.娃娃鱼也叫大鲵,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C不符合题意。
D.金丝猴属于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一级保护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蜘蛛、蝗虫、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B. 都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C. 身体和附肢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D. 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包括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和昆虫纲。
【详解】节肢动物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常见的戒指动物有蜘蛛(蛛形纲)、蝗虫(昆虫纲)、蜈蚣(多足纲),B错误。
故选B。
3. 中国植物园的图标由银杏和水杉组成,如图所示。银杏和水杉都属于( )
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水杉的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水杉的球果是由种子和鳞片构成,不是果实。所以,银杏和水杉都属于裸子植物。
故选C。
4. 我国兴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修建了许多涵洞或高架桥,以尽量避免干扰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这样做的生态意义是( )
A. 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B. 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C. 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D. 有利人类观赏自然风光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有利于保护该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而保护了当地的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小凡在公园中发现树木挂有标牌,这是专家依据一些特征对树木进行的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作为依据
B. 在被子植物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C. “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答案】D
【分析】(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①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②“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③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详解】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作为依据,故A正确。
B.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中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相对稳定,故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C正确。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故D错误。
故选D。
6. 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答案】A
【分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详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决定了哪些生物特征有利于生存和繁殖,从而推动生物种群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故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在地质历史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它们记录了生物的存在、形态和演化历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线索,故B正确。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根据科学理论,原始海洋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化学环境等。在这些条件下,原始生命逐渐诞生并演化成今天的生物多样性,故C正确。
D.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氢气、甲烷、氨气等无机气体组成,而氧气是在后来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逐渐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事例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失去雏鸡的母鸡照看小猫B. 鼠妇受到光的刺激就向暗处爬去
C. 菜青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D. 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BC.失去雏鸡的母鸡照看小猫、鼠妇受到光的刺激就向暗处爬去、菜青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错误。
D.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B.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的总称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属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详解】A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AB错误。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D.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正确。
故选D。
9. 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 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 孔子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
D. 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
【答案】C
【分析】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详解】A.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如生物死后需迅速被埋藏在沉积物中,避免被其他生物破坏或暴露在有氧环境中导致快速腐烂等,只有一小部分古生物能够满足这些条件并最终形成化石,故A错误。
B.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反映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故B错误。
C.孔子鸟是一种既具有鸟类特征又具有爬行动物特征的古生物,其化石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故C正确。
D.恐龙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因为它是恐龙繁殖后代的遗留物,而遗迹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如脚印、粪便等,故D错误。
故选C。
10. 人们经常买蟑螂药来灭杀蟑螂,但随着药物的使用时间增长,消杀蟑螂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 )
A. 蟑螂药选择了能抵抗药物的蟑螂生存下来
B. 螳螂药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C. 蟑螂药使蟑螂产生了抗药性
D. 蟑螂繁殖能力强
【答案】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详解】A.在使用蟑螂药的过程中,那些对药物敏感的蟑螂会被杀死,而对药物具有抵抗能力的蟑螂则会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抗药性的蟑螂在种群中的比例会逐渐增加,导致消杀蟑螂的效果越来越差,故A符合题意。
B.虽然药物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存储条件、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而下降,但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蟑螂种群对药物的适应性变化,而不是药物本身的质量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蟑螂本身并不具有主动产生抗药性的能力。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对药物敏感的蟑螂被杀死,而对药物具有抵抗能力的蟑螂则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在种群中形成了抗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蟑螂的繁殖能力强确实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是导致消杀蟑螂效果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即使蟑螂的繁殖能力强,如果药物对它们完全有效,那么种群数量仍然会被有效控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2023年2月10日下午,海南三亚证实,2月7日至10日,共有103名游客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当地卫生部门调查,这些游客均感染了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属于( )
A. 细菌病毒B. 动物病毒C. 噬菌体D. 植物病毒
【答案】B
【分析】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生活。
【详解】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中的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由题干可知,诺如病毒寄生在人体内,所以属于动物病毒。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今年环境日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垃圾分类处理太繁琐,不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B. 提倡使用农家肥,发展生态农业
C.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选择可循环或可降解的替代品
D.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尽可能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答案】A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有助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故A错误。
B.农家肥是一种有机肥料,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故B正确。
C.一次性塑料用品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它们难以降解,容易在环境中积累,对土壤、水源和生物造成危害。因此,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选择可循环或可降解的替代品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故C正确。
D.“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它倡导人们尽可能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自行车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请你认真观察和识别图中的植物,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______(填字母),植株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并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______(填字母)。
(2)若将图中A、C归为一类,其余归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向日葵籽是图中A的______(填写“果实”或“种子”)。
(3)B没有真正根,且茎、叶中内没有______,因此往往长得比较矮小。
(4)请将上述植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字母排序)。
【答案】(1)①. D ②. E
(2)①. 能否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②. 果实
(3)输导组织 (4)D→B→E→C→A
【分析】藻类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
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图中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油松属于裸子植物、D海带属于藻类、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1)藻类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图中D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2)图中植物根据能否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A向日葵是被子植物,C油松是裸子植物,它们都能够产生种子,依靠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BDE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向日葵籽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属于图中A的果实。
(3)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但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所以往往长得比较矮小。
(4)D海带是藻类,其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E肾蕨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C油松是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A向日葵是被子植物,它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可见上述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B→E→C→A。
14. 动物世界千姿百态,下列为几种动物及它们的部分分类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图中动物的名称:③______,④______。
(2)图中属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的脊椎动物是①______。
(3)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请填写摆中动物名称)。
(4)图中蚯蚓和蛔虫都是无脊椎动物,但属于不同类群,蚯蚓为______动物,蛔虫则是______动物。
【答案】(1)①. 麻雀 ②. 蜜蜂
(2)青蛙 (3)猫
(4)①. 环节 ②. 线形
【分析】(1)由图可知,③为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且是卵生的动物,此动物属于鸟类,所以③为是麻雀;④为无脊椎动物中有翅的动物,此动物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所以④是蜜蜂。
(2)两栖动物即图中的①青蛙,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3)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中最高等的,所以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因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②猫。
(4)图中蚯蚓和蛔虫虽然都是无脊椎动物,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类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而蛔虫则是线形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细长且呈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
15. 根据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______(填字母)是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生殖。A与B、C、D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被称为______生物。
(2)图中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生物是______(填字母)。
(3)面包膨大松软,大家都喜欢吃,制作面包离不开图中的______(填写名称)。
(4)在温暖潮湿的夏季图中的B能大量繁殖生长,很容易使食品霉变,由此你想出防止家中食品霉变的合理措施是______。
【答案】(1)①. A ②. 分裂 ③. 原核
(2)E (3)酵母菌
(4)将食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降低食品的湿度和温度,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图中的A没有未成形的细胞核,有DNA集中的区域,是细菌;图B直立菌丝的顶端呈扫帚状,是青霉;图C有菌盖和菌柄构成,是蘑菇;图D有细胞核和大液泡,是酵母菌;图E是病毒。
(1)观察图示,我们可以看到A图所示的微生物是单细胞个体,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明显,这是细菌的典型特征。因此,A图是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即一个细菌细胞可以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与B、C、D相比,A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被称为原核生物。
(2)在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E图所示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这是病毒的特征。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和能量进行繁殖。因此,图中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生物是E。
(3)面包膨大松软,离不开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它能在面团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在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并让其发酵是制作松软面包的关键步骤。因此,制作面包离不开图中的酵母菌。
(4)在温暖潮湿的夏季,霉菌(如B图所示)能大量繁殖生长,很容易使食品霉变。为了防止家中食品霉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例如,将食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降低食品的湿度和温度,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食品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加入干燥剂以进一步降低湿度。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止食品霉变。
16. 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乒乓球被称为国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运动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主要由骨、______和骨骼肌组成。如图甲,我国奥运会乒乓球冠军获得者樊振东在大力扣球时,其力量来源于骨骼肌的收缩,并在______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而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则来源于细胞的______作用。
(2)一块完整的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它是由图乙所示的①和②______组成的。图乙所示为伸肘状态,此时的肱二头肌肌群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丙中⑥内有少量的滑液与③______,共同作用使关节更加灵活。
【答案】(1)①. 关节 ②. 神经系统 ③. 呼吸
(2)①. 肌腹 ②. 舒张
(3)关节软骨
【分析】(1)乒乓球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人和哺乳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因此人的各种动作和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一般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①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中间是②肌腹。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乙表示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关节腔里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所以图丙中⑥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与③关节软骨,共同作用使关节更加灵活。
17. 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辽宁省有海洋、森林、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省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有哺乳类81种,鸟类383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8种。
资料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现代化农场、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生产效率较高。如图为某家庭农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和______多样性。
(2)资料二中,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______成分。
(3)资料二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鸭与昆虫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①. 生态系统 ②. 生物种类
(2)①. 太阳能 ②. 非生物
(3)①. 7 ②. 捕食和竞争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资料一中描述了辽宁省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可以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其他生物物质和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结合分析可知,此食物网中,一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杂草→鱼→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鱼→鸭,杂草→昆虫→鸭,水稻→鸭,水稻→昆虫→鸭,水稻→昆虫→鱼→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做捕食,鸭以昆虫为食,说明鸭和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叫竞争,鸭和昆虫都以水稻和杂草为食,说明鸭和昆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8. 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枯枝落叶等垃圾不断增多,某生物兴趣社团同学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原则。
(3)在两组实验的恒温培养过程中,通过表格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结论: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
(4)每组为什么不只用一瓶做实验?______。
(5)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中,我们用过的废旧电池应投入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垃圾箱里。
【答案】(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①. 一 ②. 单一变量
(3)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用一瓶做实验会有偶然性,使实验不准确
(5)A
【分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是: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比较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是比较科学的方案;方案二中,两瓶用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落叶,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3)在两组实验的恒温培养过程中,方案一的甲组落叶被分解了,因为方案一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则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每组只用一瓶做实验容易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5)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因为它们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或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生活中用过的废旧电池应该投入标有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箱里,即图中的A垃圾箱。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分组
甲组(3瓶)
乙组(3瓶)
丙组(3瓶)
丁组(3瓶)
取材
取一定量的灭菌处理的樟树落叶
取与甲等量的灭菌处理的樟树落叶
取一定量的灭菌处理的樟树落叶
取与丙组等量的灭菌处理的枫树落叶
是否接种
接种细菌
不接种细菌
接种细菌
不接种细菌
放置环境
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实验现象
落叶被分解
落叶没被分解
落叶被分解
落叶没被分解
结论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须用0,(5分) 生长 细胞分裂,(9分),(6分)控制单一变量;刺激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