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 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鲸鱼座γ星e”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是因为( )
A.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B.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C.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D. 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有厚厚的大气层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材料中所涉及的鲸鱼座γ星也是恒星,有五颗行星环绕,因此与太阳系级别相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题干内容无法确定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A不符合题意。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一颗普通的星球,B不符合题意。“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说明该行星与恒星的位置适中,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C正确。题干中不能确定该行星体积质量巨大,有厚厚的大气,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C.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区
D. 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4. 近年来,上海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远低于拉萨,其最主要原因是上海( )
A. 风能资源丰富,无需光伏发电 B. 年太阳辐射总量小,无法发电
C. 土地资源紧张,夏季多台风雨 D. 化石燃料丰富,能源供大于求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受太阳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从低纬向高纬递减,A错误;煤炭和石油是古代生物体内保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煤炭和石油也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C错误;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本地的能源求大于供,需要各类能源供给,包括光伏发电,AD错误;读图可知,上海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对充足,可以发电,B错误;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且夏季多台风雨,影响上海光伏发电产业规模,C正确。故选C。
2022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热河生物群翼龙的研究时新发现了一种帆翼龙类——坎波斯凌源翼龙,同时还在该翼龙化石标本上发现有一条鲟鱼和四团含有鱼类碎片的疑似食物残留遗迹化石,这一新发现对理解热河生物群翼龙的食性及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的二叠纪 B. 中生代的侏罗纪
C. 新生代的古近纪 D. 古生代的志留纪
6. 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兴盛的动植物组合,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 B. 鱼形动物和藻类植物
C.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D. 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7. 坎波斯凌源翼龙生活的时期( )
A. 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 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 D. 人类开始狩猎捕鱼生活
【答案】5. B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为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期,对应表格为侏罗纪,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题详解】
坎波斯凌源冀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期,此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迅速发展,D正确。两栖动物、蕨类植物、鱼形动物、藻类繁盛是在古生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时期在新生代,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题详解】
坎波斯凌源翼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A正确;原始鱼类全部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是在新生代,C错误;出现人类是在新生代后期,D错误。故选A。
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度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①②③④点中地壳最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③地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 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 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等深线是指在海洋或湖泊中,相同深度的各点连接成封闭曲线,读莫霍面等深线图可知,①处厚度38.5—39,②、④处厚度35—35.5,③处37.5—38,所以图中①②③④点中地壳最厚的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地球内圈由外向内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所以依次穿过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左)。图右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和火山灰云所属的圈层分别是( )
A. ①② B. ⑤① C. ④① D. ⑦②
11. 岩石圈的范围包含在图中( )
A. ⑥和⑦ B. ④和⑤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12. 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B. 土壤肥力有所提升
C. 基础设施受到破坏 D. 旅游资源遭到损毁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表示大气圈,②表示水圈,③表示地壳,④表示上地幔,⑤表示下地幔,⑦表示内地核。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④;火山灰云位于大气圈底部,大气圈对应图中的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对应图中的③,上地幔顶部位于图中的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会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而不是逐渐增强,A错误,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使土壤肥力有所提升,B正确,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会破坏基础设施,C正确,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可能会损毁当地的旅游资源,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某科研所对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下图,图中两曲线表示距离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温度)。在低温季节,当地常利用风扇以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由图可知,该日茶园( )
A. 风力强劲 B. 阴雨绵绵
C. 可能出现霜冻 D. 白天逆温明显
14. 该茶园安装风扇提高温度,主要是通过( )
A. 多云的白天开启,使上层暖空气下沉
B. 晴朗的白天开启,使下层暖空气上升
C. 多云的夜晚开启,增强空气的保温作用
D. 晴朗的夜晚开启,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
【答案】13. C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知,大约15时至次日8时,茶园3m高度处气温高于1m高度处;据材料可知此时是1月,我国昼短夜长,说明该日茶园晚上发生逆温,发生逆温时风力较弱,AD错误。由于图示信息最低温在0℃以下,可能出现霜冻,C正确。图中显示气温日较差较大,如果阴雨绵绵,则气温日较差较小,与图示信息不符,B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白天1m米处气温高,上层气温低,A错误。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不用开启风扇,B错误。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如果气温较高,可以不用开启风扇,C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需要开启风扇,使上下的冷暖空气得以交换,提高茶园温度,D正确。故选D。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B. 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C.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16. 珠海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比较普遍,这主要得益于( )
A. 纬度较低 B. 海拔较低
C. 晴朗天气多 D. 光照时间长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中图例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整体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从东南向西北递增,B正确。图中显示我国太阳辐射能并没有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特点,A错。图中四川盆地纬度较内蒙古高原地区更低,但太阳辐射量在四川盆地少于内蒙古高原,所以并不呈现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特点,C错。整体而言,我国太阳辐射的应该是从沿海向内陆增加,D错。故选B。
【16题详解】
珠海地处广东,所处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丰富,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比较普遍,A正确。相对于纬度而言,海拔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地处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晴朗天气不是很多,光照时间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击和太阳耀斑爆发异常剧烈的风险,拯救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在月球上部署了月盾计划,但由于陨石提前来袭且太阳活动异常剧烈,全员紧急撤离,维修工独孤月被滞留于月球而寻找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
(1)说出人类在月球生存面临的挑战。
(2)若太阳系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出小行星最可能分布的位置,并推测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3)列举剧烈的太阳活动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昼夜温差大;氧气、淡水资源匮乏;白天太阳辐射过强。
(2)火星和木星之间。影响:地面塌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大气环境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地球环境变化导致物种灭绝。
(3)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月球上没有大气存在,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变化明显,白天时太阳辐射过强,同时,月球上氧气和淡水资源匮乏,不利于人类在此生存。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八大行星位置分布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会导致地球表面塌陷,地表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同时,使地球的地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大气成分发生改变,大气环境发生变化,有可能导致地球上某些生物灭绝。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爆发可能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辨别方向;会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同时,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柯拉光伏电站是“十四五”时期首个开工建设的水光互补电站,地处川西高原海拔4000~4600米的区域(区域内太阳能资源丰富)。柯拉光伏电站通过500kV输电线路接入50千米外的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和水电的“打捆”送出。两河口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上,雅砻江为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图示意柯拉光伏电站和两河口水电站景观。
(1)简析柯拉光伏电站所在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从太阳能资源特点的角度,说明水光互补的优越性。
(3)指出雅砻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对其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1)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处内陆高原,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纬度较低,太阳光照强度大。
(2)太阳能为可再生资源,能量蕴藏量大;太阳能资源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将光伏发电接入水电站,通过优化调度和水电机组的快速灵活调节,可将随机波动的光伏发电调整为稳定的优质电源。
(3)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影响:调蓄地表径流;库区水位上升,水面扩大,蒸发量增大;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柯拉光伏电站所在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该地区位于处川西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其次,该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日照强;且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这也为太阳能资源的丰富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问2详解】
太阳能资源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蕴藏量大;太阳能受天气的影响大,发电量不稳定;水光互补技术可以将水电站和光伏电站联合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在水力发电处于高峰期,水电站可以优先提供电力,而在水力发电减少时,光伏电站可以提供电力,同样当光伏发电不足时,水电也可以补充,这种互补关系可以随机波动的光伏发电调整为稳定的优质电源,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小问3详解】
雅砻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其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两河口水电站大坝的建成,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可以提高上游的水位,扩大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水库蓄水可以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依据材料分析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与冲积平原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
(3)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答案】(1)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丰富;地势起伏大,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强;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侵蚀和搬运能力强。
(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而且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强,使得地表岩石破碎,碎屑物丰富;该流域多高大山脉,地势起伏大,岩石碎屑物质从山体掉落时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强;该地区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冰川融水量大,产生的径流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能够搬运大量碎石泥沙,容易引发泥石流。
【小问2详解】
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力和流水作用由于随着搬运的能量逐渐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搬运距离短、次数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冲积平原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
【小问3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 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及流水的侵蚀方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堆积在图示河道内,使得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导致河水变深,导致右岸受到的侵蚀作用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右岸(北岸)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使得河岸由直变弯。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四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时该地区的环境特点最可能为,南襄盆地地壳最薄处的厚度大约为,南襄盆地邻区地层最可能,南襄盆地的资源勘探方向最可能是,③大气层中可能出现,该地最可能是,图示时刻风速最小的地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卷pdf、地理高一上期中简答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