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1 杠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1 杠杆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
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
师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
三、进行新课
杠杆
师 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并介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师 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
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
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
教师总结:
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杠杆的平衡条件
师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互相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
教师演示教材P73图11-1-6中实验,引出杠杆五要素.
1.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 (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大石块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例题1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④标上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
答案:如图乙所示.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
师 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表格(供参考)
师 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方便测量力臂.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师 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生:不能.
师 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按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开始做实验.
师 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
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 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L1=F2L2 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例题2 (四川成都中考)(多选)如图,轻质杠杆上各小格间距相等,O为杠杆中点.甲、乙是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甲为正方体,乙重15N,将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N的细线分别挂于杠杆上M、Q两刻线处时,两细线被拉直且都沿竖直方向,M、Q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000Pa;当把乙移挂至R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750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甲的重力为45NB.金属块乙的体积为200cm3
C.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N正下方,乙仍挂于R,放手后杠杆仍能平衡
D.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P正下方,乙移挂至S,放手后杠杆甲被拉离地面
解析:A.设甲的重力为G,甲的底面积为S,杠杆上1小格为L,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甲×6L=G乙×2L即F甲×6L=15N×2L,解得F甲=5N,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同理可得:F甲′×6L=15N×3L,解得F甲′=7.5N,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两式联立解得:G=45N,故A正确;B.由于乙物体的密度不知,则其体积无法求出,故B错误;C.如果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N正下方,乙仍挂于R,设此时甲给杠杆拉力为F甲′,则F甲′×4L=G乙×3L,即F甲′×4L=15N×3L,解得F甲′=1
1.25N<20N,所以放手后杠杆仍能平衡,故C正确;D.如果将甲向右移动并挂于P正下方,乙移挂至S,设此时甲给杠杆拉力为F甲″,则F甲″×2L=G乙×7L,即F甲″×2L=15N×7L,解得F甲″=5
2.5N>20N,所以放手后细线拉力会大于20N,细线会断,则甲不会被拉离地面,故D错误.答案:AC
例题3 (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即动力臂不变,然后分析阻力与阻力臂的关系,并得出正确结果.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F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四、教师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知道了杠杆的五要素、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机器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电焊机器人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它们可以省力.
师 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
三、进行新课
杠杆的分类
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剪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天平测质量.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例题1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理发剪 C.羊角锤 D.钓鱼竿
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B.理发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答案:C
杠杆的应用
1.天平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
注意:生活中的其他质量工具虽然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却不是等臂杠杆,如杆秤和台秤,若把秤砣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作为动力,则它的横梁是一个省力杠杆.秤砣本身的质量一定小于砣面上标出的质量.
2.其他应用
例题2 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解析:从图乙可知,右边水桶B向下沉,从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可知,水平时右边的力与力臂乘积较大,应减小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或增大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A.胖和尚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从而可以减小LB,使FBLB减小,即减小了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胖和尚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从而可以减小LB,使FBLB减小,即减小了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丙图中可看出,以小和尚的肩膀为支点O,水桶为阻力,瘦和尚的肩膀施加的力是动力,L2是阻力臂,L1是动力臂,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则瘦和尚那边的力臂L1就变大,而F2L2的乘积不变,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为了维持平衡,那么瘦和尚那边的力F1要变小,所以减轻了瘦和尚的负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水桶向瘦和尚移动,则阻力臂L2就变大,而阻力F2和动力臂L1不变,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为了维持平衡,那么瘦和尚那边的力F1要变大,所以增大了瘦和尚的负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例题3 (安徽中考)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
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
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
C.以O为支点,可 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处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N
解析: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弟弟对杠杆的支持力:
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故A正确;BC、以O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兄弟二人对杠杆支持力之比为:
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5或5:4;故BC错误;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哥哥对杠杆的支持力:
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哥哥承担的压力为500N,故D错误.
答案:A
例题4 小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估测书包重量,图中器材有细绳、重量可忽略的长硬棒、刻度尺、一瓶500mL的水(空瓶的质量忽略不计,g=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瓶水的质量为5kg
B.若连接水瓶的绳拉硬棒的力为动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C.手提细绳,若感触棒顺时针转动,则使棒顺时针转动的力是水瓶的重力
D.手提细绳硬棒水平静止时,量出OA=10cm、OB=60cm,书包重量为30N
解析:A.水的质量m=ρ水V=1g/cm3×500cm3=500g=0.5kg;故A错误;B.若连接水瓶的绳拉硬棒的力为动力,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此杠杆为省力杠杆,故B错误;C.手提细绳,若感触棒顺时针转动,即G瓶L1>G包L2,所以使棒顺时针转动的力是由于水瓶的重力而产生的对棒的拉力,故C错误;D.手提细绳硬棒水平静止时,则量出L2=10cm、L1=6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瓶L1>G包L2,
∵G瓶=G水=mg=0.5kg×10N/kg=5N;
答案:D
例题5 人体内也存在杠杆.当人踮脚时是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若某人重为500N且AO=2B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两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N.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结构中的杠杆,人踮脚时,重力位于力与支点0之间,小腿的腓肠肌是提起人体重的力,足的大部分形成杠杆,跖趾关节起支点的作用.本题的杠杆可简化为下图所示.
由于人是双脚同时踮起,则每只脚需要承担250N的重力,由于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答案:125
四、教师结束语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可以分成三种:①省力杠杆(l1>l2,F1<F2,可以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l1<l2,F1>F2,不能省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我们也熟悉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并对它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杠杆的应用,并做了相关练习,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六、教材习题解答
家庭实验室
指甲剪是由三个杠杆组成的,如图所示,ABC杠杆中,B是支点,由图中不难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对OBD杠杆,O是支点,阻力作用于D点,动力作用于B点,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对OED杠杆,O是支点,阻力作用于D点,动力作用于E点,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自我评价
1.三把剪刀的支点均在中轴上,普通剪刀前后等距,所以它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铁匠剪刀是前短后长,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理发剪刀是前长后短,是费力杠杆,省距离.
2.1.5 N
【解析】由题图知,动力臂为2个单位长度,阻力臂为6个单位长度,阻力为0.5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F×2=0.5 N×5,所以F=1.5 N.
3.大孩力臂短,小孩力臂长.大孩要向后坐,增大力臂才能把跷跷板压下去.
【解析】通过观察题图,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作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 , 分组实验器材 , 教学过程 , 实践活动 , 板书 , 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