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第1页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第2页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阅读《一畦青绿》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凋谢(diā) 对称(chèng) 无边无垠(yín)
    B.濒临(pīn) 秀颀(qi) 因地制宜(yí)
    C.鲜腴(yú) 罅隙(xià) 无动于衷(zhōng)
    D.雕镂(lòu) 虬枝(qiú) 惟妙惟肖(xiǎ)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___,掷地有声;为人
    有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___,深远厚重。
    A.质量 雅量 分量 B.质量 分量 雅量
    C.分量 雅量 质量 D.分量 质量 雅量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纪实文学作品讲究事实的完全正确。②文章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虚假,读者就会怀疑整个作品的真
    实性。③材料真实与否,是纪实文学的生命。④纪实作家不仅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要深刻地认识
    社会,思考生活。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法国作家英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A.?“, B.!“ 。 C.!:“ 。 D.?:“,
    5.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表达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感情。
    C.颈联写入秋后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第 1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尾联写诗人苍老之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6.阅读《你了解大脑吗》一文,回答问题。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
    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
    25 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
    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
    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
    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
    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
    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
    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
    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 20 岁的时候,额
    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
    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
    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
    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
    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 岁至 90 岁,大脑会减轻 5%至 10%的重量。尽
    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
    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
    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第 2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还未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
    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
    B.第①②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
    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7.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被)选拔,任用
    B.百里奚举于市 市:城市
    C.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使……乱
    D.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
    B.曾益其所不能
    C.衡于虑
    第 3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论证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本文论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方面的作用。
    C、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要经受艰苦磨炼。
    D.本文使用排比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 5) 杜 甫 在 《 春 望 》 中 , 面 对 时 局 的 危 殆 , 心 情 沉 痛 , 表 现 出 感 时 伤 怀 之 情 的 诗 句
    是: ,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班超之志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圉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火夫无他忠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
    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综:徐县,汉朝县名。④水平:汉明帝年号。⑤
    固:班超的哥哥班固。⑥校书郎:官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辍业投笔
    ②安知壮士志哉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班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10.阅读《一畦青绿》一文,回答问题。
    一畦青绿
    第 4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厉彦林
    ①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
    迎进了小院。
    ②春耕不可迟。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
    萌动了。
    ③太阳像一把剪刀,剪开灰黑色的夜幕,把孕育生命的阳光洒落大地,敞开新的一天。院南的连翘
    花丛里。成群的麻雀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
    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致。
    ④小院紧贴济南菠萝山的山脚。当年我选购时一眼看中。虽然熟土已消失.后来的回填土也被搅拌
    进碎石块。但经过反复翻刨和改造,添加进有机土和锯屑、河沙,这块土地终于复坠平整、恢复地力。
    之后,南侧裁了桂花、腊梅和柿树;北侧南北成畦。成为栽种时令蔬菜的小菜园。中间铺上几块红砖为
    路,便于晾晒衣物,也方便行走。
    ⑤院虽小,却也是一个世界。喜鹊在邻居家的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来凑热闹。用爪子不停地戳弄
    新翻的土,机警地寻找食物。刚冒出的菜芽又细又嫩,往往是它们的美食。
    ⑥这里不仅生长着植物.还有飞鸟和动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时常见到喜鹊、布谷、白头
    翁、黑蜂、金蝉、蜻蜓.还有路过的野猫。蚂蚁成群结队游走,只要发现食物,不一会儿就招来黑压压
    的一大片。还有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呈现各
    自的生命气象和奥妙。这些小生命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
    ⑦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
    图吃个新鲜。土壤涵养水分差,容易蒸发。遇上下雨,青菜们就张大嘴巴喝个够。我坚持用农家肥,追
    求绿色生态,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果,又安全又营养。
    ⑧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
    的哇哇青菜,很是高兴。娘叮嘱我:“摘黄瓜、茄子时用力要轻,别把根拽坏了。”
    ⑨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
    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
    蛋,那饭菜依然香甜可口。胃能忠实记忆食物的味道,时常把我们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
    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
    ⑩刚几岁的小孙女来到菜园地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
    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描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
    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因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
    第 5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⑪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
    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⑫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小院美景,有何作用?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
    后轻轻覆上土。
    (3)请结合文章第⑦~⑪段概括,菜园劳动给一家人带来哪些快乐。
    (4)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蕴含的深刻哲理。
    11.根据要求答题。
    (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
    (2)《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根据下面选段简要分析。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立刻表现出非
    常的愤怒,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小蝗虫此时似乎也充满了恐惧感。此时螳螂一动不
    动,眼睛死死盯住它的俘虏,随时准备上阵……螳螂这种战术,主要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当那个可
    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
    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无论那个小俘虏
    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地对待敌人,是螳螂一贯的作风。
    12.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
    ㅤㅤ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我们一路前行,难免会遇到烦恼、困惑,遇到阻碍、挫折。我们的抱怨,或
    可缓解一时不快的情绪。但一味地沉在抱怨中,于事无补,于人于己也无益。但放下抱怨,我们的心
    境就会豁然开朗。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ㅤㅤ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切合题意,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 600 字;
    第 6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7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凋谢(diā) 对称(chèng) 无边无垠(yín)
    B.濒临(pīn) 秀颀(qi) 因地制宜(yí)
    C.鲜腴(yú) 罅隙(xià) 无动于衷(zhōng)
    D.雕镂(lòu) 虬枝(qiú) 惟妙惟肖(xi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
    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
    案。
    【解答】A.有误,“对称”的“称”应读作“chèn”;
    B.有误,“濒临”的“濒”应读作“bīn”,“秀颀”的“颀”应读作“qí”;
    C.正确;
    D.有误,“惟妙惟肖”的“肖”应读作“xià”。
    故选:C。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___,掷地有声;为人
    有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___,深远厚重。
    A.质量 雅量 分量 B.质量 分量 雅量
    C.分量 雅量 质量 D.分量 质量 雅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义辨析,因为给出了语段,所以要结合语段进行分析,联系上下文的词语特
    点,进行选择。
    【解答】这道题要求选词填空,结合这段文字可知是间隔填空,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掷地
    有声”是因为有分量,排除 A、D;“豁达淡泊”是因为有雅量,“深远厚重”是因为有质量;据此选择
    C。
    故选:C。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纪实文学作品讲究事实的完全正确。②文章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虚假,读者就会怀疑整个作品的真
    第 8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实性。③材料真实与否,是纪实文学的生命。④纪实作家不仅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要深刻地认识
    社会,思考生活。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
    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
    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两面对一面,应改为:材料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
    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法国作家英洛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A.?“, B.!“ 。 C.!:“ 。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
    【解答】“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是设问,后面用问号。“说”后面是直接引语,它后面用冒号和引号,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是句子中的一般性停顿,后面用逗号。
    故选:D。
    5.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沦陷的悲惨景象,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颔联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表达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感情。
    C.颈联写入秋后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苍老之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答案】C
    第 9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
    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入秋后”有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
    天,仍然没有结束。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
    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妻儿亲人的挂念。
    故选:C。
    6.阅读《你了解大脑吗》一文,回答问题。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
    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
    25 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
    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
    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
    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
    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
    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
    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
    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 20 岁的时候,额
    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
    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
    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
    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
    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 岁至 90 岁,大脑会减轻 5%至 10%的重量。尽
    第 10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
    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
    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B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还未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
    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
    B.第①②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
    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答案】(1)C
    (2)B
    (3)C
    【分析】选文说明对象是大脑的成长,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
    明。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概括。选文说明了大脑从妊娠期、新生儿、两岁左右的婴儿、青春
    期到成人的成长变化过程,说明对象是大脑的成长。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CD.正确;
    第 11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有误,原文是: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
    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此项省掉了“几乎”一词,与原文不符,是错误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第④段中“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
    故选:C。
    答案:
    (1)C
    (2)B
    (3)C
    7.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被)选拔,任用
    B.百里奚举于市 市:城市
    C.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使……乱
    D.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A.空乏其身
    B.曾益其所不能
    C.衡于虑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12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本文在论证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本文论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方面的作用。
    C、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要经受艰苦磨炼。
    D.本文使用排比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答案】(1)B
    (2)A
    (3)A
    【分析】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劳作之中被选拔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
    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
    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
    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
    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
    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
    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市,集市。
    故选:B。
    (2)本题考查通假字。
    A.没有;
    B.有,“曾”同“增”,增加;
    C.有,“衡”同“横”,梗塞、不顺;
    D.有,“拂”同“弼”,辅佐。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本文在论证上先说个人,再说国家。并不是“先说国家,再说个人”;
    BCD.正确。
    第 13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
    答案:
    (1)B
    (2)A
    (3)A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5)杜甫在《春望》中,面对时局的危殆,心情沉痛,表现出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
    泪 , 恨别鸟惊心 。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
    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
    (2)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
    (3)大漠孤烟直(重点字:孤)
    (4)白云千载空悠悠(重点字:悠)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班超之志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圉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火夫无他忠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
    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综:徐县,汉朝县名。④水平:汉明帝年号。⑤
    固:班超的哥哥班固。⑥校书郎:官名。
    第 14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辍业投笔 曾经。
    ②安知壮士志哉 怎么。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班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①曾经。
    ②怎么。
    (2)因为家贫,(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供养家。
    (3)孝顺勤劳,经常为官府抄书来养家;胸怀大志,立志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分析】【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
    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
    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
    “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
    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尝,曾经。
    ②句意: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安,怎么。
    (2)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为,被;佣,雇佣;书,写;以,来。句意:因为家贫,(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供养
    家。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久劳
    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火夫无他忠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
    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句可知,孝顺勤劳,经常为官府抄书来养家;胸怀大志,立
    志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答案:
    (1)①曾经。
    ②怎么。
    第 15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因为家贫,(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供养家。
    (3)孝顺勤劳,经常为官府抄书来养家;胸怀大志,立志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10.阅读《一畦青绿》一文,回答问题。
    一畦青绿
    厉彦林
    ①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
    迎进了小院。
    ②春耕不可迟。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
    萌动了。
    ③太阳像一把剪刀,剪开灰黑色的夜幕,把孕育生命的阳光洒落大地,敞开新的一天。院南的连翘
    花丛里。成群的麻雀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
    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致。
    ④小院紧贴济南菠萝山的山脚。当年我选购时一眼看中。虽然熟土已消失.后来的回填土也被搅拌
    进碎石块。但经过反复翻刨和改造,添加进有机土和锯屑、河沙,这块土地终于复坠平整、恢复地力。
    之后,南侧裁了桂花、腊梅和柿树;北侧南北成畦。成为栽种时令蔬菜的小菜园。中间铺上几块红砖为
    路,便于晾晒衣物,也方便行走。
    ⑤院虽小,却也是一个世界。喜鹊在邻居家的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来凑热闹。用爪子不停地戳弄
    新翻的土,机警地寻找食物。刚冒出的菜芽又细又嫩,往往是它们的美食。
    ⑥这里不仅生长着植物.还有飞鸟和动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时常见到喜鹊、布谷、白头
    翁、黑蜂、金蝉、蜻蜓.还有路过的野猫。蚂蚁成群结队游走,只要发现食物,不一会儿就招来黑压压
    的一大片。还有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呈现各
    自的生命气象和奥妙。这些小生命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
    ⑦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
    图吃个新鲜。土壤涵养水分差,容易蒸发。遇上下雨,青菜们就张大嘴巴喝个够。我坚持用农家肥,追
    求绿色生态,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果,又安全又营养。
    ⑧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
    的哇哇青菜,很是高兴。娘叮嘱我:“摘黄瓜、茄子时用力要轻,别把根拽坏了。”
    ⑨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
    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
    蛋,那饭菜依然香甜可口。胃能忠实记忆食物的味道,时常把我们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
    第 16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
    ⑩刚几岁的小孙女来到菜园地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
    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描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
    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因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
    ⑪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
    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⑫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小院美景,有何作用?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
    后轻轻覆上土。
    (3)请结合文章第⑦~⑪段概括,菜园劳动给一家人带来哪些快乐。
    (4)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1)运用景物描写,通过描绘小院中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象,渲染出小院的生机盎然,表达了
    作者对小院深切的喜爱。
    (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孙女种菜的认真仔细,表现出她对劳动的热爱。
    (3)①能够迟到新鲜蔬菜,安全有营养。②能吃到味道纯正的蔬菜,让心情温暖美好。③让孩子有成
    就感。④能够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4)示例一:大地无言,只要播种就有收获,但收获的多少,全在自己付出的多少。
    示例二:劳动是快乐的,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一畦青绿的方寸之地,传达的是传统文化的济世
    之道。
    【分析】本文以“一畦春绿”为文章的线索,记叙了小院迎春绿、过冬蔬菜萌春绿、麻雀鸣春绿等内
    容,文章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和热爱,对家庭亲情的歌颂,对人生感悟的表达。
    【解答】(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由“喜鹊在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聚在院南的连翘花丛里,笑着、闹着,时而兴奋地飞来飞去”可
    知,运用景物描写描绘了小院中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象,渲染出小院的生机盎然。作者以生动愉快的笔
    墨描写小院中的生物,可见其对小院深切的喜爱。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运用“蹲”“松”“挖”“浇”“撒上”“覆上”等一系列动词,是对小孙女的动作描写,生动形
    第 17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象,写出小孙女种菜的动作之认真仔细,表现出她对劳动的热爱,这也是对热爱劳动的家风的传承。
    (3)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结合“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我坚持用农家
    肥,追求绿色生态,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畦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果,又安全又营养”句可
    知,菜园劳动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能够迟到新鲜蔬菜,安全有营养。结合“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
    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
    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蛋,那饭菜依然香甜可口。
    胃能忠实记忆食物的味道,时常把我们带入初尝某种食物时的感觉与场景,让心情再度温暖美好”句
    可知,菜园劳动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能吃到味道纯正的蔬菜,让心情温暖美好。结合“刚几岁的小
    孙女来到菜园地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
    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描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因是自己的劳动
    成果,她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香”句可知,菜园劳动给孙女带来的快乐:让孩子有成就感。结
    合“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
    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句可知,菜园劳动给“我”带来的快乐:能够
    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4)本题考查对句子内涵的理解。
    结合“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一年四季那一畦
    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可知,通过劳动,“我”收获了很多新鲜的蔬菜,土地不
    会亏待任何人,“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收获的多少与付出的劳动
    成正比。文章⑧⑨⑩写妻子、父母、小孙女对菜园的热爱,结合“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或点
    种,或锄草,或间苗,或补苗,或浇水,或施肥,或捉虫……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
    静的田园意境”可知,劳动是快乐的,中华民族以勤劳耕种济世,千百年间,代代相传,作者由小院
    的劳作想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劳动最大的收获。
    答案:
    (1)运用景物描写,通过描绘小院中鸟语花香的热闹景象,渲染出小院的生机盎然,表达了作者对小
    院深切的喜爱。
    (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孙女种菜的认真仔细,表现出她对劳动的热爱。
    (3)①能够迟到新鲜蔬菜,安全有营养。②能吃到味道纯正的蔬菜,让心情温暖美好。③让孩子有成
    就感。④能够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4)示例一:大地无言,只要播种就有收获,但收获的多少,全在自己付出的多少。
    第 18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例二:劳动是快乐的,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一畦青绿的方寸之地,传达的是传统文化的济世
    之道。
    11.根据要求答题。
    (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法布尔 。
    (2)《昆虫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请根据下面选段简要分析。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立刻表现出非
    常的愤怒,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小蝗虫此时似乎也充满了恐惧感。此时螳螂一动不
    动,眼睛死死盯住它的俘虏,随时准备上阵……螳螂这种战术,主要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当那个可
    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
    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无论那个小俘虏
    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地对待敌人,是螳螂一贯的作风。
    【答案】(1)法布尔
    (2)科学性:本段介绍螳螂和蝗虫的相遇和螳螂捕食蝗虫的行为,让我们了解到螳螂的生活习性,体
    现科学性。
    文学性:“惧怕心理”“毫不客气”“小俘虏”“顽强抵抗”“残暴的魔鬼”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螳螂和
    蝗虫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语言诙谐幽默,体现文学性。
    【分析】《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
    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
    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
    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
    卷本科普巨著。
    (2)本题考查对名著语言风格的理解。本段文字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螳螂和蝗虫的
    相遇和螳螂捕食蝗虫的行为,使我们很容易了解螳螂的生活习性。文段中大量使用了拟人手法,如
    “惧怕心理”“毫不客气”“小俘虏”“顽强抵抗”“残暴的魔鬼”等,作者赋予螳螂和蝗虫以人的性
    情,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这些都是文学性的很好呈现。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法布尔
    (2)科学性:本段介绍螳螂和蝗虫的相遇和螳螂捕食蝗虫的行为,让我们了解到螳螂的生活习性,体
    第 19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现科学性。
    文学性:“惧怕心理”“毫不客气”“小俘虏”“顽强抵抗”“残暴的魔鬼”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螳螂和
    蝗虫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语言诙谐幽默,体现文学性。
    12.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文。
    ㅤㅤ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我们一路前行,难免会遇到烦恼、困惑,遇到阻碍、挫折。我们的抱怨,或
    可缓解一时不快的情绪。但一味地沉在抱怨中,于事无补,于人于己也无益。但放下抱怨,我们的心
    境就会豁然开朗。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ㅤㅤ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切合题意,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可提炼关键词“困惑”“阻碍”“抱怨”“豁然开朗”,我们
    可以总结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行的路上,艰难困苦不可避免,关键是面对各种困
    难与不幸,我们该怎么办,这才是我们从材料要读出的主要内容。是“一味抱怨发牢骚”,还是“放下
    抱怨,积极看待”?不幸者和幸运者相比,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努力;幸运者和不幸者相比,多的不
    是运气,而是努力,所以“与其抱怨,不如努力”!作此文时,可以以自身经历写起,亲身感受抱怨带
    给自己的负能量有多么可怕,如果想要摆脱不幸,除了努力,别无他法。还可以引用社会上的一些积
    极向上的例子,来化解人们的不满和抱怨。文章可以层层深入,可以前后对比,可以顺叙,可以倒
    叙,可以前后照应,可以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答】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有一句话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虽然不是那么绝对,但也不无道
    理。至少,你成长了,你优秀了,人生就多了许多可能,当然也包括遇到更好的人!
    当你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不够好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足够好吗?往往是你自己不
    够努力,生活才阻止了你的进步。是你始终都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样子,生活才会一直牵
    绊住你的脚步!
    第 20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能,你也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在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枕边,放着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距高
    考 XX 天的字样。每一个看到这张图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触。为人父母看到的是“望子成龙”的良
    苦用心,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祈盼!可孩子们更多的是抱怨,认为这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负担,不过是
    要自己代替父母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恰恰是在这个不断地抱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
    长大。
    我像身边的很多人一样,也曾抱怨过自己的生活,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抱怨过自己的父母,可这些
    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妈妈经常和我说:“我和你爸爸没文化,希望你能有文化,不再过像我们这样的日
    子!”儿时,真的不懂。如今长大了,开始明白他们的艰辛,更懂了那一番话饱含的深情。看着父亲辛苦
    劳作的背影,眼角不禁湿润!
    我不再有昔日的怨言,而是把它们变成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个更好些的明天。我的
    未来,父母帮不了,只能靠自己!
    电影《青春派》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在高三,没有假期,没有娱乐,就连一丝丝想玩的念头都是罪
    恶的!仔细想来,初中何尝不是这样呢?
    短暂而又美好的初二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各种一文不值的抱
    怨,用行动改变自己,把自己磨砺成自己的英雄!
    换一种视角,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第 21页(共 21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试卷

    重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模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模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默写填空,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模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模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阅读《筷子小传》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各小题,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 语文练习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片段,按要求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