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平方差公式,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2.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3.综合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4.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方差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一个长方形,长为(a+b),宽为(a-b),它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初步感受平方差公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平方差公式
思考:1.由多项式乘法计算:
(1)(3m+1)(3m-1);
(2)(x2+y)(x2-y).
2.你能得到(a+b)(a-b)的计算公式吗?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相互交流,进一步感受平方差公式,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归纳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
2.思考:你能设计一个图形来说明上面的公式吗?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尝试画出图形,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计算:
(1)(3a+b)(3a-b);
(2)(-x+2y)(-x-2y).
【解】(1)原式=(3a)2-b2=9a2-b2;
(2)原式=(-x)2-(2y)2=x2-4y2.
例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1999×2001;
(2)(x+3)(x-3)(x2+9).
【解】(1)1999×2001=(2000-1)×(2000+1)=20002-12=3999999.
(2)(x+3)(x-3)(x2+9)=(x2-9)(x2+9)=x4-81.
例3计算:(1)(a+b+c)2;
(2)(a-b)3.
【解】(1)(a+b+c)2
=[(a+b)+c]2
=(a+b)2+2(a+b)c+c2
=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ac+2bc.
(2)(a-b)3=(a-b)(a-b)2
=(a-b)(a2-2ab+b2)
=a3-2a2b+ab2-a2b+2ab2-b3
=a3-3a2b+3ab2-b3.
例4观察下列各式:
(x-1)(x+1)=x2-1
(x-1)(x2+x+1)=x3-1
(x-1)(x3+x2+x+1)=x4-1
(1)根据上面各式的规律得:(x-1)(xn-1+xn-2+xn-3+…+x+1)=_______(其中n为正整数);
(2)根据这一规律计算:1+2+22+23+…+210.
【解】(1)xn-1.
(2)∵(x-1)(1+x+x2+x3+…+xn-2+xn-1)=xn-1
∴1+x+x2+x3+…+xn-2+xn-1=(xn-1)÷(x-1)
∴1+2+22+23+…+210=(210-1)÷(2-1)=210-1.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例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可让几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算,然后给予点评,对于例3、例4,教师也可给予适当点拨.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4)(a+4)=a2-4
B.(2x-3)(2x+3)=2x2-9
C.(4xy+1)(4xy-1)=16x2y2-1
D.(-a+3)(a-3)=a2-9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2a+5b)(2a-5b);
(2) (1/2x-3)(1/2x+3);
(3)(y-2x)(-2x-y);
(4)(xy+1)(xy-1).
3.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98×602;
(2) 9992.
4.计算:
(1)(a+b)3;
(2) (x-5)3;
(3)(a-b-c)2.
5.已知x2-4x-1=0.求代数式(2x-3)2-(x+y)(x-y)-y2的值.
6.观察下列式子:
32-12=8 52-32=16 72-52=24 92-72=32……
(1)根据以上式子的特点,试用含有n的等式表示上述规律.
(2)验证你发现的规律.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指正,教师也可让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
【答案】
1.C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
[教学说明]
学生相互交流,回顾乘法公式,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10.1 相交线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2024)8.1 幂的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