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1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2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3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4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5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6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7页
    11-1《法不可违》(课件)-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法不可违的原因,本课重点,法不可违,评价和指引,讨论并回答,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能结合具体案例,辨识违法行为的类型及应承担的责任;2. 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法治意识。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3.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法律责任
    4.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漫画对比:遵守交通规则vs闯红灯的后果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的上述规定及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对公民有何意义?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拒不归还。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王某聚众扰乱比赛秩序,致使赛场混乱。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
    张某捕获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去售卖。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辨别违法行为的类别主要看行为人违反的法律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相关信息。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泄露国家机密;分裂祖国
    欠债不还;拾金拒还;恶意诽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类似“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说法是错误的。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你发现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
    过度收集个人人脸信息,谋取私利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允许侵犯他人肖像权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当下,走进影院看电影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影厅灯光一暗,有人就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拍摄,不少人的朋友圈充斥着屏摄的照片、短视频。这种“屏摄”行为( ) ①不可取: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很正常:自己花钱买票就能拍摄发朋友圈,又不是商用 ③应点赞:随手记录生活轨迹,留下美好回忆 ④启示我:尊重和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李某在公园散步时拾到王某丢失的手机,拒绝归还。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王某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判决李某限期归还手机。这说明( ) 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民事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拾得遗失物不返还会受到行政处罚 D.一个人如果法治观念不强,就一定会做出违法的事情
    小组合作设计班级“法治宣传周”活动方案。选出最好的方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实施法治宣传活动。

    相关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识结构,生活在法治社会,未成年人,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新课导入,违法无小事,学习目标,法律的作用,案例一,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二,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行为你我知,违法行为你我辨,违法行为,遵章守法你我践,生活镜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