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字词积累,文本感知,文本研读,合作探究,学习小结,文章结构,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善于运用在学习中。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4、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和“意”的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从而得出了无言之美的观点。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达言与意关系和区别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言能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传的。以言达意,只能得其近似,不能完全相等。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变化的,无行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答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答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旨意”,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旨意,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旨不能,也没必要全部清楚的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语言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5、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三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以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以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第一部分: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提出“言”与“意”。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音乐讲究“无声胜有声”,美术也有“无言之美”,文学作品更有“言不能尽意,更不必尽意”的道理 第三部分:总结说出来的越少留着的阅读,引起的美感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吧。
本文通过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对于我们读书、作文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评优课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5无言之美ppt、15《无言之美》教案docx、15《无言之美》导学案doc、朱光潜批评文集pdf、谈美_朱光潜pdf、无言之美mp3、纯音乐-琵琶行mp3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课件ppt、教案doc、课时练习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