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往事依依/于漪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往事依依/于漪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应持续练习无声阅读,迅速领会文章的核心要义。
2. 学生需清晰识别文章的架构,整理出文章描述的关键事件及其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3. 学生应能感悟作者在材料选择和布局上的匠心独运,从而学习撰写优质记叙文的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 关键点:明确文章的框架结构,整理文章中描述的核心事件及其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2. 挑战:深入理解作者在材料选择和布局上的巧妙构思,借鉴并掌握撰写优质记叙文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往事依依》这一教材文本,由于漪精心编撰;
2. 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传统的黑板与粉笔,以及现代化的希沃课件和导入音频等多媒体教具;
3. 我们会事先安排作业,以便学生能在课前进行简要的阅读和预习。
四、教学方式
问题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讲授式。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80分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寻悠悠往事,品依依之情(40分钟)
(一)课堂导入(1分钟)
多媒体音乐导入。
问:是否有人曾提及这首曲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何种情感?
答:这首名为《若梦》的歌曲,作为电视剧《与君歌》的主打曲目,由周深倾情演绎,深刻传达了对逝去往昔的追忆与哀愁。面对过去,我们是否都持有同样的情感态度?带着这一疑问,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今日的课程内容——《往事依依》,作者于漪。
(二)预习检查(5分钟)
1.字词检测
徜徉chángyáng 浩渺miǎ 雕镂lòu 谆谆zhūn 险峻jùn 水泊pō
狼狈bèi 逃窜cuàn 婵chán娟 眼花缭liá乱 心旷神怡yí
慷慨kānɡkǎi 角jué色 镌juān刻
2.多音字
泊:(pō)梁山泊、湖泊;(bó)停泊、漂泊
率:(shuài)率领;(lǜ)效率
角:(jué)角色;(jiǎ)角度
晃:(huànɡ)摇晃;(huǎnɡ)晃眼
3.成语辨析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记忆犹新:往事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
走投无路:找不到解决办法,处境极端困难。
鸦雀无声: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很安静。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三)课文结构概括(9分钟)
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领起句,把握全文结构。联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概括文章的主题。(3分钟)
1.全文结构(3分钟)
第一部分(1):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6):回忆少年时代难忘的几件往事。
二层结构:看图画(2)、读《千家诗》(4)、老师的教诲(5-6)
开头“但有几件事仍然历历在目”总起全文,结尾“往事依依……”收束全文,可得在一层结构中往事是作为整体出现的。
第三部分(7):篇末点题收束全文;升华主旨,展现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总-分-总、首尾呼应
2.文章主题(2分钟)
(1)对往事的珍视和留念、不舍;(开头)
(2)激起青春激情,激励她不断奋进;(结尾)
(3)劝勉年轻一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读书。(没答到分析完往事再做补充)
3.文章标题
“杨柳依依”——萦绕,往事萦绕胸怀
“依依不舍”——留念,对往事的留念之情
“依依”在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了作者对所回忆的往事情真意切。文题“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四)寻悠悠往事,品依依之情
1.阅读文章中带你写的几件往事,想一想这几件事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6分钟)
2.邀请小组上台进行分享。(6分钟)
3.这几件往事都有什么共同点?
(1)都是与读书相关的,表达了“劝勉年轻一代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主题。
结论:材料的选取要紧扣文章主旨。
附例:《千家诗》诗句的选取都是祖国风物,是与“热爱祖国”的主题紧密相关的。(3分钟)
练习:选出最符合主题的事例(9分钟)
入门级:
如果要表现“妈妈对我的爱”的主题,最符合条件的素材是哪一项?
A.妈妈是护士,节假日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她从不抱怨。
B.妈妈有时也看我的语文书,遇到喜欢的课文,甚至要反复朗读直到背下来的。
C.我遇到不会的题,总是很暴躁,妈妈会及时安慰我,陪伴我一起冷静下来思考。
D.妈妈会根据奶奶的口味和健康需求,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确保奶奶营养均衡。
打怪级:
如果要表现“认真的态度有助于成功”的主题,最符合条件的素材是哪一项?
A.我答应这周末借给同学一本书,即使自己还没看完,也按时借给了同学。
B.语文默写我拿了满分,但我其实写错了《观沧海》的“竦”字,老师没发现,我也没说。
C.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一项任务或工作时,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每一个细节。
D.我对参赛飞机模型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检查,最终在展览上获得了一等奖。
Bss级:
如果要表现“正视挑战,获得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增加了自己的信心”的主题,最符合条件的素材是哪一项?
A.我很擅长打羽毛球,每次过年过节家里走亲戚,我都愿意和他们打一打羽毛球。
B.我很喜欢数学,经常花时间钻研。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对我来说很有挑战性,我写了半小时,解出来的时候我高兴极了。
C.我一直字不工整,这次我不再逃避,苦练了一个假期。开学后老师请同学写黑板报,从没上过台的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D.我在一次重要的接力赛中,因为紧张而失误掉棒,导致团队错失金牌。但我没有气馁,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五)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寻找出了文章所的悠悠往事,品味了其中的依依之情。我们还从中学习到了记叙文写作的方法:材料的选取要紧扣文章主旨。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也要尝试运用这个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板书设计:
总 分 总
总起全文 (1)
看图画(2)
读千家诗(4)
老师教导(5-6))
第二课时:如何写出“往事依依”?(40分钟)
(一)课堂导入(1分钟)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分析到往事可以分为哪三类?(看图画、读《千家诗》、老师教导)学习到了记叙文写作的方法,还有没有同学记得是什么?(材料的选取要紧扣文章主旨)那这节课,我们就这一问题再进一步探究。
(二)寻悠悠往事,品依依之情
那么材料只需要符合主旨就好了吗?于漪老师还对材料做了什么处理?
1)看图画:山水画与《评注图像水浒传》谁的篇幅更大?(2分钟)
《评注图像水浒传》,因为它更贴合“热爱学习”的主旨。
结论:与主旨贴合的详写,不够贴合的略写。
练习:如果让你来写我们的秋季运动会,你会选取哪些材料?哪些详写?为什么?(5分钟)
4*100米接力(团结合作)、400米(个人风采)、集体跳绳(班级荣誉)
言之有理即可。你详写的是4*100米接力,是因为你准备的主题是团结合作这一类的,是吗?每个人印象深刻的项目不同,因而对材料的处理各有差异。
2)两个老师的授课:都是国文老师存不存在重复?(6分钟)
①国文老师念宋词(古),代课国文老师念现代诗(今),但都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②国文老师是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代课国文老师是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但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结论:选材要从不同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多方面突出文章的中心(热爱读书)。
附例:
平行角度:“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正反角度:我爱母亲,无论她严厉或是温柔,我都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几件往事还有什么共同点?
(2)每一段都有一句总结情感的句子,即“影响”。(5分钟)
1)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4)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作用:
1)结构:形成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和紧凑;
2)感情:形成连贯的情感脉络,增强情感共鸣;
3)主旨:反复点题,明晰主旨。
结论:材料运用时要注意点题。
4.作者是如何将看图画、读《千家诗》、老师教导这几件往事串联起来的?(5分钟)
(1)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过渡段,领起第4段。概述读书给“我”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
过渡/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了什么上文,开启了什么下文,铺垫了什么情感/奠定了什么基调。
(2)老师入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领起第5段的余下内容和第6段。这句话总写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领起句的作用:
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有助于明晰结构。
练习:(7分钟)
过渡句:找出下文中的过渡句,并说说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屋子与园子,母亲更偏爱园子,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她都要去待一会儿。下雨要把多肉遮住,雨大担心淹了嫩苗,雨小又怕没把土淋透。要是遇到好太阳,就搬了家里一些吃的穿的,展开来晾晒。
对母亲来说,除了园子里的瓜果蔬菜,仍有许多东西放不下,比如散布在各地的满堂儿孙,所以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这样就可以把她满园子的诗意随时分享到远方——番茄的软、橘子的甜,还有三角梅垂下的枝条,即使儿孙们只能隔着屏篆听她讲述。
领起句:请为下面这段文本写个领起句。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徐先生改作文尤好用大墨杠子。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徐先生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三)巧妙运用词语(8分钟)
选择好运用好材料,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事例讲清楚。
文中有一些词语运用巧妙,值得反复玩味。细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编织”指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编织”与“花环”相照应,而“美丽的生活花环”又与下文《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四季风光的诗篇相照应。阅读这些诗篇,生活如同花环般色彩斑斓;而这一首首诗,正是“编织”这一花环的花朵。
2)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沉浸”的本义是浸人水中,多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这里说“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表明“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一种审美的状态之中,反映了《千家诗》中五彩纷呈的诗歌对“我”的影响之深。
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雕镂”的本义是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这里用以表明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的印象之深,难以磨灭。
4)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凝注”是“凝聚、聚结”的意思(“凝”和“注”本身都有集中的意思),眼神中满满地都是凝聚的感动,凸显了老师朗诵时的全情投人;而“我”能关注到老师眼中“凝注”的感动,说明“我”也全情投人并被老师深深感动了。
炼字题的解题思路:先解释词的含义,再阐述它在此处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1分钟)
让我们一起回顾并整理从往昔的回忆中汲取的记叙文素材处理技巧……最终,我以文章第六段的深刻启示作为本课程的结束语:“仅仅阅读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你们需要有计划地在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广泛阅读,选择好书,这将丰富你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智慧,并帮助你们成为拥有高尚情操的人。”
板书设计:
贴合主旨
充分点题
多角度突出
详略得当
过度自然
七、作业布置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系列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我们初中生涯中首届秋季运动会的精彩瞬间。请诸位同学运用今日习得的写作技巧,以秋季运动会为背景,撰写一篇主题鲜明、素材精致、语言雅致的记叙文,字数约500字。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
乐在其中
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
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津津有味
童年
《读千家诗》
心旷神怡
美的感受、生活情趣
初中
听过问老师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开始爱度辛弃疾
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
深深感动
开阔眼界,贴近时代
老师谆谆教诲
铭刻在心
一生受用不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往事依依/于漪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0* 往事依依/于漪免费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备课,介绍作者,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深入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拓展延伸,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10* 往事依依/于漪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