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1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2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3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4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页
    1.3人口容量(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80亿位居民,于2022年11月15日诞生(图1.21)。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80亿人口日”。随着“第8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80亿人口”时代。思考:1.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2.你如何看待众多的猜测和估算。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它是衡量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限度。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促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加大科技研发,开采新型能源:如可燃冰、氢气等通过贸易获取 其他地区的资源等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依赖自然资源,如耕地、水、矿产等。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什么?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2)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吃、穿、住、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比例的。
    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房安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总结: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还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合适
    (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大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等,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 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①程度不断加深。顺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这是国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作出的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
    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
    (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

    相关课件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完整版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BUT,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优秀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活动探究,影响因素,技术水平高,食物资源生产能力高,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生活消费水平越高,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获奖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探究,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