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和课件(2025春)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的特征》教案(2025春)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的特征》教案(2025春),共3页。
3.水的特征【课标要求】[内容要求]1.2低(4)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科学观念目标]认识常见物质水的颜色、气味、味道、透明情况等特征。[科学思维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比较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进行口述。[探究实践目标]能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和比较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简单交流、反思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态度责任目标]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的外部形态特征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探究实践]3.观察水的特点。【教材分析】《水的特征》一课主要是通过对“水”的特征进行观察描述,练习并巩固基本的观察和描述技能,进而掌握水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为以后观察认识“物质世界”做准备。本课教材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部分是提出和聚焦问题。通过任务“找出哪一瓶是水”引出“水还有哪些特征”这一研究主题,产生对水的特征进行观察的兴趣。第二部分是观察活动。回顾梳理以往观察经验,通过与酸奶的对比观察,知道如何科学规范地利用不同感官观察水的特征,体会有计划观察的优势;同时学习利用多种感官对水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全面、细致准确的观察,最后思考总结形成对“水的特征”的共识。第三部分是通过研讨得出结论,再次练习利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液体的特征进行观察,学习如何利用符号记录观察到的真实结果,学习梳理描述观察结果,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利用排除法顺利完成找水的任务,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强化对“水的特征”的理解。【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在运用感官观察上已经有过一定的经历和体验,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将水的颜色描述成蓝色或白色的,还容易描述成是透明色的,或者将透明与无色等同;同时“气味”和“味道”容易混淆,还不能与相应感官正确联系;描述方面,多数孩子还没有建立用“有”或者“没有”进行描述的习惯,尚不具备从多个角度完整描述多个感官观察到的水的特征能力,往往出现“水是无色的”“水是透明的”等描述单一特征的现象。部分学生将水的颜色描述成蓝色或白色的,但如果将其与牛奶或墨水相比较,即刻就能否定自己的判断。【教学目标】1.在不同感官的帮助下练习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特征,从而认识到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没有固定形状的。2.在观察、描述水的特征过程中产生探索水的兴趣或其他物质的兴趣,巩固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评价任务】在多种不同液体中辨认出哪杯是纯净水,并解释判断的依据(水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师]5个透明瓶子,分别装上干净可品尝的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等。[小组]酸奶,水,玻璃棒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5瓶液体)这里有5个标有序号的瓶子,里面分别装了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可是标签弄掉了,你们能找出来哪一瓶是水吗? 依据经验猜测。激发学习兴趣,聚焦主题。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 观察瓶中液体的特征。解释猜测的依据。调动已有的水的特征认知经验。引导思考:如何知道哪一瓶是水?引出并板书课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到观察、比较的意义。二、初步观察思考:如何观察比较酸奶与水?引导制定观察计划,并布置观察任务:比较二者的不同。组织对观察次序的讨论:如何安排观察顺序? 交流应首先使用哪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知道观察任务。思考并交流科学合理的观察次序。明确观察任务,进行安全意识的渗透。制定观察计划,加深有次序观察的意识。出示实验要求,组织观察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酸奶与水,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并进行记录。建立方法与特征的联系,知道物质还具有除颜色、是否透明以外的其他特征。组织汇报交流:水有什么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完善学生对“颜色”“透明”“流动”等特征的理解。倾听比较各小组的观察结果,交流自己对水的特征认知。形成共识:水是无色、透明的。三、质疑辨认 质疑追问:无色透明的物质一定是水吗?(出示白醋、盐水)介绍:白醋和盐水也是无色透明的。知道具有无色透明特征的不一定是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使其意识到“看”只能获得部分信息,激发其深入观察的兴趣。情境创设:哪瓶是水?组织交流辨认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及观察的顺序,并依据实际情况,对观察方法进行规范。交流辨认方法。安排闻和尝的观察次序,并解释这样安排的理由。了解不同观察方法的利弊,能依据实际情况对观察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出示实验要求,并组织观察辨认活动。观察比较“白醋”“盐水”“水”,找到三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进行记录。利用闻、尝的方法发现水的一些特征。组织汇报交流:1.哪一瓶是水?2.水有哪些特征? 交流辨认结果及依据,调整或确认自己对水的特征认知。形成共识: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四、完善概念水还有其他特征吗?组织学生回顾之前关于水的特征的学习。例如:水有没有形状? 班级内交流、完善水的特征。从生活化的经验认知逐步指向科学描述。组织学生根据抽到的纸牌,说一说水都有哪些特征,用了哪些方法来观察水的这些特征? 交流描述水的特征。交流自己的收获或问题。对观察方法和描述技能进行巩固总结回顾,提升、完善概念,促进思维发展。五、应用迁移组织学生交流: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水?调查身边的水,并对比思考它们和我们平常喝的水一样吗?强调调查时要有家长陪同,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并完成调查表。课下积极完成调查任务并填写调查表。了解自然界中更多的水,认识到水污染,具有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态度责任]意识。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主阅读。结合自身经验交流该工程对水质的改善。体会水的流动性以及对重大水利工程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