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个人姓名、班级书写在指定区域。
3.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材料表明()
A.食物生产是定居生活的产物 B.食物储备技术得到改善
C.定居标志着古代文明的产生 D.农业革命促进社会分工
2.下表所示为欧亚大陆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关键性节点发展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
C.世界文明发展有差异性 D.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3.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益大约150码x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 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 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4.《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像“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 B.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C.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D.彰显了法律的至高无上
5.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而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起势平缓。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由此可见()
A.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 B.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
C.西亚与埃及间存在文明冲突 D.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发展
6.在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以及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诞生并发展出古印度文明,下列项中关于古印度文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提出了按位计值
B.在天文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C.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佛教的产生与传播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7.公元前5世纪,尤其是希波战争后期,雅典水军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代贵族掌握的重装步兵成为战争依靠的主力。城邦中更多的穷人和普通人担任起舵手、下级军官和修理船只的工匠等。上述情况导致()
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水军作战模式取代重装步兵作战模式
C.下层平民政治影响力提升 D.按照血缘划分公民等级的原则被打破
8.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活动中,殖民城邦和被殖民城邦分别称为“母邦”和“子邦”。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A.采取强制性的文化统一政策 B.被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模仿
C.建立起空前强大的海洋帝国 D.有利于促进古希腊文明的传播
9.腓尼基人融合了象形文字,并简化了楔形文字,将几种旧写法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书写时间。在此基础上,腓尼基人发明了非常简便的22个字母。由此可知,腓尼基字母的发明()
A.表明日常书写使用文字诞生
B.是区域文明交融的成就
C.体现了西亚文明独领风骚
D.是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10.下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11.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12.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A.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 B.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
C.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
13.罗马共和国早期,公民权仅限于罗马城邦居民所有,同盟城邦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获得公民权需要满足诸多苛刻的条件:而在帝国时期,获得公民权的难度大大降低,到了帝国后期,几乎所有的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这一变化()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 B.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C.使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 D.提高了奴隶阶级的政治地位
14.中古时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不许杀人等,违反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为此还建立了打击异己的宗教法庭。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文化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B.教会的权力在不断扩大
C.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D.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
15.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
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
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
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
16.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A.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17.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A.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18.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
A.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 B.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
C.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 D.教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
19.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0.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二、材料分析题(本节共计3个大题,21题6分,22题22分,23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封建主义是与领地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国王将土地分配给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以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世袭君主,其下是一层一层的大小封建主,农奴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封建化的程度越高,自由农越少。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之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小领主成为大领主的封臣,有义务为大领主效劳,主要是为大领主打仗;大领主以保护封臣作为回报,承诺对其封臣主持公道。因此,封主与封臣的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此,当国王逆法律而行时,该国臣民可以拢拒国王,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1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昔日研究中古欧洲史者,以为自罗马帝国西部瓦解以后,数百年欧洲史间,文化荡然无存,遂名此期为“黑暗时代(Dark Ages)。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
-摘编自何炳忠《中古欧洲史》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南充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2月20日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把食物贮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学会生产粮食后,将剩余粮食储存起来,逐渐定居下来,社会分工也逐渐发展起来,反映出农业革命促进社会分工,D项正确;定居发生在食物生产后,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标志着古代文明的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在动物驯化、使用金属和文字方面,在不同的文明区域出现的时间不同,由此说明涉及文明存在差异性,C项正确;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明,而不是决定,排除A 项;表格信息没有涉及各文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说明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排除B项;虽然动物驯化、使用金属和文字方面,亚欧大陆都要早于美洲大陆,只说明出现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据此说明亚欧文明就优于美洲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主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古巴比伦共带你城墙较高,区域较大,面积较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其是西亚地区的政治中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宫殿的建筑风格,不能得出融合中西特色,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官僚体系的叙述,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说明法典加强了在维护统治中的规定,有利于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A 项正确;材料“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象“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可知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君权神授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对谋反罪行的从严惩治,而非彰显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两个区域的大河泛滥的不同特点促成了苏美尔人和埃及人对于洪水之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对于洪水的态度,不能说明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没有提及文明冲突,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农业发展与大河流域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佛教有众生平等的教义,与种姓制度这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一致,无法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古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提出了按位计值,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古代印度在天文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古印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希波战争的发展,城邦中更多的穷人和普通人担任起舵手、下级军官和修理船只的工匠,这突出了下层平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下层平民政治影响力提升,C项正确;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作战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下层平民政治影响力提升并不意味着按照血缘划分公民等级的原则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可知,希腊海外殖民的所有子邦均与母邦有相似的政治、经济、文化,可见海外殖民活动有利于古希腊文明的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希腊城邦对海外殖民地采取文化强制措施,排除A项;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腓尼基人融合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优点,在两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字母文字,这是区域文明交融的成就,B项正确;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也是日常书写使用文字,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西亚文明独领风骚,C 项明显夸大了腓尼基字母的意义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商业经济发展对腓尼基字母发明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印度。根据材料“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及所学可知,犍陀罗佛像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特征,被称为“希腊化的佛像”,说明犍陀罗佛像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这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有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排除B项;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事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世俗化倾向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时:古代波斯。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两份契约分别记载了国王和商人把自己的水源、土地、农具、种子等租给别人的情况,条件是征收实物地租,以土地收成和小麦等实物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明确商人经营借贷业务的“开始”出现的时间,且除商人外,还有国王承租的土地、水源等,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也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与其他西亚国家进行对比,不能得出最早使用契约,排除C项;材料除国王占有生产资料外,还涉及了商人占有生产资料如种子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帝国法律更加尊重个人的财产,其获得的军功财产自行支配,这有利于调动子女在军队服役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队的存在是为了皇帝的独裁,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了帝国尊重个人财产的好处,并未提及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军工财产获取的艰难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是构成罗马的统治基础,公民权范围的扩大利于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罗马公民权的扩大与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无关,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后期就已经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国,排除C项;奴隶无法大规模获得公民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题干可知,中古时期的教会学校教授法律、医学等促进了世俗教育的发展,其宗教伦理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同时又有禁锢思想的一面,说明基督教宗教伦理在社会中产生了双重影响,C项正确。中古时期的文化教育有所发展,但“获得全面发展”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出教会权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排除B项;严密控制人的思想未能全面体现题干的部分信息,排除D 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可知顾炎武之意即地方灵活自治的同时保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统治,D项正确;材料 并未涉及经济方面,排除A项;B项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不能体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排除B项;材料观点在强调整个国家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统治,并不是共治天下,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庄园所生产的粮食和手工业产品大多自给自足,而很少对外销售,这体现了此时期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庄园对外出售小麦、水果和酒,无法说明副业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自给自足,而非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排除C 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自给自足的情况,无法体现供求关系的紧张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7.C
【详解】根据材料“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可知,这一誓约规定封建领主都要向国王效忠,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C项正确;英国在476年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排除A项;这一誓约加强了国王与各级领主的关系,不是强化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英国王权加强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在法兰克王国时期,教会需要王权的保护,国王也需要教会的精神支持,这表明二者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D项正确;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C两项都较为片面,不能涵盖整个材料信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地中海地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商业日益繁荣,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其发行的货币也逐渐在地区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项正确;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在这一时期并不明显,且与货币转变的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封建庄园制度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结构,而金币流通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变迁,排除B项;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欧洲并没有大量的贵金属涌入,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可知,东罗马帝国制定《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维护国家安定,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制定法律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排除A项;皇帝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为了“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排除B项;“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排除D项。故选C项。
21.(6分)
名称:A:古代中国文明;B:西亚(两河流域)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希腊文明;E:古印度文明;F:印加文明。
22.(22分)
(1)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王权有限;等级间相对独立。(10分)
(2)同:都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形成的等级制度;受封者都在辖区内承担一定的义务,并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权力都有限;都造成了分裂割据和战乱。(6分)
异:社会制度不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封建社会下推行,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奴隶制下推行;维系纽带不同: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封君封臣制领主与附庸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强调契约关系;发展趋势不同:分封制最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随着城市自治兴起,封君封臣逐步走向瓦解。(6分)
23.(12分)
观点: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性的发展。中世纪中后期,政治上,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因此,中世纪的黑暗中却孕育着近代欧洲发展的新机。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首先,根据设问及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以为当时之欧洲,民智闭塞,秩序大紊,与古代希腊罗马之文明既异,与近世之开明亦大不相同。然近来研究中古史者,渐知所谓黑暗时代者,亦未尝无文明之进步及产生。实则当时之活动及发达,与其他各时代等;而近世之文明,亦多渊源于中古”,可以得出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中世纪的黑暗和孕育新机的表现进行阐释,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光明: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欧亚大陆
美洲
两河流域
英格兰
中国
安第斯山区
中美洲
动物
的驯
化
公元前
8300年
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7500
年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
3000年
广泛
使用
金属
公元前
4000年
公元前
2000年
公元前2000
年
公元1000年
--
文字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43
年
不晚于公元
前1500年
--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A
D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D
A
C
D
D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