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4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pH 相对稳定,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机体保持内环境稳态时,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仍会发生变化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态时机体不会生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
    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
    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体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pH 相对稳定,存在缓冲物质,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A 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通过机体的调
    节作用实现,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
    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 正确;
    C、机体保持内环境稳态时,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仍会发生变化,处于动态平衡,C 正确;
    D、内环境保持稳态时机体也可能会生病,例如遗传病,D 错误。
    故选 D。
    第 1页/共 23页
    2. 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迅速有序地走进教室,这一行为全靠神经调节在“指挥”。图甲是某一突触的结
    构图,图乙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 b 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图乙中②③段是膜外钠离子内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 ATP
    C. 图甲中 a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使 b 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D. 同学们毕业多年后,听到铃声不再急着进教室,该行为的转变需要学习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甲分析,a 是突触前膜,b 是突触后膜;图乙分析,①②段是去极化过程,②③段是反极化过程,
    ③⑤段是复极化过程。
    【详解】A、图甲 b 处为突触后膜,b 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 错误;
    B、图乙中②③段是反极化过程,发生的原因是膜外钠离子内流,运输方式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B
    正确;
    C、若图甲中 a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钠离子内流,可
    能使 b 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动作电位,C 正确;
    D、听到铃声进教室是一种条件反射,同学们毕业多年后听到铃声不再急着进教室,这种条件反射 消退也
    需要进行学习,D 正确。
    故选 A。
    3. 当膀胱内尿液积聚到一定量时,便会触发排尿反射。脊髓可对膀胱扩大和缩小进行控制,排尿反射的分
    级调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 2页/共 23页
    A. 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B. 发生排尿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C. 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
    D. 图中脊髓也能向大脑传递信号,若此途径和①途径均被阻断,②③途径对膀胱的支配将不受意识调控
    【答案】B
    【解析】
    【分析】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
    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
    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详解】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A 正确;
    B、发生排尿反射时,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 错误;
    C、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
    膀胱缩小,C 正确;
    D、若成年人的①过程被中断,则大脑皮层无法实现对中相应中枢的调控,因而无法有意识地排空膀胱内的
    尿液,D 正确。
    故选 B。
    4. 原发性甲减是指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是指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起的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为初步诊断甲、乙、丙三位甲减患者的病因,分别给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同时注
    射等量且适量的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在注射前 30min 和注射后 30min 测量各自血液中 TSH(促
    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受测者 健康志愿者 甲 乙 丙
    第 3页/共 23页
    注射前 10 2 2 20
    TSH 相对含量(mU/L)
    注射后 30 30 2 48
    A. 激素的反馈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从而形成分层调控,有利于精细调控
    B. 据表分析,甲患下丘脑继发性甲减,乙患原发性甲减,丙患垂体继发性甲减
    C. 继发性甲减患者行动迟缓、精神萎靡,注射适量 TSH 或甲状腺激素均可缓解病情
    D. 表中丙注射 TSH 后摄碘率升高,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并通过体液定向运至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
    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这种调节过程为反馈调节。
    【详解】A、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轴线)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从而形成分
    层调控,有利于精细调控,A 错误;
    B、分析表格数据,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甲病人注射 TRH 前,TSH 量低于正常人,注射 TRH 后,TSH 浓
    度与正常人相同,说明甲病人下丘脑发生病变,乙病人在注射 TRH 前后 TSH 的水平都低,说明乙病人病变
    的部位是垂体,甲和乙都属于继发性甲减;丙病人注射 TRH 前 TSH 浓度高于正常人,说明丙病人应是甲状
    腺发生病变,属于原发性甲减,B 错误;
    C、继发性甲减主要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其甲状腺本身正常,因此给继
    发性甲减患者注射适量 TSH 或甲状腺激素均可缓解病情,C 正确;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是不定向的,D 错误。
    故选 C。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C. 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D. 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第 4页/共 23页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幼嫩的芽、叶以及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在芽、叶等部位只能从形态学
    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
    部位。
    【详解】A、植物激素作为化学信号发挥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A 正确;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B 正确;
    C、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得胚芽鞘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
    侧运输,C 错误;
    D、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是极性运输,该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
    故选 C。
    6.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迎春花枝条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2、
    3、4、5 组依次是培养环境中 2,4-D 浓度为 a、b、c、d 和清水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以带有少量芽
    B. 图示说明实验中 2,4-D 浓度关系为:a丙组,则说明 NDGA 通过促进 ABA 的分解来降低 ABA 的含量(NDGA 通过抑制
    ABA 的合成和促进 ABA 的分解来降低 ABA 的含量)。
    20. 红树林是陆地和海洋交错带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也是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栖息地。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许多红树林植物具有胎生现象,种子在母树上就开始
    萌发,形成胚轴,然后掉落到海滩的淤泥或海水中,迅速扎根生长;此外还具有气生根,细胞的渗透压明
    显高于陆生植物。以上特征说明红树林植物适应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的环境条件。
    (2)红树植物富含单宁,它具有涩味和毒性,可有效阻碍动物的摄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
    有___________功能。
    (3)红树林具有较大的净化海水能力,但大量污水排入后,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说明___________
    。在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引入的各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主要遵
    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第 19页/共 23页
    (4)红树林是世界储碳能力第二高的生态系统。下列事实中支持该结论的有___________。
    ①红树植物多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
    ②红树林生长繁殖迅速,具有较高的净初级生产量
    ③红树林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场所
    ④湿地环境能抑制红树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
    (5)下图为该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100%(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1) ①.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 风浪冲击、高盐、淹水、缺氧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 ①.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
    降,生态平衡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②. 自生
    (4)②④ (5)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
    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
    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1)小问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等能够进行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固定并储存 CO2 的能力是热带雨林的 3 倍多,其具有该能力主要
    是因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固定的碳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或生物成分)释放的碳量。
    (2)小问详解: 中国红树林的面积由本世纪初的 2.2 万公顷恢复到 2.8 万公顷,该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
    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小问详解: 生态系统
    的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单宁酸是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
    第 20页/共 23页
    起到了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它的作用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红树林的支柱根有利于抗击风浪,而呼吸根便于红树植物在潮水浸淹期间吸收氧气,进而提高了
    红树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小问 1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根据题意: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其所处环
    境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胎生现象和气生根特征,说明红树林植物适应了湿地生态系统中风浪冲击、高盐、
    淹水、缺氧等条件。
    【小问 2 详解】
    红树植物富含具有涩味和毒性的单宁,从而有效阻碍动物的摄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
    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小问 3 详解】
    大量污水排入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
    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态平衡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引入的各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小问 4 详解】
    ①红树植物多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可适应高盐的环境条件,与储碳无关,不支持该结论,①
    不符合题意;
    ②红树林生长繁殖迅速,具有较高的净初级生产量,则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支持该结论,②符合
    题意;
    ③红树林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场所,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不支持该结论,③不
    符合题意;
    ④湿地环境能抑制红树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可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支持该结论,
    ④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小问 5 详解】
    据示意图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量-粪便量=c-d,所以第一营养
    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0%。
    21. 黑麂是中国特有的生活在亚热带山地森林的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叶和嫩枝等为食,其生性警觉,活
    第 21页/共 23页
    动隐秘,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某自然保护区,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其种
    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区域 保护区地带 生境特点 平均密度/(只/km2)
    东坑口 试验区 低山丘陵区,村庄附近 1.94
    平福坑 缓冲区 较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较少 4.33
    大龙岗 核心区 高海拔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7.25
    (1)调查黑麂种群密度,研究人员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理由是___________

    (2)3 个调查区域中,东坑口区黑麂种群密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冬季,各样地的种群密度继续下降,而缓冲区样地的黑麂种群密度呈上升趋势,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
    析,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4)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要提高保护区黑麂的 K 值,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保护黑麂,还需要了解其生态位,生态位是指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
    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答案】(1)黑麂数量稀少;生性警觉,活动隐秘,不易捕捉
    (2)东坑口位于村庄附近,受人类干扰影响最大,食物来源较少(合理即可)
    (3)冬季缓冲区黑麂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4)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合理即可)
    (5)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解析】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
    3、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
    【小问 1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黑麂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性警觉,活动隐秘,数量稀少,不易捕捉,所
    以调查黑麂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粪堆现存量计数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第 22页/共 23页
    【小问 2 详解】
    由表中信息可知,3 个调查区域中,东坑口区黑麂种群密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东坑口位于村庄附近,
    受人类干扰影响最大,食物来源较少。
    【小问 3 详解】
    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直接原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冬季,各样地的种群密度继续下降,
    而缓冲区样地的黑麂种群密度呈上升趋势,其直接原因应该是冬季缓冲区黑麂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小问 4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研究结果:生境不同,黑麂的平均密度不同,若要提高保护区黑麂的 K 值,可以采取的措施
    有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小问 5 详解】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
    第 23页/共 23页

    相关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共8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 每年冬季是甲型流感的高发季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