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
    • 练习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生版.doc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1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2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3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生版第1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生版第2页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生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山东聊城模拟)若运用下图研究清朝历史,该图可反映出当时( )
    A.对外贸易萎缩 B.人地矛盾尖锐
    C.种植结构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
    2.(2023·天津和平区模拟)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记载:“(明朝中后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 )
    A.家庭纺织业的商品化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雇佣关系的普遍出现
    D.纺织技术的重大改进
    3.(2023·福建福州模拟)明万历时,广东佛山黄氏是从事铸冶车模的家庭小作坊主。到其孙时新拓了生铁生意,并购买了码头。雍乾年间,他们的产业更见扩大,还新开了当铺。由此可知,明清之际的广东地区( )
    A.宗族势力拥有强大经济实力
    B.传统手工业面临转型契机
    C.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4.(2024·北京昌平区模拟)下图为明代政府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全国商贸网络出现
    D.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5.(2023·江苏南通模拟)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主张以唱游方式启蒙幼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来发展儿童肌肉筋骨,使其体魄强健。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
    A.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关注人的身心发展
    D.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
    6.(2023·山东菏泽模拟)黄宗羲提出用学术指导政治,建立具有议政功能的学校,用学校监督王权和各级地方政权,使“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他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
    A.从制度层面限制君权
    B.宣扬代议制民主思想
    C.表达对君主制的不满
    D.促进民众思想的解放
    7.(2023·河北模拟)清代小说《林兰香》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恶霸奸商等,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如燕梦卿的逆来顺受、耿朗的卑劣、任香儿的嫉妒和任自立的贪婪等。这折射出当时( )
    A.主流文学题材发生变化
    B.世俗文学得到一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速
    8.(2024·广东深圳模拟)《天工开物》在列举了各种油料植物出油率后,还说明以上只是大致情况,“其他未穷究试验,与夫一方已试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这( )
    A.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
    B.开启了“中学西渐”的进程
    C.源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山东临沂模拟)下表所示为清末官方和乡绅绘制的部分耕织图的信息。其创作目的在于( )
    A.倡导重振农村经济活力
    B.提高民众艺术水平
    C.满足新型经营方式需要
    D.促进生产技术革新
    10.(2024·安徽芜湖模拟)明代杭州人张瀚,官至吏部尚书,他在笔记《松窗梦语》中记载,其先祖得神人授金,因此得以购织机一台织布,“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遂发家致富。这可用于说明( )
    A.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中期工商业市镇兴起
    C.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D.明代江南手工业的发展
    11.(2023·广东潮州模拟)下表所示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12.(2024·湖南怀化模拟)清初,湖南益阳“旧俗质朴,衣率布服。虽富厚之家,或至老未及裘帛,一冠可数十年”。同治时期“习俗日侈,童孺而绮罗矣,台皂而丝缟矣。……其风自城市及乡落矣”。由此可以说明( )
    A.奢靡之风日渐成为主流
    B.湖湘文化得到传承创新
    C.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
    D.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3.(2023·广东5月联考)王阳明认为,圣人不是生知,不是先知,亦不是无所不知。圣人虽也有才力大小的不同,但论其为圣,是不分知识和才力的。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由此推知,王阳明意在强调( )
    A.圣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B.儒学家应为底层民众服务
    C.知识对于成长的必要性
    D.发现内心良知的重要价值
    14.(2024·重庆八中模拟)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以骡马载着书籍,以实地考察来证实文献所载。但他的行旅所至重在西北,东南尤其是南洋一带并未涉足。在描写佛郎机(葡萄牙)时,顾炎武仍把它纳入南蛮序列,将之与苏门答腊、锡兰、苏禄等放在一起。这体现出顾炎武( )
    A.在学术研究中仍缺乏实证精神
    B.延续了传统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C.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茫然无知
    D.试图修正旧的华夷之辨的观念误区
    15.(2023·山东日照模拟)明中后期,巾帼英雄形象开始普遍流传。《杨家府演义》中和男性一样保家卫国、敢于反抗奸臣当道、追求婚姻自主的杨门女将,《说唐三传》中挂帅出征平定边患、敢爱敢恨的樊梨花,都是杰出的代表。这些巾帼英雄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
    A.主流价值观变化影响生活观念
    B.商品经济促进文化形式世俗化
    C.社会危机下人们对英雄的期待
    D.文人借女性英雄题材抒发抱负
    16.(2023·重庆模拟调研)古代中国史书立传,一般以政治性人物为主。清代阮元编著的《畴人传》,介绍了大量从黄帝时代到清朝的科学家和部分西方天文学家。这折射出( )
    A.清朝人物传记类作品繁多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高峰期
    C.文化政策影响了史学编撰
    D.西学东渐冲击了传统观念
    17.(2023·湖北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受汉武帝派遣前往西域,使中国了解到西域的政治、军事情况和商业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使亚洲中部恢复了和平。但唐宋丝绸之路相继被吐蕃、蒙古等阻断,“背海立国”的宋代逐渐把重心转向东南。特别是在“国家财富鼎盛之时,军威显赫之日”的15世纪,明成祖为郑和配备了医官、文书、通事、火长等军士和后勤人员,两万余人先后七下西洋,以“厚往薄来”的方式“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建立了庞大的朝贡系统。这种从“西域”到“西洋”的变化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历史世界,凸显了海上交往的意义。但这种海上优势,很快便被西方国家取代。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中国对外交往由“陆路”到“海洋”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的差异。你如何理解史学观点的差异?
    18.(2023·山东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宝玉与20世纪相见
    1903—1910年,翻新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翻新小说是指对经典名著进行续写,借用其人物形象,置换其活动空间和行为价值而形成的新式小说。吴沃尧的《新石头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下表内容是该书设计的“宝玉与20世纪相见”的两个情节。
    ——据冯玉恒《近代科学小说内蕴研究——以〈新石头记〉为例》等整理
    (1)对“宝玉与20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加以解读。
    (2)编写一段“宝玉与20世纪相见”的新情节。(要求:表述成文,言简意赅,符合原文情境。)
    作品
    时间
    序(跋)摘抄
    《桑织图》
    1889年
    绘图作画,刻印广布,俾乡民一目了然
    《蚕桑图》
    1890年
    分绘图说,付诸石印,分给诸屯读书之士,转相传阅,俾习者了然心目……择人指授机宜,当可尽得其法
    时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6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情节一
    宝玉道:“我在街上走了一趟,看见十家铺子当中,倒有九家卖洋货的。我们中国生意竟是没有了。”薛蟠诧异道:“奇了,奇了!怎么你也谈起生意经来了。”宝玉道:“我不是忽然要谈这个。我想外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的,不把中国的钱都换到外国去了么?”
    情节二
    宝玉看到教民杨势子无故殴打贫民王威儿。县官本打算各打他们20板子以示惩戒,但得知杨势子是教民后,立即将其释放,紧接着就把贫民王威儿打得鼻青脸肿,并对他说:“你那(哪)里不好去闯祸,却走到本县治下来得罪教民……须知本县的前程,不是给你作玩意儿的。”

    相关试卷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11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11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14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14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二承古萌新__明至清中叶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四明至清前中期第十七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题二承古萌新__明至清中叶的思想文化,共2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