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
2.在练习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教育ID号。
3.练习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练习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练习结束,将本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同学们制作了青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青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显微观察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 取材时,果皮取的越多越好
C. 对光后,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D. 观察时,光线越强效果越好
2.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青椒表皮细胞为( )
A. B.
C. D.
3. 从微观到宏观对青椒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 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
B.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D. 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答案】1. A 2. C 3. B
【分析】在制作青椒表皮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材:用小刀把果肉部分刮掉,剩余薄薄的果皮;④展平:将薄薄的果皮用镊子放到在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盖玻片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题详解】
A.在制作青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
B.取材时应该取适量、薄而透明的果皮,这样有利于观察。如果果皮取得过多或过厚,会导致观察时视野不清晰,B错误。
C.显微镜的使用应该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可能会找不到观察目标,或者由于视野范围小而导致观察不全面,C错误。
D.观察时应该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显微镜的性能来调节光线。光线过强可能会导致观察目标过亮,细节不清晰;而光线过弱则可能导致观察目标过暗,无法看清,D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A图是某植物的输导组织,B图是番茄果肉细胞,C图是青椒表皮细胞(具有叶绿体),D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题详解】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青椒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克隆了一只健康的雄性恒河猴,名叫ReTr。它是首个活到成年的克隆恒河猴,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新突破。请完成下面小题。
4. 克隆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5. ReTr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去除细胞核
B. 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来自成纤维细胞
C. 融合细胞的细胞质来自卵母细胞
D. ReTr和代孕母猴的长相相似
6.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应用不恰当的是( )
A. 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新途径B. 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C. 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物D. 可以用于繁殖优良品种
【答案】4. D 5. D 6. C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4题详解】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克隆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而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不储存遗传物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不储存遗传物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一般也不储存主要的遗传物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A.在克隆过程中,图示①表示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故A正确。
B.融合细胞是将去核的卵母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的,所以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来自成纤维细胞,故B正确。
C.由融合细胞的形成过程可知,融合细胞的细胞质来自去核的卵母细胞,故C正确。
D.ReTr 的细胞核来自供核的成纤维细胞,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它和提供细胞核的个体长相相似,而不是和代孕母猴长相相似,故D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A.克隆技术可以通过克隆濒危动物,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新途径,故A正确。
B.克隆技术可以克隆某些组织、器官等,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故B正确。
C.克隆技术是利用已有的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克隆,不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故C错误。
D.克隆技术可以繁殖优良品种,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故D正确。
故选C。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人类皮肤中的干细胞对伤口愈合有重要作用。请完成下面小题。
7. 皮肤被划破出血时,人们会感觉到疼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被划破的部分是保护组织
B. 感觉到疼痛是因为有神经组织
C. 流出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 皮肤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
8. 伤口如果不深,几天后便可以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不包括皮肤中干细胞的( )
A. 细胞生长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D. 细胞癌变
【答案】7. A 8. D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组织)。
【7题详解】
A.被划破的部分通常是皮肤的表皮或真皮层,这些部分主要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而不是保护组织。保护组织主要存在于植物体中,如叶的表皮等,A错误。
B.感觉到疼痛是因为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包括疼痛感觉。因此,当皮肤被划破时,神经组织会传递疼痛信号到大脑,使我们感觉到疼痛,B正确。
C.结缔组织在人体中广泛分布,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多种功能。血液组织作为结缔组织的一种,主要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C正确。
D.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分泌、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因此,皮肤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D正确。
故选A。
【8题详解】
A.干细胞在接收到伤口信号后,会开始增殖并生长,细胞生长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A不符合题意。
B.为了补充因伤口而损失的细胞,干细胞会进行分裂,产生更多的子细胞。这些子细胞将继续参与伤口的修复过程。所以,细胞分裂也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B不符合题意。
C.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干细胞会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以修复受损的皮肤组织。细胞分化使得伤口能够形成新的、功能完整的皮肤组织,C不符合题意。
D.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在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并可能形成肿瘤。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干细胞并不会发生癌变。细胞癌变是一个与伤口愈合无关的生物学过程,它通常是由多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细胞癌变不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干细胞的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兴趣小组同学从野外采集了向日葵、油松、葫芦藓和鳞毛蕨标本,按照下图进行分类。请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对四种植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 )
A. 形态结构B. 生理功能
C. 遗传物质D. 物种数量
10. 据图分析,植物②为( )
A. 向日葵B. 油松C. 鳞毛蕨D. 葫芦藓
11. ③④都采集于潮湿的地方,但是③比④高大得多,其原因不包括( )
A. 有真正的根B. 有输导组织
C. 有机械组织D. 靠孢子生殖
【答案】9. A 10. B 11. D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题图中:①向日葵,②油松,③鳞毛蕨,④葫芦藓。
【9题详解】
A.在对四种植物进行分类时,我们主要依据的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形态结构是生物分类的基础,它包括了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这些形态结构特征反映了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A符合题意。
B.生理功能虽然也是生物分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更多地涉及到生物体的内部机能和代谢过程,而这些机能和过程往往与形态结构密切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形态结构来推断,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虽然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特征,但在实际分类中,我们通常无法直接获取和比较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物种数量与分类无关,它只是反映了某一分类群内物种的丰富程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题详解】
图中四种植物特征:
向日葵:有种子、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油松:有种子,无花和果实,属于裸子植物。
鳞毛蕨:无种子、有根、茎、叶,属于蕨类植物。
葫芦藓:无种子,无真正的根、茎、叶,属于苔藓植物。
图中②为有种子但无花、无果实的植物,符合裸子植物的特点,四种植物中油松属于裸子植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题详解】
A.鳞毛蕨有真正的根,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支持其生长。而葫芦藓的假根并不能起到真正吸收的作用,主要起固着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鳞毛蕨体内有输导组织,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满足其生长需求。葫芦藓体内没有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
C.鳞毛蕨有机械组织,这使得它的茎能够挺立,支持叶片展开,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光合作用。而葫芦藓没有机械组织,其叶片和茎相对柔软,无法支撑起高大的植株,C不符合题意。
D.靠孢子生殖是两者共同的繁殖方式,与它们的高大程度无关。孢子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孢子来繁衍后代,与植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图为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微型仿生机器人,其模仿了昆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请完成下面小题。
12. 判断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B. 身体和附肢是否分节
C. 是否有足、翅和触角D. 是否具有摄食的口器
13. 机器人的支持框架坚固且耐磨,可类比昆虫身体结构的( )
A. 触角B. 外骨骼C. 头部D. 附肢
14. 仿生机器人具有尺寸小、运动灵活等优势,其应用场景不包括( )
A. 复杂场景搜寻B. 航空发动机零件检修
C. 搬运大型设备D. 复杂区域的地质勘探
【答案】12. B 13. B 14. C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生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适于飞行。
【12题详解】
A.许多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但这一特征并不是节肢动物独有的,也不是判断昆虫是否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A不符合题意。
B.身体和附肢是否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判断昆虫是否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附肢如足、触角等也有明显的分节。昆虫作为节肢动物的一个类群,同样具有这一特征,B符合题意。
C.具有足、翅和触角,这些特征并不是节肢动物独有的,其他动物也具有这些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口器是昆虫等动物用来摄取食物的结构,但它同样不是节肢动物独有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机器人的支持框架坚固且耐磨,可类比昆虫身体结构的外骨骼。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题详解】
A.仿生机器人由于其小巧的尺寸和灵活的运动能力,非常适合在复杂、狭窄或难以到达的场景中进行搜寻任务,A不符合题意。
B.航空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且精密,零件众多且分布紧密。仿生机器人可以凭借其小巧的尺寸和灵活的操作能力,进入发动机内部进行细致的检修工作,这是传统检修手段难以比拟的,B不符合题意。
C.搬运大型设备通常需要较大的力量和稳定的搬运平台。而仿生机器人,由于其尺寸小、承载能力有限,显然不适合用于搬运大型设备。这一任务更适合使用大型机械或自动化设备来完成,C符合题意。
D.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如山区、丛林或沙漠等地,传统勘探手段可能受到限制。而仿生机器人可以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这些复杂区域中进行高效的地质勘探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水中或潮湿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据此判断,中国大鲵属于( )
A. 鱼纲B. 两栖纲C. 爬行纲D. 哺乳纲
(2)扬子鳄性别受孵化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B. 孵化雌性幼鳄最适宜的温度是33℃
C. 在30℃~31℃时孵化的幼鳄雌雄比例相当
D. 推测筑巢产卵地应避开强光照射
【答案】(1)B (2)B
【分析】(1)两栖动物主要特征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主要特征有: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里有不完全的膈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生殖发育不需要水等。
【详解】(1)A.鱼纲动物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只靠肺呼吸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皮肤可辅助呼吸,从而获得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因此,中国大鲵属于两栖纲,B符合题意。
C.爬行纲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不符合题意。
D.哺乳纲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A不符合题意。
BC.根据图示中孵化温度与性别比例的关系,30℃至31℃时雌雄孵化比例相当,在33℃时几乎全部孵化出雄性,而不适合孵化雌性,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示中孵化温度与性别比例的关系,扬子鳄性别受孵化温度影响,因此,避开强光照射可以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性别失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水豚是湿地中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常和苍鹭、白鹭等鸟类共享栖息地。请完成下面小题。
16. 水豚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 )
A. 胎生、哺乳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D. 体表被毛
17. 下图为水豚牙齿模式图,据此推测其摄取的食物主要是( )
A. 水中鱼类B. 树栖昆虫
C. 水边草本植物D. 坚硬的果实和种子
18. 苍鹭的喙、颈和足纤长,有利于在浅水区或沼泽地捕食和行走,由此推断苍鹭的足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6. A 17. C 18. A
【分析】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
鸟的体形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因而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鸟的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16题详解】
A.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它们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并且幼崽在出生后通过母体分泌的乳汁来获取营养。这是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类群(如鸟类、爬行动物等)的主要区别之一,A符合题意。
B.虽然哺乳动物确实用肺呼吸,但这一特征并不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许多其他动物类群,如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也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体温恒定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特征,但同样也不是独有的。鸟类也具有体温恒定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体表被毛是哺乳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并不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明显的毛发覆盖。例如,一些水生哺乳动物(如鲸鱼和海豚)的皮肤可能相对光滑,没有明显的毛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题详解】
A.捕食鱼类的动物需要尖锐的犬齿来捕捉和撕裂猎物,A不符合题意。
B.树栖昆虫的捕食者通常需要有尖锐的牙齿或喙来捕捉和咀嚼昆虫,B不符合题意。
C.植食性动物,特别是那些以草本植物为食的动物,通常拥有适合咬断和咀嚼植物的牙齿。水豚的牙齿配置与此相符,特别是如果它们拥有宽而平的臼齿,这有助于研磨植物纤维,C符合题意。
D.虽然一些植食性动物能够吃坚硬的果实和种子,但它们通常需要有特别坚硬的牙齿或喙来破碎这些食物。水豚的牙齿配置并不特别适合这种食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题详解】
A.图中所示足型使得苍鹭能够更容易地在泥泞、湿滑的环境中保持平衡和稳定,同时也不会因为陷入泥中而无法自拔。不仅有利于苍鹭在浅水区或沼泽地行走,还与其纤长的喙和颈形成了完美的配合,共同构成了苍鹭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独特生理结构,A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足型趾间有蹼,善于游泳,不适合沼泽地捕食和行走,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足型粗壮,趾端有利爪,适于生活在多山或丘陵地区,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足型,纤细,善于抓握,适于生活在林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主要通过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染,感染者常出现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请完成下面小题。
19. 诺如病毒个体微小,观察时需要用( )
A. 放大镜B. 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D. 望远镜
20. 以下关于诺如病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B. 进行分裂生殖
C. 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D. 寄生于活细胞
21. 关于诺如病毒的预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保持手部卫生B. 避免吃生冷食物
C. 避免接触患者D. 大量服用抗生素
【答案】19. C 20. B 21. 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9题详解】
A.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几倍到几十倍之间,主要用于观察一些肉眼难以看清但相对较大的物体细节,如昆虫的外形、植物的叶片纹理等。诺如病毒极其微小,直径约为27-38纳米,用放大镜根本无法看到,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学显微镜利用可见光来成像,其分辨率受到光的波长等因素限制,一般能观察到的最小物体尺寸在几百纳米左右。虽然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胞等微观结构,但对于诺如病毒这样大小的病毒,光学显微镜无法清晰分辨其形态和结构,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来代替可见光,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达到纳米级别甚至更高。这使得电子显微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诺如病毒的形态、结构等细节,是观察诺如病毒等微小病毒的重要工具,故C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用于观察远处天体或远处宏观物体的仪器,其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成像放大,以便观察其宏观特征和位置等。它的设计目的和工作原理与观察微小的诺如病毒完全不相关,无法用于观察诺如病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题详解】
A.诺如病毒属于病毒,病毒的结构都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诺如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诺如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生殖。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按照病毒核酸所含的遗传信息合成新的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外壳,然后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释放出来,故B符合题意。
C.诺如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基本结构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繁殖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题详解】
A.诺如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手接触口腔而感染。保持手部卫生,如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后、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后等,能有效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故A不符合题意。
B.诺如病毒在生冷食物中可能存活,如一些未经彻底清洗或煮熟的蔬菜水果、贝类等食物可能被诺如病毒污染。避免吃生冷食物,将食物彻底煮熟煮透,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诺如病毒,降低感染风险,故B不符合题意。
C.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很容易被感染。所以避免接触患者,尤其是在患者发病期间,能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故C不符合题意。
D.诺如病毒是一种病毒,而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起作用,对病毒感染无效。大量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预防和治疗诺如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增加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尝试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pH值(酸碱度)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
22. 制作泡菜利用的菌种是( )
A. 酵母菌B. 醋酸菌C. 乳酸菌D. 毛霉
23. 以下操作会导致泡菜制作失败的是( )
A. 泡菜坛烫洗后控干水分B. 新鲜蔬菜洗净、晾干
C. 泡菜坛加盖,用一圈水封口D. 每天开盖检查一次
24. 国家标准规定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应在20mg/kg以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再减少
B. 亚硝酸盐的含量随pH值降低而减少
C. pH值越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越快
D. 泡菜腌制5天以后再食用会比较安全
【答案】22. C 23. D 24. A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2题详解】
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题详解】
AB.制作泡菜前,将泡菜坛烫洗并倒扣控干水分、新鲜蔬菜洗净、晾干的原因是清除杂菌(或防止杂菌污染),避免对制作泡菜时发酵的影响,影响泡菜的品质,AB不符合题意。
C.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C不符合题意。
D.每天开盖检查一次容易导致杂菌和氧气的进入,导致发酵失败,D符合题意。
故选D。
【24题详解】
A.由图可知,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再减少,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不能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与pH值的关系,故B错误。
C.据图不能得出pH值越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越快,故C错误。
D.由图可知,11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超过了20mg/kg,因此自然状态下泡菜仍不宜食用,故D错误。
故选A。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3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5. 同学们将校园池塘采集的水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单细胞生物眼虫。
(1)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眼虫,结果如图1所示。
①制作装片时,载玻片上需要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_。
②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眼虫后,将其移到视野中央,转动______(填“物镜”或“转换器”),切换到高倍物镜,观察其细胞结构。
③眼虫前端的______不停摆动,使其在液滴中游动。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______,说明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由此推测光对眼虫的分布有影响。
(2)为验证上述推测,同学们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
步骤Ⅰ: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分为A、B两个区域,用显微镜观察眼虫的分布和运动情况。
步骤Ⅱ:将光束打在临时装片的A区域,如图2,再次用显微镜观察。
①步骤Ⅰ起到______作用。
②若观察到步骤Ⅰ中眼虫______,步骤Ⅱ中眼虫______,则说明光对眼虫的分布有影响。
【答案】(1)①. 限制眼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②. 转换器 ③. 鞭毛 ④. 叶绿体
(2)①. 对照 ②. 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 ③. 从B向A运动,A区域分布较多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①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眼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②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多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
③眼虫前端的鞭毛,是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鞭毛不停摆动,使其在液滴中游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眼虫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①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实验探究光对眼虫分布的影响,步骤Ⅰ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分为A、B两个区域,步骤步骤Ⅱ将光束打在临时装片的A区域,除光照外,其他条件相同,A、B两个区域形成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步骤Ⅰ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分为A、B两个区域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②步骤Ⅱ将光束打在临时装片的A区域,A区域有光照,B区域无光照,其他条件相同,A、B两个区域是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若观察到步骤Ⅰ中眼虫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步骤Ⅱ中眼虫从B向A运动,A区域分布较多,则说明光对眼虫的分布有影响。
26. 同学们在生物课上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实验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验记录单
●实验准备及操作安全
(1)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多选)
a.要选用健康有活力的鱼
b.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
c.触摸鱼体表时动作要轻
d.观察后迅速将鱼放回清水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2)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如图1。先观察它的外部形态,摸一摸鱼的体表。通过观察可知,鱼的身体呈______型:鱼的体表有黏液.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减小______。将鲫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在水中运动。结合图1中鱼在游动时肌肉和尾鳍的变化推测,鱼游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______。
●观察鱼鳃和鱼的呼吸
(3)鱼在水中游动时,口和鳃盖后缘总是交替张合。用滴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观察到墨汁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轻轻掀起鳃盖,观察鳃的形态和颜色,如图2。鳃丝多而细,可以增加______,从而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鳃丝呈现鲜红色,说明鳃丝内含有丰富的______。请推测,当水流经过鳃丝后,水中溶解的氧含量变化是______。
【答案】(1)abcd
(2)①. 流线 ②. 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③. 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3)①. 与水的接触面积 ②. 毛细血管 ③. 下降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1)a.要选用健康有活力的鱼可以保证鱼体内的血管和血液流动能够正常可见,故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可以避免鱼受到惊讶乱动,影响实验的进行,故b正确。
cd.利用动物作为实验材料时要爱护动物,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触摸鱼体表时动作要轻、观察后迅速将鱼放回清水,故cd正确。
故选abcd。
(2)通过观察可知,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通过触摸可知,鱼的体表有黏液,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将鲫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在水中运动。鱼游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主要由鳃丝构成,鳃丝多而细,可以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鳃丝呈现鲜红色,说明鳃丝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由此推测,当水流经过鳃丝后,水中溶解的氧含量变化是减少。
27. 小林跟随老师来到国家植物园,对植物界“大熊猫”——珙桐展开研究学习。
(1)小林根据观察,作了如下记录:
珙桐果实和种子的观察记录单
☆整体观察
·果实呈紫绿色,长卵圆形
☆局部观察
·剖开果实,内果皮致密坚硬,具有纵向沟纹
·纵向剖开果核,可见其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结构并绘制简图
根据观察记录单分析:
①珙桐种子外面有______包被,由此判断珙桐属于______植物。
②珙桐种子中的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
(2)珙桐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水分,自然状态下萌发困难。小林查找到珙桐种子和果实吸水能力的相关资料,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珙桐种子吸水能力明显______果实。
②结合观察记录单,解释种子萌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综合以上信息,人工繁育珙桐可通过______方法,促进种子萌发。
(3)小林认为“珙桐果实和种子的特殊结构对其生存和繁衍有一定的好处”。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①. 果皮 ②. 被子 ③. 胚
(2)①. 高于 ②. 珙桐内果皮致密坚硬,阻碍水分进入,导致种子因缺水而休眠 ③. 破除内果皮
(3)示例:
认同,珙桐坚硬的内果皮可以保护种子不易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认同,珙桐坚硬的内果皮阻碍水分进入种子,影响种子萌发,不利于珙桐的繁衍。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种子外有果皮的包被。
【详解】(1)①珙桐种子是不裸露的,外面有果皮包被,由此判断珙桐属于被子植物。
②珙桐种子中的胚是种子中的重要结构,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成新植株。
(2)①据图分析,珙桐种子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实。
②结合观察记录单,种子萌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珙桐内果皮致密坚硬,阻碍水分进入,导致种子因缺水而休眠。
③综合以上信息,人工繁育珙桐可通过人工破除坚硬的内果皮,以促进种子萌发。
(3)认同,任何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珙桐坚硬的内果皮可以保护种子不易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其种族繁衍和生存。
28. 每年的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同学们开展了“科学洗手,‘手’护健康”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向公众宣传科学洗手的重要性。
(1)项目一:为什么要洗手?
有同学提出手上存在细菌会影响健康,为此利用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基本流程:Ⅱ高温灭菌和Ⅲ用无菌棉棒采集样品的目的是______;Ⅳ每组培养皿恒温培养的温度应______。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项目二:怎样洗手更科学?
开展实验探究洗手揉搓时间对洗手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手上细菌的对数值越大,细菌越多
①分析数据可知,揉搓时间15秒洗手效果更佳,理由是______。
②结合生活实际,还可以探究影响洗手效果的因素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项目三:“全球洗手日”科普宣传
结合项目一和项目二,或者其他知识,对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请分析举办活动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______。
示例:问题:如何向公众解释日常所接触的物品会让手上的细菌增多?
方案:利用培养细菌一般方法,在门把手、触摸门把手前后的手上采集样品,并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将培养结果进行展示。
【答案】(1)①. 培养基高温灭菌可以杀死其中原有的细菌,用无菌棉棒防止带入杂菌 ②. 相同且适宜 ③. 从手上有细菌、洗手后手上细菌减少两方面说明。示例:A组说明培养基上无菌,B、C组与A组比较说明手上有细菌;C组与B组比较说明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
(2)①.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揉搓15秒时洗手后细菌减少数最大,说明细菌减少的最多 ②. 洗手揉搓的力度;洗手的频次;不同类型的洗手液;洗手的水温等
(3)示例:如何向公众说明不同洗手液的抑菌效果?利用细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在用不同洗手液洗手前后的手上采集样品,并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将培养结果进行展示。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观察来探究该条件对研究对象的作用。
【详解】(1)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避免它们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确保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菌是来自采集的样品,而不是培养基本身自带的。
用无菌棉棒采集样品是为了防止在采集过程中引入其他杂菌,保证采集到的只是被采集部位(如手)上原本存在的细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每组培养皿恒温培养的温度应相同且适宜。因为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如果温度不同,就无法确定细菌的生长情况是由于样品本身的差异还是温度的差异导致的,不利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一般来说,培养细菌的适宜温度接近人体体温,通常为37℃左右。
A组作为对照组,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后未接种任何样品,培养后没有细菌生长,说明培养基在灭菌后是无菌的,不存在影响实验的杂菌。
B、C组与A组对比结论:B组洗手前和C组洗手后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培养后都有细菌生长,说明手上是有细菌的。
C组与B组对比结论:C组洗手后与B组洗手前相比,C组培养皿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
(2)从实验数据来看,洗手后细菌减少数是衡量洗手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给出的不同揉搓时间中,揉搓15秒时洗手后细菌减少数为1.06,是所有数据中最大的,这意味着在这个揉搓时间下,手上细菌减少的数量最多,所以从减少细菌数量的角度来说,揉搓时间15秒洗手效果更佳。
结合生活实际,除了洗手揉搓时间外,洗手揉搓的力度不同可能会影响洗手时对细菌的清除效果,力度大可能会更有效地去除细菌;洗手的频次也会有影响,频繁洗手可能会使手上细菌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不同类型的洗手液由于成分不同,其杀菌、抑菌能力也不同,会影响洗手效果;洗手的水温也可能对洗手效果有影响,水温适宜可能会使洗手液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去除细菌等。
(3)利用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设置不同的洗手方式组,如仅用水冲洗、用普通肥皂洗手、用含有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洗手等,在洗手前后的手上采集样品,并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将不同组的培养结果进行展示,通过对比不同组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情况,向公众说明不同洗手方式对去除细菌效果的差异。
29.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藻类。藻类是一类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的能量来源,同时释放氧气。
贝类和藻类关系密切。贝类以藻类为食,从藻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这种关系不仅对贝类有益,也帮助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藻类可以利用贝类排出的含氮、磷的营养盐,促进藻类自身生长的同时,还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保持水质清洁。
这种贝类和藻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被渔民利用并发展出“贝藻套养”的海水养殖模式,下图为“贝藻套养”模式图。
“贝藻套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也有着重要意义。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同时,贝类可利用水中含碳物质形成贝壳,这也有助于固定碳元素,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据文中信息,藻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的来源是______。
(2)海带、紫菜、裙带菜是常见的“贝藻套养”生物,没有______的分化,均属于藻类。贝类则属于______(填“软体”或“棘皮”)动物类群。
(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贝藻套养”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__。
a.能够降低该片海水中的含氧量
b.能够实现对藻类数量的控制
c.能够促进海水水质保持与改善
d.能够提升沿海渔民经济效益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请在模式图中添加“→”和文字,说明“贝藻套养”如何缓解温室效应______。
【答案】(1)光能(太阳能)
(2)①. 根、茎、叶 ②. 软体
(3)a (4)从藻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取食藻类构建贝壳、贝类利用水中含碳物质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箭头和文字匹配
【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有口有肛门,身体不分节,形态结构因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基本结构相似。
以前,学者一般把藻类归为植物。现在,有的学者只把像水绵、紫菜这样的藻类归为植物;有的学者不把藻类当作植物。藻类的细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可以说,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详解】(1)据文中信息,藻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来源是光能。因为文中明确提到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2)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海带、紫菜、裙带菜是常见的 “贝藻套养” 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均属于藻类。
软体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有口有肛门,身体不分节,形态结构因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但基本结构相似,贝类则属于软体动物类群。
(3)a.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会释放氧气,增加海水中的含氧量,而不是降低,故a符合题意。
b.文中提到 “贝类以藻类为食,帮助控制了藻类的数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藻类可以利用贝类排出的含氮、磷的营养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保持水质清洁,故c不符合题意。
d.“贝藻套养” 是一种海水养殖模式,贝藻都有经济价值,能提升渔民经济效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可在藻类处添加 “→吸收 CO₂”,在贝类处添加 “→利用含碳物质形成贝壳,固定碳元素”,用箭头表示出二氧化碳从大气进入藻类,以及水中含碳物质进入贝类形成贝壳的过程,以此体现 “贝藻套养” 对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如图所示:
基本流程
Ⅰ.配制培养基
Ⅱ.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使用
Ⅲ.用无菌棉棒采集样品,并接种在培养基中
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采集样品
A对照组
B洗手前
C洗手后
实验结果
揉搓时间(秒)
手上细菌的对数值
洗手前
洗手后
洗手后减少数
15
2.30
1.24
1.06
30
2.99
2.06
0.93
60
2.80
1.96
0.8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一(上)期末生物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