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已知KMnO4+HCl,下列物质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4gNH3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约为2NA
B.1L1ml•L﹣1Na2SO4溶液中含有2ml Na+
C.22.4LCO2中含有1ml CO2分子
D.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1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H+=H2O+CO2↑
B.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
C.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Ag++Cl﹣=AgCl↓
D.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2Na++Cu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立即冒泡
B.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C.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D.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Na2O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1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2+、H+、、ClO﹣
B.
C.
D.Na+、Cu2+、OH﹣、Cl﹣
5.已知KMnO4+HCl(浓)→KCl+Cl2↑+MnCl2+H2O(未配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2>KMnO4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C.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D.Cl2为氧化产物
6.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2↑+H2O表示的是( )
A.(NH4)2CO3+2HCl=2NH4Cl+CO2↑+H2O
B.NaHCO3+HCl=NaCl+CO2↑+H2O
C.K2CO3+H2SO4=K2SO4+CO2↑+H2O
D.K2CO3+2HNO3=2KNO3+CO2↑+H2O
7.下列物质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反应产物不变的是( )
A.碳酸钠和盐酸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C.钠与氧气D.金属钠与水
8.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为NaOH与过量CO2反应
B.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
C.②是放热反应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9.用NaCl固体配制100mL2.0ml•L﹣1NaCl溶液,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洒出
C.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
D.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10.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H2SO4B.FeC.K2SO4D.Ba(OH)2
11.实验室模拟捕捉回收CO2,需要配制500mL/ml•L﹣1Na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B.③中使用洗涤后未干燥的容量瓶,不会影响溶液浓度
C.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
D.配制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⑤②⑥
12.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下列试剂中:
①5mL20℃蒸馏水;
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③>②>①
B.分散系稳定性:③>②>①
C.用激光笔照射分散系,仅①中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D.向三种分散系中加入酸性AgNO3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13.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iAlH4中铝元素为﹣5价
B.LiAi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个H2,转移2个电子
14.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41Ca的灵敏检测。41Ca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14C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1Ca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B.41Ca的半衰期长,说明41Ca难以失去电子
C.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14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5.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16.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灭→亮”现象的是( )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某兴趣小组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微观探析。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填化学用语)。
(2)图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填化学用语)。
(3)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的部分微观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在图3中画)。向其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既能升高该溶液的pH又能生成沉淀。
(4)将少量碳酸钠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现象是 ,若将硝酸钾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现象是 。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18.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5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中①~④代表4种元素。
(1)③的元素符号是 。
(2)下列能说明①比②失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填字母)。
a.单质①的密度比单质②的密度小
b.单质①比单质②更容易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①强于②
(3)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
Ⅰ.Se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Ⅱ.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Ⅲ.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e (填“强于”或“弱于”)HCl。
(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ⅡA族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单质能与水反应
d.其碳酸盐难溶于水
19.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00ml/L的Na2CO3溶液480mL。
(1)该实验所用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和 。
(2)称量固体时,砝码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填“左盘”或“右盘”);
(3)配制溶液时,应称量晶体的质量为 ;对于该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加热失水转化为Na2CO3是物理变化
(b)Na2CO3•10H2O是一种纯净物
(c)该晶体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该晶体的水溶液显碱性
(4)将称量好的所需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后,后续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然后进行定容,将溶液摇匀,最后装瓶,贴标签;
①将适量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处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③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指出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的变化(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ⅰ.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ⅱ.定容并摇匀溶液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然后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
ⅲ.容量瓶未充分干燥,瓶中仍有少量蒸馏水 ;
ⅳ.称量的晶体中含有Na2CO3 。
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
(1)煅烧炉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沉淀池中有NaHCO3析出,因为一定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B.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Na2CO3和NH4Cl
C.设计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工业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某纯碱样品中含杂质NaCl,取质量为ag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物质,则此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4gNH3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约为2NA
B.1L1ml•L﹣1Na2SO4溶液中含有2ml Na+
C.22.4LCO2中含有1ml CO2分子
D.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1
【答案】B
【解析】解:A.常温下,34gNH3物质的量n═=2ml,则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ml×3×NA=6NA,故A错误;
B.1L1L1ml•L﹣1Na2SO4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cV=1ml/L×1L=1ml,而Na2SO4由2个钠离子构成,故1ml硫酸钠中含2ml钠离子,故B正确;
C.依据N=计算时气体所处状况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溶剂体积为1L,没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H+=H2O+CO2↑
B.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
C.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Ag++Cl﹣=AgCl↓
D.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2Na++Cu
【答案】D
【解析】解:A.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故A正确;
B.氯气通入水中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正确;
C.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C正确;
D.钠是活泼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Cu2++2H2O═Cu(OH)2↓+H2↑+2Na+,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立即冒泡
B.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C.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D.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Na2O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1
【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钠中加入少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不会立即产生气泡,故A错误;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液滴,所以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故B正确;
C.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等,由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C错误;
D.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1,Na2O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2+、H+、、ClO﹣
B.
C.
D.Na+、Cu2+、OH﹣、Cl﹣
【答案】B
【解析】解:A.氢离子能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根离子能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5.已知KMnO4+HCl(浓)→KCl+Cl2↑+MnCl2+H2O(未配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Cl2>KMnO4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C.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D.Cl2为氧化产物
【答案】D
【解析】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氧化还原反应中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最强,故氧化性:Cl2<KMnO4,故A错误;
B.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方程:2KMnO4+16HCl(浓)=2KCl+5Cl2↑+2MnCl2+8H2O,16ml浓盐酸中10ml体现还原性,6ml体现酸性,故氧化剂高锰酸钾与还原剂浓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B错误;
C.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还原性和酸性,故C错误;
D.部分浓盐酸是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生成氯气,故Cl2为氧化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6.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2↑+H2O表示的是( )
A.(NH4)2CO3+2HCl=2NH4Cl+CO2↑+H2O
B.NaHCO3+HCl=NaCl+CO2↑+H2O
C.K2CO3+H2SO4=K2SO4+CO2↑+H2O
D.K2CO3+2HNO3=2KNO3+CO2↑+H2O
【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铵、氯化铵均为可溶性盐,HCl为强酸,该反应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故A正确;
B.该反应离子方程式应表示为,故B错误;
C.K2CO3、硫酸钾均为可溶性盐,硫酸为强酸,该反应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故C正确;
D.碳酸钾、硝酸钾均为可溶性盐,硝酸为强酸,该反应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B。
7.下列物质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反应产物不变的是( )
A.碳酸钠和盐酸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C.钠与氧气D.金属钠与水
【答案】D
【解析】解:A.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与用量有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钠,产物与用量有关,故B错误;
C.钠与氧气高温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钠,产物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产物与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8.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为NaOH与过量CO2反应
B.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
C.②是放热反应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解:A.NaOH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和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反应③为NaOH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故A错误;
B.Na2CO3受热不分解,反应④为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则稳定性:Na2CO3>NaHCO3,故B正确;
C.Na和水的反应放热,反应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反应①为Na与O2加热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O2,反应②为Na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④为NaHCO3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a2CO3、CO2和H2O,故D正确;
故选:A。
9.用NaCl固体配制100mL2.0ml•L﹣1NaCl溶液,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洒出
C.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
D.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A
【解析】解: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故A正确;
B.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质减少,浓度偏低,故B错误;
C.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减少,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A。
10.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H2SO4B.FeC.K2SO4D.Ba(OH)2
【答案】B
【解析】解:A.硫酸为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硫酸钾为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钡为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11.实验室模拟捕捉回收CO2,需要配制500mL/ml•L﹣1Na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B.③中使用洗涤后未干燥的容量瓶,不会影响溶液浓度
C.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
D.配制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⑤②⑥
【答案】A
【解析】解:A.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用洗涤后未干燥的容量瓶配制溶液,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B正确;
C.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NaOH溶解,故C正确;
D.配制溶液的顺序是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故题给操作中正确的顺位为①④③⑤②⑥,故D正确;
故选:A。
12.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下列试剂中:
①5mL20℃蒸馏水;
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③>②>①
B.分散系稳定性:③>②>①
C.用激光笔照射分散系,仅①中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D.向三种分散系中加入酸性AgNO3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解:分别将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下列试剂:①5mL 20℃蒸馏水中;②5mL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③5mL 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①形成的是溶液,②形成的是胶体,③形成的浊液,据此判断。
A.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故A正确;
B.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则用激光笔照射分散系,仅②中观察到光亮的通路,故C错误;
D.①、②、③中均含有氯离子,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滴入胶体中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银沉淀,5mL 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入酸性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13.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iAlH4中铝元素为﹣5价
B.LiAi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个H2,转移2个电子
【答案】C
【解析】解: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LiAlH4+2H2O=LiAlO2+4H2↑,LiAiH4中H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H2O中H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每生成1个H2,转移1个电子,据此分析。
A.LiAlH4中氢元素显﹣1价、锂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铝元素为+3价,故A错误;
B.LiAiH4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LiAiH4是还原剂,故B错误;
C.LiAiH4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H2O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
D.LiAiH4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H2O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生成氢气,每生成1个H2,转移1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14.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41Ca的灵敏检测。41Ca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14C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1Ca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B.41Ca的半衰期长,说明41Ca难以失去电子
C.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14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
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解:A.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41Ca的质子数是20,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故A正确;
B.41Ca的半衰期长,说明原子核衰变时间长,与得失去电子的难易无关,故B错误;
C.41Ca的半衰期长达10万年,是14C的17倍,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大于14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故C错误;
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5.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答案】B
【解析】解:A.Fe2O3和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Fe(OH)3,故A错误;
B.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直接生成硫酸,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氯气和水反应不能直接生成次氯酸钠,故D错误;
故选:B。
16.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灭→亮”现象的是( )
【答案】A
【解析】解: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实验时灯泡能出现由“亮→灭→亮”,说明在滴加溶液过程中导致离子浓度减小,最终为0,再继续滴加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据此判断。
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HSO4=BaSO4↓+H2O+NaOH或Ba(OH)2+2NaHSO4=BaSO4↓+2H2O+Na2SO4,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会为零,灯泡不会灭,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变暗,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零,灯泡熄灭,继续加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又增强,灯泡又变亮,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溶液导电性减弱,过量后导电性增强,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故C错误;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Fe2(SO4)3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变暗,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零,灯泡熄灭,继续加Fe2(SO4)3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又增强,灯泡又变亮,故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某兴趣小组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微观探析。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Na+、Cl﹣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H++OH﹣=H2O (填化学用语)。
(2)图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SO4+2NaOH=Cu(OH)2↓+Na2SO4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Cu2++2OH+=Cu(OH)2↓ (填化学用语)。
(3)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的部分微观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在图3中画)。向其中滴加 Ba(OH)2 溶液(填化学式),既能升高该溶液的pH又能生成沉淀。
(4)将少量碳酸钠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若将硝酸钾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 。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产沉淀、水、气体 。
【解析】解:(1)图1是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微观示意图,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Na+、Cl﹣,反应的微观实质为:H++OH﹣=H2O,
故答案为:Na+、Cl﹣;H++OH﹣=H2O;
(2)图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Cu2++2OH﹣=Cu(OH)2↓,
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Cu2++2OH+=Cu(OH)2↓;
(3)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硫酸氢钠完全到了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a+、H+,补充完整的装置图为:,向其中滴加Ba(OH)2,发生反应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Ba(OH)2;
(4)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碳酸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若将硝酸钾溶液滴加到图3溶液中,和硫酸氢钠不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故答案为:生产沉淀、水、气体。
18.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5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中①~④代表4种元素。
(1)③的元素符号是 S 。
(2)下列能说明①比②失电子能力强的事实是 bc (填字母)。
a.单质①的密度比单质②的密度小
b.单质①比单质②更容易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①强于②
(3)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
Ⅰ.Se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Ⅱ.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H2SeO4 。
Ⅲ.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e 弱于 (填“强于”或“弱于”)HCl。
(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
a.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ⅡA族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单质能与水反应
d.其碳酸盐难溶于水
【解析】解:由题给元素周期表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Na、P、S、K元素
(1)由分析知③的元素符号是S,
故答案为:S;
(2)a.单质①的密度比单质②的密度小,不能说明①比②失电子能力强,故a错误;
b.单质①比单质②更容易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①比②的金属性强,即①比②失电子能力强,故b正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①强于②,碱性越强,其对应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即①比②失电子能力强,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3)Ⅰ.Se即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非金属;
Ⅱ.Se的最高价为+6,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eO4,
故答案为:H2SeO4;
Ⅲ.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e<S<Cl,因此H2Se弱于HCl,
故答案为:弱于;
(4)a.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有5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而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ⅡA族,故a正确;
b.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而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因而其单质能与水反应,故c正确;
d.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和镁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碳酸盐难溶于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19.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00ml/L的Na2CO3溶液480mL。
(1)该实验所用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500mL容量瓶 和 胶头滴管 。
(2)称量固体时,砝码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右盘 (填“左盘”或“右盘”);
(3)配制溶液时,应称量晶体的质量为 28.6g ;对于该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该晶体加热失水转化为Na2CO3是物理变化
(b)Na2CO3•10H2O是一种纯净物
(c)该晶体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该晶体的水溶液显碱性
(4)将称量好的所需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后,后续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③②④① ,然后进行定容,将溶液摇匀,最后装瓶,贴标签;
①将适量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处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③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指出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的变化(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ⅰ.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偏小 ;
ⅱ.定容并摇匀溶液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然后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偏小 ;
ⅲ.容量瓶未充分干燥,瓶中仍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
ⅳ.称量的晶体中含有Na2CO3 偏大 。
【解析】解:(1)溶液配制过程中,用烧杯溶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用药匙取药品,主要玻璃仪器包括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故答案为:右盘;
(3)配制480mL0.1ml/LNa2CO3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溶质的质量为:0.2ml/L×0.5L×286g/ml=28.6g,;
(a)Na2CO3•10H2O晶体和Na2CO3是两种不同的物质,Na2CO3•10H2O晶体加热失水转化为Na2CO3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Na2CO3•10H2O是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是盐,故(b)正确;
(c)Na2CO3•10H2O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故(c)正确(d)Na2CO3•10H2O晶体溶于水,能发生水解,显碱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28.6g;(b)(c)(d);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③②④①;
(5)ⅰ.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ⅱ.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小;
ⅲ.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残留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无影响;
ⅳ.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Na2CO3溶液,Na2CO3晶体已部分失去结晶水,会导致碳酸钠物质的量增大,用该晶体所配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图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
(1)煅烧炉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 Na2CO3+CO2↑+H2O 。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沉淀池中有NaHCO3析出,因为一定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B.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Na2CO3和NH4Cl
C.设计循环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工业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
(5)某纯碱样品中含杂质NaCl,取质量为ag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物质,则此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
【解析】解:“联合制碱法”原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由已知沉淀池中的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氯化铵为滤液,铵根离子、氯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氯化铵析出,高温下,碳酸氢钠不稳定易分解。
(1)进入煅烧炉的是沉淀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不稳定煅烧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2NaHCO3 Na2CO3+CO2↑+H2O;
(2)沉淀池中通入NH3和CO2的先后顺序为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CO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故答案为:CO2;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3)A.反应体系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A正确;
B.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NaHCO3和NH4Cl,故B错误;
C.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3)类比氢氧化钠与氯气的反应,可以推知,纯碱溶液呈碱性,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故答案为: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4)设碳酸钠的质量为m,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固体质量增重
106 117 11
m (b﹣a)g
所以106:11=m:(b﹣a)g,解得m=g,故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甲
乙
丙
A
Fe2O3
Fe(OH)3
FeCl3
B
CO2
H2CO3
CaCO3
C
SO2
H2SO4
BaSO4
D
Cl2
NaClO
NaCl
A
B
C
D
试剂a
NaHSO4
H2SO4
CuSO4
Fe2(SO4)3
试剂b
Ba(OH)2
Ba(OH)2
Ba(OH)2
Ba(OH)2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3
①
②
③
4
④
Se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20℃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
甲
乙
丙
A
Fe2O3
Fe(OH)3
FeCl3
B
CO2
H2CO3
CaCO3
C
SO2
H2SO4
BaSO4
D
Cl2
NaClO
NaCl
A
B
C
D
试剂a
NaHSO4
H2SO4
CuSO4
Fe2(SO4)3
试剂b
Ba(OH)2
Ba(OH)2
Ba(OH)2
Ba(OH)2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3
①
②
③
4
④
Se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
20℃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化学练习卷 Word版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含有 Fe,已知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化学练习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5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模拟测试化学练习卷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含有 Fe,已知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