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5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6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7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第8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背景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引入,地质构造与地貌,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地质构造上看是向斜,地形上看是山岭,褶皱总结,断层总结,上升岩块,下沉岩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耸的山脉。而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却发现菊石类化石。据此推测,该地曾发生过什么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概念: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常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自学教材相应内容,回答问题:1.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是什么?2.对比背斜和向斜中间和两翼处岩层的新老关系。3.褶皱形成初期,背斜和向斜各形成了什么地形?
    形态上:背斜核部向上拱起;向斜核部向下弯曲。
    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地质构造类型。试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并说出其形成的地形。
    观察实验视频,探究原因。
    形成后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
    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
    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相对下降的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河谷、河流。
    庐山、华山、泰山、黄山、峨眉山万佛顶等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活动一: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P28)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图2.19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活动二:分组探讨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图中各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的是 地。4.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在何处?说明理由。5.C处适合搞大型工程建设吗?为什么?6.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绕山公路,应选择E地还是F地,为什么?
    1.图中A、B、C各是什么地质构造?2.欲在图中B、D两处分别打地下水井和油气井,推测B是 井,D处是 井(填地下水/油气)。说明理由。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天然气重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石油居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存储,因为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背斜部位为天然拱形,结实坚固、不易塌陷,而且无积水
    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滑坡、地震、渗漏等
    E处为背斜构造,水由中间向两翼外流,易引发滑坡;F处岩层稳定不易滑坡。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总结)
    活动三:板块运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要求:阅读课本29页和图2.20,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板块名称。2.观察板块边界处两侧板块的运动方向,说出板块边界的类型。
    要求:阅读课本29页和图2.20,完成下列问题。3.观看视频,说明板块运动的原因。
    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地幔中的对流循环是板块运动的源动力。
    要求:阅读课本29页和图2.20,完成下列问题。4.用黑笔画出板块相离边界,用红笔画出板块相向边界。
    5.在已绘制出的板块边界示意图上,找出:
    6.总结板块边界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相向、相离运动在板块边界形成不同的地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相向运动,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则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板块张裂处(生长边界):发育为海洋和裂谷,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图1 青藏高原的形成示意 图2  印度板块的运动示意
    成因: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形成过程: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从7100万年前不断向亚欧板块移动、挤压,大约到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移到当前位置,由于印度板块的不断移动、挤压,由此导致了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在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大幅度的抬升。
    板块运动与地貌(总结)
    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中脊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日本群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现的内力作用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④岩浆侵入 ⑤断层 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的侵入 B.断层的发生 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
    3.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形名称: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②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③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④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⑤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修建隧道的原因。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工程安全性差;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谷地 山地
    背斜 断层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5.红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6.地中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7.阿尔卑斯山是如何形成的?8.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如何变化?9.为什么英国地震很少?10.为什么日本地震很频繁?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向运动形成
    横断山: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
    活动:探究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任务一:对比四川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差异,探讨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东部线路密度大:因为平原有利于陆路交通线建设,建筑成本低;西部线路密度小:山区地面起伏大,山高谷深,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限制,建筑成本高。
    任务二:对比四川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差异,结合所给资料说明原因。
    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比平原、丘陵地区高。山区修建铁路较难,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而平原地区发展交通的限制少,因此多种运输方式共存。
    任务三:山区公路主要修建在什么地形区,这样选址的理由是什么?
    主要修建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理由:地势相对和缓,修建难度小,工程量和造价较低,运行较安全。
    任务四:山区公路多呈什么形态?为什么?修建这种形态的公路有什么利弊?
    形态: 迂回前进,呈“S”形。原因:减低道路的坡度。 利:减缓道路坡度,省力安全。弊:破坏植被环境,易受地质灾害,公路线路长,公路等级受限等。
    任务五:目前,我国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时,多采用桥隧结合,分析这种模式的利弊之处。
    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避免自然灾害威胁。弊:增加建设费用。
    延伸:可可西里修建陆上桥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保障藏羚羊的顺利迁徙,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总结)
    教材活动: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P32)
    图2.25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可减小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与公路线的选择有关。 公路在选线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
    读图,完成1~2题。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2.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甲丙之间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3~4题。3.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4.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河流B.气候 C.资源D.地形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精品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核心素养目标,CONTENT,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和褶曲,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岩石致密不易侵蚀,位移方向,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