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各科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附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答案docx、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答题卡正曲pdf、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答题卡背曲pdf、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解析】
1.单糖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糖苷键连接成多糖等生物大分子,A错误;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高温、强酸碱等因素破坏了蛋白质中的氢键等,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改变,B正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有较高的比热容,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C正确;DNA双链的碱基间会形成氢键,并且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D正确。
2.Ⅰ−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Na+内流所提供的化学势能,是主动运输过程,A正确;细胞外的 Na+浓度较高,Na+外流消耗ATP,Na+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动运输过程,B正确;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会抑制 Na+外流,从而降低该细胞摄取碘的能力,C错误;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钠碘同向转运体只能转运Na+和Ⅰ−,说明该转运体具有特异性,D正确。
3.OsNAC过量表达的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增加了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反应增强,促进旗叶光合作用,但不能看出其降低了细胞呼吸的消耗,A错误;与WT组相比,KO组的设置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OE组采用了加法原理,B正确;OE组比KO组叶绿素含量更多,相同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更多,C3的还原更快,C3的消耗量更大,C正确;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减少光合产物的堆积,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故若抑制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D正确。
4.分析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病,Ⅱ1为女性患者,而Ⅰ2为正常男性,则甲病不是伴性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那么甲、乙两种病中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系谱图可以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设甲病的基因为A、a, = 1 \* ROMAN \* MERGEFORMAT Ⅰ1的基因型为Aa,已知正常基因含有一个限制酶切位点,致病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图B中 = 1 \* ROMAN \* MERGEFORMAT Ⅰ1和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3的甲病相关基因进行扩增、酶切和电泳图结果一样,说明二者甲病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且130+460=590,可以知道,A被切成590和50,a被切成460+130+50,致病基因新增酶切位点位于590bp片段,分子量越小电泳的距离越远,因此图B的a侧为点样侧,B正确;分析图B,Aa的酶切后电泳将产生4种条带,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1的甲病基因型为aa,酶切后电泳将产生3种条带,C错误;分析甲病, = 1 \* ROMAN \* MERGEFORMAT Ⅰ1和 = 1 \* ROMAN \* MERGEFORMAT Ⅰ2的甲病基因型为Aa,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2的正常的基因型为1/3AA、2/3Aa,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3的甲病的基因型是Aa,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2和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3婚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1/6,分析乙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B、b,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2的基因型为XBY,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3的基因型为XBXb,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2和 = 2 \* ROMAN \* MERGEFORMAT Ⅱ3婚配生育了一个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61/2=1/12,D正确。
5.经EMS诱发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植株甲和植株乙两类不同性状的植株,可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甲、乙的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的,说明其叶绿素酶的活性可能都比野生型小麦的高,促进叶绿素的降解,B错误;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出现野生型小麦,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野生型小麦的高叶绿素含量为隐性性状,C正确;经诱变剂处理后,叶绿素酶基因第一次复制时可产生一个正常基因和一个异常基因(其中发生烷基化的碱基G与T配对的现象),异常基因在第二次复制时能出现G−C替换成A−T的现象,D错误。
6.由图可知,两者呈负相关,当体型大的熊蜂访问花冠长的花时,因受花冠口限制而导致熊蜂无法完全进入花冠内吸取花蜜,影响传粉,A正确;该现象表现的是二者的协同进化,不符合适应辐射的定义,B错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C正确;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13种地雀已经成为了不同的物种,就是适应辐射的产物,D正确。
7.miRNA是一类小型非编码RNA分子,不能作为蛋白质的合成模板,A错误;过程A和C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不需要解旋酶,过程B是翻译,过程D是miRNA与mRNA结合,阻断mRNA的翻译,碱基配对方式相同,B错误;lin−4RNA对lin−14基因进行负调控,由图可知,是通过与lin−14mRNA结合从而阻断其翻译过程,C正确;核糖体从a向b移动,模板相同,合成的是相同种类的多肽,D错误。
8.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产生CO2,CO2会从细胞内自由扩散到细胞外的组织液(Z),因为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所以细胞1中CO2浓度高于Z中CO2浓度,A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内环境的三种组分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错误;血浆渗透压过低会导致血浆中的水大量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
9.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据图分析,谷氨酸作用于受体后,使Ca2+和Na+通道打开,引起Ca2+和Na+内流,因此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B正确;噻加宾治疗癫痫的机理是抑制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减少对GABA的回收,从而提高突触间隙中GABA的浓度,C正确;苯巴比妥与苯巴比妥位点结合后通过改变Cl−内流,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来治疗癫痫,由于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引发脑细胞过度兴奋,因此推测苯巴比妥能促进Cl−内流的量,使细胞不易兴奋,故苯巴比妥能延长Cl−通道的开放时间,D错误。
10.Ⅶ是浆细胞,不能识别病原体,Ⅰ为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所以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Ⅱ(细胞毒性T细胞)、Ⅲ(细胞毒性T细胞)、Ⅳ(记忆T细胞)、Ⅴ(B细胞)、Ⅵ(记忆B细胞)和Th细胞,A错误;Ⅴ为B细胞,一些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为第一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为第二信号,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当其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B错误;g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正确;机体再次接触流感病毒即二次免疫时,Ⅲ(细胞毒性T细胞)可来源于Ⅳ(记忆T细胞)或Ⅱ(细胞毒性T细胞),Ⅶ(浆细胞)可来源于Ⅵ(记忆B细胞)或Ⅴ(B细胞),D错误。
11.水稻根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该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A正确;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实验前水稻根的生理状况属于无关变量,根生长在无光环境中,所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组,B正确;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说明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且背光弯曲生长的程序与单侧光的强弱有关,C正确;据图乙判断,背光侧的生长素高于向光侧,且均高于对照组,黑暗条件下生长素总量是700,弱光条件下是539.8,强光条件下是506.6,所以光照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并使部分生长素分解,且光照强度越大分解得越多,D错误。
12.草地贪夜蛾卵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应采用样方法调查其数量,A错误;一段时间内因生态环境适宜、缺乏天敌,草地贪夜蛾数量会呈现“J”形增长,但由于空间有限,最终种群数量会达到相对稳定,B错误;天敌影响草地贪夜蛾的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减少雌雄间的交配,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出生率,D正确。
13.三江源地区群落类型多样,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A正确;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正确;三江源湖泊的湖岸区和湖心区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由于地势起伏所造成,属于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D正确。
14.该生态农业模式中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流到赤松茸中,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生态系统的储水量和固碳量增加,体现了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该“稻菇轮作”稻田不施用任何农药,常规稻田大量使用农药,与常规稻田相比,“稻菇轮作”模式中害虫丰富度更大,C正确;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使害虫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发生进化,D正确。
15.微生物利用谷物原料中的淀粉分解后的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进行代谢,分解淀粉需要淀粉酶,故可从该酒糟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微生物,A正确;在蒸熟并摊晾的原料中加入糟醅后,应先通气培养增加酵母菌数量,再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B错误;发酵过程中淀粉水解发酵液中糖含量增加,但是随发酵进行,糖被消耗,发酵液中糖含量减少,C错误;酒精应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D错误。
16.若设计的引物与模板不完全配对,可适当降低 PCR 复性的温度,以便引物与模板链结合,A错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与引物结合,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B错误;每次循环解旋后的两条单链分别与两种引物结合,故每次循环需要的引物Ⅰ的数量与引物Ⅱ的相同,C正确;PCR循环过程,a为解旋需90℃以上,b为复性,温度需下降至50℃左右,c为延伸,需上升到72℃左,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答出1点给1分) 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和CO2(答出无机盐和CO2各得1分,答出无机物给1分)
不能(1分) 大于(1分)
2~4 两时间段内的细胞呼吸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1分),但是容器内4~6hCO2浓度较高(1分)(共2分)
【解析】(1)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生命活动)和热能;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无机盐。
(2)光照时长为8h,光合速率×8−呼吸速率×24>0植株才能正常生长,则植株的光合速率要大于呼吸速率的3倍,而图甲中,小麦叶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的3倍,所以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图甲中的d光强下,玉米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小麦的氧气释放速率,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在d光照强度下,玉米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小麦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已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得方程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可转化为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已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说明玉米的呼吸速率也大于小麦的呼吸速率,故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图乙所示实验中,有2h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为2~4h,此段时间内容器内CO2浓度增加最快。两时间段内的细胞呼吸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即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容器内4~6h CO2浓度较高,需要的光照较低。
18.(每空2分,共12分)
花药离体培养(或花粉离体培养)(2分,答“植物组织培养”得1分) 10
①在减数分裂Ⅰ后期7号染色体未分离,形成不含7号染色体的配子;或减数分裂Ⅱ后期7号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不含7号染色体的配子(答出1点得1分)
②雄 (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0∶9(或单体占10/19,正常二倍体占9/19)
让品系甲和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糯性∶紫色非糯性∶白色非糯性=1∶2∶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分,答出实验思路1分,预期结果1分)
【解析】(1)单倍体植株可用花药离体培养(或:花粉离体培养)技术获得,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故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一个染色体组,即10条染色体。
(2)①7号单体缺少一条7号染色体,形成原因可能是其亲本(父本或母本)在减数分裂Ⅰ后期7号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Ⅱ后期7号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不含7号染色体的配子。
②7号单体做母本时,子代中单体占50%,7号单体做父本时,子代中单体占10%,说明染色体异常的雄配子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由杂交结果可知,7号单体做母本时,正常配子(n)∶单体配子(n−1)=1∶1;7号单体做父本时,正常配子(n)∶单体配子(n−1)=9∶1,缺失2条7号染色体的玉米不能存活,故单体自交,子代存活植株中,单体∶正常二倍体=10∶9。
(3)让品系甲和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若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糯性∶紫色非糯性∶白色非糯性=1∶2∶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注意:因为不考虑互换和突变,R和g连锁,r和G连锁,不存在紫色非糯性和白色糯性的纯合子,故不能用测交)。
19.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2分,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给2分)
(2)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2分)
(3)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 3.9~6.1mml/L(不带单位不给分)
(4)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L细胞分泌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2分)
【解析】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机体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升高血糖。
(1)激素X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膳食纤维分解产生的乙酸或丁酸与结肠L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分泌GLP−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X,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并降低食欲减少了糖分的摄取。激素X(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由图可知,GLP−1与GLP−1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使cAMP生成量增加,促进线粒体释放Ca2+,进而促进激素X分泌。
(3)由图乙可知,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通过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正常人的血糖范围值为3.9~6.1mml/L。
(4)据题意可知,GLP−1能促进激素X的分泌,GLP−1是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图中口服等量葡萄糖后血浆中激素X浓度上升较多,而静脉注射后,激素X上升较少,推测可能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L细胞分泌GⅠP−1能促进激素X(胰岛素)分泌,静脉注射没有刺激到小肠L细胞,没有产生GLP−1,因此激素X上升较少。
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生产者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答案若有“藻类总量非常庞大”可适当给分,2分)
(2)10.5(2分) 18.8(2分)
(3)C 等于0 蛤蜊
【解析】(1)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藻类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2)图中A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14+2−5.5=10.5×103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14+2)×103kJ/(m2·a),即16×103kJ/(m2·a),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5.5−0.5−7)×103kJ/(m2·a),即3×103kJ/(m2·a),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03)÷(16×103)×100%≈18.8%。
(3)直线P表示Nt+1=Nt,因此在P以上时,种群数量增长,在P以下时,种群数量下降;据图分析已知,甲曲线上A点在P上,种群数量没变,B点在P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了,图中C点时在P以下,种群数量减少;乙曲线F点在P上,Nt+1=Nt,则种群的增长率为0;Nt小于a时,乙曲线均在P以上,种群数量增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甲曲线在P以下,种群数量在减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
2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分,1个点1分)
(2)纤维素酶、果胶酶(答全才得分) 电融合法、离心法(任意答对一个即可)
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才能完整进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可恢复生长并获得再生能力(2分,合理描述出“只有在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中才能正常进行细胞呼吸”均可得2分,从同源融合体的角度答只能得1分)
(3)次生 植物细胞培养 愈伤组织 稳定高产单宁的细胞
【解析】(1)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杂种细胞能够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生长发育成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去除植物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酶解。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物理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等。R−6G可阻止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二、三阶段,Ⅰ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用两种试剂分别处理了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分别阻断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故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才能完整进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可恢复生长并获得再生能力。
(3)植物次生代谢物不是植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形成的产物,植物体中含量少;植物体内直接提取会大量破坏植物资源,有些产物又不能或难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因此人们期望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获得目标产物,这个过程就是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将百脉细胞诱导成愈伤组织,再筛选出稳定高产单宁的细胞进行培养。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A
C
C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D
D
C
B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丨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三校高三高考模拟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云南省三校高三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解析版),共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