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1.古诗文情境默写
(1)《登金陵凤凰台》中“ ,凤去台空江自流”道尽历史变迁(李白)。
(2)刘禹锡《乌衣巷》借燕子抒盛衰之叹:“旧时王谢堂前燕, 。”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 ,翠峰如簇”描绘金陵山水。
(4)杜牧夜泊秦淮,讽喻时局:“ ,隔江犹唱后庭花。”
(5)秋瑾《满江红》中“ ,因人常热”与南京革命精神呼应。
(6)《红楼梦》开篇“金陵十二钗”命运与南京渊源深厚,正如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 。”
2. 南京博物院正在举办“六朝烟雨话金陵”特展,邀请你作为文化志愿者参与展览筹备。
(1)为展览手册校对,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的“文学之都”称号,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心雕龙》诞生于此,曹雪芹、吴敬梓等文豪在此留下足迹。
B.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这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建筑,已成为南京新地标。
C.志愿者问:“您了解明城墙‘四重城垣’的结构吗,比如外郭、京城、皇城和宫城?”
D.六朝博物馆的展品包括青瓷器、陶俑、壁画……等,再现了“六朝金粉”的繁华。
(2)修改病句
原句:通过“南京云锦”非遗展演,使观众不仅领略了传统技艺的精妙,而且激发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修改:
(3)为特展设计宣传标语,要求对仗工整,突出“古今交融”主题。
3.【甲】
《世说新语·言语》节选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乙】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解释加点词:①藉卉( )②克复( )
(2)分析【甲】文中王丞相“愀然变色”的原因。
(3)【乙】诗颈联“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与【甲】文哪一观点呼应?结合内容说明。
4.
儿女
丰子恺
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自己仍回到租寓独居。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与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朋友们说我是因为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
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B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于是我就做了评判者,在自己心中批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布置着,不喜欢别人任意移动。我——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疾者。残疾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的儿女!
A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1)丰子恺的散文语言朴素自然、务实明白,但小语在阅读本文过程中对文中的加点字词不太理解,他试着对其中一个词做了阐释型批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完成以下表格。
(2)小语对文章中的A句做了一个赏析型批注,请你仿照他的批注对B句进行赏析。
小语的批注: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把“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的儿女比作小燕子,生动地概括出了儿女活泼可爱、富有灵性等特征,作者将儿童与神明、星辰、艺术并列,既表达了作者对儿女的喜爱之情,又表明了作者所追求的境界——真善美。同时这句话收束上文,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
你的批注:
(3)小语在阅读文章画波浪线句子时提出了以下质疑,请结合文章,为他解答疑惑。
小语:这句话出自五岁孩子之口,内容过于直白,情感单一,像个顺口溜。丰子恺为什么称它为诗呢?
你:
(4)丰子恺散文的一大特征是“浅显中见深意”。小语、小文和你对“深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你们做的感悟型批注。
小语:我读出了亲子之爱,作者通过描述四个天真的儿女坐在地上吃西瓜的场景,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在充满生机的天伦之乐图中,作者对儿女们饱含关心与爱意。
小文:我读出了 ,作者回忆送儿女回乡间的情形时,谈到自己犹似押送囚犯,对待儿女强制且近乎于粗暴,表现出作者回忆时内心的痛苦。
你:
5.特展留言墙上,一位观众写道:“金陵文脉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
请以“______,让金陵文脉永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补全题目(如“科技”“青年”“创新”);②结合南京文化特色;③不少于600字。
摘抄词语
在文中的意思
端详
端庄安详
悬念
①
批判
②
穷屈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学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阶段性适应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竟然,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