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人教版高考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讲义+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pptx
    • 练习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专练).docx
    • 教师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docx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2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3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4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5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6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7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第8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专练)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专练)第2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第2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第3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第2页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pptx、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专练docx、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师版docx、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 4.结合实例,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目标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目标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通过 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 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2)大气→海洋: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 ,并以 的形式返回海洋。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 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 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2)大气→海洋:大气主要通过 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潜热是指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质在从某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相变过程中所吸入或放出的热量。当水汽在空中受冷而凝结(凝华)时,会把这部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如果在下垫面(地面、海洋表面等)上发生凝结(凝华)时,会把潜热释放出来,提高下垫面的温度,这种地面和大气层之间通过水汽相变引起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潜热输送。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②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①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
    a.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b.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低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②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3.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和意义(1)途径:通过 与大洋环流。(2)意义:维持地球上 的平衡。
    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答案 热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海面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活跃。
    HEXINTANJIU
    1.[区域认知]图示区域海—气相互作用有何特点?
    答案 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海洋水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
    2.[地理实践力]该海区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但海水的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方面,海水蒸发量大,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另一方面,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将多余的热量输送到较高纬度地区。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1.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A.① B.② C.③ D.④
    DUIDIANLUOSHI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A.低纬度海域 B.中低纬度海域C.高纬度海域 D.中高纬度海域
    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A.0°~20°N B.0°~20°SC.40°S~50°S D.40°N~60°N
    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4.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C.寒流的作用明显D.暖流的作用明显
    1.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 ,大气较稳定,气流 ;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2.厄尔尼诺现象(1)含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的现象。(2)成因: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 ,引发洪涝灾害。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 或森林大火。
    ③还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较弱,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3.拉尼娜现象(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 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 。
    2020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正式确定了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如图示意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表面海水温度分布状况。
    1.[地理实践力]在图中画出所示海区上空正常年份的热力环流情况,并标出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2.[综合思维]指出与正常年份相比,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上空热力环流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对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带来的影响。
    答案 热力环流势力加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旱灾加剧;太平洋西岸则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易发生洪涝灾害。
    (2023·天津河西区期末)如图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1~2题。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正常年份该区域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模式是
    (2023·天津河西区期末)如图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1~2题。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A.东、西部海面温差增大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D.秘鲁渔场的捕鱼量增加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C.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D.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3~4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 海区气温较高B.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 海区上升气流偏弱C.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D.拉尼娜年南美洲西部海域温度异常升高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B.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1~2题。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加快洋流流速 B.使海水富营养化C.减轻酸雨污染 D.缓解全球变暖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盛行东南信风。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3~4题。3.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如图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②上升流减弱③浮游生物减少 ④营养盐类减少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盛行东南信风。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3~4题。4.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次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在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延续到第二年。如图为“太平洋海域及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5~6题。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海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次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在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延续到第二年。如图为“太平洋海域及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5~6题。6.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往往会出现A.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C.赤道太平洋东部暴雨频发D.东亚地区持续干旱
    阿拉伯海大致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围区域。读图回答7~8题。7.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①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地表径流 ③断面乙西北部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阿拉伯海大致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围区域。读图回答7~8题。8.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 ℃且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 -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A.2017年8~10月  B.2018年10~12月  C.2019年3~5月  D.2020年9~11月 
    10.2018年10~12月期间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加强B.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D.南美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2023·福建宁德期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暖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冷事件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冷暖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导致海洋环流异常。如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 m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单位:℃)。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 ℃。据此完成11~12题。11.当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洋表面出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A.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B.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升高C.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D.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间循环减弱 
    (2023·福建宁德期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暖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冷事件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冷暖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导致海洋环流异常。如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 m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单位:℃)。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 ℃。据此完成11~12题。12.若热带太平洋海域东西两侧的海洋表面温度发生互换,则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B.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减弱C.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D.流经秘鲁沿岸的寒流势力增强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 ℃,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当日青岛市附近海面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图1)。“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
    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图2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状况。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相关课件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四章第二节洋流课件pptx、第四章第二节洋流专练docx、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师版docx、第四章第二节洋流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教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东部,温润多雨,干燥少雨,热量交换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