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选择性必修3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3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思路,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标解读
糖类的性质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的内容。
1.内容要求
(1)加深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类物质性质的认识。
(2)通过对葡萄糖性质的预测和探究实验的设计,提升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必做糖类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认识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
2.学业要求
(1)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3)能描述蔗糖、淀粉的典型性质,并能设计实验探究其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实验活动3“糖类的性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糖类实验教学是中学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研究的方法,掌握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解释了为什么糖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典型代表物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性质,基本掌握了醛基和羟基的结构和具体性质。初步知道以乙醛为代表的醛基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对水解反应也有一定的认知。
学生有待提高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有机实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官能团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其葡萄糖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单糖、二糖、多糖的性质实验体会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评价目标】
1.通过对葡萄糖性质的预测和探究实验的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糖类相关实验活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诊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素养;
5.通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诊断学生实验过程、现象描述、结论推理,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的科学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蔗糖、淀粉的水解及产物检验。
难点:从分类复习回顾糖类的性质,从醛的化学性质引入,理解和掌握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3.实验促学: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糖类代表物的性质,掌握化学性质,并掌握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
4. 习题测学评价诊断法:通过课堂环节中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以及课堂练习检测等来诊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方法】
类比: 通过乙醛性质的复习,过渡到葡萄糖还原性验证提升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
2.实验: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观察: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4.联想: 将糖类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5.推理: 让学生通过推理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6. 学案促学:通过学案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思路
本课以实验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教学,设置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的状态中,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主板书:糖类的性质
副板书:相关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葡萄糖和蔗糖B.蔗糖和麦芽糖
C.乙酸和丙酸D.乙醇和甘油
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葡萄糖B.淀粉C.蛋白质D.脂肪
3.白居易在《秦中吟·重赋》中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其中“麻”属于( )
A.淀粉B.纤维素C.蛋白质D.油脂
4.可用于检验葡萄糖分子是否存在醛基的是( )
①银氨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FeCl3溶液 ④新制Cu(OH)2悬浊液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全部
5.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为测定其水解程度,所需的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 ②Ca(OH)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碘水 ⑤BaCl2
A.①⑤ B.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课
活动一:请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对葡萄糖、蔗糖、淀粉进行分类。
复习回顾糖类的性质,进一步认识糖类的分类方法,充分认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分类依据,从概念的角度认识还原糖、非还原糖的实验验证方法。
问题思考,类比迁移
我们前面学过哪种物质可以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展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同时引导学生从葡萄糖的结构入手,根据乙醛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方法预测葡萄糖的性质。
学生从乙醛类比推测葡萄糖的性质。培养学生分类的思想,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葡萄糖的性质预测及实验探究
布置探究任务——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来检测葡萄糖
展示并进行评价。重点强调试剂量的关系,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实验才能成功。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角度认识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发展学生基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和预测物质性质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反思交流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蔗糖的性质实验探究
提问:葡萄糖属于还原糖,通过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验证?
布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验证蔗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迁移能力。
提问:蔗糖属于二糖,能发生水解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布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淀粉的性质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蔗糖性质探究实验,
布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验证淀粉是否具有还原性,淀粉的水解反应
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
问题思考:
如何设计实验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在检验蔗糖与淀粉的水解产物时候,均需要在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呈碱性,为什么?
3.结合糖类的性质,推测急救患者补充能量时,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而不选择其他糖类的可能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在学生探究淀粉水解实验后,引发深度思考,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更好地突破淀粉水解这一知识点,培养了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第一节 糖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实验活动1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