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影响因素,人口年轻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 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
按半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
按纬度: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分布规律: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地带
原因: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2)分布状况——极不平衡
按地区:东亚、南亚(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欧洲西部、北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
按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按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4个国家。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2)人文因素:主要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东亚、南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欧洲西部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工商业贸易繁荣
北美东部地区:工业、金融业、贸易繁荣,经济发达
高纬度地带;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面积:44%人口:94%
面积:56%人口:6%
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工业、交通不发达,城镇少
耕地多,气候适宜,粮食产量高;工商业、交通发达,城镇多
2.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西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差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2024·江苏扬州·模拟预测)人口集中度指数(C表示)通常用来描述区域内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C值越大,说明区域人口分布越集中,越不均匀。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6市2015~2019年人口集中度指数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 )A.贵阳人口分布集中程度下降B.昆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C.南昌人口分布向均衡化发展D.南京人口老龄化减轻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贵阳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先上升后下降,但基本持平,A错误;南京市、南昌市、昆明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趋向均匀分布,C对;图示信息无法判定人口数量及老龄化问题,BD错;故选C。
2.椎测上海市人口集中度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等级较高B.落户政策严格C.迁入成本较低D.收入水平较高
解析:上海市人口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城市等级较高,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规划促进了人口向郊区的扩散、发达的交通系统使得人口在城市内部流动更为便捷,有助于人口在城市各区域之间的均匀分布,降低人口集中度指数,A对;落户政策严格限制的人落户人数,并非人口集中度,B错;上海的迁入成本较高,C错;上海收入水平较高,会促进人口集中分布,D错;故选A。
3.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 )A.认识资源分布差异,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B.改变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出现逆城镇化D.预测人口增长趋势,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资源分布的差异,A错;人口迁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改变人口迁移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当地资源和环境限制,故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无法避免出现逆城镇化,C错;通过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预测某地区人口增长趋势,从而指导区域协调发展,D对;故选D。
(2024·江苏泰州·三模)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C.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D.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解析:从图文材料中来看,对比中国边境内外的人口丰度数值可以看出,中国边境外人口丰度在0.5-1之间的地区远多于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所以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是低于于边境外地区的,A正确;看图可知,西北边境地区接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丰度较低,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从右侧图例中的圆圈大小可以看出中俄,中朝的人口丰度增幅为负,说明人口集聚水平下降,C错误;西南边境(如中不等)地区的人口丰度增幅为正,说明人口丰度升高,D错误。故选A。
5.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A.整体呈增加趋势B.西北边境内降外升C.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D.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解答此题关键主要看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居多,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小趋势,A错误;在西北边境地区临靠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看其数值进行比对,发现中哈、中塔增幅较高,可以判定在西北边境地区呈现出内升外降的趋势,B错误;中国西南地区临靠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看其增幅大小,可以看出中不、中尼为负值,小于5%左右,而中印却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内人口增加较明显,C正确;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看其增幅数值基本都为负值,并未增长,D错误。故选C。
(2024·江西萍乡·二模)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行政等级对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小,是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B.省会人口已经饱和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
解析:西北半壁大城市数量少,行政中心相对规模大,吸引力高,行政等级影响力高,故C正确。东南半壁省会的辐射能力更强,故A错误;东南半壁城市规模影响大于行政等级,说明大城市数量多,省会的吸引力相对较低,人们更愿意迁入大城市,行政等级影响力低,并不是因为省会人口已经饱和,B错误;城市群类型对行政中心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所以选C。
7.推测下列城市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幅相对较大的城市是( )①西南半壁——西宁、兰州②东南半壁——杭州、南京③西南半壁——喀什、拉萨④东南半壁——成都、西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在西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影响,西宁和兰州都为省会城市,行政等级高,人口密度增幅比喀什更明显,①正确,③错误;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影响,杭州、南京、成都、西安城市规模都较大,但由上一问分析知,杭州和南京周边大城市多,对人口吸引力相对有限,增幅较小,成都和西安都属于区域内优势最突出城市,人口吸引力强,人口密度增幅明显,②错误,④正确。所以选B。
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3)时间差异①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空间差异①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②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成因: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水平提高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经济和文化水平高,社会保障好,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等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2)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但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而现代型则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
区域人口增长=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区域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区域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
只考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一种因素时,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数值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数值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
拓展-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2025·广东·一模)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增长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西藏、河南依次对应图中的(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解析: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以人口迁入为主,迁入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属于流入主增型;西藏的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受国家政策影响,为人口迁入省份,自然增长率大于迁入率,应该属于生育主增型;河南属于人口大省,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以迁出为主,但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自然增长率大于迁出率,应该属于生育超增型;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导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C.经济因素D.年龄结构
解析:导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C正确;自然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AB错误;人口迁移的结果会影响年龄结构,D错误。故选C。
(2025·河北·模拟预测)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较大。下图为安徽省各市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C.人口净迁移率 D.人口的老龄化
解析:由图可知,安徽省省会合肥、芜湖、滁州、蚌埠、亳州、阜阳等城市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且合肥市人口增长率最大,其他城市则为负值。主要原因是:合肥、芜湖等城市因经济发展势头好,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其它城市则人口净迁移为负值,说明造成安徽省人口增长率高低不同的主要直接因素是人口净迁移率,C正确;安徽省全省生育政策差异小,人口出生率空间差异小,A错误;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我国人口死亡率较低,且地区差异缩小,B错误;人口的老龄化是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其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4.阜阳市人口增长率为安徽省第二位,主要得益于该城市( )A.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B.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C.高新技术产业集聚D.商品农业规模扩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京九铁路穿越阜阳市,北通北京,南接合肥,直至香港九龙;且阜阳市与河南省相邻,距山东、湖北各省较近,是沟通沿海和内陆的交通枢纽,随着高铁建设,其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吸引产业与人口的迁入,人口净迁移率高,人口增长率高,B正确;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主要影响人口出生率,且据上题可知: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与人口净迁移率直接相关,A错误;阜阳市高校少,对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力较弱,不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C错误;阜阳市人口较多,人多地少,不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错误。故选B。
(2024·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近10年全国人口增量变化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员)。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近10年我国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在2016年达到峰值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C.人口总数在2022年前波动上升D.2023年人口少于2014年
解析:读图可知,2021年之前,我国人口增量为正数,人口数量都在增加,2022-2023年人口增量为负数,人口数量减少,故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人口总数在2021年左右达到峰值,A错误;人口总数在2022年前持续上升,C错误;虽然2023年人口增量为负数,但之前2015-2021年人口增量大,故2023年人口多于2014年,D错误,故选B。
6.为应对未来人口变化,我国应(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劳动力不足B.完善养老体系,发展养老产业C.优化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D.大力发展教育,增加学校数量
解析:由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老龄化现象加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需要完善养老体系,发展养老产业,B正确;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不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错误;提倡晚婚晚育,会进一步导致出生率降低,不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C错误;大力发展教育,增加学校数量,是应对新增人口过多的措施,不符合我国未来人口变化特点,D错误,故选B。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社会问题。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危害:人口年轻化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延迟退休
危害: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如图)。
拓展-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1)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中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中C处)。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服装、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中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1)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 ”点),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A、B、C箭头)作3条线(图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坐标轴线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
(2)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 70,表示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 数值是5,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即0~14岁人口占25%)。
(3)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是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100)
拓展-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判读方法:(1)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上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2)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低次是Ⅱ、Ⅰ、Ⅳ、Ⅲ。(3)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中Ⅰ处的虚线(图中Ⅱ、Ⅰ、Ⅳ、Ⅲ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在0‰、8‰、16‰、29‰)
拓展-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24·河北邯郸·三模)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全国和某省级行政区的人口结构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国相比,该省级行政区( )A.青少年人口比重更大B.老龄人口比重更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出生人口性别比更失调
解析:由图可知,与全国相比,该省级行政区青少年人口比重更大,A正确;与全国相比,老龄人口比重不大,B错误;此图看不出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误;出生人口性别比没有失调,D错误;故选A。
2.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黑龙江B.北京C.浙江D.新疆
解析:由上题可知,与全国相比,该省级行政区青少年人口比重更大,而劳动人口占比不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排除北京、浙江,CB错误;黑龙江由于传统工业萎缩,人口大量流失,青少年人口、劳动力人口占比都比较低,A错误;只有新疆受历史发展与人口政策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性以及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支持,使得青少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D正确,故选D。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5%。同时,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6%。截至2023年,印度总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甲、乙、丙、丁为2021年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金字塔图与印度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金字塔模式应该是扩张型,丁为扩张型模式,D正确;甲为稳定型模式,乙、丙为收缩型的模式,ABC错误。故选D。
4.乙国5~14岁年龄组的人口数占比较大是因为( )A.正值生育高峰周期B.国家政策鼓励生育C.人们生育观念改变D.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解析:乙国5~14岁年龄组的人口数占比较大是因为受人口惯性影响,当时的育龄妇女人口较多,正值生育高峰周期,A正确;与国家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下图描述我国东北地区及全国1966~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P点所指的四个方向展示的显著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老龄化B.②-红利化C.③-少子化D.④-多子化
解析:①和③相反,向③的方向走,少儿比重下降,老年人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无明显变化,故而③为少子化,①为多子化,A错误,C正确;②的方向老年人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下降,少儿比重无明显变化,贴近这一方向的年龄结构变化称为老龄化;④劳动力比重上升,少儿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顺着这个方向的年龄结构变化则体现出劳动力较多带来的人口红利,故而④为红利化,D错误。故选C。
6.图示A、B分别代表全国、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其中描述准确的是( )A.1966~2010年东北地区较全国老年人比重高B.2010~2020年东北地区较全国老年人比重升高幅度大C.1966~2010年全国较东北地区红利化更明显D.2010~2020年全国较东北地区劳动力比重降低明显
解析:读图可知,1966-2010年全国演变路径始终在东北演变路径之上,全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较东北地区高,A错误;2010年两地老年人口比重相当,2020年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高,故而升高幅度大,B正确;从上题可知,④方向代表红利化明显,故而1966~2010年东北地区红利化更明显,C错误;读图可知,2010-2020年东北地区劳动力比重降低更明显,D错误。故选B。
7.据图分析2010年这一转折点对我国人口的影响( )A.少儿比重由升高转为不变,我国人口数量缓慢增长B.劳动力比重由升高转为降低,我国人口抚养压力增大C.劳动力比重由降低转为升高,我国人口为红利化阶段D.老年人比重由降低转为升高,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读图可知,2010年少儿比重由减少转为增加,A错误;2010年劳动力比重由升高转为降低,我国人口抚养比先减后增,在这一转折点之后人口抚养压力增大,人口红利化阶段结束,B正确,C错误;老年人比重由2010年前缓慢升高转为较快升高,我国老龄化严重,D错误。故选B。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人为的技术干预等因素影响: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体现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如果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过低,将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人口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自1990年以来,我国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一直在111以上。下表为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大学本科招生相关数据。有人戏言“幼儿园都是男宝,高校都是女大学生”。这种本科招生数性别比失衡的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美就已出现,是世界性人口问题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年部分地区本科招生数据显示( )A.招生数广东最高B.男生数河南最高C.性别比云南最低D.性别比与经济正相关
解析:解析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招生数河南最高,A错误;男生数广东最高,B错误;性别比云南最低,仅为22.4,C正确;性别比与经济没有明显正相关,如广东省经济较发达,但性别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D错误。故选C。
2.推测本科招生数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性别比的惯性B.高校招生制度影响C.重男轻女思想影响D.女生平均成绩更高
解析:我国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一直在111以上,但本科招生数性别比却明显偏低,A错误;高校招生制度是男女平等的,B错误;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本科招生数应表现为男生多于女生,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总体上,由于女生平均成绩更高,在招生录取中占优势,因此本科招生数男生远少于女生,导致本科招生数性别比失衡,D正确。故选D。
(2024·广东广州·一模)经济水平差异产生的人口迁移会对人口年龄结构造成显著影响。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的影响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3.图1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分别是( )A.自然条件 经济水平 定居成本 区域政策B.自然条件 定居成本 经济水平 区域政策C.区域政策 经济水平 自然条件 定居成本D.区域政策 经济水平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解析:读图可知,甲提供空间为自然条件,乙提供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为经济水平,生活负担,生存竞争,吸引人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指向丙,丙为定居成本,丁提供吸引人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丁为区域政策。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目前,对长三角城市群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产生影响较大的是( )A.老年人口净迁移率 B.总人口净迁移率C.青壮年人口净迁移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析: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对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产生影响较大的是青壮年人口净迁移率,C正确;老年人口迁入较少,对老龄化影响较小,A错;总人口净迁移率主要反映的是人口的流动情况,而不直接关联到老龄化的程度,B错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对老龄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5.从长期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可采取的最为合理措施是( )A.降低城市生活成本B.提高企业用人门槛C.上调最低工资标准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吸引人口迁入,保障社会稳定,缓解老龄化,D正确;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会降低人们生活水平,A错误;提高企业用人门槛,不利于人口迁入,B错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够吸引人口迁入,但不是最合理的方法,C错误。故选D。
(2024·福建厦门·模拟预测)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市1992年总人口为96.9万,仅过一年,该市总人口突然骤增至233.7万,增加了136.8万人,且城市化率由1992年的73.81%骤减为40.56%,结合其他年份数据如:1980年至1990年该市总人口10年间一共增长20.3万人,可以判断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为行政区划扩大所致,人口自然增长或者产业结构调整又或者是自然资源开发不可能让该市在一年内人口增长一倍多而城市化率却急剧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2010~2020年期间,该市( )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知2010~2020年期间,总人口从290.4万减少为278.1万人,人口总量不增反降,说明人口为负增长,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C正确。表格中数据是城市化率增长8.89%,不是城市人口增长,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产业产值增加,B错误;人口总量减少,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例减少,但此时主导产业,仍可能是第二产业,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江门·三模)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中国式现代化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图是1949~202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根源是( )A.死亡水平上升B.生育水平下降C.国内人口外迁D.预期寿命延长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结合图文,我国2023年开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负增长,是生育水平较低导致的;老龄化是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于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出生率少,导致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根源是生育水平下降,B正确;由图可知我国死亡率持续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 ,A错误;国内人口外迁数量少,对我国人口总量影响小,C错误;预期寿命延长与人口负增长无关,D错误。故选B。
9.针对我国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支持水平②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③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④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通过时间支持(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经济支持(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和服务支持(公共和市场化托育服务等)等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支持水平,①正确;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②正确;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符合中国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实情,会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③错误;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利于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3讲 城镇化-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城镇化概念及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什么是城镇化,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化初期-城镇化,城镇化后期-逆城市化,城镇化后期-再城市化,发达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6讲 植被与土壤-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植被与土壤,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森林的分类及特征,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2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美课件(全国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容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