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 声的产生和传播 特性与应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 声的产生和传播 特性与应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声的产生和传播特性与应用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声的产生和传播特性与应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必须借助于介质,或者说声音必须在介质中传播。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
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固体>液体>气体。
(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5.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声速为340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m)。
6.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7.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要规避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f表示。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2.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3.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2)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3)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
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
二、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度(大小)叫响度。
2.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1)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
(2)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
一、声音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
(1)蝙蝠觅食: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事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汽车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
(3)声呐设备: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广泛用于鱼群探测、船舶导航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2.医用B超
(1)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组织的分界面(不同内脏器官的分界处、内脏与骨骼分界处以及异物与组织的交界处)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可以知道分界面在体内的深度等信息,并转换成影像,帮助医生判断人体内的组织器官是否正常。
(2)次声波武器:由于次声波传播的距离远、穿透能力强,且较低频率的次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声波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上。
二、声音传递能量
1.将音箱对准火焰,播放音乐。观察到火焰随音乐“舞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医疗:医生利用超声波碎石机去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3.工业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
(2)超声波去污: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清洗下来而不损坏被清洗的物体,可以用来清洗机器零件、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
(3)超声波焊接: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人们研制了超声波焊接机,利用这种焊接机可以焊接塑料制品、缝制化纤纺织品等;
(4)超声波除尘:单反相机中的超声波滤镜,安置在快门之后,能够通过每秒万次的高速振动,将吸附在感光器上的灰尘碎屑震落,达到除尘的目的;
(5)日常生活: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利用超声波出去人体内结石等
知识点四: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人们把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2.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刺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
噪声一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声非常重要。控制噪声一般从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这三个方面着手。
(2023•沈阳)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解答】解:A、敲击有水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少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B错误;
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它们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同学们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D。
(2023•宁夏)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的声速是340m/s
B.教室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C.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小提琴和二胡能发出音色相同的声音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真空中的声速是0m/s,故A错误;
B.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小提琴和二胡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2023•内蒙古)下列诗句或俗语中蕴含的声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解答】解: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故B正确;
C、“响鼓也要重锤”说明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增加,其伸出部分质量增大、体积增大,钢尺的振动会变慢,振动频率会逐渐变小,音调逐渐变低,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解答】解: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大。
(2024•邵东市模拟)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辨别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快
【解答】解:A、敲鼓时,鼓皮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
B、声音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音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2024•重庆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解答】解:A、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不一定听得到,与声音的响度及频率有关,故B错误;
C、敲鼓时越用力,声音的振幅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虽然悦耳动听,给人们以享受,但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2023•岳阳二模)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治理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B.悠扬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吹奏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吹奏的笛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笛子演奏者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控制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C正确;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023•聊城模拟)关于如图中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乙图所示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所示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丁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
B、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2023•泗洪县校级模拟)每年看春晚都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时间,振耳欲聋的鞭炮声让人听不见电视声。下列方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
【解答】解:A、小区内严禁燃放鞭炮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紧闭装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大,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带上防噪声耳机看电视,也听不到电视的声音了,与实际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3•喀喇沁旗一模)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解答】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能靠盆中水和空气传入人耳,故A错误;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众多“鱼洗”声汇集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2023•沾益区模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机对话得以实现。顾客与迎宾机器人进行交流以了解商品放置的区域,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顾客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2023•南宁一模)如图是磁悬浮蓝牙音箱,可悬浮在空中边旋转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根据音色可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C.音箱发出悠扬的歌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D.音箱具有声控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不同人声带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可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故B正确;
C.当音箱发出悠扬的歌声,影响别人的正常休息或学习时属于噪声,故C错误;
D.由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音箱具有声控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023•福州模拟)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传播
D.月球上两名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不可以面对面直接交谈,故D错误。
故选:B。
(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2022年4月7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草桥站新“员工”——首批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如图所示。乘客可通过“您好,白鲸号”唤醒智能服务机器人语音的交互功能,在乘客与机器人对话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传到人耳
C.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就可传到人耳,故B错误;
C、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023•东营区校级模拟)“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 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答】解:琵琶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琴弦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023•金安区校级二模)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频率256Hz和440Hz的音叉得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中图 (选填“甲”或“乙”)是敲击频率256Hz的音叉得到的波形。
【解答】解:当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力分别敲击音叉时,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由图可知,甲的频率小,乙的频率大;故选甲。
故答案为:甲。
(2023•惠来县校级模拟)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 ,声波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物体,智能手机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工作的;
(2)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所以声波传播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音色;变高;不变。
(2023•九龙坡区模拟)2021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载着三名航天员进入我国空间站。火箭发射过程中,巨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巨大”形容的是声音的 这一特性,如果离得近,会感觉耳膜有胀痛感,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解答】解:巨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巨大”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如果离得近,会感觉耳膜有胀痛感,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响度;能量。
(2023•东洲区模拟)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喝彩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 (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喝彩声是通过 传到球员耳中,使球员们士气大振。
【解答】解:(1)喝彩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3)现场观众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大;空气。
(2023•西青区校级模拟)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A、C进行研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
(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80;
(4)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当探究音调高低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因此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故答案为:(1)A、C;(2)A、B;(3)80;(4)控制变量法。
(2023•永善县二模)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超声波还应用在哪些领域 ;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
【解答】解: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
(3)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和反射情况,可以制成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的频率较大,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能把普通水“打碎”成直径仅为几微米的小水珠,制成“超声波加湿器”;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来回的时间是4s,
由v=st得,s=vt=1500m/s×4s=6000m,
故海洋的深度:
h=12s=12×6000m=3000m。
答:(1)高于20000Hz;(2)能量;(3)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加湿器等;(4)3000。
(2023•澧县模拟)表中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答一种即可)。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
(3)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
(4)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5)如图丙所示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均填写丙图中的序号)
【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12×4s=2s,
由v=st可得,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2s=3062m。
(3)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从三幅图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调是相同的;
②③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1)温度;(2)3062m;(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能量;(5)①②;②③。
(2023•台山市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与测速仪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生反射。蝙蝠根据接受到反射回来声音的方向和时间间隔,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这种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
科学家受到蝙蝠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信号,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减小。
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信号,并能接收到被测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测速仪就可以测算出被测汽车的速度。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人 (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器官是
A、眼睛 B、耳朵 C、鼻腔 D、嘴巴
(4)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 (大于/等于/小于)测速仪的发射频率。
(5)如果测速仪发射一次超声波信号时,正前方180m处刚好有一辆汽车迎面行驶过来,此超声波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是1s,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m/s。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解答】解:(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人 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耳朵;
(4)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
(5)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s1=v声t1=340m/s×1s=340m;
此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180m−12×340m=10m;
则汽车的速度为:v=st=10m0.5s=20m/s。
故答案为:(1)C;(2)不能;(3)B;(4)大于;(5)20。
(2022•泰来县校级三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超声波加湿器(如图)在干燥的冬季比较常用,它的工作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白雾”,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此外利用声呐装置还可以测绘海底的地形。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2)超声波能够引起“剧烈的振动”,是因为超声波频率高,具有较高的 。水破碎成“白雾”的过程是否属于物态变化? (选填“是”或“否”)
(3)宇航员无法利用声呐测绘月球表面的地形,是由于 ;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某潜艇的声呐从向鱼群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2s,则鱼群距潜艇的距离约为 m。
【解答】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速与频率无关;
(2)超声波能把水打散形成白雾,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白雾是小水珠,水破碎成“白雾”,不属于物态变化;
(3)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宇航员无法利用声呐测绘月球表面的地形;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2×2s=1s;
由v=st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1s=1500m;
故答案为:(1)340m/s;(2)能量;否;(3)真空不能传声;1500。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80
1
B
尼龙
80
0.5
C
尼龙
55
1
D
镍合金
①
0.5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6 电学计算问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6电学计算问题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6电学计算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3 电路故障分析(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3电路故障分析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3电路故障分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0 功和功率与运动和力的综合 机械能(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0功和功率与运动和力的综合机械能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练专题10功和功率与运动和力的综合机械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