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1《六国论》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

    3.1《六国论》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第1页
    3.1《六国论》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一 六国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一 六国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中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六国论》的背景、内容及核心思想。
    熟悉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虚词、实词、词类活用、句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及作者的逻辑分析。
    结合文本,分析文章论证方法与说理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文章,领会“以史为鉴”的思想价值。
    深刻反思历史与现实中的政治与外交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六国灭亡的原因及赂秦政策的弊端。
    理解议论文中因果关系的分析及其论证逻辑。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复杂句式的翻译技巧。
    理解苏洵借古讽今的用意及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梳理苏洵及《六国论》的背景、文章结构和核心思想,明确重点文言知识点(虚词、实词、活用、句式)。
    2.教学资源:准备六国灭亡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翻译与讨论练习,确保课堂高效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出课文,简介苏洵及《六国论》的写作背景。
    简单介绍北宋时期的外交形势,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2. 初读课文
    任务目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逐段朗读并翻译课文,结合注释进行语句释义。
    2.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总论:六国灭亡之原因(第一段)。
    分论:赂秦政策与灭亡的因果分析(第二段至第四段)。
    结论:总结历史教训(第五段)。
    3. 深度解读
    逐段分析:
    1.第一段:
    内容:点明六国灭亡的总原因。
    问题引导:
    “六国灭亡的‘弊’是什么?”
    “作者为何认为赂秦是‘弊’?”
    2.第二至第四段:
    内容:对赂秦政策的具体分析。
    问题引导:
    “秦以什么手段兼并六国?”
    “各国赂秦的后果如何?”
    3.第五段:
    内容:总结历史教训,警醒当下。
    问题引导:
    “作者借古讽今,影射了北宋的什么现象?”
    4. 文言知识梳理
    虚词
    且:递进关系,如“且以一人之力”。
    其:代词,指代六国,如“其赂秦而力亏”。
    实词
    弊:名词,弊端,过失。
    赂:动词,贿赂、行贿。
    词类活用
    下:名词作动词,意为屈服,如“是又在六国下矣”。
    暴:名词作动词,意为经受,如“暴霜露”。
    特殊句式
    判断句:如“此言得之。”(“得”表判断)。
    被动句:如“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5. 翻译训练
    选取重点语句进行逐句翻译:
    例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贿赂秦国导致力量削弱,这正是灭亡的原因。
    翻译技巧:
    抓住关键词(赂、力亏)。
    注意翻译句式(省略句)。
    6. 小组讨论与拓展
    1.问题引导:
    “六国与秦的关系可以用当今国际关系来类比吗?如何理解大国与小国的外交策略?”
    2.学生发言:结合现实,谈谈对“赂秦”政策的反思。
    三、总结与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归纳文章主旨: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苏洵通过历史事实分析以警醒当世。
    强调文章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以史为鉴,理性处理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2.布置作业:
    1.翻译练习
    翻译以下句子: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问题探讨
    “假如六国不赂秦,而联合抗秦,历史是否会有不同结果?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课题:《六国论》——苏洵
    1.文章结构
    总论:六国灭亡原因(赂秦)
    分论:赂秦的具体分析
    结论:历史教训
    2.文言知识
    虚词:“且”“其”
    实词:“弊”“赂”
    词类活用:“下”“暴”
    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3.核心思想
    历史教训:赂秦削弱自身力量,灭亡不可避免。
    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统治者警惕类似弊端。
    五、教学反思
    1.是否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2.文言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充分结合了课文语境?
    3.小组讨论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关教案

    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陈情表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陈情表优质教案,共14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