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句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 能繁殖后代
C.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D. 具有生长现象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诗句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没有体现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特征,A错误。
B.“子在巢中望母归” 描述了鸟妈妈外出觅食,小鸟在巢中等候妈妈归来的情景,体现了鸟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后代,B正确。
C.诗句中没有任何关于生物能适应周围环境的描述,C错误。
D.诗句中也没有体现出生物具有生长现象,D错误。
故选B。
2. 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每省设立一个调查小组,负责对该省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B. 确立一个调查小组,逐省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C. 选取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D. 选取一个城市或农村的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答案】C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样本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随机性。
【详解】A.每省设立一个调查小组,负责对该省全部学生进行调查,该样本数量很大,调查难度大,该做法不合理,A错误。
B.逐省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难度大,很难实现,且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该做法不合理,B错误。
C.选取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该样本的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随机性。该做法合理,C正确。
D.选取一个城市或农村的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样本不全面,没有代表性,该做法不合理,D错误。
故选C。
3.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图像由图甲变为图乙, 进行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
B. 转动遮光器,使用大的光圈
C. 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反光镜
D. 转动粗准焦螺旋,高倍物镜下大幅度地上升下降镜筒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详解】A.由图甲变为图乙,细胞物像变大,说明实验的操作转动了转换器,更换了高倍物镜,A不符合题意。
BC.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暗,因此,需要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转动遮光器,使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BC不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由图甲变为图乙的过程中,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B. 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西瓜甘甜解渴与结构⑤有关
【答案】C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①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正确。
B.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B正确。
C.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而⑥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水等营养物质。可见,西瓜甘甜解渴与结构⑤液泡有关,D正确。
故选C。
5. 1855年德国学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除细胞分裂外还没有证据说明细胞繁殖有其他途径。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的分裂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第一步都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B. 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C. 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D. 动物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部分
【答案】B
【分析】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A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 故动、植物细胞分裂的第一步都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动、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复制后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自古以来,人们都惊叹于莲花清姿素容,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莲叶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 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C. 藕断“丝”连——“丝”是植物的输导组织
D. 自洗霜刀来切“藕”——我们主要食用的部分属于莲藕的根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莲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叶绿素;花瓣颜色鲜艳是因为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藕断丝连中的 “丝” 是输导组织,起运输作用。莲藕是植物的茎,不是根。
【详解】A.莲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正确。
B.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使花瓣呈现不同的颜色,映日荷花别样 “红” 是因为花瓣细胞的液泡中的色素在阳光下显色,故B正确。
C.藕断 “丝” 连中的 “丝” 是输导组织,起运输作用,能够将营养物质等从一个细胞运输到另一个细胞,故C正确。
D.我们主要食用的莲藕部分属于莲藕的茎,不是根,故D错误。
故选D。
7. 生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对如图所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的结构是相同的
B. 丙中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C. 丙与丁的结构层次相同
D. 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根同属于器官这一层次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丙是植物体,丁是人体。
【详解】A.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属于器官,是由动物细胞构成的,因此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不同的,A错误。
B.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B错误。
C.丙是植物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丁是人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丙比丁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错误。
D.乙所示的胃属于器官,丙中的根也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
B.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纤毛
C. 其收集管和伸缩泡只位于草履虫前端
D. 草履虫的复杂结构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具有应激性,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草履虫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体现了应激性,故A正确。
B.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但纤毛不是专门的运动器官,因为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这一结构层次,故B错误。
C.草履虫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在身体的前后两端都有分布,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故D错误。
故选A。
9. 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
C. 苔藓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
D. 苔藓没有根,仅有假根起固定作用
【答案】C
【分析】(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
(3)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4)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A正确。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故生活环境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故B正确。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没有种子,三种植物都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属于孢子植物,故C错误。
D.苔藓没有根,仅有起固定作用的假根,故D正确。
故选C。
10.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B.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果实又名“白果”
C. “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都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白果是银杏的种子。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
【详解】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故A正确。
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故B错误。
C.“青苔满阶梯” 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C正确。
D.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故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菜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为双子叶植物
B. 花生和玉米种子共有结构是种皮、胚
C.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结构⑥胚乳中
D. 菜豆种子中①将来发育成菜豆幼苗的叶
【答案】D
【分析】图中,菜豆种子: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玉米种子: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和果皮、⑥胚乳。
【详解】A.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这是双子叶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通常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A正确。
B.花生和玉米虽然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但它们的种子都包含种皮和胚这两个基本结构。种皮保护种子,胚则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等部分,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基础,B正确。
C.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⑥胚乳中,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为胚芽提供所需的养分,C正确。
D.在菜豆种子中,①是胚轴,它将来发育成菜豆根和茎的连接部分,而不是叶。②胚芽将来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叙述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 食用生蚝等软体动物要煮熟
B. 在海边玩的时候要远离水母、海蜇
C. 生鱼片新鲜且蛋白质丰富,可直接食用
D. 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答案】C
【分析】水母、海蜇等有些种类有毒,接触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在海边玩应远离;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病原体进入人体,养成良好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利于健康;一些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寄生虫等病原体,直接食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煮熟的钉螺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详解】A.食用生蚝等软体动物要煮熟,可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避免感染疾病,利于健康,故A正确。
B.在海边玩的时候要远离水母、海蜇,因为有些种类有毒,可避免危害人体健康,故B正确。
C.生鱼片可能含有寄生虫等病原体,直接食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
D.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可减少病原体进入人体,利于健康,故D正确。
故选C。
13.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形成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体表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B. 兔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与食草生活相适应
C. 家鸽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在空中飞行
D. 青蛙的皮肤裸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分析】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详解】A.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A不符合题意。
B.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没有犬齿,与其食草生活相适应,B符合题意。
C.家鸽前肢变成翼,胸肌特别发达,附着在胸骨上,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其他交换,以辅助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⑥体温不恒定
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⑥D. ①④⑤⑥
【答案】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
②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
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适于陆地生活,错误。
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都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
⑥体温不恒定不是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错误。
因此①②④⑤均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天空不会拒绝鸟儿的飞翔”,下列鸟类的特征中,与其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B. 前肢变成了翼
C. 心跳快,循环系统完善D. 卵生,卵外具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D
【分析】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了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胸肌发达,食量大,消化力强等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飞行生活。
【详解】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A不符合题意。
B.鸟的前肢变成了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有利于飞行,B不符合题意。
C.快速的心跳和完善的循环系统能够确保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及时排出废物。这对于维持飞行时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能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和飞行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国际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收录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下列四种生物中,与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同类微生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A是细菌、B是草履虫、C是噬菌体、D是蘑菇。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蘑菇是真菌。
【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选项中的细菌与幽门螺旋杆菌同类,故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与幽门螺旋杆菌不同类,故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与幽门螺旋杆菌不同类,故C错误。
D.蘑菇是真菌,与幽门螺旋杆菌不同类,故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能够独立生活
B. 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C. 病毒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答案】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自己的代谢和能量产生机制,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并在其体内复制、繁衍,离开宿主细胞后,病毒很快就会失去活性,无法独立生存,故A错误。
B.大多数病毒对人体是有害,比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新冠病毒等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但也有一些病毒对人类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例如噬菌体可以被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某些病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的制备等,故B错误。
C.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体,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细胞结构,故C错误。
D.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内代谢系统才能生存和复制,当病毒进入一个宿主细胞后,它的基因组就会被整合到该细胞的DNA中,并开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最终生成出病毒颗粒并释放出来继续传播给其他的细胞,故D正确。
故选D。
18. 某海关在进口物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该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微生物可能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B. 大肠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黄曲霉
【答案】D
【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3)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曲霉属于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下列有关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生物分类的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C. 分类等级越低,其中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
D.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详解】A.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故A正确。
B.生物分类的等级越高,如界,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因为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范围非常广泛,故B正确。
C.分类等级越低,如种,其中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因为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就越大。例如,同一种的生物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而不同种但同属的生物也有较多的共同特征,随着分类等级的升高,共同特征逐渐减少,故C错误。
D.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相似程度,具体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例如,具有相似形态结构的生物可能在进化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具有相似生理功能的生物也可能在生态角色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故D正确。
故选C。
20. 在生物学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巴斯德证实了细菌产生的真正原因
B. 列文虎克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C. 伊万诺夫斯基找到了研究病毒的思路
D. 林奈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答案】B
【分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详解】AB.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做一个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而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A正确,B错误。
C.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发现了“滤过性病毒”,C正确。
D.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D正确。
故选 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 2017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成功培育了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和“华华”。这一成果攻克了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性难题,确立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 领域的领先优势。如图是克隆猴“中中”的诞生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中中”和“华华”与普通猴的区别在于它们不是由_____发育而来的。融合细胞在进行体外培养形成胚胎的过程中,需要物质和能量才能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有害的物质也可以排出,是因为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
(2)“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图中_____(填写图中字母)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 核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遗传物质——_____,其上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融合细胞后,融合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_____,可将融合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供融合细胞利用。
(4)从背面用灯照射“中中” “华华”,他们会迅速转向,体现了生物能_____的特征。
(5)组成“中中”和“华华”的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答案】(1)①. 受精卵 ②. 控制物质的进出
(2)①. A ②. DNA
(3)线粒体 (4)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①. 细胞壁 ②. 液泡
【分析】“中中”和“华华”是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产生的,而不是通过正常的生殖发育过程如有性生殖。体细胞核移植是使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进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然后发育成胚胎。生命活动依赖于多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生物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基础,保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详解】(1)“中中”和“华华”是克隆猴,它们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是由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卵细胞融合后的融合细胞发育而来。在融合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形成胚胎的过程中,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它允许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同时阻止有害的物质进入,确保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2)“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图中A猴(提供细胞核的猴)最为相像。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决定了细胞的遗传特性和功能。细胞核中含有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它携带着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等所有生命活动所需的信息。
(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融合细胞后,融合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开始工作。线粒体可以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换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供融合细胞利用。这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过程。
(4)从背面用灯照射“中中”“华华”,他们会迅速转向,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感知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5)组成“中中”和“华华”的细胞是动物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植物细胞,不含叶绿体)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而液泡则储存着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22. 大多数真菌和细菌、病毒一样,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如图甲表示病毒,图乙表示霉菌,图丙表示大肠杆菌,图丁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请据图回答:
(1)病毒结构简单,由图甲中[①]蛋白质外壳和[②]_____两部分组成;若甲是新 冠病毒,科研人员在分离提取毒株时,培养新冠病毒选用的培养基最可能是[_____]。
A.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B.植物组织培养基
C.活的鸡胚
D.牛肉汁固体培养基
(2)图甲和图乙两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图乙是通过_____来繁殖后代。
(3)图乙和图丙相比较,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图丙细胞内没有_____,乙、丙 细胞内都没有____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丁生物时,需要先制作临时装片。为了清楚地观察到细胞中各结构, 需要用_____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
(5)乙生物能产生_____,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_____引起的疾病。
【答案】(1)①. 遗传物质 ②. C
(2)孢子 (3)①. 成形的细胞核 ②. 叶绿体
(4)碘液##稀碘液 (5)①. 青霉素 ②. 细菌
【分析】(1)图甲是病毒,①是蛋白质,②是遗传物质,图乙是青霉,图丙是细菌,图丁是酵母菌。
(2)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详解】(1)图甲是病毒,结构简单,由①蛋白质和②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
病毒体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培养新冠病毒选用的培养基最可能是活的鸡胚;而不是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植物组织培养基或牛肉汁固体培养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图甲病毒体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图乙青霉属于真菌,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绿色的孢子;这些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图丙细菌与图乙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乙、丙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丁酵母菌时,需要先制作临时装片;为了清楚地观察到细胞中各结构,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对细胞进行染色时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稀碘液就会从盖玻片下被吸过来,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青霉素是从乙青霉菌中提炼出的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青霉素可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疾病。
2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碗面,一座城”。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中江县,还拥有一份令饕客 们馋涎欲滴的美食——中江空心挂面。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手工精制,堪称一绝。中江挂面的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中江手工挂面制作技术”进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资料二:中江挂面村毗邻著名的中江七里坝湿地公园,这里的原生态、自然美、现代风, 让这片湿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是中江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城市盛景的绝美呈现。小明同学曾经在家长的陪伴下对中江七里坝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了简单的野外调查,并凌乱地记录了以下物种:水绵、荷藕、芦苇、葫芦藓、贯众、卷柏、侧柏、马尾松、 桃、梨、柳、女贞、木芙蓉、麻雀、斑鸠、白鹭、草鹭、普通翠鸟、鲤鱼、鲫鱼、白鲢、鳙鱼、鳊鱼、鲶鱼、草鱼、野生木耳、蝶形斑褶菇、毒环柄菇、虎纹蛙、青蛙、蟾蜍、乌龟、 鳖乌梢蛇、菜花蛇、蚊子、蜗牛、黄鼬、兔、田鼠、蜻蜓、金龟子、水蛇、蚯蚓、河蚌、福寿螺、沼虾、淡水小龙虾。
(1)美味的食物,离不开优质的食材。中江本地出产的优质小麦加工制成的面粉,是制作 中江空心挂面的主要原料。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能经消化道分解后被人体吸 收利用,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结构中的_____。
(2)一株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麦,正在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命活动。经过细胞分裂和, 形成了各种组织。如小麦的茎秆挺直坚韧,含有较多的_____组织;小麦的叶翠绿修长,含有较多的薄壁组织。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小麦的各种 器官,进而构成植物体。
(3)父亲建议小明将记录的这些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若小明将野生木耳、蝶形斑褶菇、毒 环柄菇、水绵、葫芦藓、贯众等归为一类,将荷藕、芦苇、侧柏、马尾松、桃、梨、 柳、女贞、木芙蓉等归为另一类。则小明的分类依据可能是_____。若小明将麻雀、斑鸠、白鹭、草鹭、普通翠鸟、鲤鱼、鲫鱼、白鲢、鳙鱼、鳊鱼、鲶鱼、草鱼、 虎纹蛙、青蛙、蟾蜍、乌龟、鳖乌梢蛇、菜花蛇、黄鼬、兔、田鼠、等归为一类,将蚊子、蜗牛、蜻蜓、金龟子、水螅、蚯蚓、河蚌、福寿螺、沼虾、淡水小龙虾等归为另一类。则小明的分类依据可能是_____。
(4)根据课堂所学的生物类群和生物分类相关知识,小明判断资料二中_____与侧柏的亲缘关系最近。
(5)小明说中江七里坝湿地公园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因为他观察到_____的生长非常茂盛且分布广泛。
【答案】(1)胚乳 (2)机械
(3)①. 有无种子 ②. 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4)马尾松 (5)葫芦藓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或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①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②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③营养组织又叫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④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⑤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详解】(1)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结构中的胚乳。
(2)植物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小麦的茎秆挺直坚韧,含有较多的机械组织。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根据有无种子这一特征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野生木耳、蝶形斑褶菇、毒环柄菇属于真菌类,水绵属于藻类,葫芦藓属于苔藓类,贯众属于蕨类,都用孢子繁殖后代;荷藕、芦苇、侧柏、马尾松、桃、梨、 柳、女贞、木芙蓉等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因此,小明的分类依据可能是有无种子。
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麻雀、斑鸠、白鹭、草鹭、普通翠鸟、鲤鱼、鲫鱼、白鲢、鳙鱼、鳊鱼、鲶鱼、草鱼、 虎纹蛙、青蛙、蟾蜍、乌龟、鳖乌梢蛇、菜花蛇、黄鼬、兔、田鼠、等属于脊椎动物;蚊子、蜗牛、蜻蜓、金龟子、水螅、蚯蚓、河蚌、福寿螺、沼虾、淡水小龙虾等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小明的分类依据可能是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4)资料二中荷藕、芦苇、侧柏、马尾松、桃、梨、柳、女贞、木芙蓉都属于种子植物,它们通过种子繁殖,其中桃、梨、柳、女贞、木芙蓉等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侧柏、马尾松等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因此与侧柏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马尾松。
(5)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小明说中江七里坝湿地公园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因为他观察到葫芦藓的生长非常茂盛且分布广泛。
24. 某兴趣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影响,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mL草履虫培养液;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③分别置于 15℃、25℃、35℃环境下培养;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记录草履虫的个数;⑤每个温度做3 次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三 条曲线分别代表15℃、25℃、35℃ 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回答下 列I可题:
(1)观察图1,草履虫依靠[_____]呼吸。某同学在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在草履虫的体内存在 一些浅绿色的结构,该结构 可能是[_____]。(均填图中标注号)
(2)分析图2中实验结果曲线,可以推断:
①草履虫在_____℃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_____(“促进”或“抑制”)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0。可能对原因是_____。
(3)在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从培养液的_____(填“表层”“中层”或“下层”)吸取的液滴中草履虫数量较多。观察草履虫时,应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
【答案】(1)①. ④ ②. ③
(2)①. 35 ②. 促进 ③. 营养和氧气不足
(3)①. 表层 ②. 限制草履虫运动
【分析】图中①伸缩泡,②细胞核,③食物泡,④表膜。
【详解】(1)草履虫通过表膜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从水中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草履虫依靠④表膜呼吸。
草履虫以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为食,当摄入含有叶绿素的浮游植物等食物后,食物在食物泡中消化,使得食物泡可能呈现浅绿色,所以该结构可能是③食物泡。
(2)①据图2实验结果曲线,代表35℃环境的曲线上升趋势最快,最先达到的峰值个体数量最多,表明草履虫在35℃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35℃,草履虫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提高温度能够“促进”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③随着草履虫不断繁殖,数量增多,对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消耗不断增加,当营养和氧气不能满足需求时,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数量逐渐减少并趋于0,所以三组实验中,草履虫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0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逐渐不足。
(3)草履虫需要通过表膜进行呼吸,是一种好氧性生物,培养液表层氧气含量高,所以在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液滴,这样吸取到的草履虫数量较多。
草履虫运动速度较快,不便于观察,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使观察者能更清晰地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