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5年,是我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之一,自然保护区内地理条件独特、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保护区内所有的大熊猫构成一个群落
B. 该保护区内的全部动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该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细胞形态不同,能体现细胞具有多样性
D. 大熊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指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 个体 、 种群、 群落 、 生态系统几部分。
【详解】A、该保护区内所有的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该保护区内的全部动植物、微生物等以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不同,体现了细胞具有多样性,C正确;
D、大熊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错误。
故选C。
2. 淡水水域被污染后发生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二者具有差异性
B. 蓝细菌和绿藻都具有细胞壁
C. 蓝细菌和绿藻都有染色体
D.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之间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A错误;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绿藻是单细胞藻类,也具有细胞壁,B正确;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绿藻是真核生物,有染色体,C错误;
D、蓝细菌和绿藻都通过进行光合作用,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3. 某同学用黑藻作实验材料进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探究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只能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B. 将黑藻叶片置于生理盐水中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C. 若该同学未观察到叶绿体运动,可能是实验室温度低导致的
D. 该同学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外膜和内膜两层膜
【答案】C
【详解】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A错误;
B、将黑藻叶片置于清水中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B错误;
C、温度会影响叶绿体运动,若该同学未观察到叶绿体运动,可能是实验室温度低导致的,C正确;
D、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外膜和内膜两层膜,D错误。
故选C。
4.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与水的功能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将新收获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晒干,便于储藏
B. 红细胞、白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C. 白细胞吞噬病菌时涉及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
D.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答案】C
【分析】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将新收获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晒干,降低了自由水的含量,代谢减弱,便于储藏,A正确;
B、红细胞、白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而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B正确;
C、白细胞吞噬病菌时涉及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体现细胞离不开水,C错误;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说明激素的运输需要水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其中合理的组合是( )
①待测牛奶+斐林试剂
②待测牛奶+双缩脲试剂
③还原糖样品溶液+斐林试剂
④还原糖样品溶液+双缩脲试剂
⑤蒸馏水+斐林试剂
⑥蒸馏水+双缩脲试剂
A. ①③⑤B. ②③⑥C. ①②⑤D. ②④⑥
【答案】A
【分析】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现砖红色;蛋白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详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根据实验结果是否出现砖红色来判断是否存在还原糖,因此实验组是①待测牛奶+斐林试剂,对照组是③还原糖样品溶液+斐林试剂以及⑤蒸馏水+斐林试剂,A正确。
故选A。
6. 如图表示发生在动物细胞中的水解反应。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和单体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淀粉→麦芽糖B. 糖原→葡萄糖
C. 蛋白质→核苷酸D. 脂肪→甘油、脂肪酸
【答案】B
【分析】蛋白质、核酸(包括DNA和RNA)、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糖原)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详解】A、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A错误;
B、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B正确;
C、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C错误;
D、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7. 生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侏儒症,暂未使用的生长激素须置于2~8℃的冰箱中保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生长激素时产生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
B. 侏儒症患者口服生长激素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C. 生长激素在发挥作用时,体现了蛋白质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
D. 置于冰箱保存是为了避免生长激素在高温下因为肽键断裂而失活
【答案】D
【分析】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是调节作用,高温会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活。
【详解】A、合成生长激素时相邻氨基酸之间发生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A正确;
B、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口服会被消化道内的水解酶消化分解从而失去功能,B正确;
C、生长激素是一种动物激素,激素发挥的是调节功能,C正确;
D、高温会改变生长激素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使肽键断裂,D错误。
故选D。
8. 2024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作用,miRNA是由20~23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的多样性与其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及排列顺序有关
B. miRNA中的核糖大多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C. mi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含有碱基A、G、T、U
D. miRNA的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详解】A、miRNA的多样性与其核糖核苷酸的种类及排列顺序有关,A错误;
B、miRNA是单链有核糖与1个磷酸基团相连,其余的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B正确;
C、mi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含有碱基A、G、C、U,C错误;
D、miRNA的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D错误。
故选B。
9. 用台盼蓝染液对细胞进行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色细胞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
B. 蓝色细胞内的某些有用成分可能已流失到细胞外
C. 未着色细胞的内部环境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D. 活细胞不着色是因为细胞膜阻止了台盼蓝进入
【答案】A
【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能力,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用台盼蓝染液对细胞进行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能力,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A错误;
B、蓝色细胞的细胞膜已经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某些有用成分可能已流失到细胞外,B正确;
C、未着色的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内部环境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
D、活细胞不着色是因为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阻止了台盼蓝进入,D正确。
故选A。
10. 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全部来自线粒体
B. 植物细胞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参与光合作用
C.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动力车间”
D. 动物细胞特有的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答案】B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能量代谢中心;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增殖有关。
【详解】A、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可以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能参与光合作用,植物细胞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参与光合作用,B正确;
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线粒体是“动力车间”,C错误;
D、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都含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11. 科学家将雌性黑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卵细胞中,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褐鼠产下一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小鼠体色和性别分别是黑色、雄性
B. 该小鼠体内所有细胞都含一个细胞核
C. 能在该小鼠正在分裂的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
D. 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答案】C
【分析】细胞核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内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大部分取决于细胞核。
【详解】A、雌性黑鼠提供的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为X,所以褐鼠产下的小鼠性别是雌性,表现为黑色,A错误;
B、该小鼠体内的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B错误;
C、该小鼠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具有染色体,能进行观察,C正确;
D、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C。
12.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H+载体蛋白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将H+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运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既具有运输功能,又具有催化功能
C. Cl-/H+转运蛋白能运输H+和Cl-,故不具有特异性
D. 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不直接消耗ATP
【答案】C
【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要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详解】A、H+运入溶酶体需要H+载体蛋白,且该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H+载体蛋白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将H+运入溶酶体,说明H+载体蛋白既具有运输功能(转运H+),又具有催化功能(催化ATP水解),B正确;
C、Cl-/H+转运蛋白能运输H+和Cl-,但不能转运其它物质,仍能说明其具有特异性,C错误;
D、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依靠的是H+的浓度差,而不直接消耗ATP,D正确。
故选C。
13. 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无法判断气体A和气体B哪个是O2,哪个是CO2
B. ①和②使红细胞内外气体A和气体B的浓度差缩小,③使红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增大
C. 一般情况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小肠液中葡萄糖的方式与④不同
D. 若AgNO3可使⑤的转运蛋白失去活性,则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清水中不会膨胀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①②是自由扩散;④⑤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
【详解】A、成熟的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即能够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也能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因此据图无法判断气体A和气体B哪个是O2,哪个是CO2,A正确;
B、①和②运输的气体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顺浓度运输,因此①和②使红细胞内外气体A和气体B的浓度差缩小;③Na+外流和K+的内流均消耗ATP,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运输,能使红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增大,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④是协助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小肠液中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两者运输方式不相同,C正确;
D、若AgNO3可使⑤的转运蛋白失去活性,则细胞无法通过转运蛋白吸收水分,但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分,因此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清水中会膨胀,D错误。
故选D。
14.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抗体,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B. 此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C. 此过程与变形虫摄取有机物颗粒的方式不同
D.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D
【分析】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
【详解】A、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抗体为胞吞,此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A错误;
B、胞吞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变形虫摄取有机物颗粒的方式也为胞吞,两过程方式相同,C错误;
D、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15. 含酶牙膏中的酶包括溶菌酶、蛋白酶等,因此更易清除牙齿上的菌斑,达到清洁美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当延长刷牙时间更利于牙膏中的酶发挥作用
B. 酶一般置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环境下保存
C. 溶菌酶能溶解酵母菌和霉菌等细菌的细胞壁
D. 牙膏中的酶具催化作用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答案】A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牙膏中的酶发挥催化作用,催化底物的分解需要适宜的时间,因此适当延长刷牙时间更利于牙膏中的酶发挥作用,A正确;
B、酶一般置于低温和最适pH环境下保存,B错误;
C、酵母菌和霉菌是真菌,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C错误;
D、牙膏中的酶具高效性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D错误。
故选A。
16. 夜光藻(一种海洋生物)受到海浪拍击等刺激时,发出的蓝色荧光俗称“蓝眼泪”,这一过程与ATP密切相关。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夜光藻细胞中的ATP水解可产生ADP和Pi
B. 夜光藻体内的ATP含量很高可持续供能
C. 夜光藻体内的放能反应可能伴随ATP合成
D.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于夜光藻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详解】A、ATP在ATP水解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
B、ATP在细胞中含量低,但ATP和ADP之间的转换速度快,ATP易于分解也易于再生,B错误;
CD、夜光藻体内的放能反应可能伴随ATP合成,如细胞呼吸时葡萄糖氧化分解是一个放能反应,其释放能量用于ATP的合成,C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有很多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高原饮食主要为糌粑、酥油、牦牛肉、奶制品。回答下列问题:
(1)糌粑是将晒干的青稞(属大麦类)炒熟,磨成细面制成。糌粑中所含多糖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晒干的青稞炒熟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___。
(2)酥油是从牦牛奶中提炼的脂肪,在室温时呈固态,由此推测酥油中的脂肪含有___________(填“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物质,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牛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牦牛肉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黄牛肉,试从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4)由于饮食偏重于肉类和奶制品,高原居民习惯依靠喝茶来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元素。茶叶中含有Cu、K、Ca、Zn、P、Mg、Fe等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___________;茶树叶肉细胞中缺少Mg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纤维素 ②. 淀粉(以上两空顺序可交换) ③. 结合水
(2)①. 饱和脂肪酸 ②.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绝热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3)牦牛肉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更多、含量更高
(4)①. Cu、Zn、Fe ②. 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不能缺少叶绿素,而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小问1详解】
糌粑中所含多糖包括纤维素和淀粉,将晒干的青稞炒熟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
【小问2详解】
酥油室温时呈固态,可推测酥油中的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物质,主要功能有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绝热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小问3详解】
牦牛肉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黄牛肉,原因是牦牛肉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更多、含量更高。
【小问4详解】
茶叶中含有Cu、K、Ca、Zn、P、Mg、Fe等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Cu、Zn、Fe,茶树叶肉细胞中缺少Mg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原因是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不能缺少叶绿素,而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18. 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由辛格和尼科尔森在1972年提出的___________模型,该模型以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了细胞膜的特征,从模型的形式上划分,属于___________模型。
(2)①是___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它对水溶性分子或离子有屏障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
(3)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的___________有关;③分布在细胞膜的___________(填“外表面”或“内表面”),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①. 流动镶嵌 ②. 物理
(2)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基本支架 ③.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3)①. 种类和数量 ②. 外表面 ③. 细胞表面的识别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磷脂双分子层,②是膜蛋白,③是糖蛋白。
【小问1详解】
上图是由辛格和尼科尔森在1972年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从模型的形式上划分,属于物理模型。
【小问2详解】
图中①是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对水溶性分子或离子有屏障作用。
【小问3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③是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细胞表面的识别。
19. 下图表示甲细胞摄取抗原后,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由MHCⅡ类分子呈递给乙细胞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一种蛋白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为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
(2)对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中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是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据图推测MHCⅡ类分子从合成到转运至③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若要证实该推测,可用___________法进行研究。
(3)甲细胞中各结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离不开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的调控作用以及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能量供应,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1)①. 胞吞 ②. (一定的)流动
(2)①. 溶酶体 ②.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2分,细胞器有错误或遗漏不给分,顺序错误也不给分) ③.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3)①. 细胞核 ②. 线粒体 ③. ①②③④⑤(或“②③④⑤”)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囊泡的膜,②是内质网膜,③是溶酶体膜,④是高尔基体膜,⑤是细胞膜。
【小问1详解】
据图所示,甲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为胞吞,该过程细胞膜发生了形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③是溶酶体,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在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HCⅡ类分子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先后加工和转运,结合图示可知,最终存在于溶酶体中,因此MHCⅡ类分子从合成到转运至③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若要证实该推测,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标记氨基酸,观察放射性先后出现的场所,从而进行判定。
【小问3详解】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能量代谢的中心,因此甲细胞中各结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离不开细胞核的调控作用以及线粒体的能量供应。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等,图中①是囊泡的膜,②是内质网膜,③是溶酶体膜,④是高尔基体膜,⑤是细胞膜。
20. 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气孔张开,失水皱缩使气孔关闭。适宜条件下,可通过制作菠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下图为相关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丁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状态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的细胞;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存在,___________(填“不利于”或“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原因是___________。
(3)滴加蔗糖溶液③后,与丙状态相比,丁状态的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答案】(1)①. 大于 ②. 细胞在丙状态气孔关闭,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在丁状态气孔张开,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下降
(2)①. 丙 ②. 有利于 ③. 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
(3)减弱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
【小问1详解】
丙状态时气孔关闭,细胞用等渗溶液恢复初始状态后,滴加蔗糖溶液③浸润标本,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孔打开,细胞在丙状态气孔关闭,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在丁状态气孔张开,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下降,因此丙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丁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
【小问2详解】
甲→乙过程中气孔开度几乎不变,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中;乙→丙过程中气孔开度减小,说明细胞失水,此过程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丙→丁过程气孔开度增大,细胞吸水。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存在,使得原生质层呈绿色,从而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小问3详解】
丙→丁过程气孔开度增大,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减小,因此丁状态的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弱。
21. 苹果切开后一段时间颜色会变深,这种现象称为褐变,褐变与苹果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一种含铜的膜蛋白)有关,褐变机理如图1所示,某研究小组用三种可减轻褐变的抑制剂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酚氧化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苹果细胞中PPO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PPO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的机理是___________。PPO能促使酚类化合物氧化为醌类物质,但是不能促进醌类物质的进一步转化,说明PPO具有___________。
(2)据图1分析苹果切开后密封条件下能较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
(3)短时高温处理可抑制褐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但高温也可能破坏苹果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实际生产中可用抑制剂减轻褐变。据图2分析效果最好的抑制剂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在实际生产中,选用的抑制剂除了考虑抑制褐变的效果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
【答案】(1)①. 氨基酸 ②. 核糖体 ③. PPO能降低多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的活化能 ④. 专一性
(2)多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需要氧气,密封条件下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意思相同即可)
(3)①. 高温破坏了PPO的空间结构,PPO变性失活(意思相同即可) ②. L-Cys ③. 在相同浓度下,用L-Cys处理时,PPO残余活力百分数最低(意思相同即可) ④. 对人体是否有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小问1详解】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膜蛋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PPO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的机理是降低多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的活化能。PPO能促使酚类化合物氧化为醌类物质,但是不能促进醌类物质的进一步转化,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底物发生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图1分析,酚类物质在有氧条件下,经PPO的催化形成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转化为褐色物质,据此分析,苹果切开后密封条件下能较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多酚类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需要氧气,密封条件下减少了与氧气的接触。
【小问3详解】
短时高温处理,高温破坏了PPO的空间结构,PPO变性失活,无法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类物质,从而不能形成褐色物质。据图2分析,L-Cys是效果最好的抑制剂,判断依据是在相同浓度下,用L-Cys处理时,PPO残余活力百分数最低。在实际生产中,选用的抑制剂除了考虑抑制褐变的效果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对人体是否有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内环境的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