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菏泽曹县籍宋令东是我国首位“90后”男航天员。11时00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B.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C. 航天员环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
D. 以地球为参考系,空间站绕地球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物理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速度越快,车的惯性越大,因此要禁止超速行驶
B.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 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的重力均竖直向下,大小相等
D. 保持两分力之间的夹角不变,其中一个分力增大时,合力一定增大
3.《龟兔赛跑》是一篇经典的儿童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中兔子和乌龟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兔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折线B. t1~t3时间内兔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2~t4时间内兔子和乌龟的位移相同D. t2~t6时间内乌龟始终在兔子的前面
4.不少市民在菏泽的马路上看到过这种四四方方、长相“呆萌”的快递车,这是菏泽第一批无人驾驶快递车。某无人驾驶快递车在某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连续通过两段位移x1和x2,这两个过程该车的速度变化量均为Δv,则该车通过这两段位移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x2+x1⋅Δv2x2−x1B. x1+x2⋅Δv22x2−x1C. 2x22−x12Δv2D. x1+x2⋅Δvx2−x12
5.如图所示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地面上。测量时,每隔2s发射器A向B同时发射红外线脉冲和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红外线和超声波)。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已知被测物体A在沿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收器B收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的加速度约为( )
A. 1.7 m/s2B. 3.4 m/s2C. 8.5 m/s2D. 17 m/s2
6.张华同学站在升降电梯内的体重秤上,电梯静止时,体重秤示数为50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秤示数如图,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段时间内( )
A. 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大
B. 电梯一定竖直向上运动
C.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可能竖直向上
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10,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7.为欣赏泰山的壮丽景色,可乘坐图甲所示的缆车,缆车上行的过程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模型。缆车车厢通过悬臂固定在缆绳上,车厢的质量为M,车厢水平底板上另放一质量为m的货物。启动阶段,车厢以加速度a斜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货物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运动过程中悬臂和车厢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臂对车厢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B. 车厢(含货物)所受合力的大小为(M+m)a
C. 水平底板对货物的支持力大小为mg
D. 水平底板受到货物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8.如图所示,物块a、b放在水平桌面上,一轻质弹簧水平放置,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竖直墙面和a连接,a、b间用轻绳1连接,轻绳2跨过定滑轮与b和物块c连接,轻绳1和2桌面上的部分保持水平,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都为m,不计一切摩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轻绳1烧断后瞬间,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g
B. 轻绳1烧断后瞬间,轻绳2上的拉力为mg
C. 轻绳2烧断后瞬间,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g3
D. 轻绳2烧断后瞬间,轻绳1上的拉力为零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9.中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网络鉴别能力、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绿色上网习惯。某同学用单手通过手机查阅学习资料的情景如图所示,手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机受到的合力为零
B. 手对手机的力就是手机所受到的重力
C. 若大拇指加大力度则手机受到的合力变大
D. 大拇指向上滑动浏览信息时,大拇指受到的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10.甲、乙两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t=1s时,甲、乙两车第一次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5m处
B. t=4s时,乙车在甲车前方25m处
C. t=6s时,两车第二次并排行驶
D. t=4s与t=8s时,两车沿前进方向的距离相同
11.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元宵节前后,人们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现用三根等长的轻质细绳悬挂起两个质量均为m的灯笼,细绳CD水平,另外两根细绳与水平天花板所成的角均为θ,如图所示。设细绳AC上的拉力大小为F1,细绳CD上的拉力大小为F2。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mgsinθ
B. F2=mgtanθ
C. 保持绳长不变,仅将结点A缓慢向右移动少许,F1将变大
D. 保持绳长不变,仅将结点A缓慢向右移动少许,F2将变小
12.截至12月5日,菏泽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000吨,较去年同比增长258.6%。图甲为货物通过传送带从飞机货舱卸下的情景,卸货过程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模型。倾角θ=18 ∘的传送带以v0=3m/s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传送带A、B间的距离L=8.9m。将货物(可看作质点)轻放在A端,经0.6s货物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已知g=10m/s2,sin18 ∘≈0.30,cs18 ∘≈0.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B. 货物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2.6s
C. 货物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2m
D. 若仅把传送带的速度调整为2.5m/s,则痕迹变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钩码后应立即读数
B.钩码的数量可以任意增减
C.弹簧的上端不必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2)正确进行实验,记录每一次悬挂钩码的总重力和弹簧的伸长量,以弹簧弹力F为纵轴、弹簧伸长量x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依据实验数据作出F−x图像如图乙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未考虑弹簧自身的重力,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4.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需要调节木板倾角,使小车在不挂钩码时运动,并打出纸带进行检验,下图中的三条纸带能表明平衡阻力恰当的是( )
A.
B.
C.
(2)某次实验得到一条纸带,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s1=3.71cm,s2=7.92cm,s3=12.63cm,s4=17.86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将一个可以直接测出绳子拉力的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4)若实验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46Hz,实验者仍按50Hz的频率计算,则测得的加速度数值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15.为避免司机反应不及时导致事故的发生,现许多车企都开发了“主动刹车系统”。汽车上装有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一定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当汽车与正前方静止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主动刹车系统”会立即启动。如图所示,某品牌汽车正在做主动刹车测试,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路面上行驶,遇紧急情况主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m/s2。求:
(1)2s后汽车速度的大小;
(2)本次测试汽车刹车的最小安全距离。
16.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长方体形铁箱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量m1=1kg的木块A贴在铁箱后壁上与铁箱保持相对静止,质量m2=1kg的小球B通过细绳与铁箱上侧连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53 ∘。已知铁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 ∘=0.8,cs53 ∘=0.6。求:
(1)木块对铁箱的压力;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在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力F的大小为10N、方向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53 ∘。当滑块到达斜面底端B点时撤去拉力,不考虑滑块刚滑上斜面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斜面固定且足够长、倾角θ=37 ∘。已知AB之间的距离L=10m,滑块与水平面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 ∘=0.6,cs37 ∘=0.8。求:
(1)滑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速度vB的大小;
(2)从滑块开始运动计时,t=5s时滑块到B点的距离。
1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正在向右滑动,木板的质量M= 2 kg,当木板的速度v0= 4 m/s时,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12 N,同时将一物块(可看作质点)轻轻放在长木板的右端,物块质量m= 2 kg,力F作用1 s后撤去。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1,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0.3,重力加速度g= 10 m/s2,物块始终在木板上。求:
(1)物块刚放在长木板上时,物块和长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力F作用的1 s内,物块和长木板位移的大小;
(3)要使物块不从长木板上滑下,长木板的最小长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可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
B.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指的是时刻,选项B错误;
C.航天员环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做圆周运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
D.以地球为参考系,空间站绕地球一周,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零,选项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汽车的惯性只与车的质量有关,与车速无关,选项A错误;
B.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速度变化越快,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选项B正确;
C.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的重力均竖直向下,因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则大小不一定相等,选项C错误;
D.保持两分力之间的夹角不变,其中一个分力增大时,合力不一定增大,例如两个力反向时,较小的分力增大时合力减小,选项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x−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即兔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选项A错误;
B.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 t1 ~ t3 时间内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
C. t2 ~ t4 时间内兔子和乌龟的位移相同,均为x2−x1,选项C正确;
D. t2 ~ t4 时间内兔子在乌龟前面; t4 ~ t6 时间内乌龟在兔子的前面,选项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两个过程该车的速度变化量均为 Δv ,可知两段过程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 aT=Δv , x2−x1=aT2
解得 T=x2−x1Δv
则该车通过这两段位移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x2+x12T=x2+x1⋅Δv2x2−x1
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得出三次超声波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分别为0.2s、0.3s、0.5s,
根据超声波波速可以求出这三次发射器A与接收器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8m、102m、170m,因为B是静止的,所以A在这两个2s内运动的距离为34m和68m。根据△x=aT2,
可求出a=8.5m/s2。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由题图知,体重计示数变大,说明该同学在这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他对体重计的压力将变大,而他的重力没有改变,故A错误;
B.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但电梯不一定竖直向上运动,也可能向下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
CD.根据体重计示数,可知此时人的视重为 55g ,即此时人对电梯的压力为 55g ,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55g ,对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F−mgm=55g−50g50=g10
方向竖直向上,也即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g10 ,方向竖直向上,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车厢斜向上做加速运动,可知悬臂对车厢有向上的作用力,也有水平作用力,即悬臂对车厢的作用力斜向右上方,选项A错误;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车厢(含货物)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M+m)a
选项B正确;
C.货物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可知水平底板对货物的支持力大小大于mg,选项C错误;
D.货物有向右的加速度,可知货物受地板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则水平底板受到货物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选项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轻绳1烧断之前的拉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 F=T1=mg
则轻绳1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可知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 aa=F2m=0.5g
选项A错误;
B.轻绳1烧断后瞬间,以bc为研究对象,可得 mg=2ma
对b分析 T2=ma=12mg
即轻绳2上的拉力为0.5mg,选项B错误;
CD.轻绳2烧断之前的拉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F=T2=mg
轻绳2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不变,物块ab的加速度大小为 aab=F3m=g3
此时对b分析可知 T1′=maab=13mg
轻绳1上的拉力为 13mg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9.【答案】BC
【解析】A.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则手机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A正确;
B.手对手机的力是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因弹力和摩擦力与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只能说手对手机的力大小等于手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选项B错误;
C.若大拇指加大力度手机仍静止,则手机受到的合力仍为零,选项C错误;
D.大拇指向上滑动浏览信息时,大拇指相对手机产生相对滑动,则受到的一定是滑动摩擦力,选项D正确。
此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
10.【答案】BD
【解析】A.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因0∼1s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t=1s时,甲、乙两车第一次并排行驶,可知t=0时,甲车在乙车后方 Δx1=10×1m−12×10×1m=5m
选项A错误;
B.1∼4s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 x1=10×3m=30m , x2=10+202×1m+20×2m=55m
即t=4s时,乙车在甲车前方25m处,选项B正确;
C.1∼6s内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则t=6s时,乙车在甲车前面,选项C错误;
D.4∼8s内两车位移相同,均为40m,则t=4s与t=8s时,两车沿前进方向的距离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BD。
11.【答案】AD
【解析】AB.对C点受力分析可知 F1sinθ=mg , F1csθ=F2
可得 F1=mgsinθ , F2=mgtanθ
选项A正确,B错误;
CD.保持绳长不变,仅将结点A缓慢向右移动少许,则θ变大, F1 将变小, F2 将变小,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2.【答案】BCD
【解析】A.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a=v0t1=30.6m/s2=5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θ+μmgcsθ=ma
解得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1
故A错误;
B.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下滑的位移大小为 x1=v02t1=32×0.6m=0.9m
由于 tanθ>μ ,所以共速后,货物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mgsinθ−μmgcsθm=1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L−x1=v0t2+12a′t22
解得 t2=2s 或 t2=−8s (舍去)
则货物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t=t1+t2=2.6s
故B正确;
C.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Δx1=v0t1−v02t1=0.9m
共速后货物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的距离为 Δx2=v0t2+12a′t22−v0t2=12a′t22=2m
由于 Δx2>Δx1 ,可知货物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2m,故C正确;
D.若仅把传送带的速度调整为2.5m/s,即传送带速度 v′0 减小,则货物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 t′1 变小,根据 x1=v′02t′1 , Δx′1=v′0t′1−v′02t′1=v′02t′
可知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通过的位移变小,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前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的距离 Δx′1 变小;根据 L−x′1=v′0t′2+12a′t′22
可知共速后货物继续加速到底端所用时间 t′2 变长,根据 Δx′2=v′0t′2+12a′t′22−v′0t′2=12a′t′22
可知货物与传送带共速后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的距离 Δx′2 变大;由于痕迹长度等于 Δx′2 ,所以痕迹变长,故D正确。
故选BCD。
13.【答案】(1)C
(2)39.0 (38.8∼40.0)
(3)没有影响,见解析
【解析】(1)A.悬挂钩码后,应让钩码稳定后处于平衡状态时读数,故A错误;
B.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不能超过弹性限度,钩码的数量不可以任意增减,故B错误;
C.弹簧的上端不必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可通过弹簧下端的读数减去弹簧上端的读数得到弹簧的长度,故C正确。
故选C。
(2)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劲度系数 k=ΔFΔx=7.820.0×10−2N/m=39.0N/m
(3)由以上分析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通过 k=ΔFΔx 求得的,由于 k=ΔFΔx 与弹簧自重无关,故实验中未考虑弹簧自身的重力,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14.【答案】(1)B
(2)0.51
(3)不需要
(4)大于
【解析】(1)为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需要调节木板倾角,使小车在不挂钩码时运动,使得小车能匀速运动,即打出的纸带应该点迹均匀,由图可知图中的三条纸带能表明平衡阻力恰当的是B。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可知T=0.1s,则加速度 a=xCE−xAC4T2=(17.86−7.92−7.92)×10−24×0.12m/s2=0.51m/s2
(3)将一个可以直接测出绳子拉力的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因传感器能测量小车受的拉力,则实验中钩码的质量不需要满足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4)若实验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46Hz,打点周期偏大,实验者仍按50Hz的频率计算,则测得的加速度数值大于真实值。
15.【答案】(1)规定车前进方向为正方向, a=−8m/s2 , v0=72km/h=20m/s ,
根据运动学公式 v=v0+at
把t=2s代入得v=4m/s
(2)根据运动学公式 x=0−v022a
解得x=25m
安全距离至少为25m。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6.【答案】(1)对小球B,由牛顿运动定律 m2gtanα=m2a
解得 a=403m/s2
对铁块A,由牛顿运动定律 FN=m1a
解得 FN=403N
由牛顿第三定律 F′N=FN
铁块对铁箱的压力大小为 403N ,方向水平向左。
(2)对铁箱、小球及铁块组成的系统,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μm1+m2+Mg=m1+m2+Ma
解得 F=2203N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7.【答案】(1)从A到B过程,对滑块,由牛顿运动定律
水平方向 Fcsα−Ff1=ma1
竖直方向 Fsinα+FN1=mg
其中 Ff1=μFN1 , L=vB22a1 , vB=a1t1
联立得以上各式得 a1=5m/s2 , t1=2s , vB=10m/s
(2)从B点到最高点过程中,对滑块,由牛顿运动定律
沿斜面方向 mgsinθ+Ff2=ma2
垂直斜面方向 FN2=mgcsθ
其中 Ff2=μFN2 , t2=0−vB−a2 , x2=0−vB2−2a2
联立求解得 a2=10m/s2 , t2=1s , x2=5m
到达最高点时,由于 mgsinθ>umgcsθ ,故物块返回底端。
在下滑时间 t3=t−t1−t2
解得 t3=2s
下滑过程,沿斜面方向 mgsinθ−Ff3=ma3
垂直斜面方向 FN2=mgcsθ , Ff3=μFN2 , x3=12a3t32
解得 x3=4m
从开始运动经过5s,滑块离B点的距离 Δx=x2−x3
解得 Δx=1m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8.【答案】(1)物块放在长木板的瞬间,对物块 μ2mg=ma1
解得 a1=3m/s2
对长木板 F−μ2mg−μ1M+mg=Ma2
解得 a2=1m/s2
(2)力F作用的1 s内,对物块 v1=a1t1 , x1=12a1t12
解得 v1=3m/s , x1=1.5m
对长木板 v2=v0+a2t1 , x2=v0t1+12a2t12
解得 v2=5m/s , x2=4.5m
(3)撤去F时,物块的加速度不变,对长木板 μ2mg+μ1M+mg=Ma3
撤去后,经时间t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 v=v1+a1t , v=v2−a3t
解得 t=0.25s , v=3.75m/s
从撤去F后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物块和长木板的位移分别为 x3=v1t+12a1t2 , x4=v2t−12a3t2
解得 x3=2732m , x4=3532m
经分析,达到共同速度后,二者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物块在长木板滑动的距离 Δx=x4+x2−x3−x1
解得 Δx=3.25m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11月期中(A)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2 N/m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期末测试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