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件+讲义+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pptx
    • 练习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专练).docx
    • 教师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学生版).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1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2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3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4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5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6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7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第8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专练)第1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专练)第2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教师版)第1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教师版)第2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教师版)第3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学生版)第1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学生版)第2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学生版)第3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二节土壤课件pptx、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专练docx、第五章第二节土壤教师版docx、第五章第二节土壤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2.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3.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目标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目标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 的疏松表层。2.组成:由矿物质、 、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 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比较如下:
    (3)土壤剖面构造①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②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3.土壤与土地是一回事。( )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 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2.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4.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1.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四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我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的潘帕斯平原。
    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 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的有机质来源丰富;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氧化铁在土壤中富集所形成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如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2022·湖南岳阳市期末)土壤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Ⅱ、Ⅲ、Ⅳ、Ⅴ土壤的共同特点是A.淋溶作用较弱 B.微生物活动弱C.有机质积累少 D.矿物养分流失慢
    4.水稻土是人类活动培育的肥沃高产土壤,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A.降低成土母质的厚度B.补充矿物质和有机养分C.加快岩石的风化速度D.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
    1.功能(1)土壤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 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3)具有重要的蓄水、 功能。(4)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 为饲料。
    2.养护(1)有些土壤,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 改良土壤。(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例如, 、种植绿肥、作物 、广施农家肥等。
    2.黑土培肥(以我国黑龙江为例)
    (2022·广东深圳市期末)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1~3题。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A.生物 B.成土母质C.气候 D.成土时间
    2.关于土壤形成因素及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有机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B.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C.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等D.治理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大水漫灌、引淡淋盐、地膜覆盖等方法
    3.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增施熟石灰 ③大量施用化肥 ④掺沙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江西省石城中学月考)土壤储存的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15~30 cm的底土放置在0~15 cm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4~5题。4.新西兰某牧场“倒置耕作”后0~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是A.植被吸收增多 B.土质更加疏松C.生物质积累增多 D.淋溶作用较强
    5.该牧场实施“倒置耕作”的最佳周期为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2022·山东德州期末)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如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A.腐殖质层 B.淀积层C.母岩层 D.母质层
    2.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原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如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4.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生物 D.成土母质
    (2021·浙江嘉兴市期末)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土壤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5.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A.成土母质 B.气候C.生物 D.地形
    6.据图推测,该地土壤A.20 cm处为淋溶层 B.40 cm处为腐殖质层C.60 cm处为有机层 D.80 cm处为母岩层
    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7~9题。7.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A.土壤黏粒比重高B.土层薄C.成土速度慢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
    8.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
    9.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质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10~12题。10.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11.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有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阔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2021·浙江杭州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深度上差异显著,如图是“我国某省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13.该省区最有可能是A.浙江 B.海南C.河北 D.黑龙江
    14.该省黄壤中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表层的原因是A.成土母质较薄,有机质集中在表层B.主要植被为森林,枯枝落叶集中在表层C.降水丰富,表层土壤以下淋溶作用强D.气候湿热,表层土壤以下分解作用强
    (2022·山东潍坊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甲土壤属于A.砂土 B.壤土C.黏土 D.粉土
    16.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2020年10月3日我国广东某学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通过测量红壤的深度和垂直分层,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还
    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测定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其pH值在6.5以下,碱性较强;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并绘制了土壤垂直剖面图(如图)。
    (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4分)
    答案 文中: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图中: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
    (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包括______层和________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6分)
    答案 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快。
    (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试说明其改良措施。(6分)
    答案 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含量;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子,增加其透气性。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土壤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参与。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改善成土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土壤渐趋成熟。下图是植物与土壤形成关系示意图。
    (1)读图完成下列填空。(填序号)(4分)①水分 ②养分 ③腐殖质 ④矿物质A:____;B:______;C:______;D:____。
    (2)从土壤的角度,简述农田可以抵御适度旱情的原因。(4分)
    答案 由于土壤有蓄水和保水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保留在土壤中,所以当自然界有旱情发生时,土壤可以为农作物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水分,抵御适度旱情。

    相关课件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一节植被课件pptx、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专练docx、第五章第一节植被教师版docx、第五章第一节植被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土壤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土壤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五章第二节微专题5土壤的养护专练docx、第五章第二节微专题5土壤的养护教师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获奖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对点练,海洋热量,太阳辐射,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季节性,千分比,稳定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