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学了精品第2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难点是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个篮球、2个乒乓球、1袋苹果、1袋梨;学生准备3个圆片、3个小三角形或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两名身高相同的学生上台,一人站在讲台上,一人站在讲台下。
教师:哪位同学高些?
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和平时接触的情况自由说。
教师:他们的这种站法能不能让我们准确地比较出谁高谁矮?那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比较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些比较的方法,学习——比一比。
板书课题:比一比。
[点评:从学生熟知的“比身高”入手,用起点不相同的比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讨中来。]
二、探究新知
1.比高矮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比较出这两位同学谁高谁矮?与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
学生的方法可能是:让讲台下的同学站到讲台上,两人背靠背站直;或让讲台上的同学站到讲台下,两人背靠背站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让两位同学站在同一地方,同一高度上,两人站直后再比。
教师:好方法。不管你们让讲台上的人站到讲台下,还是让讲台下的人站到讲台上,都是想让他们站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高度上。这就是比较高矮的方法。
请那两名身高一样的学生站到一起。
教师:请同学们帮他们看看谁高谁矮。
两名学生自己背靠背站好,比一比。
全班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指名说一说。
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口语,引导学生说出两人同样高。
教师:观察我们教室,你发现谁和谁同样高?
学生可能还围绕着学生之间的身高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凳子,引导学生说出桌子与桌子同样高,凳子与凳子同样高等。
请两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
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身高,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指名回答。学生根据学到的比高矮的方法和自己的观察说出结果,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教师:我们在比高矮时,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可能会是两人同样高,也可能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请三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
教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帮他们排排队?
指名上台完成。学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这里不作要求。
同桌的两人相互比一比,也可以找好朋友比一比,然后说一说。
2.比长短
出示两支长度相差不多的铅笔,教师一只手拿一支。
教师:看看这两支铅笔,你知道哪支长,哪支短吗?
学生自由说。
教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说说你的方法。
同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边演示边说。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支铅笔平放在桌子上,一端对齐,看看另一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把两支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下端挨着桌子,看看上端,就知道哪支长哪支短。
教师:在比较长短时,不管是平着放还是竖着放,都要使铅笔的一端对整齐,再看另一端,就能知道谁长谁短。
同桌的两人用铅笔比一比,然后说一说。
3.比大小
教师出示两个球,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
教师:同学们看着这两个球,你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篮球很大,乒乓球很小。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教师:观察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
教师:请你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来说一说。
要求学生说出,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篮球小。
又拿出一个乒乓球与原来的两个球一起来比一比。
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相互说一说。
要求学生明白,两个乒乓球同样大,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篮球小。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谁比谁大,谁比谁小?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4.比多少
出示一袋苹果,一袋梨。苹果多,梨少。
教师:老师在水果店里买了两袋水果,一袋苹果,一袋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苹果多,梨少。
教师:我们该怎样比呢?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找到比较的方法:把苹果和梨都拿出来,苹果放一排,梨放一排,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这样就能看出苹果比梨多,梨比苹果少。
教师: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学生思考,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如:教室里,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我们班女生比男生多,男生比女生少。
教师:同学们见过栽树吗?请见过栽树的同学说说栽树时先要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挖一个坑。
教师:老师想栽1棵树,需要挖几个坑?
学生:栽1棵树需要挖1个坑。
教师:对,也就是1个坑栽1棵树。2个坑栽几棵树?栽4棵树需要挖几个坑?
要求学生说出,2个坑栽2棵树,栽4棵树需要挖4个坑。
教师:栽树时,有几棵树就挖几个坑。这说明了什么?
同桌讨论后,要求学生知道栽的树和挖的坑同样多。
5.游戏
伸手指。
教师:请伸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手指。
师生互玩,同桌交换玩。
拍手。
教师:老师拍几下,请你们与老师拍同样多的次数。
同桌交换玩。
摆学具。
先摆3个圆片,再摆出与圆片同样多的小三角形或小棒。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直观演示和操作理解并建立高、矮、大、小、多、少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操作去探究比较高矮、长短、大小以及多少的方法,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同样多”的概念是一个比较难建立的概念,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一个对着一个比,刚好对完,在此基础上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三、课堂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比高矮、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的方法,回家后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跟爸爸妈妈一起比一比。
[点评:这个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比较方法,再一起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二是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在学生掌握比较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段廷敏)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学了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学了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优秀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8加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8加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