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3.把握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她。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自主预习
1.题解。
阿长(?——1899),后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山海经》”,书名。作者不详,共有十八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文章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
2.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三、新课学习
1.读一读。
憎恶(zēnɡ wù) 倘使(tǎnɡ)絮说(xù)
搁(ɡē)颈子(jǐng)惶急(huáng)
烦琐(suǒ)掷(zhì)骇(hài)
掳(lǔ)灸(jiǔ)疮疤(chuāng)
诘问(jié)惧惮(dàn)渴慕(mù)
咒骂(zhòu)陆玑(jī)疏懒(shū)
霹雳(pī lì)震悚(sǒng)粗拙(zhuō)
郝懿行(yì)孤孀(shuāng)
2.记一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规矩: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郑重:严肃认真。
元旦:文中指农历正月初一。
惶急:恐惧着急。
辟头:开头。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非常思慕。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咒骂:用恶毒的话骂。
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怨恨: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粗拙:粗糙低劣。
3.理一理。
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答案示例: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8):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与“我”的几件趣事,表现了长妈妈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的性格。
第三部分(19~29):写长妈妈给“我”买了《山海经》,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第四部分(30、31):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说一说。
本文围绕阿长共写了哪七件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①“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②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③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睡相;④阿长给“我”讲“我”所不耐烦的规矩和道理;⑤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⑥阿长“谋害”“我”的隐鼠;⑦阿长买《山海经》给“我”。(重点写)
5.读懂人物,初识阿长:
——谈谈你眼中的阿长,阿长的身份、言行和性格
四、课堂写作活动
想像阿长如何千辛万苦地买《山海经》的经过,用文字描述出那时那景【注意一个细节:阿长连书名也记不清】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二、研读第一部分
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概括出写长妈妈的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体现了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有古怪的仪式
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 / 讲“长毛”的故事 / 谋害我的隐鼠
2.小结性格特点。
3.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怎样的愿望?
答案示例: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4.小结初识阿长。
答案示例:可怜、可悲、可爱、可恨、可笑……
四、研读第三部分
1.作者在写长妈妈买《山海经》之前,为什么要写“叔祖”的疏懒?(19—20段)
答案示例:与下面写阿长为我寻赠《山海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我”对阿长的感激。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22段)
答案示例:“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有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答案示例: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4.文中“伟大的神力”两次出现各有何含义?
(1)“我一向只以为……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答案示例:有调侃的意味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我”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案示例:因为有画儿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我”会产生“新的敬意”,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27段)
答案示例:强调“最”,表示程度深,说明这本书“我”非常喜爱,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也表达我对阿长的敬爱。
6.小结第一、二部分。
五、研讨第三部分
1.文中最后两段除了记叙,还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写了作者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思考为何补叙阿长的身世?
明确:补叙阿长身世表明了阿长一生的不幸遭遇,更能体现她的性格,让人们更能理解她的行为,表达作者对她深深的同情。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怀念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2.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后第一题)
答案示例: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纯朴、关心孩子。
3.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答案示例:(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喜欢饶舌多事。
(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4.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用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的人。
六、课堂写作活动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像,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
第三课时
一、课前复习
概括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记叙要素。
答案示例: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到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后来一直渴慕着。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法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二、深入探究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2.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答案示例: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答案示例: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新的敬意。
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可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对比,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4.试概括本文的中心。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关爱孩子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5.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试举例分析。
答案示例:
(1)欲扬先抑。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感激怀念。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却写“我”如何“讨厌”阿长:谋害隐鼠;“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守那些令人厌烦的规矩。这些“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原因是她主动为“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对于这本书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于是“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如此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动人,在鲜明的对比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作者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中心“阿长”“《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与阿长有关的几件事,并且重点写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一事。通过这些事件刻画了阿长不幸而又热烈渴望一生平安,虽无文化、粗俗、饶舌多事却又纯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3)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写长妈妈的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如“‘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表现了她的愚昧。“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又体现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买此书费尽周折。另外,如“‘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中“极其郑重”四个字表明了长妈妈迷信的一面,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她虽身世不幸,但却渴望一生一世的平安,同时也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本文写长妈妈语言的地方并不多,大都是叙述性的描写。但这不多的话却传神地写出了长妈妈身上的优缺点,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发出无限的感慨。
(4)人物描写的多样性。(人物描写方法)
(5)过渡与照应的运用。
①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②照应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三、拓展延伸
1.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2.鲁迅其他作品中的“阿长”。
①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五猖会》
③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狗·猫·鼠》
④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二十四孝图》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了作者儿时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五、布置作业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eq \a\vs4\al( 阿长与,《山海经》)eq \b\lc\{\rc\}(\a\vs4\al\c1(\b\lc\ \rc\}(\a\vs4\al\c1(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a\vs4\al(饶舌多事,不拘小节),\b\lc\ \rc\}(\a\vs4\al\c1(元旦早晨塞福橘,烦琐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a\vs4\al(纯朴善良,关心孩子),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关爱孩子))eq \a\vs4\al(深切怀念)
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问题探完,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共7页。
初中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读,制定教学目标及依据,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方案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