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展开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4.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
【教学难点】
1.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2.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这样的园子,你们喜欢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起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2.走近作者: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3.抓住园中趣事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回忆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蝶:虫”要窄小,右部上紧凑下舒展。
樱:“木”要窄,两个“贝”并列、写紧凑,“女”扁宽、首笔撇短、点长而有力。
瞎:左窄右宽,丰字三横紧凑、下横要长、中竖上下出头,下边口字扁窄。
割:刂字要窄,害字扁一点,左右结构占位的面积要差不多。
瓢:票字窄长,瓜字上撇短平、下撇要直,下边三笔上面紧凑、下边宽展。
逛:犭上撇要长、弯钩由轻渐重、呈弧形,王字三横稍短、匀称,辶的捺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
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我”在园中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2.讨论交流: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1)色彩丰富(2)充满生命气息(3)自由自在(4)富有童话色彩
3.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4.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的色彩丰富。
5.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6.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7.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8.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不存在。
9.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10.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11.讨论交流:“我”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哪些情景?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总领全段,是全段的中心句。
(2)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这一组排比句生动表现了“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我”跟随祖父种菜,淘气十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表现了“我”什么特点?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爱模仿,甚至还很淘气,把菜籽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顽皮可爱。
(4)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拔下锄头杆的举动表现祖父对“我”什么的感情?
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5)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伏在”“乱钩”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趣味盎然。
(6)“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一共出现几个“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在这段对话里,出现了三个“笑”: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祖父和“我”说话的时候,被我的幼稚行为逗得一直在笑,说明祖父是一个慈祥、有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
(7)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这段话写“我”在园中做什么事情?表现了“我”什么感受?
“我”在园子中摘黄瓜、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等。“我”对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都非常喜爱。“我”在园中的生活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儿童的天性在园子中快乐地释放出来。
(8)“下雨啰!下雨啰!”
对“我”的动作、语言描写,生动表现了“我”在祖父浇菜时胡闹的情景,表现“我”的天真顽皮,也侧面表现祖父对“我”的宽容。
1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课后第1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等。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色彩丰富、充满生命气息、自由自在、富有童话色彩的园子。
13.讨论交流:“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4.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为什么“我”会有“大树发出声响”“土墙都会回答”的感受呢?
因为在“我”的眼中,园子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健康漂亮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拍一拍手”大树仿佛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土墙好像会回答。可见,孩子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有情感,都有情趣,把“我”的童真童趣形象地表达出来。
1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16.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也处处表现了“我”的自由自在。
17.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18.阅读方法解密:通过借景抒情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概念: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对这些借景抒情句的分析,我们不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文章有一些能体现“我”感受的句子,如:“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这个句子作者感受到黄瓜的自由,这正是“我”内心向往自由的 表现。分析“我”的内心感受我们就不难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对童年自由、幸福生活的眷恋。
19.仿写:园中景物都是自由的。请你展开想象,还有那些事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冬瓜愿意长多大就长多大,谁也不去过问。李子树想结多少果子,就结多少。蝴蝶愿意飞到花丛就飞到花丛,愿意飞到墙头就飞到墙头……
20.讨论交流:作者通过写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什么感情?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表现了“我”玩累后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快乐入睡的情景。多么悠闲、多么畅快,进一步表现“我”对园子的热爱。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回忆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3.写作方法:通过动作描写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1)文章运用“摘、丢、追、采、捉、绑”这一系列典型的动作描写,使“我”的动作展现在读者面前,把“我”在园子里摘吃黄瓜、追蜻蜓、捉玩蚂蚱的过程写得格外具体。
(2)举例: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这段文字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奔”“盯”“躬”“踮”“走”“弯”等一系列动词,将她捉蝴蝶的过程具体地展现出来。
(3)练一练:请运用动作描写把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写具体。
4.课堂小结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包含了真情实感。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板书设计:
复备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
2021学年3 祖父的园子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祖父的园子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