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弄清两定理之间的关系。
2、 复习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 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方法
1.经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逆命题等的应用和证明过程,体会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验证、应用.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和成就,感受数学的作用和魅力,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环节安排】
一、 理清脉络 构建框架
活动一:
1、 小组内展示自己总结的知识框图,相互交流完善知识框图。
2、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出示本组的知识框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相互交流,整理知识框图复习本章知识点,自觉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活动二: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阐述的是哪种图形的性质及判定?
2、 它们阐述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哪方面(边、角)的性质?
3、 你还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4、 用框图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设计意图:复习与直角三有形有关的知识,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把勾股定理及判定纳入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体系中,把以前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础知识 轻松闯关
1.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 ∠B、∠C的对边.
(1)若a=5,b=12,则c= ______ ;
(2)若∠A=30°,c=10,则b=____________ .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5,则 另一边长是 ____________ .
下列各式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三、典型例题 灵活应用
A
B
C
D
E
例1.如图,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C=6, BC=8,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 边AB上与AE重合,求BD的长.
例2.如图、△ABC中,AC=2,∠A=30°,∠B=45°,求△ABC的面积.
A
B
C
30°
45°
A
B
C
变式训练:△ABC中,AC=2,BC=,AB=3,求△ABC的面积.
四、当堂检测 能力提升
如图,点A的坐标是(2,2),则线段AO的长度为_______.
1
1
2
2
2.如图,借助于网格,判断△OAB是_________三角形.
李峙谊同学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
4.(拓展题)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多少?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8页 第2、5、6题,并完成思想
方法应用环节的第2、3题的解题过程
选做题:课本第39页 第11、14题
拓展题;如图,农民牛伯伯承包了一块四边形水稻田ABCD,他量得边长AB=90m,BC=120m,CD=130m,DA=140m,且边AB、BC正好位于两条相互垂直的公路的拐角处,请你帮牛伯伯计算一下这块水稻田的面积.
课后反思:
1、 在让学生自主阅读,总结知识点框图时,学生有点不知所措,要加强指导。
2、 在习题的设置上,层次感不够强,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原命题与逆命题,互为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