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01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02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3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诗文,词清句通,品句赏诗,艺术特色,延伸拓展,朗读升华,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了解并掌握《十五夜望月》和《寒食》所描绘的景象与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感受古人对不同节日所寄予的情怀,感受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你们知道寒食节吗?寒食节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翃的《寒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诗题,知作者。(课件出示介绍,寒食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初读诗文,词清句通


    1.自由诵读,扫清字词障碍。


    2.结合注解,疏通诗意。


    3.圈注勾画,标注疑点。


    4.朗读抽查后,教师范读。


    5.讲解诗文。


    (1)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指皇城里的柳树。句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时皇城里的杨柳被春风吹弯了腰。


    (2)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句意: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蜡烛燃起的轻烟随着传送的队伍飘散进了权贵豪门的家。





    三、品句赏诗


    1.指名朗读第一、二句,想一想:


    (1)起句写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起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写出了整个京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2)“无处”能换成“处处”吗?“飞”字写出了怎样的感觉?


    不能。“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的景象。诗人不说“处处飞花”,而是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 ,既避免了一般性的概括,又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一个“飞”字除了表示动态,还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3)说说“寒食东风御柳斜”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既紧承上句写出了节令,又点明了主题。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舞,柳之斜来呈现。


    2.再读后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论者多认为是暗讽皇宫的特权及宦官的专宠,但这其中写实的成分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但特许重臣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注意。


    如果说第一、二句是对京城寒食风光的一般性描写,那么第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先写白昼,后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能例外。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 (本诗的第三、四句巧借蜡烛来对当时的政治进行讽刺,这也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四、艺术特色


    这首诗融风俗与写景于一体,措辞精致,含蓄深沉,意境优美,格调明快,的确是一首好诗。它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


    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转入咏节令;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等等。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在简短的篇幅中,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斜”“传”“散”等,不仅不可调换顺序,而且相互照应。





    五、延伸拓展


    《寒食》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星空图及牛郎织女星图。


    2.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又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二、解题、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 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优良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在《古诗十九首》中得到广泛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整体感悟


    牛郎织女的故事凄婉而又美好,人们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古诗。(出示课件)


    1.点拨字音。(课件出示)


    纤(xiān):细小 纤(qiàn):拉船的绳


    脉(mò):形容用眼神表达爱慕的情意。


    脉(mài):(1)指分布在人或动物周身的血管;(2)指动脉的跳动。(3)像血管那样分布的东西。


    间(jiān):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 间(jiàn):空隙。


    2.指导朗读。思考: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法:“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


    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二三式)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二一二式)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二二一式)


    五言诗在节奏上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 “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是较为哀怨的。运用以上指导方法,把整首诗再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读出来。(集体朗读)


    3.播放录音,指名读,齐读。


    4.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


    明确:写的是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牛郎与织女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四、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句意: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1.诗歌第一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诗点明了描写对象——牵牛和织女,引出了本文的抒情主人公:织女。“迢迢”写出两人相隔遥远,从而引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2.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


    明确:与前面的“星”重复还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了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感。


    (二)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句意: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情景。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三)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句意:(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1.前一句写织女忙碌地织布,她整天织布,却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2.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


    明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织女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极致。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四)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明确: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去:距离。(一词多义:离开;除掉;失去;到、去。)


    复:副词,又。


    既然银河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明确:银河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因为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阻隔,所以爱情被扼杀、相见很难。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明确: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这里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明确:(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小结: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五、艺术特色,品味叠词


    这首诗歌很美,不仅美在内容和节奏上,还美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用叠词。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这首诗使用了哪些叠词?分别表现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找出叠词,从音韵、内容和情感三方面思考)


    (1)表达内容。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最后明确: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长秀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两人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是不可忍受的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2)表达效果。


    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内容上,更好地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情感上,更好地表达了感情。





    六、朗读升华,拓展阅读


    1.配乐赛读,深入感悟。


    2.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七夕节也因为这个传说应运而生,中国历代诗人骚客更是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林杰的《乞巧》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故事的呢?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了《迢迢牵牛星》,我们曾说因为一个传说催生了一个节日。事实上,每一个节日又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习俗,比如除夕的守岁,清明的祭祖,重阳节的登高望远……这节课要学的这首诗,也写于一个传统节日——八月十五,诗中写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2.王建: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他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写给好友杜元颖的,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诵读古诗,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2.扫清字词障碍,识记生字。


    3.自由抽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谈谈你的体会。


    5.不懂的问题同学相互交流,展开讨论。





    三、再读诗句,深入理解


    1.教师示范朗读,正音、断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当时人们已在中秋之夜击鼓奏乐以迎寒,到后来节日气氛愈来愈浓,每到中秋之夜,月圆之时,常常是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吃着点心,或闲话家常,或对月祈福,团团圆圆,融融乐乐。所以一旦离别,总会使人逢节思亲。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曾抒发过他的秋思:“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兴叹,但写法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寻味。


    3.学生自由诵读,注意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


    4.熟读诗文后,师生共同疏通诗句内容,教师讲解第一句,学生结合注释、参考书等完成其余三句的释义。教师指正、明确。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栖”,歇息、休息。全句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树上安歇着几只乌鸦。


    (2)“冷露无声湿桂花”:冰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落下,润湿了桂花。


    (3)“今夜月明人尽望”:“尽”,全、都。今天晚上一轮圆月高挂空中,大家都在抬头望月。


    (4)“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远思亲的思绪。不知道那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家?


    5.用自己的语言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遍,注意要说得通畅、流利,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则更好。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树枝上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思亲怀远的思绪会落到谁家?


    6.结合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进一步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深情。为下一步的探究感悟做准备。





    四、品味诗情,探究感悟


    1.感受其中的画面美。


    指名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1)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深深的庭院、银白的地面、酣睡的乌鸦、清冷的秋露、带露的桂花……


    (2)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番。


    明确: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深深的庭院里,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柔的银白的霜。院中的桂树影影绰绰,几只乌鸦安歇在树枝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润湿了庭中的桂花,鼻息里满是阵阵花香。


    “地白”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满地的景象,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澈素洁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既熟悉亲切又意象万千。这两句诗,短短十四字,暗含了五六种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的清秋月夜图,渲染出中秋望月寂寥清冷的氛围,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感受诗人的情思美。


    练习朗读第三、四句。


    (1)这是一个疑问句,作者是真的“不知”还是知而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徘徊庭中,举头望月,只见皓月当空,月华朗照,不由轻声感叹:此时此刻,有谁不在抬头赏月呢?那圆圆的月亮又怎能不勾起人们的相思之意呢?诗人明明是自己想念亲友,却不去直接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宕开一笔,推己及人,扩大望月的范围,用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此时会洒向哪一边?仅此一问,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人人在月圆之夜有所思也是确定的,知而不言,还问“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含蓄隽永。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能否换成“在”?


    不能。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将“秋思”因“望月”而起,随着银月的清辉悄然洒落人间的过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在”字只表明了结果和状态,少了那种意境美。虽一字之差,但作者的情思美,就在这炼字锤句中展现了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寂寥冷清的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别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教学板书]


    3.古诗三首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都城美景(全貌)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传烛(典型画面)





    迢迢牵牛星


    景——迢迢 皎皎


    盈盈——鲜明生动


    人——纤纤——形神兼备


    物——札札——鲜明生动


    情——脉脉——真挚感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写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抒情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古诗都有着穿越千年的醇美,一字一景,句句传情,我们只有细细地琢磨,才能领略其中的妙趣。因此,诵读、理解、想象、回味,抠字、品句、图画、悟情,便是我在讲解《古诗三首》时的流程,但古诗的学习、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后还需要对学生多加引导,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关教案

    小学示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示儿教案设计,文件包含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docx、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docx、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docx等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简介作者,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品味古诗,理解情感,学习写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背景,导入诗题,初读古诗,品析古诗,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反思)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