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导学案
展开导学案设计
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课题中提出的观点”,主动发现并探究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内涵。
3.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进行当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进行当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科学精神的相关事例;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紧扣“问号”,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引导读课题。
2.设疑解题:根据课题,你能找到关键词吗?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1.读课题。
2.说出课题中的关键词“问号”,并谈谈自己由课题想到了什么。
1.抓住“诞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指出“一百个问号”是虚指。
二、初次阅读,积累语言(用时:20分钟)
1.出示自读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课件出示自学检测。
(1)指名认读词语。
(2)理解词语。
1.按要求自主阅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尝试做批注,然后与同学交流喜欢的理由。
2.利用工具书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正确认读“司空见惯、花圃、盐酸、石蕊、魏格纳、搜集、蚯蚓、阶段、领域、版本”等词语。
1.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溅”应读成jiàn,“锲”应读成qiè。
2.在学生汇报交流后,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如:
司空见惯( )
花圃( )
石蕊( )
搜集( )
三、再次阅读,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填空提示,给学生一个学习概括的支架,如填空的形式。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
引导学生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相同意义的段落合并。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示,如:课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深入学习小组中,了解学习情况。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畅谈学习感受。
2.布置作业。
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与收获。
在学生畅谈感受时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利用课件出示一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2.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2.齐读课题。
教师在学生读词语时相机正音。
二、阅读探究,透析“?”和“!”(用时:17分钟)
1.出示阅读要求:
(1)文中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课题中提出的观点,那么这三个事例中的“?”和“!”分别是什么?
组织学习:
给出阅读策略,填写学习单。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先找出事例,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进行点拨: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师生共同探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1.默读课文,完成阅读要求。
(1)画出文中三个事例中的“?”和“!”,想一想: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事例一:“?”是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中发现问题;“!”是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从而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二:“?”是魏格纳关注到蚯蚓的分布情况;“!”是他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事例三:“?”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是他得出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2)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语句的深刻含义。
①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②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会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2.谈谈自己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理解。
交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1.关注阅读策略,在学生充分读文后,让学生以填写学习单的形式,梳理出文中的“?”和“!”的意义。
2.要引导学生探究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关联词语去想。
4.对学生的观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
5.小组内的学习活动,要由小组长带领和组织,保证学习的实效性,不能随意自由学习。
三、读写结合,当堂练笔(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写作思路。
2.读读“阅读链接”中的《詹天佑》。
3.课件出示: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1.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课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2.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3.按照小练笔的要求尝试习作。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
1.教师在学生阅读后要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并相机点拨指导。
2.教师在学生练笔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肯定学生。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从写法和语言积累的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鼓励学生多积累,丰富自己的积淀。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问同学解决生字词,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问导读,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