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 下列哪一个变化的类型与其它三个有本质上的不同( )
A. 炼钢 B. 合成新药物 C. 粮食酿酒 D. 羊毛制成毛线
2. 下列实验操作和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A. 把取多的药品重新放回原瓶,以节约药品
B. 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灭火器扑灭
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用镊子移动砝码
D. 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刻涂上硼酸溶液
3. 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10
B. 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 奥司他韦有7种元素组成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H+、HCO3−、NO3− B. K+、NH4+、OH−、CO32−
C. Ba2+、OH−、Cl−、NO3− D. Fe2+、H+、Cl−、SO42−
5.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生成CO2和H2O)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 该方法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蜡烛燃烧后瓶内只有二氧化碳、氮气及稀有气体
6. 可以用固体NaOH干燥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化氢 C. 氧气 D. 二氧化硫
7. 欲使pH为4的某溶液的pH变为10,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加NaOH溶液 B. 蒸发水浓缩溶液
C. 加水稀释溶液 D. 加适量酸
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铜和纯铜−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 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产生白烟
D. 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壁是否出现水雾
9.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含碳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B. MnO2是催化剂,可以加快所有反应的速率
C. 由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不同,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
D.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10.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 点燃 4CO2+2SO2+6H2O,则X是( )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S D. C2H6
11. 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其阴离子时( )
A. 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B. 一定失去电子
C. 一定得到电子 D. 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1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发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生成的丁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 反应前后有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3. 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 HCl、CuCl2 B. HCl、MgSO4
C. CuCl2、H2SO4 D. NaCl、K2 CO3
14. 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2g B. 3g C. 3.5g D. 4.5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9.0分)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用它制作的日常用品经久耐用,是因为其表面存在有化合物(填化学式)______。
16.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病毒等。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_,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1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2)A物质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采取______、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物质A;
(3)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外,还有______。
18. 已知CuSO4⋅5H2O受热可逐个失去结晶水,最终650℃条件下分解生成CuO固体、SO3气体等。若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则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 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和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甲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20. 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杀灭冠状病毒效果显著。酒精易挥发、易燃烧。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因此需科学使用酒精消毒。
(1)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请结合上文,为使用酒精杀毒写一条警示标语。______。
21.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Na2SO4、CaCl2,并制得纯净氯化钠晶体。
(1)请按除杂顺序写出所需的试剂______。
(2)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原因是什么______。
22. 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
(1)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
(2)请写一个反应后能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 利用化学知识,判断以下各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并回答有关问题: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C、Hg和硫酸铜溶液 D、铝和稀盐酸 E、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F、硫酸钡和稀盐酸
(1)上述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组混合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4.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结合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点,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为满足课堂随时制取、随时停止制取的需要,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是:4HCl(浓)+MnO2(固)− 加热 MnCl2+2H2O+Cl2↑,则实验室制取Cl2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
(3)用发生装置 A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5. 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图甲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黑色、无磁性)、Fe2O3(红棕色、无磁性)、Fe3O4(黑色、有磁性);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固体出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②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
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创新】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甲装置,设计出图乙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布、湿粉笔、芦荟叶、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
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
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氢氧化铜供水的原理:______。
(4)某磁铁矿石含Fe3O480%.若冶炼336t铁,则理论上需该铁矿石多少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炼钢需要将生铁中过多的碳除掉,发生了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合成新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羊毛制成毛线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把取多的药品不能重新放回原瓶,以防止污染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无需用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用镊子移动砝码,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1×3+31+16×4=410,故选项说法正确。
B、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1):(14×2):(16×8):31=192:31:28:128:31,则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8)=7: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奥司他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A、HCO3−与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NH4+与OH−能结合生成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特定离子的颜色。
5.【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氮气及稀有气体,还应含有水蒸气、氧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B、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为干燥剂,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干燥剂知识的考查,掌握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加适量碱可以与酸反应,能使溶液的pH变为10,符合题意;
B.pH为4的溶液呈酸性,蒸发水浓缩酸性可能会增强,不会变成碱性溶液,不合题意;
C.pH为4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不合题意;
D.加适量酸,溶液仍然呈酸性,不能变成碱性,不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使pH为4的水溶液的pH变为10,可以加入碱性溶液,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B
【解析】解:A.黄铜中的铜和单质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无法鉴别,故错误;
B.根据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将其点燃,如果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为羊毛纤维;如果闻到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则为合成纤维,如涤纶,可以鉴别,故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产生白雾的是浓盐酸,故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也有水生成,所以不能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来鉴别,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铜受热会生成氧化铜来分析;
B.根据灼烧时产生的不同气味来分析;
C.根据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及物质的鉴别方法的掌握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MnO2不是专作催化剂的,不能加快所有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为5.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反应后生成物4CO2、2SO2、6H2O中,共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9O2中已有18个氧原子,2X中应含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则X的组成为2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6个氢原子,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之和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之和,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11.【答案】C
【解析】解: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A、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B、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C、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错误
故选:C。
依据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会使原子带电,从而变成离子,据此判断即可。
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当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那么就成为了离子,如果电子数目大于质子数,离子极性为负,反之离子极性为正。极性为负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极性为正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12.【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点燃 2N2+6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氮气和水,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的丁(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选项说法错误;
D.在该反应中,氮元素由−3价变成0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明确每种微粒的意义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开始滴加Ba(OH)2溶液时,不出现沉淀,则混合溶液中含有与之反应但不形成沉淀;在HCl、K2CO3、H2SO4、CuCl2四种物质中,只有HCl符合上述分析的要求,因此可确定混合溶液中含有HCl,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故A正确;
B、由于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B错误;
C、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水和酸,因此,若混合溶液中含H2SO4则在滴入Ba(OH)2的同时就会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钾与硫酸钡反应生成了沉淀,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由产生沉淀量与加的Ba(OH)2体积关系图,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
HCl、H2SO4、CuCl2不能与K2CO3在溶液中共存,因此,混合溶液中如含K2CO3则不可能含有HCl、H2SO4、CuCl2;
根据所提供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据此对混合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混合溶液的组成。
反应过程图象化是此类问题的共同点,在解决时,需要利用反应的图象分析,挖掘出变化的实质,才能展开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
则2:96=x:168g
x=3.5g;故选C。
已知Mg→MgSO4; Zn→ZnSO4; Fe→FeSO4.并且可知道,这个变化中,增加的质量是硫酸根的质量218g−50g=168g,在H2SO4中 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了解物质反应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找出规律
15.【答案】Al Al2O3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Al;Al2O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地壳中元素含量与分类、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lO2 +4
【解析】解:读化学式要从右往左读,所以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氧显−2价,设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x+(−2)×2=0,解得x=+4。
故答案为:ClO2;+4。
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难度稍大。
17.【答案】3:10 降温结晶 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g:50g=3:10;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物质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物质A;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外,还有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1)3:10;
(2)降温(或冷却)结晶;
(3)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uSO4 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解析】解: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64+32+16×464+32+16×4+5×18×100%=16g。
所以若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这16g固体就是CuSO4的质量,故其反应方程式为: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故答案是:CuSO4;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根据化学式CuSO4⋅5H2O求得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到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CuSO4是16g,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确分析实验方面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得到CuSO4⋅5H2O加热分解后的产物。
19.【答案】H2O CuO CuO+CO− △ Cu+CO2 供给呼吸
【解析】解:根据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可推知A为氧气,又因氧化物丙为红色固体,故丙为氧化铁,即D为铁;又因E是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清洁燃料,故E为氢气,故丁为水;又因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为一氧化碳,故乙为一氧化碳,则C为碳;
(1)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2)红色单质B是铜,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3)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 Cu+CO2;
(4)A为氧气,其用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故答案为:(1)H2O;(2)CuO;(3)CuO+CO− △ Cu+CO2;(4)供给呼吸.
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判断出A为氧气,丙为三氧化二铁,D为铁,E为氢气,丁为水,乙为一氧化碳,C为碳;然后根据甲为氧化物,B是红色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据此解答.
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加图示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反应过程,要求考生推出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20.【答案】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解析】解:(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2)酒精具有可燃性,易挥发,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使用酒精杀毒,应注意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故答案为:
(1)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2)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易挥发,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酒精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氯化钡、碳酸钠、稀盐酸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
【解析】解:(1)首先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剩余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稀盐酸,除去剩余的碳酸根离子,从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是:氯化钡、碳酸钠、稀盐酸;
(2)由于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所以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
故答案是: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
(1)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氯化钠致使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2.【答案】Al(NO3)3、Zn(NO3)2 Zn+2AgNO3=Zn(NO3)2+2Ag
【解析】解:由于铝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Al(NO3)3。
(3)由以上反应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Zn+2 AgNO3=Zn (NO3)2+2Ag;
故填:(1)Al(NO3)3、Zn(NO3)2;
(2)Zn+2 AgNO3=Zn (NO3)2+2Ag。
铝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3.【答案】A、B、E H2SO4+Ba(OH)2=BaSO4↓+2H2O或K2CO3+CaCl2=CaCO3↓+2KCl或2NaOH+MgCl2=Mg(OH)2↓+2NaCl 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
【解析】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和水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Hg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不能发生反应;
D、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属于置换反应;
E、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F、硫酸钡和稀盐酸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为:(1)A、B、E;
H2SO4+Ba(OH)2=BaSO4↓+2H2O或K2CO3+CaCl2=CaCO3↓+2KCl或2NaOH+MgCl2=Mg(OH)2↓+2NaCl;
(2)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D B 2KClO3−MnO2△2KCl+3O2↑
【解析】解:(1)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满足课堂随时制取、随时停止制取的需要,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
(2)实验室制取氯气属于固、液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3)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适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故答案为:
(1)D;
(2)B;
(3)2KClO3−MnO2△2KCl+3O2↑。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3)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提供水蒸气 2H2+O2− 点燃 2H2O 铁(Fe) 四氧化三铁(Fe3O4)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或操作简便) Cu(OH)2− △ CuO+H2O
【解析】解:(1)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故填:提供水蒸气;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说明气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故填:2H2+O2− 点燃 2H2O;
(3)【实验探究】①铁的氧化物与硫酸铜不反应,实验中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粉;
②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已将黑色固体中的铁粉完全反应掉,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发现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固体出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Fe)
②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
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Fe3O4)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 高温 Fe3O4+4H2.故填:3Fe+4H2O− 高温 Fe3O4+4H2;
【拓展创新】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例如装置简单、操作更简单,节约药品,供水物质丰富,节约能源等;故填: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或操作简便)(合理即可);
②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氧化铜分解为水和氧化铜;故填:Cu(OH)2− △ CuO+H2O;
(4)设需要该铁矿石的质量为x
4CO+Fe3O4 − 高温 3Fe+4CO2
232 168
80%x 336t
232168=80%x336t
x=580t
答:理论上需该铁矿石580t。
(1)根据装置图来分析;
(2)氢气的密度小,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
(3)【实验探究】根据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来分析;
【探究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
【拓展创新】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铁的质量计算出所需磁铁矿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 下列哪一个变化的类型与其它三个有本质上的不同( )
A. 炼钢 B. 合成新药物 C. 粮食酿酒 D. 羊毛制成毛线
2. 下列实验操作和事故处理中,正确的是( )
A. 把取多的药品重新放回原瓶,以节约药品
B. 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灭火器扑灭
C.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用镊子移动砝码
D. 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刻涂上硼酸溶液
3. 抗流感病毒药“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10
B. 奥司他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 奥司他韦有7种元素组成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Na+、H+、HCO3−、NO3− B. K+、NH4+、OH−、CO32−
C. Ba2+、OH−、Cl−、NO3− D. Fe2+、H+、Cl−、SO42−
5.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生成CO2和H2O)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 该方法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蜡烛燃烧后瓶内只有二氧化碳、氮气及稀有气体
6. 可以用固体NaOH干燥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化氢 C. 氧气 D. 二氧化硫
7. 欲使pH为4的某溶液的pH变为10,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加NaOH溶液 B. 蒸发水浓缩溶液
C. 加水稀释溶液 D. 加适量酸
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铜和纯铜−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 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塞,观察是否产生白烟
D. 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壁是否出现水雾
9.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含碳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B. MnO2是催化剂,可以加快所有反应的速率
C. 由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不同,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
D.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10.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 点燃 4CO2+2SO2+6H2O,则X是( )
A.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S D. C2H6
11. 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其阴离子时( )
A. 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B. 一定失去电子
C. 一定得到电子 D. 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1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发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生成的丁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 反应前后有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3. 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 HCl、CuCl2 B. HCl、MgSO4
C. CuCl2、H2SO4 D. NaCl、K2 CO3
14. 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2g B. 3g C. 3.5g D. 4.5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9.0分)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用它制作的日常用品经久耐用,是因为其表面存在有化合物(填化学式)______。
16.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病毒等。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______,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17.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2)A物质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采取______、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物质A;
(3)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外,还有______。
18. 已知CuSO4⋅5H2O受热可逐个失去结晶水,最终650℃条件下分解生成CuO固体、SO3气体等。若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则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 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和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
(2)甲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20. 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杀灭冠状病毒效果显著。酒精易挥发、易燃烧。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因此需科学使用酒精消毒。
(1)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请结合上文,为使用酒精杀毒写一条警示标语。______。
21.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Na2SO4、CaCl2,并制得纯净氯化钠晶体。
(1)请按除杂顺序写出所需的试剂______。
(2)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原因是什么______。
22. 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
(1)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
(2)请写一个反应后能使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 利用化学知识,判断以下各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并回答有关问题: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C、Hg和硫酸铜溶液 D、铝和稀盐酸 E、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 F、硫酸钡和稀盐酸
(1)上述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组混合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4.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结合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范围及优点,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为满足课堂随时制取、随时停止制取的需要,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是:4HCl(浓)+MnO2(固)− 加热 MnCl2+2H2O+Cl2↑,则实验室制取Cl2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
(3)用发生装置 A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5. 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图甲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黑色、无磁性)、Fe2O3(红棕色、无磁性)、Fe3O4(黑色、有磁性);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固体出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②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
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拓展创新】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甲装置,设计出图乙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布、湿粉笔、芦荟叶、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
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
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氢氧化铜供水的原理:______。
(4)某磁铁矿石含Fe3O480%.若冶炼336t铁,则理论上需该铁矿石多少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炼钢需要将生铁中过多的碳除掉,发生了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合成新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羊毛制成毛线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把取多的药品不能重新放回原瓶,以防止污染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无需用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用镊子移动砝码,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1×3+31+16×4=410,故选项说法正确。
B、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31):(14×2):(16×8):31=192:31:28:128:31,则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8)=7: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奥司他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A、HCO3−与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NH4+与OH−能结合生成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特定离子的颜色。
5.【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氮气及稀有气体,还应含有水蒸气、氧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B、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为干燥剂,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干燥剂知识的考查,掌握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加适量碱可以与酸反应,能使溶液的pH变为10,符合题意;
B.pH为4的溶液呈酸性,蒸发水浓缩酸性可能会增强,不会变成碱性溶液,不合题意;
C.pH为4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不合题意;
D.加适量酸,溶液仍然呈酸性,不能变成碱性,不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使pH为4的水溶液的pH变为10,可以加入碱性溶液,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B
【解析】解:A.黄铜中的铜和单质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无法鉴别,故错误;
B.根据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将其点燃,如果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为羊毛纤维;如果闻到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则为合成纤维,如涤纶,可以鉴别,故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产生白雾的是浓盐酸,故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也有水生成,所以不能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来鉴别,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铜受热会生成氧化铜来分析;
B.根据灼烧时产生的不同气味来分析;
C.根据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及物质的鉴别方法的掌握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MnO2不是专作催化剂的,不能加快所有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CO与CO2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为5.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反应后生成物4CO2、2SO2、6H2O中,共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9O2中已有18个氧原子,2X中应含有4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则X的组成为2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6个氢原子,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之和等于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之和,据此可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试题的解题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只要能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不难解决.
11.【答案】C
【解析】解: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A、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B、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C、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错误
故选:C。
依据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会使原子带电,从而变成离子,据此判断即可。
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当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那么就成为了离子,如果电子数目大于质子数,离子极性为负,反之离子极性为正。极性为负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极性为正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12.【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点燃 2N2+6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氮气和水,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的丁(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选项说法错误;
D.在该反应中,氮元素由−3价变成0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明确每种微粒的意义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开始滴加Ba(OH)2溶液时,不出现沉淀,则混合溶液中含有与之反应但不形成沉淀;在HCl、K2CO3、H2SO4、CuCl2四种物质中,只有HCl符合上述分析的要求,因此可确定混合溶液中含有HCl,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故A正确;
B、由于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B错误;
C、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水和酸,因此,若混合溶液中含H2SO4则在滴入Ba(OH)2的同时就会出现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钾与硫酸钡反应生成了沉淀,反应一开始就生成了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由产生沉淀量与加的Ba(OH)2体积关系图,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
HCl、H2SO4、CuCl2不能与K2CO3在溶液中共存,因此,混合溶液中如含K2CO3则不可能含有HCl、H2SO4、CuCl2;
根据所提供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据此对混合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混合溶液的组成。
反应过程图象化是此类问题的共同点,在解决时,需要利用反应的图象分析,挖掘出变化的实质,才能展开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
则2:96=x:168g
x=3.5g;故选C。
已知Mg→MgSO4; Zn→ZnSO4; Fe→FeSO4.并且可知道,这个变化中,增加的质量是硫酸根的质量218g−50g=168g,在H2SO4中 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了解物质反应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找出规律
15.【答案】Al Al2O3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Al;Al2O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地壳中元素含量与分类、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lO2 +4
【解析】解:读化学式要从右往左读,所以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氧显−2价,设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x+(−2)×2=0,解得x=+4。
故答案为:ClO2;+4。
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计算,难度稍大。
17.【答案】3:10 降温结晶 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g:50g=3:10;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物质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的方法提纯物质A;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除了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外,还有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1)3:10;
(2)降温(或冷却)结晶;
(3)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uSO4 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解析】解: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g×64+32+16×464+32+16×4+5×18×100%=16g。
所以若取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16g,这16g固体就是CuSO4的质量,故其反应方程式为: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故答案是:CuSO4;CuSO4⋅5H2O− 加热 CuSO4+5H2O。
根据化学式CuSO4⋅5H2O求得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到25gCuSO4⋅5H2O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得固体CuSO4是16g,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确分析实验方面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得到CuSO4⋅5H2O加热分解后的产物。
19.【答案】H2O CuO CuO+CO− △ Cu+CO2 供给呼吸
【解析】解:根据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可推知A为氧气,又因氧化物丙为红色固体,故丙为氧化铁,即D为铁;又因E是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清洁燃料,故E为氢气,故丁为水;又因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为一氧化碳,故乙为一氧化碳,则C为碳;
(1)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2)红色单质B是铜,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3)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 Cu+CO2;
(4)A为氧气,其用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故答案为:(1)H2O;(2)CuO;(3)CuO+CO− △ Cu+CO2;(4)供给呼吸.
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判断出A为氧气,丙为三氧化二铁,D为铁,E为氢气,丁为水,乙为一氧化碳,C为碳;然后根据甲为氧化物,B是红色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据此解答.
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加图示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反应过程,要求考生推出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20.【答案】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解析】解:(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2)酒精具有可燃性,易挥发,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使用酒精杀毒,应注意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故答案为:
(1)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2)请勿大量喷洒或请远离火源使用等。
(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易挥发,其蒸气和空气达到一定的比例,受热可引起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酒精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氯化钡、碳酸钠、稀盐酸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
【解析】解:(1)首先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剩余的钡离子;最后加入稀盐酸,除去剩余的碳酸根离子,从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是:氯化钡、碳酸钠、稀盐酸;
(2)由于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所以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
故答案是: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氯化钠。
(1)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氯化钠致使实验所得NaCl的质量大于所取样品的质量。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2.【答案】Al(NO3)3、Zn(NO3)2 Zn+2AgNO3=Zn(NO3)2+2Ag
【解析】解:由于铝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Al(NO3)3。
(3)由以上反应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Zn+2 AgNO3=Zn (NO3)2+2Ag;
故填:(1)Al(NO3)3、Zn(NO3)2;
(2)Zn+2 AgNO3=Zn (NO3)2+2Ag。
铝比锌活泼,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锌过量,则再和硝酸铜反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3.【答案】A、B、E H2SO4+Ba(OH)2=BaSO4↓+2H2O或K2CO3+CaCl2=CaCO3↓+2KCl或2NaOH+MgCl2=Mg(OH)2↓+2NaCl 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
【解析】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和水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Hg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不能发生反应;
D、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属于置换反应;
E、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生成,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F、硫酸钡和稀盐酸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为:(1)A、B、E;
H2SO4+Ba(OH)2=BaSO4↓+2H2O或K2CO3+CaCl2=CaCO3↓+2KCl或2NaOH+MgCl2=Mg(OH)2↓+2NaCl;
(2)Hg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弱。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D B 2KClO3−MnO2△2KCl+3O2↑
【解析】解:(1)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满足课堂随时制取、随时停止制取的需要,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
(2)实验室制取氯气属于固、液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3)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适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故答案为:
(1)D;
(2)B;
(3)2KClO3−MnO2△2KCl+3O2↑。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3)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提供水蒸气 2H2+O2− 点燃 2H2O 铁(Fe) 四氧化三铁(Fe3O4)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或操作简便) Cu(OH)2− △ CuO+H2O
【解析】解:(1)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故填:提供水蒸气;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说明气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故填:2H2+O2− 点燃 2H2O;
(3)【实验探究】①铁的氧化物与硫酸铜不反应,实验中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粉;
②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已将黑色固体中的铁粉完全反应掉,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发现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由题干信息可知,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固体出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Fe)
②过滤第①步的产物,将所得固体干燥,用磁铁接触该固体
固体可以被磁铁吸起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Fe3O4)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 高温 Fe3O4+4H2.故填:3Fe+4H2O− 高温 Fe3O4+4H2;
【拓展创新】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例如装置简单、操作更简单,节约药品,供水物质丰富,节约能源等;故填:装置简单(或节约药品或操作简便)(合理即可);
②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氧化铜分解为水和氧化铜;故填:Cu(OH)2− △ CuO+H2O;
(4)设需要该铁矿石的质量为x
4CO+Fe3O4 − 高温 3Fe+4CO2
232 168
80%x 336t
232168=80%x336t
x=580t
答:理论上需该铁矿石580t。
(1)根据装置图来分析;
(2)氢气的密度小,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
(3)【实验探究】根据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来分析;
【探究结论】根据实验结论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
【拓展创新】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铁的质量计算出所需磁铁矿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