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紫阳中学2017至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走红后,各网站竞相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下载铃音,一般为每首2元。下载的彩铃( )
A. 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 不是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 是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D. 不是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商品,要看它是否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用于交换,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这个东西即是商品。手机铃声需要人付出一定的劳动制作,是劳动产品;下载手机铃声需要付费,说明用于交换,故手机铃声是商品,A正确,排除BD;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C项理由不成立,排除。故选A。
2. 有远见的厂家,不能只盯住城市市场,还要面向农村,设计生产出农民喜欢的美观、大方、实用、便宜的产品来占领农村市场。从经济学看( )
① 美观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范畴 ② 大方体现了商品的价值量大
③ 实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现 ④ 便宜是指商品的价格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美观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范畴,实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现,便宜是指商品的价格低,①③④符合题意;大方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排除② 。故选C。
3. 货币的本质是( )
A. 一般等价物 B. 商品交换的媒介 C. 商品 D. 价值符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一切商品进行交换。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故本题选A项。它比商品出现的晚,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它的职能。纸币是价值符号。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难度较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4.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小张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3580元/人云南五日游,小黄在腾冲的地摊上花50元买了几件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七彩云南”商场用刷贷记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在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D.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答案】D
【解析】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3680元/人的云南五日游,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地摊上花50元买了几件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用信用卡刷卡消费的方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 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则广告:“3980,奔四电脑抱回家!”,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售价3980元。广告中的3980元( )
① 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 ② 仅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是现实的货币
③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 是一般等价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3980元是标价,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①符合题意;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是现实的货币,②符合题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③符合题意;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排除④。故选A。
6.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KS5UKS5UKS5U]
B. 商品生产者一生产出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C
【点睛】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还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三个其他职能。
7.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① 待售的商品数量 ② 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 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 居民货币持有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是由一定的规律所决定的,即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故此题选A
8.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数量为5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该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人民币,这里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
A. 8000 0.5 通货膨胀 B. 4000 0.2 购买力降低
C. 16000 2 纸币升值 D. 2000 3 购买力提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货币发行规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这一年货币发行量=(5000亿╳8)÷5=8000亿元,如果发行16000亿元,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的需求量,多发行8000亿元,8000÷16000=0.5元,一元相当于0.5元,会引起通货膨胀,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 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下列有关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 纸币的面额价值(如图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规定的
③ 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 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纸币的发行知识。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解决该题需抓住题干中心意思。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故①③符合题意;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规定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故②正确, ④错误。故选A。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 )
① 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 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③ 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信用工具。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主要是因为信用卡的优点,它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的安全性,②③符合题意入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不是货币,①表述错误排除;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④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排除。故答案选D
11. 信用卡与支票的相同点是( )
A. 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C. 集存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 D. 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是银行信用卡的特点,不是支票的特发,故排除选项A;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支票的特点,故排除选项B;选项C是信用卡的功能,故排除。支票与信用卡的相同点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结算工具
12. 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
A. 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B. 该商品的价值量
C. 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 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引起了价格的变动,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正确认识价值与供求对价格变化所起的作用
(1)价值与供求都对价格变化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影响。供求对价格起影响作用,是多变的,不是基础性的。
(2)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13. 下列对汇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 两种货币的比价上的变化
C. 用人民币表示的国际间的结算工具
D.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汇率从字面理解,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比率,是指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故本题选D。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是外汇。选项A强调了外汇的含义;选项B表述错误;选项C错误,汇率并不是都是有人民币来表示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外汇和汇率
14. 下表是2017年6月1日和6月2日两天的外汇牌价,(人民币元/100美元)。一般来说,这意味着( )
2017年6月1日 | 667.36 |
2017年6月2日 | 667.20 |
① 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② 有利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③ 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 外币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准确理解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由表格数据可知,到2017年6月2日,100美元可兑换到的人民币减少,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相反,美国对我国的出口将增加,故①正确,②错误;本币币值变化与本币汇率变化方向一致,因此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经济领域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形( )
① 同样多的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减少 ② 我国商品出口量增加
③ 国内商品价格下跌 ④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16. 2015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品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6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6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分成以下几步:首先要明确商品价格总额=单价乘以数量;然后算出2016年的单价,因为2016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2015年的6/5倍,因此价值量是原来的5/6即132*5/6=110元。再次算出数量为11万件,最后算出价格总额为1210万元。
【考点定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计算
【方法指导】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 变化情况 |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 N÷(1+ m%) |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 N÷(1- m%) | |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 N÷(1+ m%) | |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 N÷(1- m%) |
17. 若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厂花费2小时,乙厂花费3小时,丙厂花费4小时,三双鞋在同一市场上出售,试问,哪一双鞋的价值量大( )
A. 甲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B. 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C. 丙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大 D. 甲乙丙三厂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
【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材料中的甲乙丙都是个别劳动生产者,生产的皮鞋价值量一样大,C适合题意。
【考点定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8. 假定2016年某地区鞋业生产出现下列三种情形:
① 甲鞋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② 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甲鞋厂劳动生产率不变
③ 甲鞋厂与本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在上述三种情形中,甲鞋厂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A. 减少 减少 增加 B. 增加 增加 减少
C. 减少 增加 不变 D. 不变 减少 减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而不是增加,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商品价值量减少,故入选。
考点: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19.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
A. 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 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 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A观点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价格的高低,而不是决定,B观点错误,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观点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采用先进技术应该是减少价值量,而不是提高,故答案应选C。
考点: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电生产厂家为应对激烈的竞争通常采取降价促销策略,表明( )
A.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C. 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D. 亏本,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家电生产商采取降价措施表明商品可能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买方市场,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CD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21. 商品的价格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下列消费品的消费量受价格影响较小的是( )
A. 粮食、蔬菜、鸡蛋 B. 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C. 化妆品、装饰品 D. 健身器材、家庭轿车
【答案】A
【解析】高档耐用品的消费量受价格影响较大,而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影响较小。粮食、蔬菜、鸡蛋都属于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影响较小,A项正确;其他选项中都含有高档耐用品,他们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B、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2.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 增加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② 引起通货紧缩,导致物价飞涨
③ 导致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严重失衡
④ 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消费的有关知识,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可能增加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①正确;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④正确;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飞涨,②错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消费扩大不会导致供求严重失衡,生活消费也不等于社会总需求,③错误。故选D。
23. 在人们的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具有这种特点的消费是( )
A. 租赁消费 B. 绿色消费 C. 贷款消费 D. 钱货两清的消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钱货两清消费与贷款消费在交易完成后,商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并没有出现分离,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绿色消费不是从消费类型上而言的,B不符合题意;租赁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A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此题考查消费的类型。
24.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央视春晚是多年来的传统习惯。随着网络春晚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这说明( )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网络春晚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是指生产的发展,“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说明消费方式发生改变,故B适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本题答案选B。
考点:生产决定消费
25.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下列属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的是( )
①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不是措施,故排除②③。故选B。
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计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9月在高一(23)班的政治课上,同学们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商品生产者经常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的发行越少越好。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乙和同学丙两人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①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随意印发,它的发行量受纸币发行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②同时,纸币还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③ 因此,人民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发行规律。乙、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人民币发行为情景,综合考查货币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乙和同学丙两人的观点进行评析。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它的发行量受纸币发行规律的制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货币发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发行规律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
纸币的发行量过多或过少会导致什么结果?
(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9月,生姜在某农贸市场的零售价超过每斤12元,生姜价格猛涨。
材料二 同2011年和2012年表现低迷的生姜市场联系密切,当时每斤价格不到2元,而实际成本在2.4元/斤,姜农实际赚不到钱,严重挫伤了种姜积极性,加上种植面积减少以及不利天气导致减产,还有惜售心理等多种因素,2014年的生姜价格一路飞涨。
材料三 很多农产品的价格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跌宕起伏的价格让老百姓绷紧了消费这根弦。
依据材料,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分析生姜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
【答案】①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人们对该商品的消费减少。对于有些价格过高的农产品,人们纷纷转向消费其替代品。
②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生姜等农产品价格的涨跌能够调节生产产量,进而改变供求关系。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农产品为情景,综合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分析生姜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
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分别有哪些?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情况):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通过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发现,7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下降,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延续降势,国产汽车价格小幅下降。7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08%,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均不同程度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进口汽车价格连续三月走低。
材料二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在宏观调控政策与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后期汽车价格稳中略降走势仍会延续。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汽车降价的原因。
【答案】①价值决定价格。在汽车大生产的趋势下,生产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得商品价值量不断降低,因此汽车价格也不断下降。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汽车供给,造成汽车供过于求,因此其价格下降。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汽车为情景,综合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汽车降价的原因。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时间、地域、气候等具体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再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不可否认,“双十一” 消费确有实惠可图、确能挑到理想商品,但“居家过日子”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要理性对待。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不计成本的盲目购物,造成的是资源浪费,与当下倡导的节约型社会也是格格不入的。另据统计,“双十一”网购书籍者甚少。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答案】(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购物要掂量自己的口袋,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情绪化消费,重物质消费的同时重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钱不买半年闲 ”,要坚持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不盲目购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在试题的设问上,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视角;在选材上,立足政治学科特点,紧密结合考生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时代热点。试题以“网购”为背景依托,考查考生对做理智的消费者的认识。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由于本题注重于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所以考生只要运用教材知识,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活: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3)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4)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