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 128 次下载
- 三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_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 121 次下载
- 五 面积教学设计_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 126 次下载
- 六 年、月、日教学设计_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 125 次下载
- 七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 135 次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 两位数乘两位数综合与测试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安排口算,扩大口算的范围,为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做准备。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材还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第1课时 口算乘法(1)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
1.师出示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5= 10×8= 4×8= 10×5=
30+15= 30×3= 80×4= 12×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12×2的口算过程,集体评价。
2.口答:
(1)18个十是( )。 (2)120里面有( )个十。
(3)9个十是( )。 (4)600是( )个十。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师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师: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生:每筐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
师:该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3。
(2)师: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分小组汇报方法,教师板书:
生1: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
生2: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
eq \f( 15,×3), 45)
2.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出示想一想:150×3。
师:同学们先看一看,这个算式和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算法,然后指名说一说口算结果。
生1:因为150里面有15个十,15×3=45,15个十乘3就是45个十,是450,所以150×3=450。
生2:因为150=100+50,100×3=300,50×3=150,300+150=450,所以150×3=450。
师生小结:一个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同样个数的0就可以了。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交流算法。
2.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同桌互相交流,集体核对。
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同桌交流。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复习口算,让学生回忆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探究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口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口算方法,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第2课时 口算乘法(2)
教材第42页例2及相关内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课件出示口算题。
6×4= 5×8= 7×3= 18×2=
10×9= 20×4= 40×2= 160×3=
同学们独立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算法。
生:上面一组的前面三题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第四题可以把18看作10与8的和,再用2分别乘10和8,将所得的和相加;下面一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老师再出一道题,你会口算下面这道题吗?
6×10=
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它与上面的题有什么区别?该如何口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一位数乘10的口算方法。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情境图。
(1)师:请同学们先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0盒橙子,每盒6个。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吗?
生:10盒共有多少个橙子?
师:你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6×10
师:6×10应该怎样口算呢?
生1:6×9=54,54+6=60,所以6×10=60。
生2:10表示1个十,6×1=6,6个十表示60。
生3:10×6=60,所以6×10=60。
(2)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5×10= 9×10= 18×10= 40×10=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数乘10,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2)题。
(1)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吗?
生1:因为20是2个十,12×2等于24,就是24个十,即240。
生2:10个20是200,2个20是40,合起来就是240。
生3:先算12×2=24,再在24的末尾添上1个0,所以12×20=240。
师:为什么要在24的后面添上一个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把20看成2个十,12×20就是12和2个十相乘。
生2:20中2在十位上,12×2表示的是24个十,所以要在24后面添上1个0。
(2)师生小结:用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先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出课题,再结合教材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掌握和理解口算方法和算理。通过学生探究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3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比较多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让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
1.口算下列各题。
15×3= 20×30= 8×40= 40×120=
60×9= 42×3= 220×4= 60×60=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汇报。
2.师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小丽的妈妈是老师,星期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
师:如果买2套一共有多少本?
生:14×2=28(本)
师:如果买10套一共有多少本呢?
生:14×10=140(本)
师:如果买12套,一共有多少本?怎样列式?
生:14×12
师:与上面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区别?
生: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是整十数)。
师: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4×12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1:把12套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算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56×3=168(本)。
生2:还可以把12套书分成2×6,先算14×2=28(本),再算28×6=168(本)。
生3:把12套书分成2份,一份10套,一份2套,先求出10套书的本数10×14=140(本),再算出2套书的本数14×2=28(本),最后算总本数,12套书一共有140+28=168(本)。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呢?
生: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师指出:列竖式时,先将相同数位对齐。
师:应先算什么?
生:先算2乘14。
师指出:先用2乘14的个位上的4,二四得八,8写在个位上,再用2去乘14十位上的1,一二得二,2写在十位上。
师:28求的是什么?
生:2套书的本数。
师:再算什么?
生:再用第二个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14相乘得14个十,即140,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所以14的末位上的4应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课件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师强调书写格式。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表示多少个“十”,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师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说出计算过程。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再计算,指名学生汇报。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题。
学生判断,小组内交流,并说明错误原因,指名学生汇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困惑?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入新课,再结合教材实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算法。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14×12的算法,鼓励学生先口算,再小组内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探究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归纳和总结,教师强调书写格式。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4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掌握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进位方法。
多媒体课件。
1.列竖式计算。
24×12 68×11 33×23 19×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你知道是怎样计算的吗?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情境图。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因为每人一盒酸奶,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就是要求37个班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是:48×37。
(2)估一估。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但比2000盒少。
师: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呢?
(3)列竖式计算。
师:怎样用竖式计算48×37呢?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讨论汇报。
师引导学生交流竖式计算方法。
师:竖式计算48×37时先算什么?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从个位乘起。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
师强调指出:在相乘时,如果有进位,一定不能漏加进位的数,为了防止漏掉,可以把进位上来的数字写在相应的数位旁边(稍写小点)。
师:接着再算什么?
生: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8,得数24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进到百位上的2先写在百位的旁边;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数12,12的末位2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得14,表示14个百,4写在百位上,1写在千位上,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课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2.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相同,只是要注意在乘的过程中,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要记得加上进位数。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错误原因,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12”是多余的条件。
说说本节课所学的与前一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和同伴说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通过现实生活情境为素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多样性。
第5课时 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1.使学生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探索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理解同一个问题思考角度不同,解题方法会不同。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师课件出示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个同学一组,每个同学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同学们先思考,再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问题。
2×3=6(朵) 6×8=48(朵)
答:8个小组一共做了48朵花。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解决以上这类问题。
1.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3的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45元。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要想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只知道这两个条件,能解决问题吗?
生:不能。
师: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还应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保温壶。
(2)师: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应该先求什么?
生1: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5箱卖了多少钱。
生2: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这些保温壶卖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回答自己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生1:45×12=540(元)→表示每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表示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列综合算式为:45×12×5=2700(元)
生2:12×5=60(个)→表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60×45=2700(元)→表示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列综合算式为:12×5×45=2700(元)
(3)师:以上两种解答过程,是按两种思路来解答的,这两种思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
2.小结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出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应用题要注意检验,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检验。如果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强调应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和同学们交流。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再结合教材具体实例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二是通过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索解题方法,理解解题思路,有效地突破难点;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例题时,首先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和思路,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第6课时 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材第53页例4及相关内容。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经历。
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
师出示题目:
1.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人数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集体舞表演?
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学生回答。
生1:10×3×2=60(人)
生2:3×2×10=60(人)
2.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师:第2题与第1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
(1)师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已知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问题是求每组有多少人。
师:怎样求呢?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答,再分组讨论。
(2)汇报交流。
生1:先算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列综合算式为:60÷2÷3=10(人)
生2:先算一共有多少组:2×3=6(组)
再算每组有多少人:60÷6=10(人)
列综合算式为:60÷(3×2)=10(人)
师:这两种算法都对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回答。
生:这两种解法都对,第一种方法应用连除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应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小结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连除问题的应用题,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除应用题已知的是总数,可以用总数除以先分的份数,再除以接着分的份数;也可以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再求出每份的数。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分别解决的什么问题,集体评价。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6题。
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先复习连乘应用题的解法,再通过交换题中条件与问题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时,通过提问让学生从图中寻找信息,尝试独立列式,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法。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逐步感知,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去解答,去验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解答,体会解法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58~59页相关内容。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
多媒体课件。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并整理知识结构图,同桌交流后再进行补充整理。
指名学生汇报展示,师生评价。
1.归类总结,系统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eq \b\lc\{(\a\vs4\al\c1(口算乘法,笔算乘法\b\lc\{(\a\vs4\al\c1(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2.复习指导。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那么每种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回顾,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几十)和个位分别同一位数相乘,再将计算的结果加起来,例如:计算13×4。
想:10×4=40,3×4=12,所以13×4=40+12=5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①笔算不进位乘法: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计算32×13。
②笔算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同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一样,只是在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如:计算78×26。
(3)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在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说说这些积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展示汇报。
2.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并整理,分组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复习指导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小学浙教版24、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浙教版24、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准备,导学流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学生认知结构分析,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度量的学习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明确任务,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反馈练习,拓展提升,知识梳理,回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