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37 操作探究(含解析)
展开
专题训练37 操作探究
一.选择题
1. (2019•黑龙江省绥化市•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是正方形四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B=4,EF=2,设AE=x.当△PEF是等腰三角形时,下列关于P点个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P点有6个
②当0<x<4﹣2时,P点最多有9个
③当P点有8个时,x=2﹣2
④当△PEF是等边三角形时,P点有4个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如下图,
分别以A、F为圆心,2为半径画圆,各2个P点,
以AF为直径作圆,有2个P点,共6个,
所以,①正确。
②当0<x<4﹣2时,P点最多有8个,
故②错误。
2. (2019•河北省•3分)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6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n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n的最小值为( )
A.10 B.6 C.3 D.2
C.【解答】解:如图所示,n的最小值为3,
3. (2019•河北省•2分)如图,若x为正整数,则表示﹣的值的点落在(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B.解∵﹣=﹣=1﹣=
又∵x为正整数,
∴≤x<1
故表示﹣的值的点落在②
4. (2019•河北省•2分)对于题目:“如图1,平面上,正方形内有一长为12、宽为6的矩形,它可以在正方形的内部及边界通过移转(即平移或旋转)的方式,自由地从横放移转到竖放,求正方形边长的最小整数n.”甲、乙、丙作了自认为边长最小的正方形,先求出该边长x,再取最小整数n.
甲:如图2,思路是当x为矩形对角线长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3.
乙:如图3,思路是当x为矩形外接圆直径长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4.
丙:如图4,思路是当x为矩形的长与宽之和的倍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3.
下列正确的是( )
A.甲的思路错,他的n值对
B.乙的思路和他的n值都对
C.甲和丙的n值都对
D.甲、乙的思路都错,而丙的思路对
B.【解答】解:甲的思路正确,长方形对角线最长,只要对角线能通过就可以,但是计算错误,应为n=14;
乙的思路与计算都正确;
乙的思路与计算都错误,图示情况不是最长;
三.解答题
1.(2019•湖北省仙桃市•10分)已知△ABC内接于⊙O,∠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DB,DC.
(1)如图①,当∠BAC=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B,AC,A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AB+AC=AD ;
(2)如图②,当∠BAC=90°时,试探究线段AB,AC,A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若BC=5,BD=4,求的值.
【分析】(1)在AD上截取AE=AB,连接BE,由条件可知△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可证明△BED≌△BAC,可得DE=AC,则AB+AC=AD;
(2)延长AB至点M,使BM=AC,连接DM,证明△MBD≌△ACD,可得MD=AD,证得AB+AC=;
(3)延长AB至点N,使BN=AC,连接DN,证明△NBD≌△ACD,可得ND=AD,∠N=∠CAD,证△NAD∽△CBD,可得,可由AN=AB+AC,求出的值.
【解答】解:(1)如图①在AD上截取AE=AB,连接BE,
∵∠BAC=120°,∠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
∴∠DBC=∠DAC=60°,∠DCB=∠BAD=60°,
∴△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
∴∠DBE=∠ABC,AB=BE,BC=BD,
∴△BED≌△BAC(SAS),
∴DE=AC,
∴AD=AE+DE=AB+AC;
故答案为:AB+AC=AD.
(2)AB+AC=AD.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AB至点M,使BM=AC,连接DM,
∵四边形ABDC内接于⊙O,
∴∠MBD=∠ACD,
∵∠BAD=∠CAD=45°,
∴BD=CD,
∴△MBD≌△ACD(SAS),
∴MD=AD,∠M=∠CAD=45°,
∴MD⊥AD.
∴AM=,即AB+BM=,
∴AB+AC=;
(3)如图③,延长AB至点N,使BN=AC,连接DN,
∵四边形ABDC内接于⊙O,
∴∠NBD=∠ACD,
∵∠BAD=∠CAD,
∴BD=CD,
∴△NBD≌△ACD(SAS),
∴ND=AD,∠N=∠CAD,
∴∠N=∠NAD=∠DBC=∠DCB,
∴△NAD∽△CBD,
∴,
∴,
又AN=AB+BN=AB+AC,BC=5,BD=4,
∴=.
【点评】本题属于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解决问题.
2.(2019•湖北省咸宁市•10分)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叫做等补四边形.
理解:
(1)如图1,点A,B,C在⊙O上,∠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AD,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探究:
(2)如图2,在等补四边形ABCD中,AB=AD,连接AC,AC是否平分∠BCD?请说明理由.
运用:
(3)如图3,在等补四边形ABCD中,AB=AD,其外角∠EAD的平分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CD=10,AF=5,求DF的长.
【分析】(1)由圆内接四边形互补可知∠A+∠C=180°,∠ABC+∠ADC=180°,再证AD=CD,即可根据等补四边形的定义得出结论;
(2)过点A分别作AE⊥BC于点E,AF垂直CD的延长线于点F,证△ABE≌△ADF,得到AE=AF,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出结论;
(3)连接AC,先证∠EAD=∠BCD,推出∠FCA=∠FAD,再证△ACF∽△DAF,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求出DF的长.
【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
∴∠A+∠C=180°,∠ABC+∠ADC=180°,
∵BD平分∠ABC,
∴∠ABD=∠CBD,
∴,
∴AD=CD,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2)AD平分∠BCD,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A分别作AE⊥BC于点E,AF垂直CD的延长线于点F,
则∠AEB=∠AFD=90°,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B+∠ADC=180°,
又∠ADC+∠ADF=180°,
∴∠B=∠ADF,
∵AB=AD,
∴△ABE≌△ADF(AAS),
∴AE=AF,
∴AC是∠BCF的平分线,即AC平分∠BCD;
(3)如图3,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BAD+∠BCD=180°,
又∠BAD+∠EAD=180°,
∴∠EAD=∠BCD,
∵AF平分∠EAD,
∴∠FAD=∠EAD,
由(2)知,AC平分∠BCD,
∴∠FCA=∠BCD,
∴∠FCA=∠FAD,
又∠AFC=∠DFA,
∴△ACF∽△DAF,
∴,
即,
∴DF=5﹣5.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等补四边形,圆的有关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解题关键是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探究,运用等.
3.(2019•四川省广安市•12分)在△中,已知是边的中点,是△的重心,过点的直线分别交、于点、.
(1)如图,当∥时,求证:;
(2)如图,当和不平行,且点、分别在线段、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或点在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
图
图
解:(1)是△重心,, ……………………1分
又∥,
,, ……………………2分
则. ……………………3分
(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4分
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则,, ……………………5分
, ……………………6分
又,
而是的中点,即,
,…………7分
,
又,,
故结论成立; ……………………9分
(3)(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10分
当点与点重合时,为中点,,
点在的延长线上时,,
,则, ……………………11分
同理: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
结论不成立. ……………………12分
备注:(2)问的证明中,直接使用梯形中位线定理并作出正确证明者,不扣分.
4. (20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2分)综合与实践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通过折纸我们既可以得到许多美丽的图形,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折一折:把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使边AB与CD重合,展开后得到折痕EF.如图①:点M为CF上一点,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DM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N处,展开后连接DN,MN,AN,如图②
(一)填一填,做一做:
(1)图②中,∠CMD= .
线段NF=
(2)图②中,试判断△AN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剪下来,将其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3)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4)图③中,若∠A′GN=80°,则∠A′HD= °.
(5)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6)如图④点A′落在边ND上,若=,则=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四边形CDEF是矩形,得出EF=CD,∠DEF=90°,DE=AE=AD,由折叠的性质得出DN=CD=2DE,MN=CM,得出∠EDN=60°,得出∠CDM=∠NDM=15°,EN=DN=2,因此∠CMD=75°,NF=EF﹣EN=4﹣2;
(2)证明△AEN≌△DEN得出AN=DN,即可得出△AND是等边三角形;
(3)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G=AG,A′H=AH,得出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ADN的周长=12;
(4)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GH=∠A′GH,∠AHG=∠A′HG,求出∠AGH=50°,得出∠AHG=∠A′HG=70°,即可得出结果;
(5)证明△NGM∽△A′NM∽△DNH,即可得出结论;
(6)设==a,则A'N=am,A'D=an,证明△A′GH∽△HA′D,得出==,设A'G=AG=x,A'H=AH=y,则GN=4﹣x,DH=4﹣y,得出==,解得:x=y,得出===.
【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得,四边形CDEF是矩形,
∴EF=CD,∠DEF=90°,DE=AE=AD,
∵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DM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N处,
∴DN=CD=2DE,MN=CM,
∴∠EDN=60°,
∴∠CDM=∠NDM=15°,EN=DN=2,
∴∠CMD=75°,NF=EF﹣EN=4﹣2;
故答案为:75°,4﹣2;
(2)△AN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在△AEN与△DEN中,,
∴△AEN≌△DEN(SAS),
∴AN=DN,
∵∠EDN=60°,
∴△AND是等边三角形;
(3)∵将图②中的△AND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
∴A′G=AG,A′H=AH,
∴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ADN的周长=3×4=12;
故答案为:12;
(4)∵将图②中的△AND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
∴∠AGH=∠A′GH,∠AHG=∠A′HG,
∵∠A′GN=80°,
∴∠AGH=50°,
∴∠AHG=∠A′HG=70°,
∴∠A′HD=180°﹣70°﹣70°=40°;
故答案为:40;
(5)如图③,
∵∠A=∠N=∠D=∠A′=60°,
∠NMG=∠A′MN,∠A′NM=∠DNH,
∴△NGM∽△A′NM∽△DNH,
∵△AGH≌△A′GH
∴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4对,
故答案为:4;
(6)设==a,则A'N=am,A'D=an,
∵∠N=∠D=∠A=∠A′=60°,
∴∠NA′G+∠A′GN=∠NA′G+∠DA′H=120°,
∴∠A′GN=∠DA′H,
∴△A′GH∽△HA′D,
∴==,
设A'G=AG=x,A'H=AH=y,则GN=4﹣x,DH=4﹣y,
∴==,
解得:x=y,
∴===;
故答案为:.
5.(2019•山东青岛•10分)问题提出:
如图,图①是一张由三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纸片,图②是一张a×b的方格纸(a×b的方格纸指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被分成a×b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其中a≥2,b≥2,且a,b为正整数).把图①放置在图②中,使它恰好盖住图②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探究:
为探究规律,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再逐次递进,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探究一:
把图①放置在2×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③,对于2×2的方格纸,要用图①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显然有4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二:
把图①放置在3×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④,在3×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2个位置不同的 2 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3×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2×4=8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三:
把图①放置在a×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⑤,在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 (a﹣1) 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4a﹣4)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四:
把图①放置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⑥,在a×3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 (2a﹣2) 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8a﹣8)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
问题解决:
把图①放置在a×b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仿照前面的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不需画图.)
问题拓展:
如图,图⑦是一个由4个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构成的几何体,图⑧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b,c(a≥2,b≥2,c≥2,且a,b,c是正整数)的长方体,被分成了a×b×c个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在图⑧的不同位置共可以找到 8(a﹣1)(b﹣1)(c﹣1) 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分析】对于图形的变化类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解答】解:探究三:
根据探究二,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个位置不同的 2×2方格,
根据探究一结论可知,每个2×2方格中有4种放置方法,所以在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4=(4a﹣4)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a﹣1,4a﹣4;
探究四:
与探究三相比,本题矩形的宽改变了,可以沿用上一问的思路:边长为a,有(a﹣1)条边长为2的线段,
同理,边长为3,则有3﹣1=2条边长为2的线段,
所以在a×3的方格中,可以找到2(a﹣1)=(2a﹣2)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
根据探究一,在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2a﹣2)×4=(8a﹣8)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2a﹣2,8a﹣8;
问题解决:
在a×b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b﹣1)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
依照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b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4(a﹣1)(b﹣1)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拓展:
发现图⑦示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的一部分,利用前面的思路,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分别可以找到(a﹣1)、(b﹣1)、(c﹣1)条边长为2的线段,
所以在a×b×c的长方体共可以找到(a﹣1)(b﹣1)(c﹣1)位置不同的2×2×2的正方体,
再根据探究一类比发现,每个2×2×2的正方体有8种放置方法,
所以在a×b×c的长方体中共可以找到8(a﹣1)(b﹣1)(c﹣1)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故答案为8(a﹣1)(b﹣1)(c﹣1).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6.(2019•山东威海•12分)(1)方法选择
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AB=BC=AC.求证:BD=AD+CD.
小颖认为可用截长法证明:在DB上截取DM=AD,连接AM…
小军认为可用补短法证明:延长CD至点N,使得DN=AD…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
(2)类比探究
【探究1】
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BC是⊙O的直径,AB=AC.试用等式表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井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2】
如图③,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ABC=30°,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 BD=CD+2AD .
(3)拓展猜想
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BC:AC:AB=a:b:c,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 BD=CD+AD .
【分析】(1)方法选择: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60°,如图①,在BD上截取DEMAD,连接AM,由圆周角定理得到∠ADB=∠ACB=60°,得到AM=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于是得到结论;
(2)类比探究:如图②,由BC是⊙O的直径,得到∠BAC=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45°,过A作AM⊥AD交BD于M,推出△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DM=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
【探究2】如图③,根据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0°,∠ACB=60°,过A作AM⊥AD交BD于M,求得∠AMD=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D=2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于是得到结论;
(3)如图④,由BC是⊙O的直径,得到∠BAC=90°,过A作AM⊥AD交BD于M,求得∠MAD=9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DM=AD,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1)方法选择:∵AB=BC=AC,
∴∠ACB=∠ABC=60°,
如图①,在BD上截取DEMAD,连接AM,
∵∠ADB=∠ACB=60°,
∴△ADM是等边三角形,
∴AM=AD,
∵∠ABM=∠ACD,
∵∠AMB=∠ADC=120°,
∴△ABM≌△ACD(AAS),
∴BM=CD,
∴BD=BM+DM=CD+AD;
(2)类比探究:如图②,
∵BC是⊙O的直径,
∴∠BAC=90°,
∵AB=AC,
∴∠ABC=∠ACB=45°,
过A作AM⊥AD交BD于M,
∵∠ADB=∠ACB=45°,
∴△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M=AD,∠AMD=45°,
∴DM=AD,
∴∠AMB=∠ADC=135°,
∵∠ABM=∠ACD,
∴△ABM≌△ACD(AAS),
∴BM=CD,
∴BD=BM+DM=CD+AD;
【探究2】如图③,∵若BC是⊙O的直径,∠ABC=30°,
∴∠BAC=90°,∠ACB=60°,
过A作AM⊥AD交BD于M,
∵∠ADB=∠ACB=60°,
∴∠AMD=30°,
∴MD=2AD,
∵∠ABD=∠ACD,∠AMB=∠ADC=150°,
∴△ABM∽△ACD,
∴=,
∴BM=CD,
∴BD=BM+DM=CD+2AD;
故答案为:BD=CD+2AD;
(3)拓展猜想:BD=BM+DM=CD+AD;
理由:如图④,∵若BC是⊙O的直径,
∴∠BAC=90°,
过A作AM⊥AD交BD于M,
∴∠MAD=90°,
∴∠BAM=∠DAC,
∴△ABM∽△ACD,
∴=,
∴BM=CD,
∵∠ADB=∠ACB,∠BAC=∠NAD=90°,
∴△ADM∽△ACB,
∴==,
∴DM=AD,
∴BD=BM+DM=CD+AD.
故答案为:BD=CD+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7 (2019湖北仙桃)6分)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画图,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
(1)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AD,∠B=∠D,画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m;
(2)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AD∥BC,∠A=∠D,画出BC边的垂直平分线n.
【分析】(1)连接AC,AC所在直线即为对称轴m.
(2)延长BA,CD交于一点,连接AC,BC交于一点,连接两点获得垂直平分线n.
【解答】解:(1)如图①,直线m即为所求
(2)如图②,直线n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作图,根据全等关系可以确定点与点的对称关系,从而确定对称轴所在,即可画出直线.
一.选择题
1. (2019•黑龙江省绥化市•3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P是正方形四边上的任意一点,且AB=4,EF=2,设AE=x.当△PEF是等腰三角形时,下列关于P点个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P点有6个
②当0<x<4﹣2时,P点最多有9个
③当P点有8个时,x=2﹣2
④当△PEF是等边三角形时,P点有4个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①当x=0(即E、A两点重合)时,如下图,
分别以A、F为圆心,2为半径画圆,各2个P点,
以AF为直径作圆,有2个P点,共6个,
所以,①正确。
②当0<x<4﹣2时,P点最多有8个,
故②错误。
2. (2019•河北省•3分)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6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n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n的最小值为( )
A.10 B.6 C.3 D.2
C.【解答】解:如图所示,n的最小值为3,
3. (2019•河北省•2分)如图,若x为正整数,则表示﹣的值的点落在(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
B.解∵﹣=﹣=1﹣=
又∵x为正整数,
∴≤x<1
故表示﹣的值的点落在②
4. (2019•河北省•2分)对于题目:“如图1,平面上,正方形内有一长为12、宽为6的矩形,它可以在正方形的内部及边界通过移转(即平移或旋转)的方式,自由地从横放移转到竖放,求正方形边长的最小整数n.”甲、乙、丙作了自认为边长最小的正方形,先求出该边长x,再取最小整数n.
甲:如图2,思路是当x为矩形对角线长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3.
乙:如图3,思路是当x为矩形外接圆直径长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4.
丙:如图4,思路是当x为矩形的长与宽之和的倍时就可移转过去;结果取n=13.
下列正确的是( )
A.甲的思路错,他的n值对
B.乙的思路和他的n值都对
C.甲和丙的n值都对
D.甲、乙的思路都错,而丙的思路对
B.【解答】解:甲的思路正确,长方形对角线最长,只要对角线能通过就可以,但是计算错误,应为n=14;
乙的思路与计算都正确;
乙的思路与计算都错误,图示情况不是最长;
三.解答题
1.(2019•湖北省仙桃市•10分)已知△ABC内接于⊙O,∠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DB,DC.
(1)如图①,当∠BAC=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B,AC,A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AB+AC=AD ;
(2)如图②,当∠BAC=90°时,试探究线段AB,AC,A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若BC=5,BD=4,求的值.
【分析】(1)在AD上截取AE=AB,连接BE,由条件可知△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可证明△BED≌△BAC,可得DE=AC,则AB+AC=AD;
(2)延长AB至点M,使BM=AC,连接DM,证明△MBD≌△ACD,可得MD=AD,证得AB+AC=;
(3)延长AB至点N,使BN=AC,连接DN,证明△NBD≌△ACD,可得ND=AD,∠N=∠CAD,证△NAD∽△CBD,可得,可由AN=AB+AC,求出的值.
【解答】解:(1)如图①在AD上截取AE=AB,连接BE,
∵∠BAC=120°,∠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
∴∠DBC=∠DAC=60°,∠DCB=∠BAD=60°,
∴△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
∴∠DBE=∠ABC,AB=BE,BC=BD,
∴△BED≌△BAC(SAS),
∴DE=AC,
∴AD=AE+DE=AB+AC;
故答案为:AB+AC=AD.
(2)AB+AC=AD.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AB至点M,使BM=AC,连接DM,
∵四边形ABDC内接于⊙O,
∴∠MBD=∠ACD,
∵∠BAD=∠CAD=45°,
∴BD=CD,
∴△MBD≌△ACD(SAS),
∴MD=AD,∠M=∠CAD=45°,
∴MD⊥AD.
∴AM=,即AB+BM=,
∴AB+AC=;
(3)如图③,延长AB至点N,使BN=AC,连接DN,
∵四边形ABDC内接于⊙O,
∴∠NBD=∠ACD,
∵∠BAD=∠CAD,
∴BD=CD,
∴△NBD≌△ACD(SAS),
∴ND=AD,∠N=∠CAD,
∴∠N=∠NAD=∠DBC=∠DCB,
∴△NAD∽△CBD,
∴,
∴,
又AN=AB+BN=AB+AC,BC=5,BD=4,
∴=.
【点评】本题属于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解决问题.
2.(2019•湖北省咸宁市•10分)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叫做等补四边形.
理解:
(1)如图1,点A,B,C在⊙O上,∠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AD,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探究:
(2)如图2,在等补四边形ABCD中,AB=AD,连接AC,AC是否平分∠BCD?请说明理由.
运用:
(3)如图3,在等补四边形ABCD中,AB=AD,其外角∠EAD的平分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CD=10,AF=5,求DF的长.
【分析】(1)由圆内接四边形互补可知∠A+∠C=180°,∠ABC+∠ADC=180°,再证AD=CD,即可根据等补四边形的定义得出结论;
(2)过点A分别作AE⊥BC于点E,AF垂直CD的延长线于点F,证△ABE≌△ADF,得到AE=AF,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可得出结论;
(3)连接AC,先证∠EAD=∠BCD,推出∠FCA=∠FAD,再证△ACF∽△DAF,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求出DF的长.
【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
∴∠A+∠C=180°,∠ABC+∠ADC=180°,
∵BD平分∠ABC,
∴∠ABD=∠CBD,
∴,
∴AD=CD,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2)AD平分∠BCD,理由如下:
如图2,过点A分别作AE⊥BC于点E,AF垂直CD的延长线于点F,
则∠AEB=∠AFD=90°,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B+∠ADC=180°,
又∠ADC+∠ADF=180°,
∴∠B=∠ADF,
∵AB=AD,
∴△ABE≌△ADF(AAS),
∴AE=AF,
∴AC是∠BCF的平分线,即AC平分∠BCD;
(3)如图3,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等补四边形,
∴∠BAD+∠BCD=180°,
又∠BAD+∠EAD=180°,
∴∠EAD=∠BCD,
∵AF平分∠EAD,
∴∠FAD=∠EAD,
由(2)知,AC平分∠BCD,
∴∠FCA=∠BCD,
∴∠FCA=∠FAD,
又∠AFC=∠DFA,
∴△ACF∽△DAF,
∴,
即,
∴DF=5﹣5.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定义等补四边形,圆的有关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解题关键是要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探究,运用等.
3.(2019•四川省广安市•12分)在△中,已知是边的中点,是△的重心,过点的直线分别交、于点、.
(1)如图,当∥时,求证:;
(2)如图,当和不平行,且点、分别在线段、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或点在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图
图
图
解:(1)是△重心,, ……………………1分
又∥,
,, ……………………2分
则. ……………………3分
(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4分
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则,, ……………………5分
, ……………………6分
又,
而是的中点,即,
,…………7分
,
又,,
故结论成立; ……………………9分
(3)(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10分
当点与点重合时,为中点,,
点在的延长线上时,,
,则, ……………………11分
同理: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
结论不成立. ……………………12分
备注:(2)问的证明中,直接使用梯形中位线定理并作出正确证明者,不扣分.
4. (20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2分)综合与实践
折纸是同学们喜欢的手工活动之一,通过折纸我们既可以得到许多美丽的图形,同时折纸的过程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折一折:把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使边AB与CD重合,展开后得到折痕EF.如图①:点M为CF上一点,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DM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N处,展开后连接DN,MN,AN,如图②
(一)填一填,做一做:
(1)图②中,∠CMD= .
线段NF=
(2)图②中,试判断△AN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剪一剪、折一折:将图②中的△AND剪下来,将其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分别得到图③、图④.
(二)填一填
(3)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4)图③中,若∠A′GN=80°,则∠A′HD= °.
(5)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6)如图④点A′落在边ND上,若=,则=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四边形CDEF是矩形,得出EF=CD,∠DEF=90°,DE=AE=AD,由折叠的性质得出DN=CD=2DE,MN=CM,得出∠EDN=60°,得出∠CDM=∠NDM=15°,EN=DN=2,因此∠CMD=75°,NF=EF﹣EN=4﹣2;
(2)证明△AEN≌△DEN得出AN=DN,即可得出△AND是等边三角形;
(3)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G=AG,A′H=AH,得出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ADN的周长=12;
(4)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GH=∠A′GH,∠AHG=∠A′HG,求出∠AGH=50°,得出∠AHG=∠A′HG=70°,即可得出结果;
(5)证明△NGM∽△A′NM∽△DNH,即可得出结论;
(6)设==a,则A'N=am,A'D=an,证明△A′GH∽△HA′D,得出==,设A'G=AG=x,A'H=AH=y,则GN=4﹣x,DH=4﹣y,得出==,解得:x=y,得出===.
【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得,四边形CDEF是矩形,
∴EF=CD,∠DEF=90°,DE=AE=AD,
∵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DM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N处,
∴DN=CD=2DE,MN=CM,
∴∠EDN=60°,
∴∠CDM=∠NDM=15°,EN=DN=2,
∴∠CMD=75°,NF=EF﹣EN=4﹣2;
故答案为:75°,4﹣2;
(2)△AN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在△AEN与△DEN中,,
∴△AEN≌△DEN(SAS),
∴AN=DN,
∵∠EDN=60°,
∴△AND是等边三角形;
(3)∵将图②中的△AND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
∴A′G=AG,A′H=AH,
∴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ADN的周长=3×4=12;
故答案为:12;
(4)∵将图②中的△AND沿直线GH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
∴∠AGH=∠A′GH,∠AHG=∠A′HG,
∵∠A′GN=80°,
∴∠AGH=50°,
∴∠AHG=∠A′HG=70°,
∴∠A′HD=180°﹣70°﹣70°=40°;
故答案为:40;
(5)如图③,
∵∠A=∠N=∠D=∠A′=60°,
∠NMG=∠A′MN,∠A′NM=∠DNH,
∴△NGM∽△A′NM∽△DNH,
∵△AGH≌△A′GH
∴图③中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4对,
故答案为:4;
(6)设==a,则A'N=am,A'D=an,
∵∠N=∠D=∠A=∠A′=60°,
∴∠NA′G+∠A′GN=∠NA′G+∠DA′H=120°,
∴∠A′GN=∠DA′H,
∴△A′GH∽△HA′D,
∴==,
设A'G=AG=x,A'H=AH=y,则GN=4﹣x,DH=4﹣y,
∴==,
解得:x=y,
∴===;
故答案为:.
5.(2019•山东青岛•10分)问题提出:
如图,图①是一张由三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纸片,图②是一张a×b的方格纸(a×b的方格纸指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被分成a×b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其中a≥2,b≥2,且a,b为正整数).把图①放置在图②中,使它恰好盖住图②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探究:
为探究规律,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再逐次递进,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探究一:
把图①放置在2×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③,对于2×2的方格纸,要用图①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显然有4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二:
把图①放置在3×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④,在3×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2个位置不同的 2 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3×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2×4=8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三:
把图①放置在a×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⑤,在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 (a﹣1) 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2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4a﹣4)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探究四:
把图①放置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如图⑥,在a×3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 (2a﹣2) 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依据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 (8a﹣8)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
问题解决:
把图①放置在a×b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仿照前面的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不需画图.)
问题拓展:
如图,图⑦是一个由4个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构成的几何体,图⑧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b,c(a≥2,b≥2,c≥2,且a,b,c是正整数)的长方体,被分成了a×b×c个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在图⑧的不同位置共可以找到 8(a﹣1)(b﹣1)(c﹣1) 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分析】对于图形的变化类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解答】解:探究三:
根据探究二,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个位置不同的 2×2方格,
根据探究一结论可知,每个2×2方格中有4种放置方法,所以在a×2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4=(4a﹣4)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a﹣1,4a﹣4;
探究四:
与探究三相比,本题矩形的宽改变了,可以沿用上一问的思路:边长为a,有(a﹣1)条边长为2的线段,
同理,边长为3,则有3﹣1=2条边长为2的线段,
所以在a×3的方格中,可以找到2(a﹣1)=(2a﹣2)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
根据探究一,在在a×3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2a﹣2)×4=(8a﹣8)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故答案为2a﹣2,8a﹣8;
问题解决:
在a×b的方格纸中,共可以找到(a﹣1)(b﹣1)个位置不同的2×2方格,
依照探究一的结论可知,把图①放置在a×b的方格纸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三个小正方形,共有4(a﹣1)(b﹣1)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问题拓展:
发现图⑦示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的一部分,利用前面的思路,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分别可以找到(a﹣1)、(b﹣1)、(c﹣1)条边长为2的线段,
所以在a×b×c的长方体共可以找到(a﹣1)(b﹣1)(c﹣1)位置不同的2×2×2的正方体,
再根据探究一类比发现,每个2×2×2的正方体有8种放置方法,
所以在a×b×c的长方体中共可以找到8(a﹣1)(b﹣1)(c﹣1)个图⑦这样的几何体;
故答案为8(a﹣1)(b﹣1)(c﹣1).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6.(2019•山东威海•12分)(1)方法选择
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AB=BC=AC.求证:BD=AD+CD.
小颖认为可用截长法证明:在DB上截取DM=AD,连接AM…
小军认为可用补短法证明:延长CD至点N,使得DN=AD…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
(2)类比探究
【探究1】
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BC是⊙O的直径,AB=AC.试用等式表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井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2】
如图③,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ABC=30°,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 BD=CD+2AD .
(3)拓展猜想
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BC:AC:AB=a:b:c,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 BD=CD+AD .
【分析】(1)方法选择: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ABC=60°,如图①,在BD上截取DEMAD,连接AM,由圆周角定理得到∠ADB=∠ACB=60°,得到AM=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于是得到结论;
(2)类比探究:如图②,由BC是⊙O的直径,得到∠BAC=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45°,过A作AM⊥AD交BD于M,推出△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DM=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
【探究2】如图③,根据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0°,∠ACB=60°,过A作AM⊥AD交BD于M,求得∠AMD=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D=2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于是得到结论;
(3)如图④,由BC是⊙O的直径,得到∠BAC=90°,过A作AM⊥AD交BD于M,求得∠MAD=90°,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D,DM=AD,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1)方法选择:∵AB=BC=AC,
∴∠ACB=∠ABC=60°,
如图①,在BD上截取DEMAD,连接AM,
∵∠ADB=∠ACB=60°,
∴△ADM是等边三角形,
∴AM=AD,
∵∠ABM=∠ACD,
∵∠AMB=∠ADC=120°,
∴△ABM≌△ACD(AAS),
∴BM=CD,
∴BD=BM+DM=CD+AD;
(2)类比探究:如图②,
∵BC是⊙O的直径,
∴∠BAC=90°,
∵AB=AC,
∴∠ABC=∠ACB=45°,
过A作AM⊥AD交BD于M,
∵∠ADB=∠ACB=45°,
∴△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M=AD,∠AMD=45°,
∴DM=AD,
∴∠AMB=∠ADC=135°,
∵∠ABM=∠ACD,
∴△ABM≌△ACD(AAS),
∴BM=CD,
∴BD=BM+DM=CD+AD;
【探究2】如图③,∵若BC是⊙O的直径,∠ABC=30°,
∴∠BAC=90°,∠ACB=60°,
过A作AM⊥AD交BD于M,
∵∠ADB=∠ACB=60°,
∴∠AMD=30°,
∴MD=2AD,
∵∠ABD=∠ACD,∠AMB=∠ADC=150°,
∴△ABM∽△ACD,
∴=,
∴BM=CD,
∴BD=BM+DM=CD+2AD;
故答案为:BD=CD+2AD;
(3)拓展猜想:BD=BM+DM=CD+AD;
理由:如图④,∵若BC是⊙O的直径,
∴∠BAC=90°,
过A作AM⊥AD交BD于M,
∴∠MAD=90°,
∴∠BAM=∠DAC,
∴△ABM∽△ACD,
∴=,
∴BM=CD,
∵∠ADB=∠ACB,∠BAC=∠NAD=90°,
∴△ADM∽△ACB,
∴==,
∴DM=AD,
∴BD=BM+DM=CD+AD.
故答案为:BD=CD+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7 (2019湖北仙桃)6分)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画图,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
(1)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AB=AD,∠B=∠D,画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m;
(2)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AD∥BC,∠A=∠D,画出BC边的垂直平分线n.
【分析】(1)连接AC,AC所在直线即为对称轴m.
(2)延长BA,CD交于一点,连接AC,BC交于一点,连接两点获得垂直平分线n.
【解答】解:(1)如图①,直线m即为所求
(2)如图②,直线n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作图,根据全等关系可以确定点与点的对称关系,从而确定对称轴所在,即可画出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