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师大附中高三第1次月考化学 试卷
展开湖南师大附中2020师大附中高三第1次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r-52 Fe-56 Cu-64 Br-80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B.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
C.青矾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D.“青矾厂气”可能是CO和CO2
2.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常作净水剂
B.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C.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金属钠、金属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3.下列实验过程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
A.将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将CO2通入Na2CO3稀溶液中
C.将向NaCl和NaOH混合溶液中滴加NaClO溶液
D.将SiO2加入浓硝酸中
4.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关系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在Al3+数目为N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为3NA
B.400mL 1mol/L稀硝酸与Fe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C.0.2mol NH3与0.3mol 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所得NO的分子数为0.2NA
D.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SO42-的数目为0.05NA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C.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D.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g 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 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8.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9.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 2FeCl3+2HI=2FeCl2+I2+2HCl; 2Co(OH)3+6HCl=2CoCl2+Cl2↑+6H2O; 2Fe(OH)2+I2+2KOH=2Fe(OH)3+2KI; 3I2+6KOH=5KI+KIO3+3H2O |
复分解反应 | 2HSCN+K2CO3=2KSCN+CO2↑+H2O; KCN+CO2+2O2=HCN+KHCO3 |
热分解反应 | 4NaClO △ 3NaCl+NaClO4 NaClO4 △ NaCl+2O2↑ |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
C.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
10.下列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实验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实验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1.氰化物有剧毒,我国工业废水中氯化物(CN-)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mg/L。对废水中CN-的处理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用Cl2将废水的中CN-转化成N2和CO2等,使废水得到净化。发生的反应为2CN-+8OH-+5Cl2=2CO2↑+N2↑+10Cl-+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有N2和CO2
B.经测定,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CN-能促进水的电离
C.若上述反应生成0.4mol CO2,则溶液中阴离子增加的物质的量为2mol(不考虑CO2的溶解)
D.现取11含CN- 1.02mg/L的废水,至少需用5.0×10-5 mol Cl2处理后才符合排放标准(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12.将38.4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6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 500mL1.5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 ( )
A.0.2 mol B.0.6 mol C.0.8 mol D.1.0 mol
13.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时、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0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14.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浸”硼镁矿粉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吸收”转变为(NH4)2CO3
B.“滤渣1”的主要成分有SiO2、Fe2O3、Al2O3
C.在“过滤2”前,将溶液pH调节至3.5,目的是使Fe3+转变为Fe(OH)3除去
D.母液经加热后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分,共58分)
15.(14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好中国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责任。以下是对废水、废气处理的一些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CO、NOx以及燃煤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汽车尾气中NO的主要来源: 。
②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反应I为NO+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③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Ce为铈元素)。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请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3-、NO2-时的离子方程式: 。
(2)含氰废水中的CN-有剧毒,NaCN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
第一次氧化:NaCN与NaClO反应,生成NaOCN和NaCl;
第二次氧化:NaOCN与NaCIO反应,生成Na2CO3、CO2、NaCl和N2。
已知HCN(Ka=6.3×10-10)有剧毒,易挥发;HCN、HOCN中N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完成下列填空:
①第一次氧化时,溶液应调节为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 。
②处理100m3含NaCN 10.3mg/L的废水,实际至少需NaClO g(实际用量应为理论值的4倍),才能使NaCN含量低于0.5mg/L,达到排放标准。
③(CN)2与Cl2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N)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8分)含铬化合物有毒,对人畜危害很大,因此含铬废水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已知:
(1)在含+6价铬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使+6价铬还原成+3价铬;再调节溶液pH在6~8之间,使Fe3+和Cr3+转化为Fe(OH)3、Cr(OH)3沉淀而除去。
①写出Cr2O72-与FeS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pH不能超过10的原因: 。
(2)铬化学丰富多彩,由于铬光泽度好,所以常将铬镀在其他金属表面,同铁、镍组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CrO3大量地用于电镀工业中。
①CrO3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有机物(如酒精)时,猛烈反应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CrO3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CrO3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B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17.(10分)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分别进行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 。
②焙烧时,添加1% 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 。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学式)转化为 (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 。
18.(14分)无水MgBr2常用于催化剂。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
已知:①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到140℃时乙醇脱水生成乙醚(C2H5OC2H5),加热到170℃时乙醇脱水生成CH2=CH2;
②乙醚的熔点为-116.3℃,沸点为34.6℃;
③液溴密度3.2g/mL,熔点一7.2℃,沸点58.78℃;
④Mg和Br2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MgBr2能与乙醚发生反应MgBr2+3C2H5OC2H5MgBr2·3C2H5OC2H5。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I.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正确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Ⅱ.加热装置A,迅速升温至140℃,并保持140℃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
Ⅲ.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装置B的三颈烧瓶中。
Ⅳ.装置B中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反应物,将得到的滤液转移至干燥的烧瓶中,在冰水中冷却,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产品。
V.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减压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将其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使用仪器m的优点是 。装置B中仪器n的名称是 ,作用为 。
(2)步骤I中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填小写字母代号)。
(3)若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入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4)步骤Ⅲ中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N2,原因是 。
(5)步骤V采用减压过滤(使容器内压强降低,以达到固液快速分离)。下列装置可用作减压过滤的是(填字母代号) 。
(6)步骤V获得33.12g无水MgBr2,该小组制备无水MgBr2的产率为 。
19.(12分)MnSO4晶体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微红色晶体,某校同学设计实验制备并检验MnSO4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设计用SO2和适量纯净的MnO2制备MnSO4其装置如下所示:
①A装置中固体药品X通常是 (填化学式)。
②B装置中通SO2的导管末端接多孔球泡的目的是 。
(2)乙组同学定性检验甲组同学的产品中Mn2+的存在,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NH4)2S2O3溶液,滴入硝酸银(作催化剂),微热振荡,溶液显紫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丙组同学为检验无水MnSO4(接近白色)的热分解产物,将MnSO4晶体脱水后放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慢通入N2,加热,硬质玻璃管中最后得到黑色固体。
①检验分解的气态产物中是否有SO2及SO3,装置E、F中的溶液依次是 、
(填字母代号)。
a.Ba(NO3)2溶液 b.BaCl2溶液 c.品红溶液 d.浓硫酸
②若D中得到的黑色粉末为Mn3O4,E、F中均有明显现象,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丁组同学设计实验以丙组同学得到的黑色粉末为原料,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将其还原为金属锰,所需的药品除氯酸钾外,还需要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D | D | A | C | B | D | D | C | A | D | C | B | B | C |
二、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