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相似模型在中考数学压轴题中的应用
展开相似模型在中考数学压轴题中的应用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学段 | 初三 | 学科 | 数学 |
教学 目标 |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等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归纳、建模、应用能力。 | ||||
教学重点 | 运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解决问题。 | ||||
教学难点 | 观察发现或者建立数学模型,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问题。 | ||||
教具 | 多媒体幻灯片,三角板 |
教学方法
学法:1.思考探索 2.协作学习。
教法:启发式教学,在提出问题的背景下,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
(2)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
(3)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模型。(课件呈现)
在前面几节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那么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我们能否解决一些问题呢?
二.数学活动
[活动1] 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点D是BC上一点,且BD=1,在AC上取点E,使∠ADE=60度,AE长为( )
2、如图,P为线段AB上一点,AD与BC交于点E,∠CPD=∠A=∠B,BC交PD于点F,AD交PC于点G,则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
[活动2]
3. 如图,正△ABC边长为6cm,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的速度为1cm/s,点Q的速度为2cm/s,当Q点到达C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3)作QR//BA交AC于点R,连接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分析:(1)本题的核心条件1是什么?:QR//BA
结 论:△RQC也是正三角形和各线段的长度
(2)本题核心条件2是什么?
核心条件2:△APR∽△PRQ
此条件有何结论:△APR∽△BQP(基本图形)
让学生思考后,并动手列出方程,然后整理。
[活动3]
4.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点B(0,6),点P为BC边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经过点O、P折叠该纸片,得点B′和折痕OP.设BP=t.
(Ⅰ)如图①,当∠BOP=30°时,求点P的坐标;
(Ⅱ)如图②,经过点P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落在直线PB′上,得点C′和折痕PQ,若AQ=m,试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m;
(Ⅲ)在(Ⅱ)的条件下,当点C′恰好落在边OA上时,求点P的坐标
1.分析:寻找核心条件1:两次翻折,核心条件2:B’落在PC’上
从这两个核心条件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 论:构造出K字型
2.分析:寻找核心条件:核心条件1:两次翻折 核心条件2:B’落在PC’上核心条件3:C’落在OA上。
结 论1:构造出等腰三角形Pc=PC,
结 论2:构造RT △
结 论3:构造出新的K字型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题目具备基本图形所有特征,可直接通过基本图形性质作答的简单应用。(2)构造题目具备基本图形部分特征,可稍作变形才能求解。(3)转化:基本图形的运用是求解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转化思想可化难为易。
五.板书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回顾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 (2)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活动分析 三.作业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