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静夜思 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9 夜色 教学反思 教案 4 次下载
- 11 彩虹 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语文园地四 教学反思 教案 3 次下载
- 识字5 动物儿歌 教学反思 教案 5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案设计
展开(一)
优点: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不足之处:
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二)
《端午粽》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家人”这个主题来编排的。《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教学效果:为了解决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现实问题,调动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大胆采用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课前我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两个核心问题:(1)端午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味道怎么样?(2)课文中粽子的花样有哪几个?你还知道什么样的粽子?在读通读会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好汇报前的分工。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台上台下同学共同参与,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互为补充质疑,完善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每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成功之处: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四、改进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
本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指导学习生字,为课文扫清障碍。一年级的教学,生字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让学生学习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的书写方式,从而让学生掌握写字要领。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相结合。
2.指导朗读长句子。朗读长句子,在教学时我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并在其他长句子朗读中加以运用。
3.积累和运用本课词语。文章用词丰美,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都是第一次出现,“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也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并学会运用。
4.课前作业效果明显,文章情感易体会。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二、成功之处
1.以读为主,感受课文情感。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体会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2.联系实际经历,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和其中包含的情感。因为这一节日学生们都有体验过,所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3.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课文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感受百姓对屈原的怀念。进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使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三、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度不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还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还不够自信等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教学过程中,对于游戏或者活动的环节加入的不够多,整节课学习氛围一般。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于一些参与度高的活动感兴趣,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多多考虑。
四、改进措施
1.教学时应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要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认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2.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在新课导入、字词学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10 端午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0 端午粽教案设计,共2页。
语文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端午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课文 310 端午粽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记忆字形,指导书写,课堂总结,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