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1-8题:每小题2分;9-18题:每小题3分共46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B. 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C. 通讯领域中的光导纤维可长期浸泡在强碱性溶液中
    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答案】B
    【解析】A.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而变质,故A错误;B. 二氧化硫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微量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故B正确;C. 通讯领域中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能够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故C错误;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的,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脱色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OH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B
    【详解】A. 黄泥具有吸附性,利用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该脱色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A项正确;
    B. “取碱浣衣”中的碱是指碳酸钾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B项错误;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指的是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C项正确;
    D. 剂钢硬度大,指的是铁的合金,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做题的关键是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对化学常识问题的积累。平常要多注重这方面的思考。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37Cl-的结构示意图: B.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C
    C. NH3的结构式: D. 次氯酸的电子式:
    【答案】C
    【详解】A. 氯的核电荷数为17,37Cl-的结构示意图,A项错误;
    B.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B项错误;
    C. 氨分子含有三个共价键,C项正确;
    D. 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次氯酸的电子式,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化学用语是化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其中元素符号的含义要牢记在心,其左上角为质量数(A)、左下角为质子数(Z),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Si的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 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有色有机物质
    C. 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电路板
    D. Al2O3硬度很大,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答案】B
    【详解】A. Si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与熔点高无关系,A项错误;
    B. 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有色有机物质,B项正确;
    C. FeCl3具有氧化性,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跟FeCl3溶液的酸碱性无关,C项错误;
    D. Al2O3熔点很高,故可以做耐火材料,而不是利用其硬度很大的性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其中A选项关于硅或硅的化合物的用途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知识。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用途,不可混为一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固态AgCl均不导电,所以HCl、AgCl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金刚石、石墨、14C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 混合物:淀粉、自来水、水玻璃、医用酒精
    【答案】D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详解】A. 液态HCl溶于水能导电,固态AgCl溶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又属于化合物,所以液态HCl、固态AgCl是电解质,A项错误;
    B. NH3和CO2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或碳酸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则NH3、CO2属于非电解质,B项错误;
    C. 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但14C是原子,不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项错误;
    D. 淀粉、自来水、水玻璃、医用酒精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掌握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非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再判断特定条件(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以及蔗糖和酒精等,学生需要理解并谨记。
    6.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反应的火焰为苍白色
    B. 实验③反应制得的物质为纯净物
    C. 实验③得到的物质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 实验②、③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②>③
    【答案】C
    【详解】A. 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生成棕褐色的烟,A项错误;
    B. 实验③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B项错误;
    C. 实验③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利用水解原理制备胶体,实验③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项正确;
    D. 实验②得到氯化铁溶液,实验③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质粒子的直径:②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