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
展开
聚焦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考点一:声音产生的条件1.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提琴发出的琴声主要来自弦的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D. “禁止鸣笛”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2.如图所示,将一个轻质小球紧靠着音叉悬挂,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声,小球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产生于振动
B. 比较小球弹开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
C. 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出的音调越高
D. 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3.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与声速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2.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________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________ m. 3.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________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________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________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________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这说明;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钢尺长度有关。 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1.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C.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的深度
D. 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波在相同时间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都是乐音,乙是噪音 B. 丁比乙的音调低
C. 甲和乙的音调、响度、音色均相同 D. 甲和丁的音调相同3.如图 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这两列声波明显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4.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5.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B. 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 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6.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就可以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对应“fa(4)”音阶的瓶子是( )
7.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 )A. 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 它们的音调不同 C. 它们的响度不同 D. 它们的音色不同8.“五一”期间,为庆祝社会安定团结,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锣鼓喧闹。歌声、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 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考点四:声的利用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当学校举行防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2.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行驶时发现前方有一山崖,当司机发现前方有个山崖时开始鸣笛,过了2s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气温约为15℃) (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 考点五:噪声与控制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②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③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⑤摩托车发出的噪声只能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来减弱A. 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闻其声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D.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3.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的声音音调较高,图________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4.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图甲所示,示数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5.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________的增大。隔壁班级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 6.小明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他的姐姐在客厅里练习唱歌,对于小明来说,他姐姐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 “噪声”),小明为了能安心做作业,他把自己的房门关上,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但是关上房门后,他姐姐的声音依然很大,于是他请求姐姐唱歌时小声一点,小明这是想在________ 减弱噪声. 聚焦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参考答案考点一:声音产生的条件1.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提琴发出的琴声主要来自弦的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D. “禁止鸣笛”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答案】A 2.如图所示,将一个轻质小球紧靠着音叉悬挂,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声,小球弹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产生于振动
B. 比较小球弹开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
C. 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出的音调越高
D. 小球弹开的角度越大,音叉发声的响度越大【答案】C 3.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振动;信息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与声速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C 2.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________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________ m. 【答案】三;408 3.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________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________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________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________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答案】超;振动;次;真空
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的越来越快,这说明;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钢尺长度有关。 【答案】(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转换法(2)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 5.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空气能传声;乙(3)一;高;频率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1.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C.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的深度
D. 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答案】B 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波在相同时间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都是乐音,乙是噪音 B. 丁比乙的音调低
C. 甲和乙的音调、响度、音色均相同 D. 甲和丁的音调相同【答案】D 3.如图 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这两列声波明显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答案】C 4.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A 5.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B. 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 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答案】B 6.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就可以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对应“fa(4)”音阶的瓶子是( )
【答案】C 7.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 )A. 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 B. 它们的音调不同 C. 它们的响度不同 D. 它们的音色不同【答案】D 8.“五一”期间,为庆祝社会安定团结,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锣鼓喧闹。歌声、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答案】空气;音色 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甲、乙;甲、丙 考点四:声的利用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当学校举行防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信息 2.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行驶时发现前方有一山崖,当司机发现前方有个山崖时开始鸣笛,过了2s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气温约为15℃) (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 【答案】(1)解: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车=108km/h=30m/s, 由v= 得,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v车t=30m/s×2s=60m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为60m(2)解: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m/s, 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由题意知,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s= (s声+s车)= ×(680m+60m)=370m答: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370m考点五:噪声与控制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②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③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④声能同时传递信息和能量。⑤摩托车发出的噪声只能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来减弱A. 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答案】A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闻其声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D.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答案】C 3.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的声音音调较高,图________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乙;丙;声源4.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图甲所示,示数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声源 5.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梁祝》,将弓放在琴弦上并拉动就能发出优美的乐曲,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为了增强响度,老师要用力拉,此时琴弦振动________的增大。隔壁班级关紧门窗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幅度;阻断噪声传播 6.小明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他的姐姐在客厅里练习唱歌,对于小明来说,他姐姐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 “噪声”),小明为了能安心做作业,他把自己的房门关上,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但是关上房门后,他姐姐的声音依然很大,于是他请求姐姐唱歌时小声一点,小明这是想在________ 减弱噪声. 【答案】噪声;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备战2020中考物理章节强化训练——声现象,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声现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2—《声现象》,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