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安远县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试题 测量 运动与能量(含答案)
展开初三物理专题:(测量 运动与能量)
(建议答题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在南京长江隧道口,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限高4.5________;(2)限速80________;
(3)隧道禁止5________以上货车通行.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3.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__(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4.小兵全家利用国庆节假期自驾游.在高速路上,小兵看见一个路牌如图甲所示,该路牌所给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小兵从路牌处开始观察到汽车速度计指针一直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小兵经过________分钟到达广元.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的; 汽车在第5 s~6 s时间段里共前进了________m.
二、选择题
6.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B. 学生课桌的面积约为100 cm2
C. 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
D.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dm
7.如图所示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托盘
C. 餐桌 D. 墙壁
第7题图
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 km/h B. 70 km/h
C. 50 km/h D. 40 km/h
9.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 )
第9题图
10.(不定项)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 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 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约为7.14 m/s
D. 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
11. (不定项)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第11题图
A. 甲、乙都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三、计算题
12.小明家离学校2 km,他以5 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四、实验与探究题
13.小明在使用钢卷尺时发现,卷尺的起始部件钢钩和铆钉之间没有紧固,钢钩竟然可以左右活动,如图甲、乙所示,查看了其他多位同学的钢卷尺,都是这样的,说明小明的钢卷尺的质量是________(选填“合格”、“不合格”或“无法判断”)的;如图丙测圆柱形物体直径时,钢钩全部拉出时,钢钩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表面与卷尺的“0”刻度齐平,这样既方便钩住物体的侧面测量,又减小了误差,它的读数是________mm.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第14题图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核心素养提升
1.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汽车在两次接收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讲 测量 运动与能量
1. (1)m (2)km/h (3)t
2. 运动 静止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故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3. 船 榆堤
4. 此地距广元还有60 km 40 【解析】由图甲可知,距广元的路程s=60 km,由图乙可知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90 km/h,小兵到达广元还需要的时间t=== h=40 min.
5. 增大 30 【解析】由图像可知,0~4 s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2 s~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在增大;4 s~6 s内汽车的速度为30 m/s,所以汽车在5 s~6 s这时间段里前进了30 m.
6. C 【解析】“眨眼之间”往往形容很短的时间,即瞬间,所以人眨眼一次的时间远远小于1 s,A不符合实际;学生课桌的长度约为80 cm,宽度约为50 cm,所以面积约为4 000 cm2,B不符合实际;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般为5 m/s,C符合实际;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D不符合实际.故选C.
7. B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机器人静止,则选择的参照物与机器人的相对位置不能发生改变. A、C、D与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故选B.
8. B 【解析】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距离s=4×50 m=20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20 m/s,因1 m/s=3.6 km/h,则平均速度v=72 km/h,最接近70 km/h,故选B.
9. A
10. CD 【解析】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 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A错误;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若以跑道为参照物,看台和跑道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看台是静止的,B错误;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 m/s,C正确;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200 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D正确.故选CD.
11. AB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两小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都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的,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小车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v===2 m/s,从题图乙可知,小车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 m/s,B正确,D错误;由于甲、乙两小车起始的位置和方向不确定,所以不能认为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C错误.故选AB.
12. 解:(1)当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时,他们经过的距离相等,设小明父亲经t1时间能追上小明
由于 s小=s父,t0=5 min= h即:v小(t1+ h)=v父t1,5 km/h×(t1+ h)=10 km/h×t1,解得: t1= h=5 min,则小明父亲经过5分钟能追上小明
(2)由题意可知,小明返途的距离和父亲向前行驶的距离总和为小明步行5 min的路程.设小明父亲经t2时间与小明相遇
由于 s小′+s父′=s小
即:v小t2+ v父t2=v小t0,则5 km/h×t2 + 10 km/h×t2=5 km/h× h.解得: t2= h
则小明和父亲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为
s=s总-s父′=2 km-10 km/h× h≈1.72 km
13. 合格 内侧 9.4(在9.2~9.4范围内即可)
14. (1)2 (2)v= (3)小 (4)0.03
【解析】(1)图中1 cm刻度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 mm;(2)该实验的原理是v=;(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4)由图可知,sAB=10.00 cm-1.00 cm=9.00 cm=0.09 m,小车在AB段的运动时间tAB=15∶35∶23-15∶35∶20=3 s;故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0.03 m/s.
核心素养提升
1. 34 42.5 【解析】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 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 s,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 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 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 m/s×0.15 s=51 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 m-51 m=34 m;这34 m共用时:t′=t-(t1+t2)=0.9 s-0.25 s-0.15 s=0.8 s,所以汽车的平均车速为:v′===42.5 m/s.
2. (1)秒表(停表) 慢 正 【解析】(1)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故需要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停表);(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气泡应运动较慢,若气泡做匀速运动,则气泡运动的时间和时间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