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潍坊中考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19年山东省潍坊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及答案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6山东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有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15年中考历史精析系列——潍坊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15.5潍坊市寿光初中地理中考模拟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10年潍坊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使用火药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 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四个氢原子:H4 B. 2个氮分子:2N2
C. 碳酸根离子:CO3−2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金刚石做钻探机的钻头
B. 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可以大量使用
C.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D.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
6. 下表中所列物质名称、俗称以及分类对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分类
A
氧化钙
熟石灰
氧化物
B
氢氧化钠
火碱、纯碱
碱
C
汞
水银
金属单质
D
碳酸氢钠
小苏打
酸
A. A B. B C. C D. D
7.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 物质丙和丁可能都是氧化物
8.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9.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安全与自救
B.环保与能源
①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不能食用
②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
①为增加粮食产量,可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②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材料与资源
D.生活与健康
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目前水资源短缺,因此要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①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②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A. A B. B C. C D. D
10.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的步骤为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B. 溶解时应将玻璃棒抵在烧杯底部进行搅拌
C. 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11. 国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跟铝相比铝锂合金熔点较高
B.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lO
C. 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 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13. 近期,全球各国相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1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 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 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15.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6. 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 氯化钡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紫色石蕊溶液
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18.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加过量稀盐酸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D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过滤、烘干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0.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
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 滴加过程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
D. F点溶液的pH>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1.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______;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
(5)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______;
(6)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Al(OH)3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2.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岀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23. 2019年5月18日电,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天鹊”发动机(TQ−12)日前试车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试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氧”通常为______色液体。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氧气,此方法是利用液态空气各成分的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氧气的用途很广,请说出一例氧气的用途______;
(4)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过氧化钙(CaO2)与水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 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铜、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加热的条件下,Zn、Cu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烟泥最初处理需要除油污,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现象。步骤①产生的废气B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环保处理最好釆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水 C、石灰乳
(2)写出步骤④中得到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3)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4)我国古代就制得了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也就是黄铜,它的硬度比纯铜______(填“高”或者“低”)。
(5)取少量的溶液C,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酸镁 B、硫酸锌 C、硫酸铜 D、硫酸铜和硫酸锌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25. 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
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
发生。
/
(1)试管C中产生 ______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______ (填微粒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
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 ______ 。(用文字描述)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G中溶液变红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______ (填微粒符号)。
(6)向试管H中滴加 ______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O42−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6.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有学生对此反应后的溶液感兴趣,他取适量反应后过滤的滤液M,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pH,横坐标为时间)。
Ⅰ.请分析图,写出BC段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你认为是______;
Ⅲ.通过曲线图,确定滤液M的成分______(写化学式)。
27.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已知:CH4+4CuO− △ 4Cu+CO2+2H2O)
(1)实验装置末端干燥管中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_(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______;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______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______ 。
B
无明显现象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D
装置D增重3.6g
E
装置E增重4.4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的水溶液,水作溶剂,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溶液特点考虑。
B、根据溶液与纯净物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
D、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
3.【答案】D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四个氢原子:4H,H4错误,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氮分子:2N2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碳酸根离子:CO32−,CO3−2错误,故选项错误;
D、图中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电极材料,金刚石硬度大,做钻探机的钻头,故A说法正确;
B、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不可以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B说法错误;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用作复合肥料,故C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汞俗称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说法不正确;
C、物质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物质丙和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相同,若该元素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故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不能食用正确;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说法正确;故A归纳完全正确;
B、化肥和农药任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为治理雾霾,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错误;故B归纳错误;
C、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正确;和爱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故正确;故C归纳正确;
D、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正确;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正确;故D归纳正确;
故选:B。
A、根据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和煤气泄漏的正确处理方法分析;
B、根据化肥和农药任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治理雾霾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分析;
D、根据碘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分析。
此题较为综合的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虽然知识面考查较广,但利用排除法解决此题时难度也不会很大
10.【答案】D
【解析】解: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时应将玻璃棒在烧杯的液体中进行搅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俯视量筒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少,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分析。
B、根据搅拌的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D、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由合金的性能可知,跟铝相比铝锂合金熔点较低,故A错误;
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所以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故C正确;
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1价,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合金的性能进行分析;
B、根据铝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的特性进行分析;
C、根据(Li)的活动性比铝强能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D、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以及合金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D
【解析】解: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A错;
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B错;
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故C错;
D、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D、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有机物的判断方法、中和反应的定义、离子的特点、溶液酸碱性与指示剂的关系。
13.【答案】D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P点表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错误,故选项错误;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错误,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B、交点的含义;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D
【解析】解:A、①处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处白磷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处红磷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也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钡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碳酸钠和石灰水会生成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会反应,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紫色石蕊试液在澄清石灰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会变蓝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然后选择的试剂要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才可选用。
17.【答案】D
【解析】解:A、物质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28−8)=5:4,该选项说法正确;
D、待测值是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答案】C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再蒸发除去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B、根据Mg+2HCl=MgCl2+H2↑可知,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22,由Zn+2HCl=ZnCl2+H2↑知,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63,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产生氢气多,消耗的盐酸质量大,生成盐的质量就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小于12,不可能等于12,故选项图象错误。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A、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0.【答案】B
【解析】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共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随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增加,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故正确。
故选:B。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1)活性炭;
(2)煮沸;
(3)钾肥;
(4)糖类;
(5)高弹性;
(6)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时经常用到;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是缺钾的表现,应该补充钾肥;
(4)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糖类;
(5)合成橡胶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
(6)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故答案为:
(1)活性炭;
(2)煮沸;
(3)钾肥;
(4)糖类;
(5)高弹性(或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
(6)Al(OH)3+3HCl=AlCl3+3H2O。
(1)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3)根据农作物缺少营养素的表现进行分析;
(4)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5)根据合成橡胶的特点进行分析;
(6)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
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2.【答案】(1)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故填: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4g+1.6g170.0g×100%≈14.7%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解析】解:(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故填: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故填: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4g+1.6g170.0g×100%≈14.7%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1)根据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上述计算数据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3.【答案】淡蓝 沸点 CH4+2O2− 点燃 CO2+2H2O 供给动植物呼吸 −1 2CaO2+2H2O=2Ca(OH)2+O2↑
【解析】解:(1)“液氧”通常为淡蓝色,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氧气,此方法是利用液态空气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3)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
(4)在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0,解得x=−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故答案为:(1)淡蓝;沸点;(2)CH4+2O2− 点燃 CO2+2H2O;(3)供给动植物呼吸;(4)−1;2CaO2+2H2O=2Ca(OH)2+O2↑。
(1)根据液态氧的颜色和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氧气的用途回答本题;
(4)根据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来计算氧元素的化合价;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特点分析;
本题注重了化学的实际应用性,学生可利用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结合化合价原则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24.【答案】乳化 SO2 C Zn+CuSO4=Cu+ZnSO4 置换 过滤 高 C
【解析】解:(1)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乳化现象,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所以步骤①产生的废气B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SO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所以环保处理最好釆用的试剂是石灰乳,故选:C;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4)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高;
(5)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而不一定含有镁,锌可能被完全置换出来,也可能部分被置换出来,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而可能含有硫酸锌,故选:C。
故答案为:(1)乳化,SO2,C;
(2)Zn+CuSO4=Cu+ZnSO4 ,置换;
(3)过滤;
(4)高;
(5)C。
(1)根据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乳化现象,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5)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答案】(1)气泡;
(2)CO32−;
(3)H2SO4+BaCl2=BaSO4↓+2HCl;
(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H+;
(6)BaCl2
【解析】解:(1)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C中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试管C中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C中减少的是碳酸根离子,符号为CO32−;
(3)试管D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由于稀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H+;
(6)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向H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
故答案为:
(1)气泡;
(2)CO32−;
(3)H2SO4+BaCl2=BaSO4↓+2HCl;
(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写离子化学式也可);
(5)H+;
(6)BaCl2。
(1)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分析现象;
(2)根据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分析;
(3)根据稀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5)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6)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酸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26.【答案】酒精灯 A 2KMnO4− △ K2MnO4+MnO2+O2↑ D Na2CO3+CaCl2=2NaCl+CaCO3↓ 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CaCl2、HCl
【解析】解:(1)图中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A;2KMnO4− △ K2MnO4+MnO2+O2↑;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D;
由图象可知,反应结束后,滤液M的pH<7,所以反应后M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其中的氯化氢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氯化氢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当氯化氢恰好被反应时,滤液的pH=7,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开始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一直呈中性,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还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随着碳酸钠加入量的增多,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
①BC段内溶液的pH=7,且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pH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2NaCl+CaCO3↓;故填:Na2CO3+CaCl2=2NaCl+CaCO3↓;
②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M的pH<7,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结束后氯化氢有剩余,所以滤液M中的是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故填:CaCl2、HCl。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的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物质的性质、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物质间反应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CuO+CO− △ Cu+CO2 B、C 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爆炸 二氧化碳、甲烷
【解析】解:(1)实验装置末端干燥管中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 △ Cu+CO2。
故填:CuO+CO− △ Cu+CO2。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B、C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用来吸收水蒸气,才能证明含有CH4。
故填:B、C。
(4)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故填: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爆炸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是因为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装置中的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会发生爆炸。
A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和甲烷或一氧化碳或甲烷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铜等物质,装置D增重3.6g,装置E增重4.4g,说明反应生成了3.6g水、4.4g二氧化碳,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36:44,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H4+4CuO− △ 4Cu+CO2+2H2O,
44 36
即甲烷和氧化铜反应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36:44,即气体中含有甲烷,不含有一氧化碳,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
故填:爆炸;二氧化碳、甲烷。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市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使用火药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 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四个氢原子:H4 B. 2个氮分子:2N2
C. 碳酸根离子:CO3−2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金刚石做钻探机的钻头
B. 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可以大量使用
C.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D.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
6. 下表中所列物质名称、俗称以及分类对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分类
A
氧化钙
熟石灰
氧化物
B
氢氧化钠
火碱、纯碱
碱
C
汞
水银
金属单质
D
碳酸氢钠
小苏打
酸
A. A B. B C. C D. D
7.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 物质丙和丁可能都是氧化物
8.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9.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安全与自救
B.环保与能源
①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不能食用
②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
①为增加粮食产量,可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②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材料与资源
D.生活与健康
①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目前水资源短缺,因此要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①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②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A. A B. B C. C D. D
10.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的步骤为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B. 溶解时应将玻璃棒抵在烧杯底部进行搅拌
C. 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11. 国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跟铝相比铝锂合金熔点较高
B.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lO
C. 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 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
12.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13. 近期,全球各国相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1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 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 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15.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6. 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 氯化钡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紫色石蕊溶液
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18.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加过量稀盐酸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D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过滤、烘干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20.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
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 滴加过程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
D. F点溶液的pH>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1.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是______;
(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
(5)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______;
(6)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Al(OH)3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2.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
(2)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岀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23. 2019年5月18日电,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天鹊”发动机(TQ−12)日前试车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试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氧”通常为______色液体。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氧气,此方法是利用液态空气各成分的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氧气的用途很广,请说出一例氧气的用途______;
(4)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过氧化钙(CaO2)与水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 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铜、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加热的条件下,Zn、Cu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烟泥最初处理需要除油污,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现象。步骤①产生的废气B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环保处理最好釆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水 C、石灰乳
(2)写出步骤④中得到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3)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4)我国古代就制得了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也就是黄铜,它的硬度比纯铜______(填“高”或者“低”)。
(5)取少量的溶液C,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酸镁 B、硫酸锌 C、硫酸铜 D、硫酸铜和硫酸锌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0分)
25. 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
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
发生。
/
(1)试管C中产生 ______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______ (填微粒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
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 ______ 。(用文字描述)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G中溶液变红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______ (填微粒符号)。
(6)向试管H中滴加 ______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O42−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6.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有学生对此反应后的溶液感兴趣,他取适量反应后过滤的滤液M,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pH,横坐标为时间)。
Ⅰ.请分析图,写出BC段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Ⅱ.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你认为是______;
Ⅲ.通过曲线图,确定滤液M的成分______(写化学式)。
27.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已知:CH4+4CuO− △ 4Cu+CO2+2H2O)
(1)实验装置末端干燥管中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______(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______;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______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实验现象/数据
实验结论
A
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______ 。
B
无明显现象
C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D
装置D增重3.6g
E
装置E增重4.4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的水溶液,水作溶剂,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溶液特点考虑。
B、根据溶液与纯净物的特点分析;
C、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
D、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熟记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
3.【答案】D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四个氢原子:4H,H4错误,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氮分子:2N2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碳酸根离子:CO32−,CO3−2错误,故选项错误;
D、图中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B
【解析】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电极材料,金刚石硬度大,做钻探机的钻头,故A说法正确;
B、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不可以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B说法错误;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用作复合肥料,故C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汞俗称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说法不正确;
C、物质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物质丙和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相同,若该元素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故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不能食用正确;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开门窗通风,说法正确;故A归纳完全正确;
B、化肥和农药任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为治理雾霾,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错误;故B归纳错误;
C、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正确;和爱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故正确;故C归纳正确;
D、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正确;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正确;故D归纳正确;
故选:B。
A、根据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和煤气泄漏的正确处理方法分析;
B、根据化肥和农药任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治理雾霾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分析;
D、根据碘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分析。
此题较为综合的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虽然知识面考查较广,但利用排除法解决此题时难度也不会很大
10.【答案】D
【解析】解: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时应将玻璃棒在烧杯的液体中进行搅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俯视量筒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少,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分析。
B、根据搅拌的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D、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由合金的性能可知,跟铝相比铝锂合金熔点较低,故A错误;
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所以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故C正确;
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1价,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合金的性能进行分析;
B、根据铝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的特性进行分析;
C、根据(Li)的活动性比铝强能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D、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以及合金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D
【解析】解: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A错;
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故B错;
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故C错;
D、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A、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D、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有机物的判断方法、中和反应的定义、离子的特点、溶液酸碱性与指示剂的关系。
13.【答案】D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P点表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错误,故选项错误;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错误,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正确,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B、交点的含义;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正确。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D
【解析】解:A、①处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处白磷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处红磷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也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钡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碳酸钠和石灰水会生成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会反应,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紫色石蕊试液在澄清石灰水中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会变蓝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然后选择的试剂要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才可选用。
17.【答案】D
【解析】解:A、物质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28−8)=5:4,该选项说法正确;
D、待测值是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答案】C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再蒸发除去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B、根据Mg+2HCl=MgCl2+H2↑可知,24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22,由Zn+2HCl=ZnCl2+H2↑知,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63,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产生氢气多,消耗的盐酸质量大,生成盐的质量就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小于12,不可能等于12,故选项图象错误。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A、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0.【答案】B
【解析】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共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随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增加,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故正确。
故选:B。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1)活性炭;
(2)煮沸;
(3)钾肥;
(4)糖类;
(5)高弹性;
(6)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时经常用到;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是缺钾的表现,应该补充钾肥;
(4)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糖类;
(5)合成橡胶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
(6)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故答案为:
(1)活性炭;
(2)煮沸;
(3)钾肥;
(4)糖类;
(5)高弹性(或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良性能);
(6)Al(OH)3+3HCl=AlCl3+3H2O。
(1)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3)根据农作物缺少营养素的表现进行分析;
(4)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5)根据合成橡胶的特点进行分析;
(6)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
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2.【答案】(1)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故填: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4g+1.6g170.0g×100%≈14.7%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解析】解:(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8.8g−170.0g=8.8g,故填: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解得:x=21.2g,y=23.4g,
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21.2g=1.6g
故填:1.6g;
(3)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3.4g+1.6g170.0g×100%≈14.7%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7%。
(1)根据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22.8g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上述计算数据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3.【答案】淡蓝 沸点 CH4+2O2− 点燃 CO2+2H2O 供给动植物呼吸 −1 2CaO2+2H2O=2Ca(OH)2+O2↑
【解析】解:(1)“液氧”通常为淡蓝色,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获得氧气,此方法是利用液态空气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3)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
(4)在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0,解得x=−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故答案为:(1)淡蓝;沸点;(2)CH4+2O2− 点燃 CO2+2H2O;(3)供给动植物呼吸;(4)−1;2CaO2+2H2O=2Ca(OH)2+O2↑。
(1)根据液态氧的颜色和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氧气的用途回答本题;
(4)根据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来计算氧元素的化合价;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特点分析;
本题注重了化学的实际应用性,学生可利用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方程式,结合化合价原则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24.【答案】乳化 SO2 C Zn+CuSO4=Cu+ZnSO4 置换 过滤 高 C
【解析】解:(1)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乳化现象,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所以步骤①产生的废气B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SO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所以环保处理最好釆用的试剂是石灰乳,故选:C;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4)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高;
(5)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而不一定含有镁,锌可能被完全置换出来,也可能部分被置换出来,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而可能含有硫酸锌,故选:C。
故答案为:(1)乳化,SO2,C;
(2)Zn+CuSO4=Cu+ZnSO4 ,置换;
(3)过滤;
(4)高;
(5)C。
(1)根据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乳化现象,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4)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5)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5.【答案】(1)气泡;
(2)CO32−;
(3)H2SO4+BaCl2=BaSO4↓+2HCl;
(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H+;
(6)BaCl2
【解析】解:(1)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C中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试管C中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C中减少的是碳酸根离子,符号为CO32−;
(3)试管D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由于稀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H+;
(6)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向H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
故答案为:
(1)气泡;
(2)CO32−;
(3)H2SO4+BaCl2=BaSO4↓+2HCl;
(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写离子化学式也可);
(5)H+;
(6)BaCl2。
(1)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分析现象;
(2)根据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分析;
(3)根据稀硫酸与氯化钡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5)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6)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酸的通性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26.【答案】酒精灯 A 2KMnO4− △ K2MnO4+MnO2+O2↑ D Na2CO3+CaCl2=2NaCl+CaCO3↓ 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CaCl2、HCl
【解析】解:(1)图中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A;2KMnO4− △ K2MnO4+MnO2+O2↑;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D;
由图象可知,反应结束后,滤液M的pH<7,所以反应后M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其中的氯化氢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氯化氢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当氯化氢恰好被反应时,滤液的pH=7,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开始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一直呈中性,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还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随着碳酸钠加入量的增多,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
①BC段内溶液的pH=7,且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pH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2NaCl+CaCO3↓;故填:Na2CO3+CaCl2=2NaCl+CaCO3↓;
②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碳酸钠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滤液M的pH<7,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结束后氯化氢有剩余,所以滤液M中的是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故填:CaCl2、HCl。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的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装置;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物质的性质、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物质间反应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CuO+CO− △ Cu+CO2 B、C 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爆炸 二氧化碳、甲烷
【解析】解:(1)实验装置末端干燥管中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 △ Cu+CO2。
故填:CuO+CO− △ Cu+CO2。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B、C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用来吸收水蒸气,才能证明含有CH4。
故填:B、C。
(4)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故填:丁的看法不正确,B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去掉B装置,则对检验甲烷、一氧化碳产生影响。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爆炸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是因为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装置中的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会发生爆炸。
A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和甲烷或一氧化碳或甲烷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铜等物质,装置D增重3.6g,装置E增重4.4g,说明反应生成了3.6g水、4.4g二氧化碳,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36:44,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H4+4CuO− △ 4Cu+CO2+2H2O,
44 36
即甲烷和氧化铜反应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36:44,即气体中含有甲烷,不含有一氧化碳,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
故填:爆炸;二氧化碳、甲烷。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