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087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087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6087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知识导图
(二)能力导图
知能要点
(一)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1.《秋天的怀念》作者 ,北京人,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 》《 》《病隙碎笔》等。
2.《散步》作者 ,当代作家。
3.《金色花》作者 , 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 》《 》《 》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荷叶·母亲》作者 ,原名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 》《 》,散文集《 》《樱花赞》等。
5.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字音字形】
1.絮叨( ) 2.憔悴( )( ) 3.捶打( ) 4.仿膳( )
5.tān huàn( )( )6.jué( )别7.shì( )弄8.淡yǎ( )
9.烂màn( )10.翻来fù( )去
11.分歧( ) 12.一霎( ) 13.背起( ) 14.委屈( )
15.鱼táng( )16.煎á( )17.nèn( )芽
18.波光lín lín( )( )
19.梗( ) 20.攲斜( ) 21.祷告( ) 22.徘徊( )( )
23.荫蔽( )24.并dì( )25.zǐ( )妹26.心xù( )
27.hàn dàn( )( )28.烦mèn( )29.mù( )浴30.nì( )笑
31.花bàn( )32.流转( )33.遮蔽( )( )
【词语理解】
1.她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来回翻身)地睡不了觉。
3.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 )了。
4.后来发生了 (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5.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6.仍是不适意!——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了一会子。
7.(当你)走到你做 (向神祈求保佑)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8.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 (花带来的好兆头)。
【文章主旨】
《秋天的怀念》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散步》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金色花》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须臾都离不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
《荷叶·母亲》托荷叶赞美母亲。“我”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打动,从而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咏雪》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流露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和才气的赞美。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小小年纪便聪敏过人、明白事理,说明“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做人要方正,即刚正不阿、为人正派。
【写作特点】
《秋天的怀念》1.传神的景物描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散步》1.精心选材,以小见大。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
《金色花》1.富有童趣。2.清新隽永。
《荷叶·母亲》1.托物“言情”,感情真挚。2.运用了象征。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呵护着的“我”。
《世说新语二则》1.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运用了对话描写的手法,前者通过对话交代了主要事件,后者通过元方与“客”的对话,表现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2.直叙其事。《咏雪》将谢家子弟咏雪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做出任何评价,但作者意图明显。《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实录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方及“客”的形象,文中强调“信”“礼”的中心也十分明显。
【答案】
文学常识
1.史铁生 我与地坛 合欢树
2.莫怀戚
3.泰戈尔 印度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4.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字音字形
1.xù 2.qiá cuì 3.chuí 4.shàn 5.瘫 痪 6.诀7.侍 8.雅 9.漫 10.覆
11.qí 12.shà 13.bēi 14.qu 15.塘 16.熬 17.嫩 18.粼 粼
19.gěng20.qī 21.dǎ 22.pái huái 23.yīn 24.蒂
25.姊 26.绪 27.菡 萏 28.闷 29.沐 30.匿31.瓣
32.zhuǎn 33.zhē bì
词语理解
1.憔悴
2.翻来覆去
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分歧 5.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6.徘徊 7.祷告 8.花瑞
(二)能力要点
能力要点一: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能力详解】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本单元继续训练朗读技能。朗读技能分为外部语音技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前者是上一单元朗读训练的重点,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虽然两个单元在技能点上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呼应、反复训练、螺旋式提升的。
【典例分析】
朗读《秋天的怀念》,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分析:本题意在整体把握全文感情起伏的脉络。同时,引导我们通过题目,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技巧总结】
本文的感情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但各个段落也有节奏的变化。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第2段,语气陡然低沉;第3段,略有一点轻松愉快的语气;第4段又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心。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第7段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总之本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能力要点二: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尽量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能力详解】
本单元各篇课文,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课文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几篇课文中,《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教学中,应努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从《散步》中,可以读出生命轮回或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典例分析】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散步》这篇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通过抓关键语句,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技巧总结】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能力要点三: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能力详解】
从文章写法的角度看,本单元的另一个能力点是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特点。相比之下,《散步》《荷叶·母亲》等课文,抒发的感情比较显豁明了,可以直接把握;《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感情则非常深沉含蓄,需要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实际上,文章抒情方式的显隐,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应的。一般而言,明朗、欢快、单纯的情感,表达起来比较显豁;沉郁、痛苦、复杂的情感,诉诸文字就相对含蓄。了解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抒情特点,要和理解感情内涵、朗读中对感情基调和语气的把握结合在一起。
【典例分析】
《散文诗两首》中的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有什么异同?
【技巧总结】
本课的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母爱的:《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呢《荷叶·母亲》则是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从艺术手法来看,两篇作品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作者是成年人,却真实地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从构思之境来看,《金色花》是虚境《荷叶·母亲》是实境;但两首诗中母亲的形象正形成对比:《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诗中说她在金色花的香气中工作,沐浴后披着双肩的湿发、穿过林荫去祷告,在窗前读《罗摩衍那》,乃至黄昏时拿着灯到牛棚,都让人看到了一位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妇女形象;“你这坏孩子”的嗔语、讲故事的平常,又让人看到她对孩子的温柔怜爱。而《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并没有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这首诗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从语言风格来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清新雅致。区别在于《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显出典雅和书面化特点。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内知识点总结学案: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内知识点总结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词语释义,词语解释,实用写作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6 散步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6 散步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字音,句子翻译,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