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化学题化学(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卷Ⅰ、卷II答案均需填涂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i-28,Cl-35.5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D. 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
①.酸性锌锰电池
②.氢氧燃料电池
③.铅蓄电池
④.镍镉电池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性锌锰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铵根离子,A错误;
B、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放电,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放电,B正确;
C、铅蓄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二氧化铅,C错误;
D、镍镉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三氧化二镍,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
B. 用甘蔗生产的燃料乙醇属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C.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D.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CH4都属于温室气体,A项正确;
B、乙醇燃料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属于温室气体,B项错误;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与化石能源相比,属于新能源,C项正确;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项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不加热不可能进行反应
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需点燃或加热,故B错误;
C.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整个反应中ΔH=E1-E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B反应吸热,B→C反应放热,故A错误;
B. 能量越低越稳定,C能量最低,所以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故B正确;
C. 加入催化剂只能降低活化能,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 根据盖斯定律,A→C整个反应中ΔH=E1–E2+ E3-E4,故D错误;
答案选B。
6.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2min时测得剩余N2为1mol,下列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v(N2)=0.25 mol·L-1·min-1
B. v(H2)=0.75 mol·L-1·min-1
C. v(NH3)=1 mol·L-1·min-1
D. v(NH3)=0.5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 3H22NH3,2min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所以2min内,以N2表示的反应速率v(N2)=(2mol-1mol)÷(2L×2min)=0.25 mol/(L•min)。
【详解】A.由上述计算可知,v(N2)=0.25 mol/(L•min),A项正确;
B.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3v(N2)=3×0.25 mol/(L•min)=0.75 mol/(L•min),B项正确;
C.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C项错误;
D.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D项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
A. (NH4)2CO3(s)=NH4HCO3(s)+NH3(g) B. 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 2CO(g)=2C(s)+O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2CO3(s)=NH4HCO3(s)+NH3(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A错误;
B.2N2O5(g)=4NO2(g)+O2(g),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是熵增过程,B错误;
C.MgCO3(s)=MgO(s)+CO2(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C错误;
D.2CO(g)=2C(s)+O2(g),反应后气体减少,是熵减过程,D正确;
答案为D。
8.下图用来研究钢铁制品的腐蚀,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形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铁钉生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钉表面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B. 若液体a为稀醋酸,则U形管液面右高左低
C. 若液体a为食盐水,则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
D. 若液体a为食用油,则铁钉生锈速率较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试管中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铁钉表面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 若液体a为稀醋酸,试管中发生铁的析氢腐蚀,放出氢气,则U形管液面右高左低,故B正确;
C. 若液体a为食盐水,试管中发生铁的吸氧腐蚀,气体减少,则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
D. 若液体a为食用油,不能构成原电池,则铁钉生锈速率较慢,故D正确;
答案选A。
9.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O2(g)=SO2(g)+H2O(g) △H1 ②2H2S(g)+SO2(g)=S2(g)+2H2O(g) △H2
③H2S(g)+O2(g)=S(g)+H2O(g) △H3 ④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H4=2/3(△H1+△H2-3△H3) B. △H4=2/3(3△H3-△H1-△H2)
C. △H4=3/2(△H1+△H2-3△H3) D. △H4=3/2(△H1-△H2-3△H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①×-③×得⑤:S(g)+O2(g)=SO2(g) △H5=(△H1-△H3);根据盖斯定律,②×-③×得⑥:SO2(g)+S(g)=O2(g) + S2(g) △H6=(△H2-2△H3);⑤+⑥得:2S(g) =S2(g) △H4=(△H1+△H2-3△H3),答案为A。
10.利用KSCN检验FeCl3溶液中Fe3+,原理为Fe3++xSCN-Fe(SCN)x3-x,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加入KCl固体 ②加大体系压强 ③升温 ④加入FeCl3固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加入KCl固体,对反应方程式中的离子浓度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
②反应中无气体参与,加大体系压强,速率不变;
③升温,加快反应速率;
④加入FeCl3固体,增大Fe3+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选A。
11.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Δ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0 ΔS<0 B. ΔH>0 ΔS<0
C. ΔH<0 ΔS>0 D. ΔH>0 ΔS>0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吸热;△H>0;SnO2(s)+2C(s)=Sn(s)+2CO(g),反应由固体生成部分气体,混乱度增大,△S>0;
答案选D。
12.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时石墨一极变红
B. 图②装置中Fe电极参与反应发生腐蚀
C. 图③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D. 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腐蚀速率较快,图③中Fe腐蚀速率较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①是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石墨是阳极生成氯气、铁是阴极生成氢气,滴加酚酞溶液时铁极变红,故A错误;
B. 图②装置中Fe是阴极,铁电极不参与反应,锌是阳极,锌被腐蚀,故B错误;
C. 图③溶液呈中性,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是正极,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故C正确;
D. 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都是电解池的阴极,腐蚀速率慢,图③中Fe是原电池负极,腐蚀速率较快,故D错误;
答案选C。
1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所以气体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一定平衡;
B.反应前后气体Y质量改变,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平衡;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说明该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一定平衡。
综上所述,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C。
14.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 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 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 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电键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铁被腐蚀,故A错误;
B、若电键K与N连接,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故B错误;
C、若电键K与M连接,则形成电解池,将石墨棒换成铜棒,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C错误;
D、若电键K与M连接,则形成电解池,电解食盐水时,根据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可得,1 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时产生1 mol NaOH和标准状况下22.4 LH2、Cl2混合气体,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根据钠元素守恒,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即生成1mol NaOH,故D正确;
答案选D
15.已知C(s)+H2O(g)=CO(g)+H2(g) ΔH=akJ·mol-1 2C(s)+O2(g)=2CO(g) Δ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
A. +350 B. +130 C. -332 D. -118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①C(s)+H2O(g)=CO(g)+H2(g) △H=akJ·mol-1>0
②2C(s) +O2(g)= 2CO(g) △H =-220 kJ • mol-1
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即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
答案选B。
16.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 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 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
D. n(HCl):n(O2):n(Cl2):n(H2O)=4:1:2:2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A、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只要反应发生就存在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均表示正反应,故C错误;
D、n(HCl):n(O2):n(Cl2):n(H2O)=4:1:2: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17.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气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g)+4D(g)6A(g)+2C(g)
B.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反应进行到6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根据0-6s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Δn(A)∶Δn(B)∶Δn(C)∶Δn(D)=(1.2-0)mol∶(1.0-0.4)mol∶(1.0-0.2)mol∶(0.4-0)mol=6∶3∶4∶2,又因为6s时各物质浓度均保持不变,因此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g)+4C(g)6A(g)+2D(g)。由此解题。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C应为反应物,D应为产物,A项错误;
B. 任何时刻,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B项错误;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5 mol/(L·s),C项正确;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项错误;
答案应选C。
18.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其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B. 电池放电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 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
D. 电极a采用MnO2作电极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BH4-被氧化为BO2-,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A正确;
B.BH4-被氧化为BO2-,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正极H2O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OH-,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B错误;
C.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6mol,C错误;
D.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材料采用Pt/C,D错误;
答案选A。
19.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Qc==K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不选;
B、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体积一直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选;
C、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但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不选;
D、Qc==K,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不选;
答案选B。
20.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ΔH =-Q1 kJ·mol-1,2H2S(g)+O2(g)=2S(s)+2H2O(g) ΔH =-Q2 kJ·mol-1,2H2S(g)+O2(g)=2S(s)+2H2O(l) ΔH =-Q3 kJ·mol-1,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2H2S(g)+3O2(g)=2SO2(g)+2H2O(l) ΔH =-Q1 kJ·mol-1;
②2H2S(g)+O2(g)=2S(s)+2H2O(g) ΔH =-Q2 kJ·mol-1;
③2H2S(g)+O2(g)=2S(s)+2H2O(l) ΔH =-Q3 kJ·mol-1,
②与③相比较,H2O(g)→ H2O(l)放热,所以Q2< Q3;①与③相比较,S(s) → SO2(g)放热,所以Q1> Q3,则Q1>Q3>Q2;
答案选B。
21.反应4CO+2NO2 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CO)=1.5 mol·L-1·min-1 B. v(NO2)=0.7 mol·L-1·min-1
C. v(N2)=0.4 mol·L-1·min-1 D. v(CO2)=1.1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详解】如果该反应都用CO表示反应速率,则:
A. v(CO)=1.5 mol·L-1·min-1;
B. v(CO)=2v(NO2)=2×0.7 mol·L-1·min-1=1.4 mol·L-1·min-1;
C. v(CO)=4v(N2)=4×0.4 mol·L-1·min-1=1.6 mol·L-1·min-1;
D. v(CO)=v(CO2)=1.1 mol·L-1·min-1;
答案选C。
22.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g+2H+=2Ag++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银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D.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方程式知金属银失去电子,被氧化,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金属银属于不活泼的金属,活泼性弱于氢元素,因此该反应不可能在原电池中实现,只能在电解池中实现,且金属银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答案选C。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D.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任何化学变化,其过程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
B、△H表示反应热,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也不同,故C错误;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表示放热反应,ΔH<0,故D正确;
答案选D。
24.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出现红色字迹,说明溶液中有OH-生成,所以铅笔端作阴极,氢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因此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
【详解】A.铅笔端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铂片端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铅笔端作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铅笔端放电,所以不会生成氯气,故C错误;
D.铅笔端作阴极,则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故D正确;
答案选D。
2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 反应物A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注意该反应中A为固态,且反应恰好气体的体积不变。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始终不发生变化,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选;
B.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不选;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如果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A的质量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答案选A。
卷II (填空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某实验小组模拟合成氨过程,通过仪器测得正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合成氨过程需加入催化剂,催化剂是通过_________来增大反应速率的。
(2)正反应速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v正-t图象中A、B、C、D四点属于平衡状态的是___点,你的理由是___。
(4)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逆反应速率图象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 B点前反应放热占主导速率增大,B点后浓度降低占主导速率降低 (3). D (4). 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5).
【解析】
【详解】(1)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
(2) 合成氨过程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点前反应放热占主导速率增大,B点后浓度降低占主导速率降低,所以正反应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再改变。A、B、C三点的速率随时间而改变,D点后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所以D点是属于平衡状态的点;
(4)逆反应速率由0逐渐增大,直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相应的逆反应速率图象是。
2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它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
(3)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4)利用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H= 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4)中的结果与中和热的理论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热量散失 (3). 偏小 (4). NaOH固体溶解放热 (5). -55.2 kJ·mol-1 (6). acd
【解析】
【分析】(1)测定中和热,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2)中和热测定需准确测定热量变化;
(3)氢氧化钠固溶解放热;
(4)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5)55.2小于中和热57.3,说明实验过程中热量有损失;
【详解】(1) 测定中和热,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该图未画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需准确测定热量变化,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散失;
(3) NaOH固体溶解放热,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放热偏多,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偏小;
(4) 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3.3℃、4.1℃、3.3℃,第二组舍去,平均值为3.3℃,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3℃=1.3794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379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3794kJ×40=55.2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5.2kJ/mol;
(5)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损失大,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a;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不选b;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损失大,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c;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d;答案为acd。
28.完成下列电化学习题:
(1)某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可简化为:,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使用间接电解法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下图左。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在pH在4~7(酸性)之间,试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塔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_。
(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则负极反应为_______,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酸性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若用K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4)在生产和生活中采取了多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利用原电池原理保护金属的方法是_______。
(5)纯锌与酸反应,为什么加入少许硫酸铜后会加速反应_________
【答案】(1). FePO4+e-+Li+=LiFePO4 (2). 由左向右 (3). 阳 (4). 2HSO3-+2e-+2H+=S2O42-+2H2O (5). 2S2O42-+2NO+2H2O=N2+4HSO3- (6). Ag-e-+Cl-=AgCl (7). 增强 (8). 不变 (9).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0). 形成多个微小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1)原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式,FePO4被还原为LiFePO4;充电时,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
(2)根据图示,HSO3-在阴极被还原为S2O42-;吸收塔NO与S2O42-反应生成氮气和HSO3-;
(3)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中是阳离子交换膜,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根据电池总反应中氢离子不参加反应分析;
(4)原电池中负极被氧化,正极不参加反应;
(5)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1)根据总反应式,放电时正极FePO4被还原为LiFePO4,正极反应式是FePO4+e-+Li+=LiFePO4;充电时,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锂离子移向阴极,所以Li+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所以聚合物隔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
(2)根据图示,HSO3-在阴极被还原为S2O42-,阴极反应式是2HSO3-+2e-+2H+=S2O42-+2H2O;吸收塔NO与S2O42-反应生成氮气和HSO3-,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S2O42-+2NO+2H2O=N2+4HSO3-;
(3)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则负极反应为Ag-e-+Cl-=AgCl;电池中是阳离子交换膜,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所以右侧溶液中酸性增强;电池总反应中氢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若用K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不变;
(4)原电池中负极被氧化,正极不参加反应,利用原电池原理保护金属的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 纯锌与酸反应,加入少许硫酸铜后,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9.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硅(熔点1410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
在上述由SiCl4(g)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 kg纯硅需吸收a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3CO(g)+3H2(g) = CH3OCH3(g)+CO2(g) ΔH=-246.4 kJ·mol-1,它可以分为两步,反应分别如下:2CO(g)+4H2(g) = CH3OCH3(g)+H2O(g) ΔH1=-205.1 kJ·mol-1,CO(g)+H2O(g) = CO2(g)+H2(g) ΔH2=_____。已知CH3OCH3(g)的燃烧热为1455 kJ·mol-1,写出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 c(Cl2)的数据如下:
t/min
0
2.0
4.0
6.0
8.0
c(Cl2)/10-3 mol/L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 min内HCl的反应速率为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c(I2):c(H2):c(HI)=1:1:2,⑦氢气的百分含量。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5)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B = C+D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H__0且ΔS___0(填“<”、“>”或“=”)。
【答案】(1). SiCl4(g)+2H2(g)Si(s)+4HCl(g) ∆H=+a/40 kJ·mol-1 (2). -41.3 kJ·mol-1 (3). CH3OCH3(g)+3O2(g)=2CO2(g)+3H2O(l) ∆H=-1455 kJ/mol (4). 1.8×10-3 mol/(L·min) (5). ⑤⑦ (6). < (7). >
【解析】
【分析】(1) 1.12 kg纯硅的物质的量是1120 g÷28g/mol=40mol,所以生成1mol硅吸收a/40 kJ能量;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2;CH3OCH3(g)的燃烧热是1mol CH3OCH3(g)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3) O2将HCl转化为Cl2的方程式是O2+4HCl=2Cl2+ 2H2O,2.0~6.0 min内氯气浓度增大(5.4-1.8)×10-3 mol/L=3.6×10-3 mol/L,氯化氢浓度减小7.2×10-3 mol/L;
(4)根据平衡状态的标志判断;
(5) △H-T△S<0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详解】(1) 1.12 kg纯硅的物质的量是1120 g÷28g/mol=40mol,所以生成1mol硅吸收a/40 kJ能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iCl4(g)+2H2(g)Si(s)+4HCl(g) ∆H=+a/40 kJ·mol-1 ;
(2) ①3CO(g)+3H2(g) = CH3OCH3(g)+CO2(g) ΔH=-246.4 kJ·mol-1;
②2CO(g)+4H2(g) = CH3OCH3(g)+H2O(g) ΔH1=-205.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CO(g)+H2O(g) = CO2(g)+H2(g) ΔH2=-246.4 kJ·mol-1-(-205.1 kJ·mol-1)=-41.3 kJ·mol-1 。CH3OCH3(g)的燃烧热是1mol CH3OCH3(g)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CH3OCH3(g)的燃烧热为1455 kJ·mol-1,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CH3(g)+3O2(g)=2CO2(g)+3H2O(l) ∆H=-1455 kJ/mol;
(3) 2.0~6.0 min内氯气浓度增大(5.4-1.8)×10-3 mol/L=3.6×10-3 mol/L,氯化氢浓度减小7.2×10-3 mol/L,HCl的反应速率为1.8×10-3 mol/(L·min) ;
(4)①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一定平衡,不选①;②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②;③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③;④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气体物质的量是恒量、气体质量是恒量,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恒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④;⑤I2(g)有颜色,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I2(g)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⑤;⑥c(I2):c(H2):c(HI)=1:1:2,浓度比等于系数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⑥;⑦氢气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氢气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⑦。
(5)根据△H-T△S<0反应一定自发进行,则A+B=C+D一定自发反应的条件是△H<0,△S>0。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卷Ⅰ、卷II答案均需填涂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i-28,Cl-35.5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D. 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
①.酸性锌锰电池
②.氢氧燃料电池
③.铅蓄电池
④.镍镉电池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性锌锰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铵根离子,A错误;
B、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放电,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放电,B正确;
C、铅蓄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二氧化铅,C错误;
D、镍镉电池正极上放电的为三氧化二镍,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
B. 用甘蔗生产的燃料乙醇属可再生能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C. 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D.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2、CH4都属于温室气体,A项正确;
B、乙醇燃料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属于温室气体,B项错误;
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与化石能源相比,属于新能源,C项正确;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项正确;
答案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不加热不可能进行反应
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需点燃或加热,故B错误;
C.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 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 整个反应中ΔH=E1-E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B反应吸热,B→C反应放热,故A错误;
B. 能量越低越稳定,C能量最低,所以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故B正确;
C. 加入催化剂只能降低活化能,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 根据盖斯定律,A→C整个反应中ΔH=E1–E2+ E3-E4,故D错误;
答案选B。
6.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2min时测得剩余N2为1mol,下列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v(N2)=0.25 mol·L-1·min-1
B. v(H2)=0.75 mol·L-1·min-1
C. v(NH3)=1 mol·L-1·min-1
D. v(NH3)=0.5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 3H22NH3,2min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所以2min内,以N2表示的反应速率v(N2)=(2mol-1mol)÷(2L×2min)=0.25 mol/(L•min)。
【详解】A.由上述计算可知,v(N2)=0.25 mol/(L•min),A项正确;
B.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3v(N2)=3×0.25 mol/(L•min)=0.75 mol/(L•min),B项正确;
C.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C项错误;
D.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D项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
A. (NH4)2CO3(s)=NH4HCO3(s)+NH3(g) B. 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 2CO(g)=2C(s)+O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2CO3(s)=NH4HCO3(s)+NH3(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A错误;
B.2N2O5(g)=4NO2(g)+O2(g),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是熵增过程,B错误;
C.MgCO3(s)=MgO(s)+CO2(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C错误;
D.2CO(g)=2C(s)+O2(g),反应后气体减少,是熵减过程,D正确;
答案为D。
8.下图用来研究钢铁制品的腐蚀,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形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铁钉生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钉表面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B. 若液体a为稀醋酸,则U形管液面右高左低
C. 若液体a为食盐水,则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
D. 若液体a为食用油,则铁钉生锈速率较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试管中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铁钉表面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 若液体a为稀醋酸,试管中发生铁的析氢腐蚀,放出氢气,则U形管液面右高左低,故B正确;
C. 若液体a为食盐水,试管中发生铁的吸氧腐蚀,气体减少,则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
D. 若液体a为食用油,不能构成原电池,则铁钉生锈速率较慢,故D正确;
答案选A。
9.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O2(g)=SO2(g)+H2O(g) △H1 ②2H2S(g)+SO2(g)=S2(g)+2H2O(g) △H2
③H2S(g)+O2(g)=S(g)+H2O(g) △H3 ④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H4=2/3(△H1+△H2-3△H3) B. △H4=2/3(3△H3-△H1-△H2)
C. △H4=3/2(△H1+△H2-3△H3) D. △H4=3/2(△H1-△H2-3△H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①×-③×得⑤:S(g)+O2(g)=SO2(g) △H5=(△H1-△H3);根据盖斯定律,②×-③×得⑥:SO2(g)+S(g)=O2(g) + S2(g) △H6=(△H2-2△H3);⑤+⑥得:2S(g) =S2(g) △H4=(△H1+△H2-3△H3),答案为A。
10.利用KSCN检验FeCl3溶液中Fe3+,原理为Fe3++xSCN-Fe(SCN)x3-x,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加入KCl固体 ②加大体系压强 ③升温 ④加入FeCl3固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加入KCl固体,对反应方程式中的离子浓度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
②反应中无气体参与,加大体系压强,速率不变;
③升温,加快反应速率;
④加入FeCl3固体,增大Fe3+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选A。
11.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Δ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H<0 ΔS<0 B. ΔH>0 ΔS<0
C. ΔH<0 ΔS>0 D. ΔH>0 ΔS>0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吸热;△H>0;SnO2(s)+2C(s)=Sn(s)+2CO(g),反应由固体生成部分气体,混乱度增大,△S>0;
答案选D。
12.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时石墨一极变红
B. 图②装置中Fe电极参与反应发生腐蚀
C. 图③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D. 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腐蚀速率较快,图③中Fe腐蚀速率较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①是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石墨是阳极生成氯气、铁是阴极生成氢气,滴加酚酞溶液时铁极变红,故A错误;
B. 图②装置中Fe是阴极,铁电极不参与反应,锌是阳极,锌被腐蚀,故B错误;
C. 图③溶液呈中性,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是正极,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故C正确;
D. 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都是电解池的阴极,腐蚀速率慢,图③中Fe是原电池负极,腐蚀速率较快,故D错误;
答案选C。
13.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所以气体密度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一定平衡;
B.反应前后气体Y质量改变,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平衡;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说明该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一定平衡。
综上所述,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C。
14.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 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 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 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电键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铁被腐蚀,故A错误;
B、若电键K与N连接,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故B错误;
C、若电键K与M连接,则形成电解池,将石墨棒换成铜棒,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C错误;
D、若电键K与M连接,则形成电解池,电解食盐水时,根据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可得,1 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时产生1 mol NaOH和标准状况下22.4 LH2、Cl2混合气体,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根据钠元素守恒,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即生成1mol NaOH,故D正确;
答案选D
15.已知C(s)+H2O(g)=CO(g)+H2(g) ΔH=akJ·mol-1 2C(s)+O2(g)=2CO(g) Δ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
A. +350 B. +130 C. -332 D. -118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①C(s)+H2O(g)=CO(g)+H2(g) △H=akJ·mol-1>0
②2C(s) +O2(g)= 2CO(g) △H =-220 kJ • mol-1
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即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
答案选B。
16.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 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 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
D. n(HCl):n(O2):n(Cl2):n(H2O)=4:1:2:2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A、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只要反应发生就存在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均表示正反应,故C错误;
D、n(HCl):n(O2):n(Cl2):n(H2O)=4:1:2:2,不能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17.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气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g)+4D(g)6A(g)+2C(g)
B.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反应进行到6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根据0-6s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Δn(A)∶Δn(B)∶Δn(C)∶Δn(D)=(1.2-0)mol∶(1.0-0.4)mol∶(1.0-0.2)mol∶(0.4-0)mol=6∶3∶4∶2,又因为6s时各物质浓度均保持不变,因此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g)+4C(g)6A(g)+2D(g)。由此解题。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C应为反应物,D应为产物,A项错误;
B. 任何时刻,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B项错误;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5 mol/(L·s),C项正确;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项错误;
答案应选C。
18.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其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B. 电池放电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 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
D. 电极a采用MnO2作电极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BH4-被氧化为BO2-,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A正确;
B.BH4-被氧化为BO2-,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正极H2O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OH-,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B错误;
C.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6mol,C错误;
D.电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材料采用Pt/C,D错误;
答案选A。
19.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当下列所给有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Qc==K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不选;
B、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体积一直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选;
C、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但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不选;
D、Qc==K,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不选;
答案选B。
20.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ΔH =-Q1 kJ·mol-1,2H2S(g)+O2(g)=2S(s)+2H2O(g) ΔH =-Q2 kJ·mol-1,2H2S(g)+O2(g)=2S(s)+2H2O(l) ΔH =-Q3 kJ·mol-1,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2H2S(g)+3O2(g)=2SO2(g)+2H2O(l) ΔH =-Q1 kJ·mol-1;
②2H2S(g)+O2(g)=2S(s)+2H2O(g) ΔH =-Q2 kJ·mol-1;
③2H2S(g)+O2(g)=2S(s)+2H2O(l) ΔH =-Q3 kJ·mol-1,
②与③相比较,H2O(g)→ H2O(l)放热,所以Q2< Q3;①与③相比较,S(s) → SO2(g)放热,所以Q1> Q3,则Q1>Q3>Q2;
答案选B。
21.反应4CO+2NO2 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CO)=1.5 mol·L-1·min-1 B. v(NO2)=0.7 mol·L-1·min-1
C. v(N2)=0.4 mol·L-1·min-1 D. v(CO2)=1.1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详解】如果该反应都用CO表示反应速率,则:
A. v(CO)=1.5 mol·L-1·min-1;
B. v(CO)=2v(NO2)=2×0.7 mol·L-1·min-1=1.4 mol·L-1·min-1;
C. v(CO)=4v(N2)=4×0.4 mol·L-1·min-1=1.6 mol·L-1·min-1;
D. v(CO)=v(CO2)=1.1 mol·L-1·min-1;
答案选C。
22.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g+2H+=2Ag++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银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D.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方程式知金属银失去电子,被氧化,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金属银属于不活泼的金属,活泼性弱于氢元素,因此该反应不可能在原电池中实现,只能在电解池中实现,且金属银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答案选C。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D.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任何化学变化,其过程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
B、△H表示反应热,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也不同,故C错误;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表示放热反应,ΔH<0,故D正确;
答案选D。
24.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出现红色字迹,说明溶液中有OH-生成,所以铅笔端作阴极,氢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因此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
【详解】A.铅笔端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铂片端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铅笔端作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铅笔端放电,所以不会生成氯气,故C错误;
D.铅笔端作阴极,则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故D正确;
答案选D。
2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 反应物A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注意该反应中A为固态,且反应恰好气体的体积不变。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始终不发生变化,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选;
B.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不选;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如果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D.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A的质量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
答案选A。
卷II (填空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某实验小组模拟合成氨过程,通过仪器测得正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合成氨过程需加入催化剂,催化剂是通过_________来增大反应速率的。
(2)正反应速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v正-t图象中A、B、C、D四点属于平衡状态的是___点,你的理由是___。
(4)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逆反应速率图象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 B点前反应放热占主导速率增大,B点后浓度降低占主导速率降低 (3). D (4). 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5).
【解析】
【详解】(1)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
(2) 合成氨过程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点前反应放热占主导速率增大,B点后浓度降低占主导速率降低,所以正反应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3)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再改变。A、B、C三点的速率随时间而改变,D点后正反应速率保持不变,所以D点是属于平衡状态的点;
(4)逆反应速率由0逐渐增大,直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相应的逆反应速率图象是。
27.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它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
(3)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4)利用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H= 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4)中的结果与中和热的理论值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热量散失 (3). 偏小 (4). NaOH固体溶解放热 (5). -55.2 kJ·mol-1 (6). acd
【解析】
【分析】(1)测定中和热,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2)中和热测定需准确测定热量变化;
(3)氢氧化钠固溶解放热;
(4)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5)55.2小于中和热57.3,说明实验过程中热量有损失;
【详解】(1) 测定中和热,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该图未画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需准确测定热量变化,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减少热量散失;
(3) NaOH固体溶解放热,如果用0.50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放热偏多,根据此实验的数据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将偏小;
(4) 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3.3℃、4.1℃、3.3℃,第二组舍去,平均值为3.3℃,50 mL 0.50 mol/L的稀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3℃=1.3794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379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3794kJ×40=55.2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5.2kJ/mol;
(5)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损失大,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a;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不选b;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损失大,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c;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d;答案为acd。
28.完成下列电化学习题:
(1)某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可简化为:,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使用间接电解法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下图左。已知电解池的阴极室中溶液在pH在4~7(酸性)之间,试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吸收塔中除去NO的原理________。
(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则负极反应为_______,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酸性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若用K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4)在生产和生活中采取了多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利用原电池原理保护金属的方法是_______。
(5)纯锌与酸反应,为什么加入少许硫酸铜后会加速反应_________
【答案】(1). FePO4+e-+Li+=LiFePO4 (2). 由左向右 (3). 阳 (4). 2HSO3-+2e-+2H+=S2O42-+2H2O (5). 2S2O42-+2NO+2H2O=N2+4HSO3- (6). Ag-e-+Cl-=AgCl (7). 增强 (8). 不变 (9).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0). 形成多个微小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1)原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式,FePO4被还原为LiFePO4;充电时,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
(2)根据图示,HSO3-在阴极被还原为S2O42-;吸收塔NO与S2O42-反应生成氮气和HSO3-;
(3)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中是阳离子交换膜,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根据电池总反应中氢离子不参加反应分析;
(4)原电池中负极被氧化,正极不参加反应;
(5)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详解】(1)根据总反应式,放电时正极FePO4被还原为LiFePO4,正极反应式是FePO4+e-+Li+=LiFePO4;充电时,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锂离子移向阴极,所以Li+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所以聚合物隔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
(2)根据图示,HSO3-在阴极被还原为S2O42-,阴极反应式是2HSO3-+2e-+2H+=S2O42-+2H2O;吸收塔NO与S2O42-反应生成氮气和HSO3-,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S2O42-+2NO+2H2O=N2+4HSO3-;
(3)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则负极反应为Ag-e-+Cl-=AgCl;电池中是阳离子交换膜,电池工作时氢离子通过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所以右侧溶液中酸性增强;电池总反应中氢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若用K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不变;
(4)原电池中负极被氧化,正极不参加反应,利用原电池原理保护金属的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 纯锌与酸反应,加入少许硫酸铜后,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9.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硅(熔点1410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
在上述由SiCl4(g)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 kg纯硅需吸收a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2)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3CO(g)+3H2(g) = CH3OCH3(g)+CO2(g) ΔH=-246.4 kJ·mol-1,它可以分为两步,反应分别如下:2CO(g)+4H2(g) = CH3OCH3(g)+H2O(g) ΔH1=-205.1 kJ·mol-1,CO(g)+H2O(g) = CO2(g)+H2(g) ΔH2=_____。已知CH3OCH3(g)的燃烧热为1455 kJ·mol-1,写出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 c(Cl2)的数据如下:
t/min
0
2.0
4.0
6.0
8.0
c(Cl2)/10-3 mol/L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 min内HCl的反应速率为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c(I2):c(H2):c(HI)=1:1:2,⑦氢气的百分含量。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5)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B = C+D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ΔH__0且ΔS___0(填“<”、“>”或“=”)。
【答案】(1). SiCl4(g)+2H2(g)Si(s)+4HCl(g) ∆H=+a/40 kJ·mol-1 (2). -41.3 kJ·mol-1 (3). CH3OCH3(g)+3O2(g)=2CO2(g)+3H2O(l) ∆H=-1455 kJ/mol (4). 1.8×10-3 mol/(L·min) (5). ⑤⑦ (6). < (7). >
【解析】
【分析】(1) 1.12 kg纯硅的物质的量是1120 g÷28g/mol=40mol,所以生成1mol硅吸收a/40 kJ能量;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2;CH3OCH3(g)的燃烧热是1mol CH3OCH3(g)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3) O2将HCl转化为Cl2的方程式是O2+4HCl=2Cl2+ 2H2O,2.0~6.0 min内氯气浓度增大(5.4-1.8)×10-3 mol/L=3.6×10-3 mol/L,氯化氢浓度减小7.2×10-3 mol/L;
(4)根据平衡状态的标志判断;
(5) △H-T△S<0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详解】(1) 1.12 kg纯硅的物质的量是1120 g÷28g/mol=40mol,所以生成1mol硅吸收a/40 kJ能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iCl4(g)+2H2(g)Si(s)+4HCl(g) ∆H=+a/40 kJ·mol-1 ;
(2) ①3CO(g)+3H2(g) = CH3OCH3(g)+CO2(g) ΔH=-246.4 kJ·mol-1;
②2CO(g)+4H2(g) = CH3OCH3(g)+H2O(g) ΔH1=-205.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CO(g)+H2O(g) = CO2(g)+H2(g) ΔH2=-246.4 kJ·mol-1-(-205.1 kJ·mol-1)=-41.3 kJ·mol-1 。CH3OCH3(g)的燃烧热是1mol CH3OCH3(g)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CH3OCH3(g)的燃烧热为1455 kJ·mol-1,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CH3(g)+3O2(g)=2CO2(g)+3H2O(l) ∆H=-1455 kJ/mol;
(3) 2.0~6.0 min内氯气浓度增大(5.4-1.8)×10-3 mol/L=3.6×10-3 mol/L,氯化氢浓度减小7.2×10-3 mol/L,HCl的反应速率为1.8×10-3 mol/(L·min) ;
(4)①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一定平衡,不选①;②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②;③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③;④I2(g)+H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气体物质的量是恒量、气体质量是恒量,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恒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④;⑤I2(g)有颜色,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I2(g)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⑤;⑥c(I2):c(H2):c(HI)=1:1:2,浓度比等于系数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⑥;⑦氢气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氢气浓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⑦。
(5)根据△H-T△S<0反应一定自发进行,则A+B=C+D一定自发反应的条件是△H<0,△S>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