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01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02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化学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NH3·H2O B. NaOH C. NaCl D. CH3CH2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
    【详解】A项、NH3·H2O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正确;
    B项、NaOH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项、Na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项、CH3CH2OH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解答须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不能完全电离”,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B. 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 升高温度能够促进水的电离
    D. 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少量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中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错误;B.反应CO(g)+NO2(g)⇌CO2(g)+NO(g),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所以压强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和平衡无关,故B正确;C.水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进行,和平衡有关,故C错误;D.Fe3++2SCN-⇌[Fe(SCN)]2+,向溶液中加入Fe粉,发生反应Fe+2Fe3+=3Fe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可以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3.丁烷催化裂化时碳链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的裂化率为60%,且裂化生成的两种烯烃物质的量相等,则裂化后得到的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A. 18.75% B. 30% C. 15% D. 22.5%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丁烷发生催化裂化时,碳链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则两种烷烃是甲烷和乙烷,两种烯烃为乙烯和丙烯。裂化后得到的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气体为甲烷。
    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丁烷发生催化裂化时,碳链按两种方式断裂,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则两种烷烃是甲烷和乙烷,两种烯烃为乙烯和丙烯。如果丁烷的裂化率为60%,设丁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已裂化的丁烷有0.6mol、未裂化的丁烷有0.4mol。裂化生成的两种烯烃物质的量相等,则乙烯、乙烷、丙烯和甲烷的物质的量均为0.6molmol,故裂化后得到的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甲烷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A正确,本题选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CO3溶液蒸干并灼烧可得无水Na2CO3
    B. 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MgCO3,过滤
    C. 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ClO的两种溶液的c(Na+):① < ②
    D. 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2H2O2(l) = 2H2O(l) +O2(g),则该反应的△H<0,△S>0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2CO3溶液在蒸干时不能彻底水解,最终蒸干灼烧后得到的就是碳酸钠本身,A正确;
    B. 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由于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MgCO3,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B正确;
    C. 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因此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ClO的两种溶液浓度是醋酸钠大于次氯酸钠,则溶液中c(Na+):①>②,C错误;
    D. 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2H2O2(l)=2H2O(l)+O2(g),根据△G=△H-T△S<0可知则该反应的△H<0,△S>0,D正确。
    答案选C。
    5.某烃结构式用键线表示为,该烃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时,所得产物有(   )
    A. 3种 B. 6种 C. 4种 D. 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烯与溴加成时溴原子连接在相邻的不饱和的C原子上,溴与二烯烃加成可以发生1,2-加成,溴原子连接在相邻的不饱和的C原子上,也可以发生1,4-加成,中间形成1个碳碳双键。
    【详解】当与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时,可发生1,2-加成,生成、、,共3种;可发生1,4-加成时,生成、,共2种,合计共有5种,故选D。
    【点睛】本题以烯烃和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为载体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二烯烃可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是解答关键。
    6.在常温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最接近于(已知)(   )
    A. 9.3 B. 9.7 C. 10.7 D. 10.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种碱溶液混合,先计算出混合后溶液的c(OH-),再根据溶液的Kw计算出溶液的c(H+),然后求pH值。
    【详解】pH=9的NaOH溶液中c(OH-)=1×10-5mol/L,pH=11的NaOH溶液中c(OH-)=1×10-3mol/L,混合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10-5+10-3)/2mol/L≈5×104mol/L,混合液中的c(H+)=KW/c(H+)=1×10-14/5×104mol/L=2.0×10-11mol/L,所以混合液的pH=-lg2.0×10-11=11-lg2=10.7,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两种碱溶液混合后的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注意先计算溶液中c(OH-),再计算c(H+)是解答关键。
    7.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 A、B、C、D均为气体
    B. 若A、 B是气体,则C、 D是液体或固体
    C. 温度越高,K越大
    D. 在整个过程中,A的转化率一直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可解答该题。
    【详解】A.若A、B、C、D均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图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图示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B是气体,D是液体或固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一致,若C、D是液体或固体,加压逆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温度越高,K越小,故C错误;
    D.图象中改变条件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平衡都是正向进行,A的转化率一直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根据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易错点。
    8.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CO中的CO2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C. 中和滴定
    D. 制取并检验乙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不反应,可达到除杂目的,故A正确;
    B项、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定容时,视线应该平视,俯视会导致所配浓度偏高,故B错误;
    C项、中和滴定时,标准酸溶液应盛放在带有活塞的酸式滴定管中,故C错误;
    D项、浓硫酸与乙醇共热到170℃制备乙烯,反应中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干扰乙烯的检验,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物质性质,能从基本操作、实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解答关键。
    9.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Ksp (AgI)=1×10-16。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1·L-1的NaCl溶液时,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B. 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完全沉淀
    C. 图中x点的坐标为(10,6)
    D. 若把NaCl溶液换成0.1mol·L-1NaI溶液,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原点pAg=0,则Ag+的浓度为:c(Ag+)=1mol/L,即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故A错误;
    B.x点c(Ag+)=1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mol·L-1完全沉淀,故B正确;
    C.x点c(Ag+)=1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mol·L-1,即沉淀完全,则AgNO3与NaCl恰好反应,由A求得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则有:n(NaCl)=n(AgNO3)=0.01L1mol/L=0.01mol,所以v(NaCl)=100ml,即x点的坐标为(100,6),故C错误;
    D.与AgCl相比,碘化银的Ksp(AgI)更小,所以把NaCl换成0.1mo1·L-1NaI,则溶液中c(Ag+)更小,则pAg更大,图象不符,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点睛】pAg=-lgc(Ag+),若pAg=a,则c(Ag+)=mol·L-1;对难溶的物质而言,当相关离子浓度小于 mol·L-1是即为沉淀完全。
    1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的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混合气体总质量⑦混合气体总体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⑦ D. ①③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选择判断化学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到达平衡。
    【详解】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容器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压强降低,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①正确;
    ②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自始至终都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随反应进行B的浓度减小,当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③正确;
    ④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④正确;
    ⑤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⑤正确;
    ⑥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⑥错误;
    ⑦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体积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⑦错误;
    ①③④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选择判断化学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是解答关键。
    11.下列有机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正确的是(  )
    A. 2—乙基丙烷 B. 2—甲基—2—丙烯
    C. CH3CH2CH2CH2OH 1−丁醇 D. 对二甲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4个碳原子,在2号C含有一个甲基,所以该有机物正确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A错误;
    B.,烯烃的编号应该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正确命名为:2−甲基−1−丙烯,故B错误;
    C.CH3CH2CH2CH2OH,选取含有官能团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该有机物命名为:1−丁醇,故C正确;
    D. ,该有机物习惯命名法命名为:对二甲苯;系统命名法为:1,4−二甲苯,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D项为易错点,注意对二甲苯为习惯命名法。
    12.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B. 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 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D. 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根据平衡常数K==220,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 c(HbCO)/c(HbO2)=4.4>0.02,智力一定受到伤害,故A错误;
    B项、人体吸入的CO越多,CO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故B正确;
    C项、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K=,故C正确;
    D项、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对于反应,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减少c(HbCO),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注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计算是解答关键。
    13.已知100 kPa、298.15 K时氢氟酸的电离过程HF(aq)⇌H+(aq)+F-(aq)  ΔH=-12.5kJ·mol-1,ΔS=-102.5 J·mol-1·K-1,试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
    A. 可自发进行 B. 不能自发进行 C. 达到平衡 D. 不能判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详解】由题给数据可得△H-T△S=-12.5KJ/mol-[-0.1025KJ/(mol•K)×298.15K] ≈18.1>0,该过程为非自发过程,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注意计算过程中熵变和焓变的单位要统一是易错点。
    1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依据常温下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可知,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或碱溶液。
    【详解】①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抑制水的电离,故①正确;
    ②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故②错误;
    ③硝酸钠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故③错误;
    ④氢氧化钠是强碱,水溶液呈碱性,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故④正确;
    ①④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注意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是解答关键。
    15.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可知,乙酸的电离常数Ka小,则乙酸的酸性弱;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即乙的曲线在上方;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故选B。
    【点睛】本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电离度的意义、浓度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影响,结合图像分析是解答关键。
    16.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D


    酚酞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时,酸液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碱液应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酸碱指示剂一般不能用石蕊,其变色范围大,会引起较大误差。
    【详解】A项、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酸性溶液,不能用石蕊做指示剂,故A错误;
    B项、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碱性溶液,故B错误;
    C项、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酸性溶液,故C错误;
    D项、用酚酞做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且滴定管使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滴定,做题时注意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指示剂的选择,易错点为指示剂的选择。
    17.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δ=c(H2PO4–)/c总(含P元素的粒子)﹞,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 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2PO42–、PO43–
    C. 随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
    D. 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下降,但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溶液的pH就基本不变了,这是因为溶液中H2PO4–即存在着电离趋势,也存在着水解趋势,浓度增大时,电离和水解趋势都会增加,影响会互相抵消。
    【详解】A项、溶液中存在H2PO4–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H3PO4和HPO42–的电离平衡、PO43—和HPO42–的水解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故A错误;
    B项、因为溶液中H2PO4–即存在着电离趋势,溶液中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
    、PO43–和H3PO4,故B错误。
    C项、从图1可知,随着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从5.5减小到4.66,达到4.66后,溶液的pH值不再变化,故C错误;
    D项、由图2可知,当溶液pH为4.66的时候,H2PO4–的分布分数δ为0.994,即溶液中所有含P的成分中H2PO4–占99.4%,所以此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注意从两个示意图分析,结合H2PO4–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关键。
    18.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顺序问题,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以与银离子产生沉淀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生成。故反应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碘化银沉淀,第二阶段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结合图像可知答案为C
    19. 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 酚类 –OH B. 羧酸  –CHO
    C. 醛类 –CHO D. CH3-O-CH3醚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酚类,而该有机物的羟基不是与苯环直接相连,不属于酚类,属于醇类,错误;B、烃分子中的H原子被羧基取代的产物属于羧酸,官能团是-COOH,错误;C、该有机物的HCOO-与苯环相连,属于酯类,官能团是-COO-,错误;D、该有机物中含有键,属于醚类,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分类及官能团的判断
    20.金刚烷(C10H16)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可以看成四个等同的六元环组成的空间构型。立方烷(C8H8)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金刚烷的二氯代物和立方烷的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 (  )

    A. 4种和1种 B. 5种和3种
    C. 6种和3种 D. 6种和4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金刚烷的结构可看作是由四个等同的六元环组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含4个-CH-,6个-CH2,共2种位置的H,所以该物质的一氯代物有2种,当次甲基有一个氯原子取代后,二氯代物有3种,当亚甲基有一个氯原子取代后,二氯代物有3种,共6种;立方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条棱、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立方烷的六氯代物有3种。
    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定
    2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是由某烃和Cl2充分加成所得到的产物,则原有机物一定是
    A. 2—丁炔 B. 2—甲基—1,3—丁二烯
    C. 1,3—丁二烯 D. 1,4—二氯—2—甲基—2—丁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是由某烃和Cl2充分加成所得到的产物,则根据氯原子的位置可判断碳碳双键的位置,因此原烃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则名称是2—甲基—1,3—丁二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加成反应及烃的命名
    22. 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五种有机物的实验式相同
    B.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 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不同
    D. 与环辛四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五种有机物的最简式都是CH,所以A正确;2分子乙炔加成即生成乙烯基乙炔,所以B正确;苯与乙烯基乙炔的最简式相同,则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的耗氧量相同,故C错误;环辛四烯中存在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故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点评:本题以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为载体,重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最简式、有机物燃烧等,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的考查,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3.在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少应有(   )
    A. 7个 B. 8个 C. 9个 D. 1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2个苯环,苯环为平面结构,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与苯环在同一平面内,因2个苯环以可以旋转的单键相连,可能异面。
    【详解】基与苯环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甲基的C原子处于苯的H原子位置,所以处于苯环这个平面;两个苯环以可以旋转的单键相连,可能异面,异面时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处于该苯环中的H原子位置,也处于另一个苯环这个平面,另一苯环所用的C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处于苯环对位上的碳原子以及碳原子所连的氢原子共线,所以至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苯环对位上的碳原子以及碳原子所连的氢原子共线
    24. 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
    【答案】B
    【解析】
    2­氯丙烷只含有一个官能团,1,2­丙二醇含有两个官能团,且官能团种类改变,故必须引入碳碳双键,因此,2­氯丙烷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烯烃,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溴代物,再发生水解反应,即可得到1,2­丙二醇,故答案选B。
    25.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8O,分子中含2个碳碳双键和1个羟基,能表现烯烃和醇的性质。
    【详解】A项、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正确;
    B项、香叶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
    C项、香叶醇分子中含有含有碳碳双键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2个氢原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项、香叶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熟悉烯烃、醇的性质是解答关键。
    26.(1)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平衡常数K343 K=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②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________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v正/v逆=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如表所示:
    t/℃
    0
    10
    20
    25
    40
    50
    100
    Kw/10-14
    0.114
    0.292
    0.681
    1.01
    2.92
    5.47
    55.0

    ①请用文字解释随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②10℃时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___;计算100℃时纯水中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2 (2). 0.02 (3). 及时移去产物 (4). 改进催化剂 (5). 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6). 大于 (7). 1.3 (8). 水电离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移 (9). 5.3×10-17 (10). 7.4×10-7mol/L
    【解析】
    【分析】
    (1)①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由反应的平衡常数K= c(SiH2Cl2)c(SiCl4)/c2(SiHCl3)计算;
    ②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右移;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压强、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③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由K=K正/K逆=0.02,再由a点SiHCl3转化率为20%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后由公式计算v正/v逆;
    (2)①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②一定温度下,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a=Kw/55.6mol/L,纯水中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c(H+)=。
    【详解】(1)①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SiHCl3转化率增大,则a为343K时的转化率曲线,b为323K时的转化率曲线,由图可知343K时,SiHCl3转化率为22%;若起始SiHCl3的浓度为x,则平衡时SiHCl3的浓度为0.78x,SiH2Cl2和SiCl4的浓度均为0.11x,故反应的平衡常数K= c(SiH2Cl2)c(SiCl4)/c2(SiHCl3)=(0.11x)×(0.11x)/(0.78x)2≈0.02,故答案为:22;0.02;
    ②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若在343K下,提高SiHCl3转化率的措施为及时移去产物减小生成物的浓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可以采取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故答案为:及时移去产物;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压强;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③a点的反应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a点的反应速率相大于b点;由化学平衡常数可知,K正/K逆=0.02,由a点SiHCl3转化率为20%,可得SiHCl3、SiH2Cl2和SiCl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8x、0.1x和0.1x,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80%、10%和10%,则v正/v逆=0.02× 64≈1.3,故答案为:大于;1.3;
    (2)①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所以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水电离吸热,升高温度后平衡正向移动;
    ②1L水的物质的量=1000g/18g/mol=55.6mol,10℃时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a=Kw/55.6mol/L
    =(0.292×10-14)/55.6=5.3×10-17;100℃时纯水中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c(H+)===7.4×10-7mol/L,故答案为:5.3×10-17;7.4×10-7mol/L。
    2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CH2=CHCH=CH2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
    (2)3—甲基—2一戊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某烃的分子式为C4H4,它是合成橡胶的中间体,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①试写出它的一种链式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②它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每个碳原子均达饱和,且碳与碳的夹角相同,该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形
    【答案】 (1). 1,3—丁二烯 (2). (3). C4H8O (4). CH2=CH-C≡CH (5). 正四面体
    【解析】
    【分析】
    (1)烯烃命名时应选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次最小;
    (2)根据烯烃的命名原则进行解答,注意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
    (3)由结构简式书写分子式。
    (4)①由链式结构可知含双键和三键;
    ②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每个碳均达饱和,且构成的空间构型中碳与碳间的夹角都相同,则4个C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详解】(1)烯烃命名时应选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官能团碳碳双键的位次最小,则CH2=CHCH=CH2的系统命名为1,3—丁二烯,故答案为:1,3—丁二烯;
    (2)3—甲基—2一戊烯的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碳碳双键在2、3号碳原子上,3号碳连有一个甲基,则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由结构简式可知,的分子式为C4H8O,故答案为:C4H8O;
    (4)①由链式结构,C4H4分子中可知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结构简式为HC≡C-CH═CH2,故答案为:HC≡C-CH═CH2;
    ②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每个碳均达饱和,且构成的空间构型中碳与碳间的夹角都相同,则4个C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和分子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熟悉常见的官能团结构、名称,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
    28.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装置蒸馏,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答案】 (1). 防暴沸 (2). 冷凝 (3). 防止环己烯挥发 (4). 上 (5). c (6). 干燥 (7). 83℃ (8). c (9). bc
    【解析】
    【分析】
    (1)①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实验时需要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
    ②环己烯的沸点为83℃,易挥发;
    (2)①环己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③环己烯的沸点为83℃;环己烯的精品质量偏低,说明粗产品中其他的杂质多;
    (3)粗产品和精品的区别在于粗产品中含有环己醇,而精品中没有。
    【详解】(1)①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液液加热的反应,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实验时需要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故答案为:防暴沸;冷凝;
    ②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易挥发,将收集环己烯的试管置于冰水浴中,可以防止环己烯挥发,故答案为: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用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吸收醇;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否则会氧化环己烯,故答案为:上;c;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环己烯中残留的水起到干燥作用,蒸馏时得到纯净的环己烯,故答案为:干燥;
    ③环己烯的沸点为83℃,所以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83℃;环己烯的精品质量偏低,说明粗产品中其他的杂质多,所以可能是制备粗产品时环己醇一同被蒸出,故答案为:83℃;c;
    (3)粗产品和精品的区别在于粗产品中含有环己醇,而精品中没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环己醇和环己烯,不能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钠和醇反应,与环己烯不反应。可以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环己醇的沸点和环己烯的沸点差别较大,测定沸点c也可以区分,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题以有机合成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环己烯的知识,考查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答关键。
    29.卤代烃在碱性醇溶液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例如,

    该反应式也可表示为

    下面是几种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C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F1与F2互为__________。
    【答案】 (1). 2,3二甲基丁烷 (2). 取代反应 (3). 加成反应 (4). (5). (6). (7). 同分异构体
    【解析】
    【分析】
    由有机物的转化图示可知,烃A为2,3二甲基丁烷,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变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或,由E能够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可知,C1为、C2为;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D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则E为;发生1,4—加成生成,则F1为;
    发生1,2—加成生成,则F2为。
    【详解】(1)根据系统命名法可知化合物A的名称是2,3二甲基丁烷,故答案为:2,3二甲基丁烷;
    (2)反应①是2,3二甲基丁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③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答案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由D生成E的反应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C2的结构简式是;F1的结构简式是,F2的结构简式是,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同分异构体。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涉及了有机物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方程式书写等,注掌握烷烃的取代反应和烯烃、二烯烃的加成反应,理解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根据反应的条件确定反应的类型及产物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