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
B. 纳米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2+、Hg2+等有害离子
C. 《千里江山图》中含有很多着色的矿石颜料,其中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 Ba2+摄入过多对人体有害,但BaSO4可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x的催化转化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能减少酸雨,所以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B.Fe和Pb2+、Cu2+、Hg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与吸附性无关,故B错误;C.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C正确;D.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不溶于水和胃酸,所以BaSO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故D正确;故选B。
2.硫酸钡是一种比碳酸钡更难溶的物质。常温下-lgc(Ba2+)随-lgc(CO32-)或-lgc(SO42-)的变化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趋势线A表示硫酸钡
B. 常温下,Ksp(BaCO3)=1×10-11
C. 将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置于水中,此时溶液中的=10
D. 在硫酸钡悬浊液中,若要使0.1mol的硫酸钡完全转化成碳酸钡,则需要加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1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硫酸钡是一种比碳酸钡更难溶的物质,所以Ksp(BaSO4)<Ksp(BaCO3),因此趋势线B表示硫酸钡,故A错误;B. 常温下,Ksp(BaCO3)=c(Ba2+)×c(CO32-)=1×10-10,故B错误;C. 将碳酸钡和硫酸钡固体置于水中,此时溶液中的= Ksp(BaCO3)/ Ksp(BaSO4)= 1×10-10/1×10-11=10,故C正确;D. 因为硫酸钡是一种比碳酸钡更难溶的物质,所以在硫酸钡悬浊液中0.1mol的硫酸钡不能完全转化成碳酸钡,故D错误;答案:C。
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难溶于水,可以用来萃取碘水中的I2
B. 通过煤的干馏可将煤中的甲苯、苯等有机物进行分离
C. 有机玻璃的链节是
D. 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碘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来萃取碘水中的I2,故A错误; B.煤中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煤通过干馏可以分解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故B错误; C. 有机玻璃的单体是,故C错误;D.和C==C双键两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所以 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答案:D。
【点睛】解答原子共面的问题应根据典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判断。乙烯、苯所有原子共面,甲烷所有原子不能共面。结合乙烯的特点进行判断。
4.X、Y、Z、W、Q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W为金属元素,Q是同一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且过量的XY2能与由Y、Z、W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一种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Q>Z>W
B. 熔融WQ3固体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C. Z、W、Q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D. 非金属性:Y<Q
【答案】C
【解析】
【分析】
Z、W为金属元素,过量的XY2能与由Y、Z、W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一种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由此推知X为C, Y为O,Z为Na, W为Al,Q是同一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推知Q为Cl,以此解答。
【详解】A. 因为Z为Na,W为Al,Q为Cl,它们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有:Na>Al>Cl,故A错误;B. WQ3为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WQ3时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所以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故C正确;D. Y为O,Q为Cl,非金属性:Cl<O ,故D错误;答案:C。
【点睛】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根据Z、W为金属元素,过量的XY2能与由Y、Z、W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一种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相关的性质推断出元素的名称。X为C,Y为O,Z为Na, W为Al, Q为Cl,再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断相关的选项正误。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含有1molCl-的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小于NA
B. 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的16O2和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0NA
C. 1mol甲烷与1mol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的分子数一定为NA
D. 56gFe与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因为NH4+属于弱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含有1molCl-的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小于NA,故A正确;B.因为 16O2和18O2中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的16O2和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不一定为20NA,故B错误;C. 因为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CH3Cl、CH2Cl2、CHCl3、CCl4,所以1mol甲烷与1mol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的分子数不一定为NA ,故C错误;D. 56gFe与足量的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D错误;答案:A。
6.氯盐可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为防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可在混凝土表面敷置一定电解质溶液并将惰性金属导电网浸泡其中,惰性金属导电网与钢筋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从而除去Cl-,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钢筋接电源的正极
B. 金属导电网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C. 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向钢筋方向移动
D. 电解一段时间后钢筋附近溶液的pH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Cl-移动的方向可知钢筋接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B. 金属导电网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C. 混凝土一端为阴极,钙离子为阳离子,所以向钢筋方向移动,故C正确;D. 钢筋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钢筋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D正确;答案:A。
【点睛】根据电解原理。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判断相关选项的正误。
7.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X和HY与足量的锌反应,收集产生的氢气并记录其体积 | HX收集到的氢气多 | HX是强酸 |
B | 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钡固体 | 红色变浅 |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C | 向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溶液 | 红色变浅 | 增大KCl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
D | 常温下分别测量等浓度的K2SO3和KCl溶液的pH | pH:K2SO3>KCl | 非金属性:Cl>S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X和HY与足量的锌反应,没说明时间,不能根据收集到的氢气量的多少判断酸性强弱,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钡固体Ba2++CO32-=BaCO3,使CO32-+H2OHCO3-+OH-平衡向左移动,滴有酚酞的溶液红色变浅,故B正确;
C. 向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溶液,因为KCl不参与离子反应,所以不影响FeCl3+3KSCNFe(SCN)3+3KCl的平衡移动,故C错误;
D. 常温下分别测量等浓度的K2SO3和KCl溶液的pH,由于均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对应的钾盐,所以不能根据溶液pH的大小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化学实验的综合考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性质。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1)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元素周期律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8.氯化铅(PbCl2)常用于焊接和制备铅黄等染料。利用从废旧铅蓄电池中得到的铅膏获取氯化铅的流程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铅膏主要由PbSO4、PbO、PbO2和Pb等组成。
②流程图中的“1”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
③硫酸铅、氯化铅微溶于水,但氯化铅能溶于NaCl溶液中,主要发生反应:PbCl2+Cl-==[PbCl3]-。
(1)铅蓄电池的正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浸取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浸取铅膏的过程,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有
PbO2+Pb+4HCl==2PbCl2+2H2O PbO+2HCl==PbCl2+H2O
PbSO4+2NaCl==PbCl2+Na2SO4 PbCl2+Cl-=[PbCl3]-
除此之外,PbO2还能与HCl反应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浸取过程中Pb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可能会与________ (填气体名称,下同)、________等混合发生爆炸。
(3)PbCl2(溶液显酸性)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地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铅的浸取率,当温度高于70℃时,浸取率提高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浸取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室温下静置冷却3h后,过滤得到的氯化铅的回收率可达到85%,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行循环使用可提高铅的利用率。在循环使用之前需加入氯化钙将SO42-进行沉淀转化,若无此步骤,直接循环使用,溶液中SO42-浓度过大,则会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bO2 (2). Pb+SO42--2e-==PbSO4 (3). PbO2+4HCl==PbCl2+Cl2↑+2H2O (4). 氧气 (5). 空气(或氧气) (6). PbCl2水解生成HCl,超过70℃时HCl易挥发 (7). 延长浸取时间或充分搅拌 (8). 容易形成PbSO4沉淀而导致氯化铅的回收率低
【解析】
【详解】(1)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氧化剂做正极,还原剂做负极,所以正极材料是PbO2,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答案:PbO2;Pb+SO42--2e-==PbSO4。
(2) 由PbO2能与HCl反应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为氯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bO2+4HCl==PbCl2+Cl2↑+2H2O 。浸取过程中Pb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可能会与氧气或空气等混合发生爆炸。答案:PbO2+4HCl==PbCl2+Cl2↑+2H2O;氧气;空气(或氧气)。
(3) 因为PbSO4+2NaCl==PbCl2+Na2SO4 且PbCl2+2H2OPb(OH)2+2HCl,当温度高于70℃时,PbCl2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促进了水解,所以浸取率不高,为了提高浸取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延长浸取时间或充分搅拌。答案:PbCl2水解生成HCl,超过70℃时HCl易挥发;延长浸取时间或充分搅拌。
(4)在室温下静置冷却3h后,过滤得到的氯化铅的回收率可达到85%,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行循环使用可提高铅的利用率。在循环使用之前需加入氯化钙将SO42-进行沉淀转化,若无此步骤,直接循环使用,溶液中SO42-浓度过大,则会导致的结果是形成了PbSO4沉淀而导致氯化铅的回收率低。答案:容易形成PbSO4沉淀而导致氯化铅的回收率低。
9.将0.01mol I2和0.01mol H2置于预先抽成真空的特制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热至1500K,体系达到平衡,总压强为456 kPa。体系中存在以下反应关系:
I2(g)2I(g) △H1 Kp1=2.00
HI(g)I(g)+H(g) △H2 Kp2
H2(g)2H(g) △H3 Kp3=8×10-6
I2(g)+H2(g)2HI(g) △H4 Kp4
回答下列问题:
(1) △H4与△H1、△H2、△H3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2(g)+H2(g)2HI(g)反应过程中碘单质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点时,v正________(填“>”“<”“=”)v逆,前5minHI的生成率v(HI)=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达到平衡状态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Kp4=________________(Kp为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下列说法能说明该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颜色不再变化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温度不再变化
(5)HI是一种强酸,常温下将1.0mol·L-1的HI溶液和a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4=△H1+△H3-2△H2 (2). > (3). 8×10-4mol·L-1·min-1 (4). 0.2(或20%) (5). 9 (6). AD (7). c(NH4+)=c(I-)>c(H+)=c(OH-)
【解析】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1)I2(g)2I(g) △H1;(2)HI(g)I(g)+H(g) △H2
(3)H2(g)2H(g) △H3;由(1)-(2)×2+(3)得(4):I2(g)+H2(g)2HI(g) 即△H4=△H1-2△H2+△H3;答案:△H4=△H1+△H3-2△H2。
(2) A点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仍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A点时v正>v逆;根据三段式
I2(g) + H2(g)2HI(g)
初始量(mol) 0.01 0.01 0
变化量(mol) x x 2x
5min量(mol) 0.01-x 0.01-x 2x
由图像知5min时碘单质的转化率为0.4,所以x/0.01=0.4,x=0.004mol, 前5minHI的生成率=(0.004mol2)/2L5min=0.0008 mol·L-1·min-1;答案:>;8×10-4mol·L-1·min-1。
(3) 达到平衡时碘单质的转化率为0.6,所以x/0.01=0.6,x=0.006mol, 根据三段式
I2(g) + H2(g)2HI(g)
初始量(mol) 0.01 0.01 0,
变化量(mol) 0.006 0.006 0.012
平衡量(mol) 0.004 0.004 0.012
达到平衡状态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是0.004/(0.004+0.004+0.012)100= 20% ;
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平衡时总压强为456 kPam,Kp4=c2(HI)/c(I2 )c(H2)= (4560.02)2 /(4560.02)(4560.02)=9答案:20%;9。
(4) 由I2(g) + H2(g)2HI(g)反应知A.颜色不再变化,说明I2的浓度不在改变,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m/n,因为m和n不变,M为定值,所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因为反应物和生物都是气体,在恒容条件下由=m/v知气体密度是定值,所以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AD。
(5)HI是一种强酸,氨水为弱碱,常温下将1.0mol·L-1的HI溶液和a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溶质为NH4I和氨水,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I-)+c(OH-) 因为c(H+)= c(OH-),所以c(NH4+)=c(I-)。答案: c(NH4+)=c(I-)>c(H+)=c(OH-)。
10.为了探究NO2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情况,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装置如图。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入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中生成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通过检验得知气体产物中含有较多氧气。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NO2具有氧化性,据此甲同学判断NO2与过氧化钠反应可得到氧气,而乙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为验证自己的想法,乙同学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5)改进装置后,再进行实验,两位同学发现过氧化钠的颜色由淡黄色逐渐变成白色,且检验不出氧气的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防止倒吸 (3).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置于水槽中,微热试管,干燥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干燥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 Cu+4H++2NO3-=Cu2++2NO2↑2H2O (5). 得到的NO2中混有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得到氧气 (6). 装置I、Ⅱ之间添加一个装有P2O5的干燥管,以除去气体产物中的水蒸气 (7). 2NO2+Na2O2=2NaNO3
【解析】
【详解】(1)由图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答案:分液漏斗;防止倒吸。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置于水槽中,微热试管,干燥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干燥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答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置于水槽中,微热试管,干燥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干燥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试管中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2、硝酸铜和水。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答案:Cu+4H++2NO3-=Cu2++2NO2↑2H2O。
(4)由装置图分析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2、硝酸铜和水,所以得到的NO2中混有水蒸气,水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得到氧气。改进方法是在装置I、Ⅱ之间添加一个装有P2O5的干燥管,以除去气体产物中的水蒸气。答案:装置I、Ⅱ之间添加一个装有P2O5的干燥管,以除去气体产物中的水蒸气 。
(5)改进装置后,再进行实验,两位同学发现过氧化钠的颜色由淡黄色逐渐变成白色,且检验不出氧气的生成,说明该反应没有氧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答案:2NO2+Na2O2=2NaNO3。
11.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适当地补充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但摄入过多也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补充人体所需的元素时也要适可而止。试回答下列问题:
(1)Fe也是人体需要补充的元素之一,试写出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
(2)与Al同一周期的Na、Mg元素也是人体所需元素,Na、Mg、Al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氯化铝的熔点是194℃,氧化铝的熔点是2054℃,但是工业上不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获取铝单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与I是同一主族的元素,BeF2与H2O都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二者分子中的中心原子Be和O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BeF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H2O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
(5)I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I2分子,设该晶胞的晶胞参数为acm,则I2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g·cm-3。
【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6 (2). Na<Al<Mg (3). 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存在离子,不能导电 (4). sp (5). sp3 (6). 直线形 (7). V形 (8). 4 (9).
【解析】
【详解】(1)Fe的原子序数为26, Fe2+是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所以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答案:1s22s22p63s23p63d6。
(2)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同一周期中第IIA族元素比第III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第VA族比第VIA族第一电离能大,所以 Na、Mg、Al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Na<Al<Mg 。答案:Na<Al<Mg。
(3)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存在离子,不能导电,虽然熔点是194℃很低,但是工业上不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获取铝单质。答案 :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存在离子,不能导电。
(4) )BeF2分子内中心原子为Be,其价电子数为2,F提供2个电子,所以B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Be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H2O分子的中心原子为O,其价电子数为6,H提供2个电子,所以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O原子杂化类型为sp3,为V形分子,故答案为:sp、sp3;直线形;V形;
(5) 由碘晶胞可知,I2在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上,故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I2分子;因为晶胞参数为acm,则I2的密度是=m/v=41272/a3NAg·cm-3= g·cm-3。故答案为:4;。
12.化合物G是合成某种哮喘药的中间体,G的合成路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I.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
Ⅱ.通常情况下,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Ⅲ.醛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再脱水生成不饱和醛:
Ⅳ.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1mol A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6)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①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苯环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答案】 (1). (2). 对甲基苯酚 (3). 8.5 (4). (5). C7H6O2Cl2 (6). 氧化反应 (7). 羧基 (8). 羟基 4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8O,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所以A的结构简式是,根据反应条件知B为C为,D为,E为
G为。
【详解】(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8O,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所以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对甲基苯酚,由A的分子式为C7H8O知1mol A完全燃烧生成7molCO2和4molH2O,所以需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8.5mol。答案:;对甲基苯酚;8.5。
(2)由B的结构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
(3)由C的结构简式知C的分子式为C7H6O2Cl2。
(4)根据的反应条件知醛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故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5)根据的反应条件知G的结构简式为,G中含由羧基和羟基,所以G中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和羟基。
(6)由B的结构简式知符合①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苯环上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共有4种。答案:4种。